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诗人意识到那只是春梦一场,醒来后他悻悻地自言自语悲叹道:现实中的我只能披着自己的老旧皮囊,因为这世上根本木有能使人逆生长的药草!
前文我们说到,十八世纪天主教耶稣会士以匈牙利女首富伊丽莎白·巴托利伯爵夫人(Elisabeth Báthory,1560-1614)为主角编造了“伯爵夫人浴血还童”的恐怖故事,将当年的匈牙利第一美女生生塑造成了“嗜血伯爵夫人”,从此垂臭名于欧史,并成为后世吸血鬼故事的原型,谁让这位生活在宗教改革时代的巴托利伯爵夫人是个路德派新教信徒呢?然而,这个积毁销骨的恐怖故事至少具有一点真实性:巴托利伯爵夫人生活的十六、十七世纪确实是欧洲全民寻找“返老还童泉”的世纪。
▲  壁画《还童泉》(十五世纪)
意大利皮埃蒙特曼塔城堡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德·莱昂(Juan Ponce de León,1460-1521)千里迢迢前去新大陆寻找印第安人传说中的比谜尼岛(Bimini),那里有可使人返老还童、容颜转少的“青春之泉”。然而,最终是否找到这神奇的泉水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他误打误撞竟然登陆了今天的佛罗里达。
▲  比谜尼岛(Bimini)
愿望如若无法实现,那么人们往往会通过三种方式让自己空空守候的心灵得到些许满足:祈祷(求上帝),睡觉(求做梦)以及创作(求艺术)。真要找到那么一眼“洗一洗就能使人恢复青春年少、还原所有设置”的泉水,当然是天方夜谭。于是,“还童泉”就只能从艺术家的灵感中汩汩涌出了。
▲  木刻版画《还童泉与浴池》(1536)
贝哈姆(H. S.Beham,1500-1550)作
现藏于柏林版画与素描博物馆
1557年,十六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1494-1576)创作了诗歌《还童泉》。诗中,62岁就叹老的诗人梦见了“返老还童泉”。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老人,既有僧侣、骑士和仆从,也有工匠、市民和农民,无论老头老太,只在泉水中沐浴一个小时,就都恢复了青春活力:他们的眼中重新燃起生命之光,皮肤变得冰雪柔滑宛若处子,乌发皓齿,耳聪声震,心脏跃动,血脉偾张;八十岁重获二十岁的青春、靓丽、鲜艳、健康。于是梦中的诗人也迫不及待跳入泉水中。
▲  汉斯·萨克斯《还童泉》(1899)
现藏于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图书馆
然而,就在诗人跃入“还童泉”的刹那,不幸发生了——他竟然惊醒了!醒得多么不是时候,真真是大喜过望导致乐极生悲啊。诗人这才意识到那只是春梦一场,醒来后他悻悻地自言自语悲叹道:现实中的我只能披着自己的老旧皮囊,因为这世上根本木有能使人逆生长的药草
▲  汉斯·萨克斯《还童泉》插图(1899)
现藏于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图书馆
1546年,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der Ältere,1472-1553),创作了一幅名画——《还童泉》。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以擅长为裸女和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绘制肖像而闻名。他的这幅作品是欧洲艺术史上“返老还童泉”主题绘画中最著名的一幅。在十六世纪——那个没有化妆品、美容院和易容术的年代,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用画笔为观者描绘出一眼鲜活的“青春之泉”(Jungbrunnen),他不缺画技,只缺一支马良的神笔。
▲  油画《还童泉》(1546)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作
现藏于柏林画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这幅世界名画呢?请见下文。
下期预告:揭秘马丁·路德的“御用画师”
往期文章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