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是个常见的说法,如果到医学数据库中去检索,还真能找到不少支持这个观点的研究数据。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人们就发现饮酒量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病风险等健康指标之间呈现出微妙的相关趋势:数据曲线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J形”,看起来,少量喝酒的一组人健康风险反而比不喝酒的还低一些。
不过,这样的结论一直充满争议。最近,一项新研究又对它提出了质疑。研究者们分析认为,此前的研究数据并不可靠,“少量饮酒比不喝酒更健康”的现象可能只是研究缺陷造成的假象。
健康风险随着饮酒量先下降后上升的J形曲线,不少此类研究中都能看到它。图片来自:medscape
论文作者指出,在有关饮酒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中,J形曲线出现得十分频繁,在这些研究里,少量喝酒组的人比不喝酒的那一组更少得心脏病、更少耳聋、更少骨折,甚至还更少得肝硬化,这让人感觉难以置信。所以他们怀疑,这些研究其实是方法出了问题——比如说,他们为受试者划定分组的方法。在这些研究里,把人群按照喝酒量的多少来进行分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对饮酒量的评估应该综合考虑现在和过去的情况。有一些曾经喝酒的人可能因此出现了健康问题,而之后决定戒酒。假如研究中只询问了参与者当下的饮酒量,那么这些戒酒者就有可能被错误地归到“不喝酒者”的行列里,结果,“不喝酒组”的整体健康水平就被拉低了。
是滴酒不沾,还是已经戒了?这对研究结果很重要。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者们检索数据库,找出了87项过去的相关研究,并对它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方法中确实普遍存在不够可靠之处,其中只有13项研究能保证戒酒者和偶尔饮酒者被正确地分组。如果把那些“不够可靠”的研究排除,只采用质量较高的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原本“J形曲线”的趋势不再明显。也就是说,在那些更可靠的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少量喝酒比不喝酒更健康”的现象。
研究者们指出,从这项分析来看,我们有理由对“少量喝酒有益健康”和它背后的研究保持怀疑。在未来的研究中,科研人员也有必要尽可能避免偏倚出现。
说了这么多,酒到底能不能喝,能喝多少?饮酒没有“安全剂量”,不过遵从限量建议可以把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如果原本不喝酒的话,不要为了“活血”、“助眠”之类的理由刻意开始喝酒。说到底,酒还是喝得越少越好。根据目前国内的标准,建议成年男性每日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孕妇、儿童和青少年都不应饮酒。
一个AI
“少量饮酒有益健康!”说完就杀进酒局里喝到吐的人类们,你们没有借口了!
健康朝九晚五
ID:Health_Guokr
经期到底能不能洗头?痛经该怎么办?
关注健康朝九晚五并回复【女性健康】
获取科学建议吧~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