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王局,用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
最近,广州和深圳地铁开始试点女士优先车厢。
根据规定,所有试点线路会统一在站台的屏蔽门、安全门及列车车厢内张贴“女士优先车厢”的标识,女士优先车厢将全天候开放。
但目前这两地的女士优先车厢,还都仅仅是倡导,并不完全禁止男士进入。
早在几年前,我就呼吁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时段,在地铁内设置女性专用车厢。这是文明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是社会的进步。
我很奇怪,有很多媒体发表评论,说这是在歧视女性(也有认为是歧视男性的),甚至认为对解决地铁里的性骚扰问题毫无帮助。
这些论调都缺乏事实依据!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详细调查了日本女性车厢的历史,以及女性车厢建立后性骚扰减少的效果。
日本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女性车厢建立后,发生在地铁里的女性骚扰事件在逐年减少,而女性对特定时段乘坐地铁的焦虑感明显下降。整个社会对女性车厢的设立也高度认同。
在日本,很多工作女性的化妆,甚至换衣服,都是在女性车厢内完成。因为许多女性工作的地点离家都比较远,这些女性事务如果在家做好再出门,需要太多的时间。有了女性车厢,很多女性可以将这些琐碎的女性事务在女性车厢内从容完成,而不必担心异性的目光。对于奔波在地铁上的职业女性来讲,早上能多睡二三十分钟,是非常非常宝贵的。
女性车厢的设置,是日本社会对女性的温情关怀。
现如今,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早晚高峰的地铁非常拥挤,由此带来的性骚扰也屡禁不止。
而很多女性在狭窄拥挤的车厢,有时候也很难区分来自男性的身体接触,到底是因为拥挤导致的,还是某些人心怀不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非自愿的身体接触,是许多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们不情愿的。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女性车厢,减少女性和男性在狭窄空间的身体紧密接触,给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一个选择,这怎么是歧视了?这是用最小成本解决问题好吗?
有些人并不否认地铁里存在严重的性骚扰,但他们认为,应该通过立法,呼吁警方严格执法来解决。
这种想法太单线。
性骚扰问题之所以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取证难,定性难。
前段时间发生在北京地铁里的性骚扰事件,指出对方骚扰自己的女性反被著名经济学家仲大军殴打,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天仲大军被围观群众抓获扭送公安局,警方调取了录像,确认两人的确发生了身体接触,但很难定性是否是有意为之,最后只能以殴打行为对仲大军拘留五天,性骚扰的问题,不了了之。
要知道,这还是地铁人数不多,录像能拍到两人身体状态的情况下。大多数地铁里的性骚扰,都发生在早晚高峰时段,这个时段即便有监控,除了人头什么也拍不到,如何取证?怎么定性?
很多咸猪手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自己在拥挤的地铁里乘机占一下女性的便宜,对方就是站出来说自己性骚扰,也不可能有确凿的证据。地铁高峰时段身体接触很难避免,但确定对方的主观动机非常困难。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大城市拥挤地铁里的性骚扰,才会屡禁不绝,才会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还有,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都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条。这些路径本身不一定非此即彼,而是通过各自的方法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
比如,防范家里被盗,我们既可以呼吁警察严打小偷,自己也可以换一把防盗质量更好的锁,社区还可以自己雇佣保安在小区门口甄别进入的人是不是业主。以减少我们和小偷“见面”的机会。我们会因为警力不足或者警察不作为而否定其他努力么?
且不说立法到底能不能解决性骚扰问题,即便可以,呼吁立法和设置女性车厢也不矛盾。
要知道,设置女性车厢,比通过立法,发生性骚扰后警察来解决的成本要低得多,也有效的多。为什么放着触手可及的手段坚持说不可以,非要舍近求远,一根筋走一条更困难的路呢?
要警惕这样一种思路:认为任何针对女性的区别性的保护性措施,都是一种歧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
现实当中,有大量保护女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区别对待。比如,地铁里的孕妇专座,比如,许多单位有女性专用更衣间,都是区别对待,但显然不是歧视,这是基于特殊的身体状况,或者性别因素,通过制度给与女性的关怀。这种区别对待,是对女性的歧视,还是对男性的歧视么?都不是,是那些指责这些是歧视的人脑子进水了。
所谓男女平等,不是说忽视男女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性别差异。而是要在尊重男女差异的基础上,构建法律上和人格上的平等。
我知道,在社会学界,有“善意歧视”和“敌意歧视”之别。在许多女权主义者看来,即便是善意的区别对待,也是一种“善意歧视”,也是不可接受的。比如英国社会的女士优先原则,因为这暗含着女性是弱者,需要特别保护的心理。
作为一种社会运动,我理解女权主义在性别解放过程中的历史价值,但我认为,女权主义所争取的内容,也要考虑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的差异。
北欧的女权主义发起的无上装运动,假如放到国内,到底是一种性别平等运动,还是在女性们看来,也是“伤害”呢?性别解放的目标,真的是以消除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为目标么?如果连英国文化中“女士优先”的绅士原则都不能接受,这种绝对的平等,是不是也在消除文化的魅力?
举个栗子,许多公共场所男女厕所的厕位数量是一样的,很多人认为这是“平等”,男女平等嘛,自然数量也应该平等。但现实当中,女性的如厕时间平均是男性的三倍,平等厕位其实是对女性的歧视,而不是平等。现如今,许多公共场所都开始逐渐增加女性厕所的厕位,这是对男性的歧视?这是关怀你的妈妈女儿姐妹好么?
事实上,在许多针对女性的区别对待上,有些的确承认女性是弱者,比如奥运会男女分别比赛,比如一些军队特殊的兵种明确不招女兵。
但另有一些,其实是给女性面对一些不情愿的行为一些更多的选择。比如,公共场所哺乳,你当然可以说这是女性的权利,但很多女性并不情愿,只是缺少选择,没办法。所以我们才呼吁在公共场所设立哺乳室,给那些不情愿当着众人哺乳的妈妈们一个选项。
同理,女性车厢也是如此,很多年轻女性不情愿和异性有过于密切的身体接触,但早晚高峰的大城市地铁,身体接触不可避免,设置女性车厢,给这些女性们一个选项,让她们可以避免不情愿的不必要的异性身体接触,不在意的可以达成混乘车厢,这有什么不好么?
有人反对说,为什么只有女性车厢,而没有男性车厢。这就是歧视,要么歧视男性,要么歧视女性。
看起来这种论调挺有想法,但其实不过是一种白马非马的逻辑游戏。别忘了,设置女性车厢的前提,是地铁上存在大量的,男性针对女性的性骚扰,而不是相反,更不是存在大量的双向的性骚扰。
全世界公共场所的性骚扰,在统计学上都是单向的,都是男性针对女性的,尤其是针对年轻女性的。
当然,如果你长得貌若潘安,也的确存在女性对你的性骚扰风险,但这种极个别的个体需求,作为一项公共场所的制度设计,很难为你考虑那么周全,只能委屈你出门打车了。
但如果你只是个抠脚大汉,你在微博上喊这套理论,如果你不是心怀不轨的话,我觉得就是矫情了。
这个世界需要平等,包括性别平等,但也需要尊重,尤其是对女性的尊重。而尊重,就是让她们有更多自由的选择。
能明白这个道理,需要你有一颗尊重女性,且关怀女性的内心!
iphone用户
iphone不能阻挡
你对王局的赞赏
欢迎关注 王志安
用冰冷的理性温暖世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