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天,司法部宣布要启动对于AA的调查。更有报纸评论说,这基本都是亚裔团体之前请愿的功劳。听到这里,你觉得身为亚裔的你是不是就算取掉了哑裔的帽子,可以一劳永逸的躺在这个平台上,开一辈子庆功宴了?接下来司法部也会顺理成章的得出对亚裔有利的调查结果,接下来各位的孩子上所谓的藤校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呵呵,这调查才刚刚开始,你这表功和高兴是不是太早了点。

不是我在这里危言耸听,比如说在Fisher案里面,就有某些亚裔法律基金会出来说,在入学这个问题上,亚裔没有受到歧视。而就在司法部宣布调查入学歧视之后,同一拨人也马上跑到电视上去高呼。在亚裔内部,一直都有一群所谓的高端人士,觉得自己子女可以走连哈佛录取率高到30%的legacy students路线,为了维护藤校学位在亚裔中的“含金量“和”稀缺性“不遗余力的维护AA,对于其他普通亚裔孩子在大学录取中受到的歧视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人隔三差五的发布一些类似于为什么名校不招中国研究生一类的洗地文章,对中国学生极尽抹黑之能是。更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如今亚裔只是白人的挡箭牌。在黑奴和原住民问题上,亚裔不像白人需要承担所谓的道德负罪感,而AA制度发展到了如今这个程度,却严重损害亚裔的权益。这一点基本上是近几年来AA反对者用来说明AA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的无上利器。而AA支持者几乎无法反驳,所以转而谈论AA对于多元文化的好处。在这样的思维之下,白人维护亚裔也不过是利益所致,最后亚裔能在反AA中分到多大的蛋糕,情况并不容乐观。
其实,大多数政治斗争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否定旧政策或者某些团体的诉求,第二是争取有利的新政策。政策改变只是一个契机,而各种团体在推翻旧法案过程中展示的力量和提出的各种新诉求,就是在共建新秩序的入场券。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部分不是泾渭分明,如果想效益最大化,往往需要同时进行。比如说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反细分活动,大家的诉求还停留只是否决掉细分法案阶段,基本手段是各处灭火,哪里有细分提案跑到哪里去组织抗议。可是支持细分的某些群体顽强是春风吹又生,各种贼心不死幺蛾子乱飞,基本上拿出了走私毒品的精神,对细分政策各种打扮包装整容,反细分群众一个不小心,实质上的法案就获得通过。所以,你可以看到,加州反了SCA5之后,又出了个AB1726。大家盯着加州的时候,罗德岛不声不响的通过了细分亚裔法案。大家开始帮助罗德岛的群众抗议的时候,呵呵,人家又跑到波士顿的LegislativeSummit去游说了。
只有千年做贼 ,哪有千日年防贼的。天长日久, 总有疏懈的时候,单纯的这样被动防御,再强大的防线都有被攻破的一天。但是,如果选择主动进攻,考虑通过某些新的政治诉求,局面一般会好一点。比如在反细分的同时,大家最关心的教育入学工作这几个领域中,要求改革AA制度,排除按照族裔分配名额的各类明规则潜规则,使细分变得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得不偿失。细分的推手和推手背后的金主自然就缺乏动力向如今这样各种花式推进细分。再比如说,如果反细分的亚裔在其他政治活动中展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并争取到了足够的话语权,自然有人哭着喊着来加入这个集体,企图利益均沾。
在政治斗争中,废除旧制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新制度的建立中,为亚裔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利益。这些都不是天上的馅饼,可以直接掉在你头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你的付出和努力,稍不注意,就会被人摘了果子前功尽弃。最近的移民政策改革草案就是一个很显著的例子。一方面,他确实废除了旧制度中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比如绿卡抽奖,比如说出生地申请配额限制。但是在另外一方面,目前出台的草案中过于严苛的评分系统,并没有让大多数在EB2和EB3苦苦熬等日子的申请人受益。
然后你就觉得灰心丧气,之前支持川总支持错了,甚至彻底怀疑彻底怀疑川总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本质是各种歧视华人?老大,这只是草案,在正常的立法程序中,你见过几个影响民生广泛牵动大家利益的法案原模原样的通过。大多数争议激烈的法案,其初稿都是在各种辩论中因为平衡各方利益而被改的面目全非。说句夸张的话,有些时候甚至连作者都找不出初稿和终稿的相似之处。这并不是说新法案一定会比旧法案对你有利多少,但是,如果旧法案取消,你连个争取的机会都没有。
拿草案中目前千夫所指的评分系统来说,美国不是第一个采用类似系统的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很久之前,就采用了类似的系统,都是根据申请者的年龄学历语言能力打分,看的东西差不多。但为什么大家评估下来美国的评分系统对中国技术移民申请人不利,能妥妥的在加拿大和澳洲移民的申请者却无法移民美国。说穿了不就是草案中对中国申请者的优势项目侧重不够。比如说增加学历和语言算分的比重,都可以减低中国申请者的申请难度。反之,如果立法推进因为照顾某些低学历低技能群体,搞得和现在大学推进的AA录取制度一样,相反的方向推进,中国申请者以后获得绿卡的几率,就是难上加难。
看看移民改革的例子,这警钟是不是还敲的不够响。你现在还以为可以躺在之前几年那几个请愿上睡大觉,还认为调查着调查着公正公平就来了?要是没有2016年反AA的华裔支持川普当选总统,而上了支持AA的希拉里,能有这次调查?而调查现在只是刚刚开始,结果和最后带来的政策改变,充满了不确定性。稍有不慎,就会搞得像移民改革那样,华人支持了川普,最后在移民问题上,自己的利益却可能受到损害。
任何一次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每个参与着来说,利益和风险共存。有些人参与的早,付出的多,最后算下来却分不到最大的蛋糕。因为政治斗争完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大家运气好眼睛亮,一次性找到了认真办事的代言人,确实可以轻松几年。但是,一个选区的选民千千万,如果不主动沟通,你又如何保障人家对你们意愿的理解不出现偏差呢。所以,在如今的信息保障明智已开的时代,鼓励同胞在某一件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上参与政治只最基本的要求,而让自己的同胞可以主动的健康的参与政治活动,才是追求目标。
要健康的参与政治,无非是两点,自由与平等。
说到自由,我觉得可以这样表述。每个参与者既有支持一种观点或者候选人的自由,也有不支持一种观点或者候选人的自由;有支持这种观点或者候选人的自由,也有支持那种观点或者候选人的自由;有过去不支持而现在支持的自由,也有过去支持而现在不支持的自由;更有今天发表一种观点,明天发布另外一种观点的自由。当然,你有表达观点的自由,别人也有自由根据你之前的言行,判断你人品,决定是不是和你合作的自由。所谓的同道中人,最大的是利益相符诉求相同。一件事情忙完了,第二件未必有这样紧密契合的诉求和认知,自然需要分道扬镳,。至于你是要把这种合作关系搞成一锤子买卖,还是细水长流的生意,各有各的代价和好处,全看个人取舍。
说到平等,不过是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传说中某一天突然有无数人不计得失哭着喊着支持你的主角光环,只是起点YY小说里面的内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在北美,公民不论所谓高低贵贱,本质还是一人一票。议员办公室的大门,对本选区的选民都是敞开的。各种所谓高大上的政治聚会午餐会,稍微费点心思花点钱都能获得邀请。所谓在谁和谁面前说得上话,本质不过是被人家当成传声筒,觉得那人提出的意见有代表性,听了他说,等于听了一群选民说,和他解释了,等于和一群选民解释,然后得到他支持,等于得到了一群选民支持而已。选民捧这个人的时候,他是玻璃杯子,不捧这个人的,他就是玻璃碴子。所以,当你看到所谓的“领袖”高喊着说什么大家都要支持,之前贡献大所以要听他的这样一类口号的时候,请先怀疑智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华人参政也不是。
高手在民间,评论更精彩!请继续往下拉查看或提交评论
Q: 我有想法该怎么办?
欢迎投稿、留言,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点标题下的“北美华人之声”关注我们
投稿 / 广告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Q: 我没微信红包该怎么打赏?
点下面的广告
,让微信支持我们!
请把「北美华人之声」推荐给你的朋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