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们的爱恨情仇
1
1
原创:安婕妤  蓝妃
小编: 豆美人
一天清早上班,经过马萨诸塞州小镇康科德北桥的时候堵车,看见一幢灰不溜秋不起眼的房子,旁边竖着牌子 The Old Manse。好奇心起,回去谷歌一下这是谁家的房子。
这一谷居然扯出一段史话来。
1841年,在美国的东北部,一场伟大而又荒谬的实验正在进行中。一帮激情洋溢的进步青年集资买了一座农场,要建立所谓的乌托邦。
Brook Farm 1841 - 1847
他们声称,只要村民在农场干满 300 天就可以资源共享,大家如兄弟姐妹一样快乐相处。听起来很不错是吧?刚开始的确轰轰烈烈吸引了 70 个人入社。问题是,这个乌托邦还试图实现另一个伟大的设想:年轻人只需要辛勤工作那么几年就可以提前退休。翻译一下就是,年纪大的歇着,年轻人得干所有活。结果是大多数年轻人干了几个月,就都受不了跑掉了。
人民公社的诞生,自然有它的时代背景。十八世纪中叶,新独立的美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急速发展的工业化挤压农业,有识之士陷入了何去何从的迷惘。于是,以康镇为据点发展出一个新的学派——超验理想主义,主张人性本善,追求发挥人的主观性。超验主义蓬勃发展,直到南北战争爆发才被打断。
提到超验理想主义,不得不提它的创始者和灵魂人物拉瓦弗爱默生(Ralph Emerson)。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日
爱默生同学是一个特别会写心灵鸡汤的大伽,他的随笔随便一句话都是可以抄录引用的名言警句。他还善于演讲,一生中发表过 1500 次演讲,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忽悠
爱默生一生圈粉无数,他的粉丝号召力绝不亚于现在任何一个小鲜肉偶像。爱默生家房子被大火烧毁,粉丝们立马捐钱照原样重盖了一幢,而且送爱默生全家去欧洲旅游散心。

爱默生故居
在爱默生的粉丝里面,稳稳占据后援会第一把交椅的当属亨利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那是 1835 年,33 岁的爱默生搬到康镇。彼时他已经出版了《论自然》,周末经常召集知识分子开沙龙,研讨怎么社会改革和提高自身修养,俨然一位德高望重的新派领袖。
而在康镇土生土长的梭罗,日后超验理想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那时候还只是一个 19岁的哈佛大学生。
亨利·大卫·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
想象那么一个年轻人,正被《论自然》里头的观点深深打动,而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仰慕无比的学者;甚至这个长者也异常的喜爱他,经常在人前称赞 “我的亨利” 如何有才华。对梭罗来说这就是精神导师,他很快成为了爱默生身边一个坚定的 “门徒”。从他以后的作品里到处可以看到爱默生的思想影响。
之后便是长达十年的蜜月期,一个是时不时给予指导寄予厚望的好为人师,另一个是事事觉得老师你说得对的模范学生。爱默生到处给梭罗介绍工作,把他推荐给自己的书商,杂志编辑,到他兄弟家做家庭教师,梭罗在爱默生出国期间住进他家长达四年。甚至,当梭罗去盖那间著名的瓦尔登湖畔的小屋,那块地也是爱默生的。某种意义上,梭罗就像爱默生的子侄。
蜜月期结束后,俩人的关系日渐冷漠,甚至紧张。是什么让这一段童话般美好的关系变质了?

比较狗血的谣言(真相)是,梭罗在爱默生出访欧洲而住在老师家期间,爱上了爱默生的妻子。梭罗日记似乎有暗示:“我属于你,你属于我”。这样就可以深切理解爱默生了。不管怎么说,老婆被人觊觎还是心里不舒服吧 。
爱默生之妻
 (Lidian Jackson Emerson)
1802年9月20日-1892年11月12日
最市侩的谣言版本则是,当梭罗蹲在瓦尔登湖小屋里写完那本 One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 以后,没人愿意出版。这时候,爱默生把自己的书商推荐给梭罗。狡猾(明智)的书商碍于爱默生情面就提出,梭罗自己出钱付印1000本,以后卖多少都算他挣的。这本书最后只卖出200 来本,梭罗为此背负了很多债务。
客观的说,这本书哲学内容太多,实在是晦涩难读,销售扑街一点都不奇怪。让梭罗感到分外委屈的是,这本书受到了很多批评,包括爱默生的。“当我的朋友还是我的朋友的时候,他只是恭维我,我从来听不到半点真相。而他成为我的敌人时,他却把真相附在毒箭上向我射来。”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好为什么还要鼓动我出版?出版了还要批得我一无是处!
以上这些也许都是事实,甚至可能是叠加反应。但我觉得,关系破裂的更深层原因,是成长。
当梭罗涉世未深的时候,爱默生还可以以长者过来人的身份指导他:“你现在干什么呢?写日记吗?” 小年轻也会认认真真遵从写日记。
等到梭罗三十而立,他开始越来越多的自我思考,对爱默生不再盲从。梭罗评论爱默生人不错但 “才能不够”;梭罗认为康镇那十几个迈的周径就可以代表整个世界,于是对爱默生多次出国尊崇欧洲文化表示嘲笑;梭罗推崇极简,一陋室便满足,从而鄙视爱默生成为舒适生活的仆人。
两者的分歧远远不止这些,爱默生像牧师一样教导别人,相信自己,努力工作,而哈佛毕业的梭罗却认为一年只要打六个星期的短工就可以满足人一年的需求,剩下的时间自由自在;爱默生认为美国要有自己的民族主义,迟早会超越欧洲,而梭罗是典型无政府主义,他理想的社会就是人们把需求降低到最基本,消灭贪欲和享乐,自然社会就安宁;虽然他们同样热爱自然,虽然他们同样支持废奴,梭罗的脚步迈得比爱默生更大,更顽固,更极端。
同样的鸡汤,在 19 岁的时候是警世名言,到了 30 岁的时候就变成了居高临下的指手划脚。“一个给友谊附加的条件只会使我产生卑躬屈膝的感觉,这是我无法接受的。他不会平等地对待我,而只想在某种程度上充当我的恩人。” 当既不能维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又不能建立平等的友谊关系,这俩人只能分道扬镳。
梭罗1862年死于肺炎。死后,爱默生主动出面主持了他的葬礼。在葬礼上爱默生做了演讲,那就是每次《瓦尔登湖》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必须有的梭罗小传。当时梭罗只出版了没有人买的两本书,还算默默无闻,爱默生却有远见的地说:“今天,美国不知道它失去了一个如何好的公民”。
可以说,当时除了爱默生没有人更了解梭罗。然而,爱默生还是不够理解梭罗。
梭罗死后成名。突然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梭罗。甘地,马丁路德金读懂了他的公民不服从主义,形成了 “非暴力反抗”;自然环境者读懂了他对自然的感恩,开始了保护环境;甚至,中国的中产阶级还读懂了他的极简主义……
当年,梭罗得意洋洋列举盖一座小屋才只要28美刀,可现在的人们为了恢复这个原迹花了28万美刀。不晓得梭罗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作者有话说   
    贵圈真乱
你到底爱我还是爱他/她?
梭罗终生未婚,他也一向称自己对女人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自然的热爱。
不过身为文青嘛,桃花也颇有那么几朵。
除了爱默生的老婆之外,他年轻时候还有过一场疯狂的恋爱。他跟自己的哥哥同时爱上一个牧师的女儿。这女孩先是接受了哥哥的求婚,然后意识到自己爱的其实是弟弟。最后老爸拍板,这两个男生你一个都不许嫁。
这个故事有个悲伤的结局,梭罗的哥哥因为不小心割伤了自己破伤风而死,梭罗就此埋葬了自己的兄长和初恋。
再往后就没有看到梭罗再和哪个女人有过亲密关系。仰慕他的人倒是有几个。
梭罗头号追求者是《小妇人》作者路易莎梅的家庭教师,那个女人不顾自己比梭罗大15岁向梭罗发起了猛烈的追求。梭罗被她豪迈的一句 “我们结婚吧” 吓得半死。最后彻底被伊的死缠烂打给打败了,恨不得出门必须绕路。虽然女教师久追不果最终放弃,曾为沧海难为水的她就此终生未婚。
另外的说法是,不不不你搞错了,爱上梭罗的是小梭罗16岁的路易莎梅本人。路易莎梅曾经这么形容梭罗:“世人看见的都是他的缺点,在我跟造物主眼里,他是这样的完美无缺。” 梭罗去世的时候,她还赋诗一首:
We sighing said, "Our Pan is dead;
His pipe hangs mute beside the river;
Around it wistful sunbeams quiver,
But Music's airy voice is fled.
Spring came to us in guise forlorn;
The bluebird chants a requiem;
The willow-blossom waits for him;--
The Genius of the wood is gone.
路易莎梅除了爱梭罗以外还暗恋比她大了快 30 岁的爱默生,没事给人家偷偷献朵花啥的。(爱默生和梭罗的缘分还真够深的!)
还有人说,你们全都搞错了,梭罗爱的根本不是女人,你们看看他的文字,妥妥的同性恋啊。他为什么没结婚,为什么没有跟任何女人有过亲密关系?那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他只能压抑自己啊!
贵圈真乱!
Ralph Waldo Emerson House
28 Cambridge Turnpike
Concord, MA 01742
Walden Pond
915 Walden St.
Concord, MA 01742

【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公众号及其他媒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写邮件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