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交情分三种:亲人密友,普通朋友,认识而已;
朋友圈里,交情也分三种:评论之交,点赞之交,不赞不评之交。
上下三种,可以交叉融合,任意搭配。
至亲好友或许从不点赞,但经常私聊;普通朋友或许不常聊天,但积极活跃在你的每个动态评论区。前者是因为随意,后者是想要靠近。
朋友圈最怕遇到哪种人?
——认识而已,从不点赞。
也许是数面之缘,你们交换了微信名片,结果好友越加越多,能说上两句的,却越来越少。
微信好友不都是“好友”,朋友圈也缺“朋友”。对不联系的人,置之不理是大多数人的做法。
爱发动态的人用不着怀疑为什么没有人给自己的朋友圈点赞,那些从不给你点赞的人,本就不在你的交友范围。
从不点赞,也许是因为对你的生活并不感兴趣。
晒出萌娃九宫格的宝妈,浑身散发着母性光辉,见面聊天生怕她三句不离娃。
爱美人士乐于分享护肤美妆心得,偶尔po一po精心找好角度的自拍,日常想必离不开“今天去哪儿买买买?”“明天去哪儿吃饭?”“最近某家新出的包包你看了没?”
爱炫的加班狂魔总是带你看凌晨3点半的公司大楼和办公室唯一一台亮着的电脑,聚个会还要担心被问及“最近在忙什么项目?”“工作如何?”“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朋友圈状态纵然经过修饰加工,素材还是源于个人生活。
恐婚恐育一族理解不了每天晒娃的宝妈,苦逼加班族看不惯日常坐飞机的旅游达人,说白了,大家就不是一路人。
中国传媒大学进行过一项“受众心理视角下的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刷朋友圈时, 70.8%的用户会因为读到让自己开心的内容而点赞;64.2%的用户会因为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内容而点赞;54.7%的用户会因为读到让自己钦佩的内容而点赞。
你po出的生活,从未让朋友圈另一端的人心情泛起涟漪。合理推测,你建构的人设,他也欣赏不了,强行交往也是尬聊。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臭味相投,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从不点赞,也许是因为你不是他需要迎合的对象。
赞按钮的发明者、前Facebook首席执行官阐释过,按钮诞生的根源在于:用户既想认可某人做的事或说的话,但又不想说太多。所以点赞并不意味着真的“喜欢”,而仅仅是对“哦”或“酷”等词的代替。
基于此,朋友圈的点赞被不少人概括为“朕已阅”,“嘿我在关注你”,“喜欢你这条内容”,“挺赞同的”等意思。
但在中国,只要和人有关的事往往容易变得复杂。
有组织曾发起过调查“点赞,是喜欢朋友发布的内容,还是受更复杂的因素影响?”

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会跟风点赞、会迫于人际压力点赞、点赞更针对人而不是内容……
看过一则新闻,有个领导干部是微信达人,经常发朋友圈,后来突然停发了。
被问起原因,领导说,“发一张自写书法的照片,被表扬得自己脸红;晒一次跑步健身的成绩,收获点赞无数。实在受不起那么多跟帖颂扬和点赞,不如沉默是金吧。”
感同身受的一定有老师。每发一次朋友圈,家长们就齐刷刷地点赞刷屏。
有报道说,家长们担心加了老师没有备注,纷纷将自己的昵称改成张三妈妈、王五爸爸,点赞时老师一目了然。“天天点赞,老师对娃的印象一定更加深刻。”
同一个社会同一种理念:现实中套不上近乎的人,就在朋友圈刷刷存在感。

于是,朋友圈里的点赞还被赋予了更深入的意思:送人情、套近乎、怒刷存在感。
不与这部分人推心置腹,因为你知道他们的夸赞大多是虚与委蛇,并非出自真心。
从不点赞,却总在给别的共同好友点赞。
网络上的情感树洞和心理咨询中,和“他为什么不爱我”并驾齐驱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老给别人点赞,却从不给我点赞”。
碰见过不少这样的事儿,有朋友说,高中同学会“认真”给每一个共同的朋友点赞,哪怕是逛超市和图书馆这种无聊的状态也不会放过,而自己的动态,却从没被赞过。
更可气的是,这位同学某天把她的自拍发给共同朋友,说,“我放大仔细看了看,觉得她这个包像假的。”
一个在乎你的熟人,不会吝啬举手之赞。刻意地不点赞,才是动过心思的。
爱点赞,唯独不给你点赞,你们俩之间多半有问题。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三:他屏蔽你了;他不咋喜欢你;他嫉妒你。
一个赞确实算不上什么,可作为朋友,总在给别人送赞,却无视你的生活。这样的交情,只适合渐行渐远。
“世界上最脆弱的关系,叫加好友之交。”
交换了微信名片,你们躺在彼此的微信通讯录上,看起来很近,一个聊天框就能开启一场对话,说不定能发展出一段新的情谊:你开始期盼发生点什么。
没想到,对方加完好友,就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僵尸,没聊天,没动态,没点赞。
而你在朋友圈分享着喜怒哀乐,恍惚中有种被视奸的错觉。
在朋友圈,点赞是一种美德。
人民日报的调查显示,30%的人把点赞看做很好的感情维系方式、情感表达工具,还有25%的人,认为点赞的存在即合理。
《继承者们》热播时,观众津津乐道的是剧里展现的贫富差距和不对等的爱情,但接近尾声时有个细节:尹灿荣发了条班上成绩排名的动态,同学们的点赞多达数排。
相当温暖的剧情设置了:现实里再怎么互怼,朋友圈里的点赞也很积极。
加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利·凯贝尔说,“人需要感情的支持和社会的支持”,而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赞”让人获得的愉悦感,类似于吃巧克力或赢钱。
点赞是最容易且成本为零的互动社交,带给被赞者的快乐阀值却不低。
不和那些从不点赞的人做朋友,是远离吝于对你付出温暖的人。
说实在的,现在的朋友圈,越玩越无趣。点开大部分人的头像,动态划拉两下就没了:“该朋友仅展示三天的朋友圈。”
好一点的,“该朋友仅展示半年的朋友圈。”
总看不见的,也许是朋友的动态都分组可见,而你不在彼列。
分组能见的,除开微商代购和各种鸡汤文分享链接,正儿八经的生活动态,真是没几条了。
珍惜那些还能被看见的动态,动动手、给个赞,至少不辜负相识一场。
至少对小妹来说,你的每个赞,我都当成了认真的喜欢。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