1
你逃离北上广的时候
香港年轻人正忙着移民台湾
------
又到年关,多是离别。每年到这个时候,就有成千上万的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或者二三线城市,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当大陆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的时候,香港的年轻人,正忙着移民台湾。
台湾,一直是香港人移民的热门选择。香港人移民台湾的热潮有几个阶段,一个是80年代末,那一年移民台湾的香港人达到历史高峰,3000多人。一个是97前几年,那时只要是在台湾念书的香港学生,都有资格拿到“中华民国”身份证,并且享有投票权。还有一个就是近几年,移民人数相比以往翻了两倍。
在这波移民大军中,年轻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一位移民台南的28岁香港年轻人说,在这里,他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有一个超大的阳台,同样的价格,在香港只能买个厕所。
香港二十年来的变化太快,使得这一代香港年轻人越发迷茫。一条条原本开满老字号小店的街巷,变成了一处处游客购物街,药店、手机店、奢侈品店节比鳞次,店铺租金高到不卖这样暴利商品就维持不下去。
高房价、高物价、过分依靠地产和金融的香港经济,让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他们纷纷选择移民到生活节奏相对缓慢的台湾,这是主要原因。
2
“台湾,很适合生活”
------
因为移民台湾热,香港著名的广播剧《十八楼C座》还专门做了一期“移民台湾”专题,讲述那些真实的港人移民故事。
在新竹,有一家地道的港式车仔面馆,这里的老板,正是三年前从香港移民过来的梁先生,今年36岁。
在移民之前,梁先生从事过摄影师、业务经理等工作,在给女儿报幼儿园的时候,他感觉就像是打仗一样,为了女儿的未来,他和妻子商量起了移民。
在选择移民目的地的时候,他们对比了加拿大、澳洲、中国台湾,最终也是在朋友的建议影响下,选择了台湾。
“在这里,可以做不同的工作,不像香港,除了地产就是金融,香港的店铺太高了,现在这边开店,压力小了很多,这边很适合生活”。
梁先生说,他店里的食材,每一颗鱼蛋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汁原味。
“这里香港人也不少,在这里吃碗车仔面,听着大家用广东话“倾解”,仿佛又回到了香港。”
在台湾几年来,梁先生还成了香港朋友的“移民顾问”。很多香港朋友时不时来问他如何到台湾来,但真正下了决心过来的并不多。目前为止,几百个咨询过他移民的人,只有一个来了台湾,而且拿的还是工作签。
梁先生最大的感触是,很多香港人把台湾想象得太美好。
“个个都说香港好辛苦,要来台湾,旅游和移民是不一样的,你出来旅游是放假,逃离香港,心情好,看到的东西当然好,其实台湾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3
香港,移民潮汹涌
------
梁先生是过来人,他清楚,没有一劳永逸的“世外桃源”,台湾当然也不是香港人的“避风港”,这里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任何的移民,都是有舍有得,就看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于他来说,安安静静开个小店,给女儿一个更为宽松的童年,就够了。
梁先生做出了取舍,得到了慢节奏的生活,离开的,是一个移民潮汹涌的香港岛。
香港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Exchange)2016年6月在香港随机选取了1500名民众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香港不适合下一代成长,42%的人认为如果有机会,将选择移民离开香港。
2016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又做了一次移民目的地调查,结果显示,台湾是最多受访市民提及的移民目的地,占16.3%,其次是澳洲(15.2%)、加拿大(13.8%)。
如果你不了解香港的移民史,你会奇怪,这么多香港人想移民,香港怎么了?其实香港这个岛,百年来,不但自己是个移民接纳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移民输出城市。
97之前,香港的移民潮与今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香港的移民广告铺天盖地,连一个听都没听过的小岛国,也把广告刊在港人常看的杂志上。
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民众的情绪而停止向前,它以最高傲的姿态,碾压过凡人的悲喜。
今天的香港,可能是中国脚步最快的城市。在匆匆忙忙的人群裹挟下,你也会时不时产生出幻灭感——我已经这么努力,可希望在哪里?
这些年,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愤怒的香港人”。他们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到了“陆客”身上,把房价暴涨、生活品质下降归到了大陆人身上。
大陆人很不解,我们明明是来香港购物旅游,给你们送钱的,为什么对我们有那么大的意见?
但普通的香港人不这么看,是的,大陆人都是带着钱来的,但钱都给企业家赚走了,一个店铺的小店员,因为大陆游客的增加可能需要付出平时几倍的工作强度,但薪水却没有几倍增长,钱都归入了老板的口袋,可是你要怪老板,老板也冤,因为店租年年涨,他也是勉强支撑。
移民台湾,并不是因为台湾有多完美,而是因为香港,让他们太累。
推荐阅读:(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想知道最适合你的移民国家是哪个?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行移民评估,一键获取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获取适合您的移民方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