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私人微信(mmbmf6)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最近一两年,我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经常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向我表达过意见:该给孩子立立规矩了。
因为小闹姐经常质问:为什么就得听你们的?为什么你们说的就是对的?
这的确是个问题。
毕竟,三个孩子,没规则一定是不行的。但在我们这个讲究“民主”的家庭,规则怎么制定,怎么才能有效执行,也不是靠一根鞭子可以解决的。
不守规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执行规则这件事上,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小闹姐。
在我们家,常态经常是这样的:
作为一名忙碌的主妇,我晚上安顿好两个小朋友,就要匆匆忙忙地催促姐姐洗澡睡觉。
有一天,房间里突然很安静。被我安排去收拾书包的小闹姐突然没了声音。这样的安静真是让人不习惯,跑进去一看,原来小闹姐在看希腊童话系列,手里捧着一本《特洛伊战争》,床上还放着一本《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

“8点50去洗澡!”说完我就走出了。那时候距离8点50还有8分钟。
到了时间,我在客厅扯着嗓子叫:“该洗澡了!”
沉默!持续的沉默!
事实上,她大概压根没有听到我说什么。直到看完一本,才走出房间,刷牙洗澡换衣服。这时候是9点。
当她沉默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要规定她是8分钟后洗澡,而不是让她看完书洗澡?!她肯定要看完书才走出来,我那时候要责问她为什么不听话吗?我这样“放任”她,会不会导致以后无视我提出的规则呢?

怎样的规则才是合适的
小闹姐现在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不高兴的时候经常扯着嗓子抬高八度叫:为什么都要听你们的?为什么不能听我的?

别说,这还真是个问题——为什么在家里,就该是父母制定规则?为什么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常被她打破?

关键还在于规则的形成过程。如果是靠父母的权威制定的,孩子不是真的认同这个规则,即便是遵守规则,那也只是表面现象,一旦监督不在,打破规则就是难免的事。
我有一位朋友跟我说起他们家跳沙发的事,就很能看出问题。
朋友说,他们家爸爸最烦孩子跳沙发,觉得既不安全又有灰尘,所以严禁孩子们跳沙发。孩子们若是跳沙发,被爸爸发现了,必然就是一顿教训。但是如果没有爸爸在,小孩子总是熬不住会在沙发上蹦跶几下。
你看,由于规则是靠权威制订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再加上不同的监督者对于同一个规则执行的程度不同,孩子们就会“看菜吃饭”,根据后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关注点不是不跳沙发,而是爸爸在尽量不跳,妈妈在就无所谓。
但如果跳沙发是危险的,这个结论是孩子自己得出的,那么不跳沙发就能成为孩子们内化了的规则。因为从沙发上摔下来,他会受伤、疼痛。于是他就会自然地去遵守这个规则。
如果孩子们从来没有从沙发上摔下来过,这说明他们的平衡性、协调性已经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那么,不能跳沙发就只是成人的一个观念而已
所以,我们是不是要反省自己制订的规则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不同年龄,对规则的认识不同
孩子对规则的认识,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对规则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要摆脱孩子的自我中心,这一阶段就是要和同伴玩耍,促进形成合作关系。
第二阶段:权威阶段 (6-8岁)。这一阶段:儿童一方面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
第三阶段:可逆阶段(8-10岁)。这一阶段,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应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认为,规则是一种相互约定。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好的,反之就是坏的。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这一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就是固定的规则去判断,而会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阶段,孩子信任大人,愿意服从大人。但是,这一阶段成人利用自己的权威,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约束,可能会培养出“遵守规则”的孩子。但是,孩子真的是从内心认同这些规则吗?更可能的是,只有表面的遵从,一旦离开监督和坚持,“好孩子”就不见了。
做好这两点孩子守规很容易
制定的规则,孩子如果没有遵守,有时真会觉得权威扫地,忍不住就会叉腰一吼:我是你妈!我说的你就得听!此言一出,每每就会陷入和孩子们“争权夺利”的输赢战。可惜的是,和孩子斗,赢的一方,最终总是输家。(毫无疑问,指的就是我!)
所以有效的办法,还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做好他们的榜样,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
比如,小闹姐到了睡觉时间,迟迟不关灯;我问她:是你自己关灯,还是我来关灯。她选择自己关灯。
大宝因为尿裤子中途从饭桌撤退,不想再回去吃饭;我问他:你现在是吃饭,还是去睡觉。他选择继续去吃饭。
让小宝整理玩具,完全没有回应;我走过去,一边唱“爱收拾,爱收拾,我也爱收拾”,一边收拾玩具。于是,他也一边唱一边收拾。
之前ok妈就这点专门分享过,可以回复“不听话”查看“怎么可以让孩子不吵不闹真正接受你的建议”。)
……
即便是做同一件事情,只是换一种表达,让他们有选择权,做他们的榜样,他们就能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没有斗争,没有输赢,快快乐乐地遵守规则,带孩子这么难的事情其实也可以变得有乐趣。
闹闹妈:二胎是个双胞胎,因而成为了三孩妈妈,于是专心带起了娃。自称“一孩照猪养,二孩照书养”的逆向典型,在比较中更知育儿对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原创,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微信号:mmbmf6,并标注“妈咪OK”详细介绍和二维码,否则视无效。)
最后提醒大家,本周五我们请到大咖李月萍来给我们讲课:孩子微量元素补充和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错误的细节,如果想参加,可以关注“妈咪ok”,回复“李医生”。具体课程内容查看推送第二条。
相关阅读---
关注公众号“妈咪OK",回复标题前数字即可查阅相关文章。阅读更多关于睡眠、喂养、情商、智商、大脑、心理等文章,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412【理解】摔东西、胆子小、撒谎……妈妈,你真的懂我吗?HOT
413【诺贝尔】得诺贝尔奖的牛人们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我们全都学得来
414【不听话】“不不不”,我就是不听你的话。妈妈,因为战争是你挑起的HOT
415【伴侣】告诉你的孩子:不能选的伴侣 HOT
424【如何设立规矩】爸妈不强势,孩子养不成好习惯
妈咪OK
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
深受高知妈妈欢迎的原创育儿号
由国际幼儿教育协会专家指导
专注0-6岁宝宝的大脑科学、智商情商
分享睡眠、喂养、疾病等
用得上、可对照的育儿知识
转载/合作 个人微信号:mmbmf6
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读育儿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