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讲述“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两个来自四川凉山的14岁小男孩,被成都的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每天练习综合格斗术,并参加商业演出。面对这一现象,应该如何看待? 
这世界有一种不幸令人绝望,就是父母双亡,成为孤儿。更加不幸的是,他们的家庭还地处大凉山,那里极度贫困。 他们的父母去世后,亲属或没有能力照料他们,或在贫困的重压下人情凉薄,这些本该在上学的孩子,不得不进入拳馆,学习MMA综合格斗。
人们同情这些孩子是出于善良的本性,但是,想要切实地帮助这些孩子并不容易。因为,无人能代替他们的父母,包括你我。
大凉山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过去的成百上千年,这些少数民族在汉民族的扩张趋势下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到土地贫瘠,生活环境恶劣的高山苦寒地区。这几乎注定了凉山地区的困境,毫无疑问,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被甩了下来,但是,在保持文化独立性和充分的市场化之间,这个极度弱势的民族,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这些孤儿在大凉山的生活十分悲惨,那些打拳的孩子说,一旦被淘汰,就要回家吃煮洋芋,这应该不是夸张的说法。我的同事曾经去大凉山采访,很多家庭的贫困,超乎人们的想象。
有人问,政府去哪了?是,政府对孤儿有抚恤政策,但将这些孩子统一寄养到福利院,也并不算特别好的选择,因为福利院的孩子离开了正常社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因此,对这些孩子,民政部门都是鼓励亲属照料,同时政府给与一定的补助,但这些补助,多大程度上能体现在孩子身上,也是一个疑问。
在我看来,四川这家拳馆和民政部门合作,教这些贫困的孤儿练习MMA,这是一个善举。因为和他们大凉山那种近乎野草一样的生存,这是在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即便他们将来进入不了UFC,成为不了职业拳手,也可以凭借这身手艺,赚口饭吃。
其实这个拳馆和我们的少体校差不多,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赋,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系统性训练。在很多项目上,比如跳水,体操,游泳,我们的国家队也是如此。十岁左右的孩子,每天要进行大量艰苦的训练,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残酷考验。只不过因为他们进的是国家队,人们就不太会质疑这背后相似的逻辑。其实民间马戏团的练杂技的孩子也和他们相仿,他们甚至在没上学之前,就开始拜师学艺,只不过他们的人生在我们的视野之外,没什么人关注他们。我们能够接触他们的时候,就是在舞台。在那些我们为之惊叹的华彩瞬间。但我们很少会思考,这些在舞台上表演如此精湛的孩子,如果没有专业刻苦的训练,怎么可能有那样的才华?我们怎么可能欣赏这些精彩的演出?
无论是格斗孤儿,还是少体校里做着冠军梦的学员,还是那些三四岁就开始练习杂技的孩子,走的都是和我们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们中的成功者,将会享受鲜花和掌声,而失败者,将会比同龄人失去更多。这就是他们的人生。
而对于那些格斗孤儿而言,他们的情况更为特殊,他们几乎没有选择。能够练习MMA格斗,就是他们摆脱贫困,赢得人生几乎唯一的机会。即便政府给他们照料又怎么样?大凉山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不但和北上广深相比,就连中原地区一般的学校相比,也望尘莫及。大凉山的孩子们,鲜有能考上大学的,多数在读完小学,最多到初中,就离家打工。这真的是比打拳还要好的选择么?
我不认为。
有关这家拳馆的质疑主要有两点:
第一,孩子们本该接受的义务教育是不是在进行?
第二,商业演出是不是涉嫌童工?
第一点,义务教育并非要求孩子一定在普通学校完成文化教育,而是必须完成大纲里的教育。少体校包括国家队里的队员,也是有自己的文化教育内容。只要符合标准,就没什么问题。新闻中有报道,这些孩子平时也有文化课,并非只是进行格斗训练。但是,这些文化课是不是达到少体校的水准,这就不清楚了。关于这一点,责任的主体在教委,一个近400人的孩子群体,已经是一个学校的规模。教委应该为这些孩子的教育承担责任,和拳馆商议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文化课授课体系。
第二点,让这些孩子参加商业演出。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遵循格斗比赛的竞技标准,而不是是否是成年人。我们国家大量的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甚至获得世界冠军时,都只有十四五岁,也没见到谁说这违反保护儿童的法律。但格斗比赛毕竟有一定危险,对体重和年龄有一些格外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这些要求,拳馆派自己的孩子们去参赛,就应该接受适当的处罚。但如果符合标准,就请闭嘴。商业不商业,根本不是核心问题,为什么商业的就不能参加,不是商业的就能参加?核心问题是孩子们能不能承受比赛的身体要求好嘛。
要警惕这样一种思路,因为看到这些孩子的遭遇很可怜,就善心大发,要求取缔这样的拳馆,将这些孩子统统赶走。并强力要求政府承担责任,解决这些孩子的问题。
事实上,政府不是万能的,他们解决不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幸。对于遭遇父母双亡的孤儿,提供经济帮助容易,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很难。这些孩子面对上天给他们的不幸,自己选择了坚强面对,如果你无法保证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就请不要随意添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