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领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签文 | 林小白 · 主播 | 贾落
▲点击开视频,即可观看
《有书快看》之5分钟带你看完《优秀的绵羊》
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视频,关注公众号有书快看
在《通往目标之路》一书中,作者威廉·达蒙强调,家庭之外的成年人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老师。
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可见老师对一个学子的一生可能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好老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对学生来说,如果能遇到一位有先见之明的前辈,能够给予他们连父母都无力顾及甚至反对的理解,是十分幸运的。
亲爱的各位书友好,今天起,我们将一同共读《优秀的绵羊》。这本书一共分为12章,你可以根据我所拆的10个主题点,每天阅读一章到三章。建议今日阅读完第九章,第160页至第174页。在开始之前,你不妨思考以下问题:
1.你有遇到过好老师吗?
2.你觉得一位好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从小学到高中,每次择校的时候,家长都会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学校的学习氛围,一个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不少人眼里,好老师比好学校更重要。
昨天的共读里,我们提到,博雅教育会让学生收获更多。但博雅教育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以人文为中心,一个是由敬业的教授主导小班教学。
教学是无法量化产出或自动化的,优秀的老师是优质教育的必需品。
教育从不简单。它不是为解决实质性问题存在的,也不是为灌输大量知识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语本意是“激发”。
而老师工作的本质就是激发并唤醒潜伏在每个学生体内处于睡眠状态的能量。要不怎么会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我们反复强调,学生在大学里应该培养思考的能力。可是,思考并非一个人静坐苦思冥想,它需要“指路人”引导,而好老师就是那个“指路人”。
就拿写论文为例,写论文需要学生懂得分析他人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你要接受相关的教育,然后开始撰写观点清晰的论文。
在这过程中,你需要老师逐条逐点地讨论你逻辑上的含糊,结构上的错误,论证证据的不足,驳论的机会以及对反对观点的预见等等。
老师兴许还会进一步提出疑问,建议你从新角度进行探究。这种“小而精”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讲课已经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了。因为一位真正的教师是在教学生,而不是教课。
我读大学时,校园里有位备受喜爱的老师。他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课,学生永远坐满整个大阶梯教室;在毕业典礼上,放出他的VCR时,现场的欢呼声让我们听不清他究竟说了什么。
上他的课,我们不用抄大段大段的笔记,他喜欢带领我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
他会提出新的问题,促使我们进一步展开解释自己模糊的回答。
他会帮助害羞的学生发现内在的自信;他接纳并鼓励学生,但同时引导并挑战学生。
他挑战学生的能力,并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他的课程并不简单,也不那么容易得分,但他却是我们心中的优秀教授。
然而这样的好老师,在大学里并不多见。
现在的大学,学生和老师能一对一互动的机会太稀缺了,更别提与老师进行有深度的思想碰撞了。
如同布朗大学的一位学生给予作者的反馈一样,现如今大学导师提供的价值普遍肤浅,他们无非就是告诉你如何选课。
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教授对教学如此不走心呢?问题在于学术研究。

如今,大学教授的主要工作不是教学,而是做学术研究。这种现象和高校的整体设计脱离不了关系。
学校为了知名度,需要用学术研究以彰显实力,因此,高校的整体设计就不是以教学为出发点的。越知名的学校,其设计越是偏离教学。
在此情况下,教授只有在研究方面取得进步才能被认可,甚至在顶级大学,重视教学的教授不仅会被轻视,而且还会被怀疑做学术研究的态度,因为花在教学上的每一分钟意味着牺牲了学术研究的时间。
渐渐地,教授圈子形成了“潜规则”——要么发表论文,要么出局。
因此,教授只好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同事、硕博士生、参加领域会议或者职业性组织、向学术刊物投稿等,他根本无暇顾及无法为他的学术研究作贡献的本科生。
当然,这并非说学术研究是不值得的,但是,过分关注研究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学者并不等于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学者对某个领域是专精的,他们分工细致,他们擅长使用专业术语,他们颇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
到了课堂上,如果还保留学术界的那一套,那么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枯燥无味的。
但是一位好老师应该能把生活带进课堂,触类旁通,并帮助学生释放思想。
正如评论家莱斯利·福利尔德所言:“教师,非领域专家也。他并非在教授一门课,而是在分享他的人生。他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教学就是一种艺术。

大学如果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使命,那么,对教师队伍的投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而想要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尊重教学,赋予教学更高的地位。
首先,学校要有改变的意愿,其次,要有充足的资金。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扭转目前发展已久的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模式。
学校方面需要做出的努力是对老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一视同仁,这样老师就能多些教学时间,少些科研时间,就有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
通过探究和讨论,让学生逐渐熟悉思考技能,而不是让学生把时间花在抄课件、记笔记上。
教学不是灌输信心,也不是娱乐节目;教学是互动,是激励。而这种经历只有在老师刻意引导的小班研讨形式的环境下才能发生。
一味选择捷径,就会造成现在的后果。毕竟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有书君语:本周我们共读的书是《优秀的绵羊》,作者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
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绵羊》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更系统地了解整个教育体制的逻辑,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体系裹挟着前进,能够更理性作出更好的选择,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了提高书友们的阅读体验,我们也同时提供了《优秀的绵羊》的纸质版书籍,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图即可购买纸质书籍。
林小白,有书2017年度智库领读达人、多平台认证讲师,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如果您也想成为有书的拆书达人,请添加微信:youshulingdu。
贾落,有书签约主播赤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公众号:晚听FM(id:wantingfm),荔枝:晚听FM。个人微信:zhubojialuo。
 往期热文推荐:
点击“
阅读原文”,
完成日早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走之前,点个赞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