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没有一声巨响,这个世界谁也不会理睬你。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2000年,生活在美国的蕾妮·瓦林特一家喜迎女儿的降生,但很快,生活变成了一场噩梦,因为瓦林特发现女儿一出生就虚弱无力,认知、说话、走路的学习能力都比一般的孩子缓慢,以至于到了4岁,但别的小朋友已经可以蹦蹦跳跳去上幼儿园,而女儿还只能坐在轮椅上,到五年级时,她需要借助电子语音设备才能与人勉强交流。
绝望无助的蕾妮把女儿从菲尼克斯带到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所(MayoClinic),进行最后一周的检查,并与美国最好的一些医生讨论病情。但没有医生可以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要知道,2000年时的美国,整个医疗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对于瓦林特女儿的罕见病证,只能束手无策,甚至都无法找到病因。
但后来的事情,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菲尼克斯转基因组学研究所(TranslationalGenomicsResearchInstitute)的医生们利用一项当时的新技术——DNA测序来检查孩子的基因。
根据检查结果和其他发现,他们猜测用于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补充多巴胺类药物可能会对她有效果。三个月后,谢尔碧从轮椅上站了起来。第二天,她步行上学,此后再也没有用过轮椅。现在,她喜欢上了跳舞。
是的,正是基因技术,这项被人类认为最接近上帝之上的生物科技挽救了这个女孩的生命。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故事,经过十几年爆发式的行业增长,基因检测正越来越成为一项惠及大众的生物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2017年7月5日,随着基因检测龙头企业:华大基因(300676.SZ)开始IPO招股,基因技术又一次成为风口浪尖的热点话题。
事实上,我国之前已经有不少基因概念股上市,为什么华大基因的上市能引起资本市场如此热切的关注呢?
没有一声巨响,这个世界谁也不会理睬你
上面这句名言,是当年“两弹一星”的功臣们发明的,但也是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极力推崇的,当然,汪建还有一句名言:“我们就是一群土匪”。
华大基因从筹备之初,就是为了给世界带来一声巨响而成立的。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并以1990年正式启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图谱。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当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也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简单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如果说人类是上帝一手创造的,那么人类基因组计划就要还原上帝创造人类的全过程。
时在华盛顿大学做研究的汪建觉得这是个真正能引发巨响的机会,1997年7月汪建联合长他两岁、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的遗传学博士杨焕明,以及来自华盛顿大学的于军和德州大学的刘斯奇在北京顺义空港创立华大基因,目标就是奔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而来。
这是个极具传奇性的故事,1999年9月1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在伦敦召开,杨焕明跳上台称中国愿承担其中1%的任务,即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
事实上,他并未获得中国政府授权,但最终,中国政府为此出资5000万元。华大基因的第一声巨响镇住了所有人。中国也因此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宣告完成。其中,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碑。
“生物界富士康”还是“基因界腾讯”?
从这次华大基因的招股书来看,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独立实验室、制药公司等机构,以及国内外的各级医院、体检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公司客户和大众客户。
目前,公司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300多家;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3,000家。
按照招股书,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由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基础科学研究服务、复杂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和药物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四个板块组成。涉及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四大领域服务,共计近20项与基因检测相关的疾病筛查专业产品。
(数据来源于华大基因招股书)
这里需要回顾华大基因的业务模式及其变迁过程。长期以来,基因测序都是生物科研的一个辅助性环节,测序仪的主要需求方也都是科研机构。但对于很多科研机构来说,基因测序并不需要频繁进行,更多只是间或性需求,专门为此配置昂贵的测序仪,从成本考量并不划算。
2009年随着华大基因测序能力提升,一些科学家及科研机构主动寻求合作。华大第一个商业模式由此产生:为科研机构、制药公司、育种公司等提供测序服务。
从华大基因招股书的披露来看,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牛津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全球制药巨头默克集团等,都曾出现在其历年前五大客户名单之中。科研测序服务一直都是华大的重要收入来源,即便后来地位有所下降。
2010年初,华大利用6亿元国开行贷款,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新一代测序仪Hiseq2000。这是Illumina迄今最大一笔订单。
此前,华大已拥有20多台测序仪。扩张产能的主要原因是华大认为把超大型项目交给一两台机器去做,五六年才能出结果,是不能容忍的。
华大随着新机器的到来迅速扩张,到2012年其测序数据产出能力占全球一半以上,华大从事基因数据分析的员工中,相当一部分是刚毕业甚至未毕业的年轻人,华大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测序工厂”,常常拿富士康来与华大相提并论,认为华大毫无技术含量,仅仅是“生物界富士康”。
但华大丝毫不以为耻,创始人汪建还常常自嘲自己是“科技民工”。对于商业模式而言,汪建自豪地称为“把工业发展模式搬到生物经济上来,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家”。
紧随科研测序之后,华大基因又向临床领域的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延伸。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其中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如果通过基因测序手段,能够提前准确检测出胎儿有携带致病基因、染色体异常、基因缺失等遗传性疾病,则可以终止妊娠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在这方面,华大基因首先展开的是针对唐氏综合症(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又称先天愚型,是由于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的产前检测:通过抽取5毫升母体血液来检测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
华大从2010年12月起,与北京市妇产医院、301医院合作尝试无创的唐氏综合征检测,对于唐氏综合征筛查测出的高危孕妇,确诊需采用羊膜穿刺及绒毛取样,提取胎儿DNA,操作复杂,而且可能使少数孕妇流产。
而华大的技术,是无创检测,单次收费约一两千元。受到很多医院和准妈妈的欢迎。除了唐氏儿筛查外,产前无创DNA检测还可对胎儿是否患有爱德华氏综合征、帕陶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耳聋等染色体异常类疾病进行排查。
但华大的医疗服务面临着一定的政策风险,2014年2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而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中就包括了产前基因检测。
可以这么理解,每一个公民的DNA不仅仅属于个人本身,也属于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要开发,也是要有保护的开发。
华大基因的产前基因检测业务被指为“产前优生优育筛查服务”,违背现行法律,华大基因总裁汪建也承认其曾遭国家药监局两次下文叫停,但华大基因这方面的业务并没有停止。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在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中,华大基因生育健康类服务的收入占总营收比重逐年上升,2014至2016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68亿元和9.29亿元,占华大总营收比例从31.71%增长到了54.62%。
相比之下,药物研发类服务收入仅占3.94%。而生育健康类服务就包括无创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单基因病检测等产前基因检测项目。
这也印证了准妈妈们对基因测序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未来,二胎政策带来的新生儿浪潮也将给生育健康业务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销售网络上,华大通过直接销售、代理销售、政府合作等模式也覆盖了国内主要城市的医院,以及部分国外医疗机构,自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前路艰辛,但并未阻止华大基因野蛮生长的节奏,华大基因近年依旧保持了高速的业务增长:
(数据来源于华大基因招股书)
2014-2016年,华大基因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分别为113,198.18万元、131,870.36万元和171,149.83万元,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96%。
2014-2016年,华大基因生育健康类业务检测样本总量分别为42.51万例、73.10万例和146.73万例。生育健康业务出现快速增长,2014-2016年,生育健康类服务收入分别为35,650.46万元、56,831.65万元和92,906.91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1.43%。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毛利率,2014-2016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92%、55.55%和58.44%。公司综合毛利率在报告期内保持在较高水平,分析下来,毛利率水平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科研实力、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及品牌溢价价值。
正是基于整个基因工程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和华大基因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尽管华大按照13.64元的价格发行,市值近55亿,但净利润只有3.5亿(按照2016年计)很多人也不觉得昂贵,因为他们把华大基因比作“基因界腾讯”。
当然,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数个涨停板之后在发行价数倍的地方做着能否买入的考量。(按照最新公布数据,华大基因的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356%,申购倍数为2809.03倍)
数据,或许才是华大基因未来最大的价值
2012年,自成立以来从未接受风投投资的华大基因,向各知名PE伸出了橄榄枝,为的是筹资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Genomics(CG),并准备后续的运营费用。
2012年12月,华大宣布旗下子公司华大科技出让42%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其中,光大控股4亿元,云锋基金2.3亿元,红杉资本2亿元。
直到融资结束,华大基因都没有提供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但那一年,20家机构集中扎堆投资华大基因,而且创造了同时投资但同股不同价的奇迹,大家似乎都要急于证明成功的天使都是源于投资了握住上帝之手的公司。
2013年3月18日华大基因以1.17亿美元收购CompleteGenomics(CG),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销售过100多台测序仪给华大的Illumina,担心华大收购CG后威胁自己的地位,试图阻击这宗收购。
一方面,它曾出价3.30美元表示想收购CG,又中途撤回材料;另一方面,它在各种场合声称华大相当于从美国拿走“可口可乐秘方”。
CG和华大一样,都曾表示计划开展百万人基因组测序,这个行业的基础数据构建注定是一个苦逼活,没有数百万份的基因样本,基因检测就没有任何应用价值。
但一但有人可以建立起足够样本的数据库,那么基于数据库上的运用将产生无穷的回报。且如果结合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前途无量。
基于此,华大基因还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综合基因库--国家基因库。截至2015年12月,国家基因库拥有了40多个数据库,占全球已完成大型基因组数量的80%以上。
举个例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项检测2010年启动临床试验,2011年大规模推广。目前,全球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数在400万左右,其中200万在中国,而这200万中的100万以上在华大基因。也就是说,华大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占了全球样本数的四分之一。
当然,硬币总是有两面,对于人类而言,泄露自己的DNA密码后果会远比泄露银行卡密码严重,而好处则显而易见,吉丽娜·朱莉采用基因测序抵御癌症的侵袭,朱莉还为此预防性地切除自己的乳腺;而美国海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击毙了拉登,靠得也是基因测序技术才确定其身份。
但百万人基因组测序的前提之一是测序成本急剧下降。因此,华大将收购CG视为一个里程碑式事件。选择留任的Reid博士表示:“我希望在2020年之前,每个人在常规医疗程序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特有的基因构成接受咨询和诊治。”
2015年,华大相继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测序系统“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及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正是2013年收购的CG提供了主要技术支持。
Revolocity?的诞生使得整个基因检测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大减小,此系统每年能完成10,000个全基因组测序,并计划通过未来的升级将产量提高两倍。这个应用将以50倍的平均覆盖度覆盖96%的人类基因组,带来小变异、拷贝数变异和结构变异的高质量数据。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Revolocity?出来之前,市场上独霸天下的测序仪是Illumina的HiSeq系列产品,包括HiSeqX、HiSeq4000和HiSeq3000系统。
要知道,HiSeqXTen测序平台的推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真正实现了“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0美元”的设想。该测序平台测序成本为其他测序平台成本的20%。换句话说,Illunima公司通过推出HiSeq系列产品引领二代测序市场的发展,促使测序成本呈跳水式骤降。
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随时间变化图(不包含Illumina的最新平台)
以HiSeqXTen仪器为例,每年可完成18,000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售价约为1000万美元。而HiSeqX只支持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但Revolocity则支持人类基因组和外显子组。
就算华大基因以前仅仅是一个来料加工厂,但现在的华大已经能生产自己的车床,而且大有把前供应商的饭桌掀翻在地之势。
华大的真正基因:一群频频制造巨响的“科学土匪”
华大基因从成立以来,就非议不断,前文提到华大在未经国家授权的情况下就擅自代表国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虽然成功“绑走”了国家5000万,但后来也经历了六部委的轮番查账,一路走来,伴随着质疑的也少不了精彩。
2000年6月26日,随着克林顿与布莱尔共同宣布由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六国16个中心共同承担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而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甚至成为了中华世纪坛300米长廊雕刻的7000条历史事件之一。
2001年,杭州华大成立,做的事情是水稻基因组测序。华大创始人之一杨焕明的家乡在浙江,当地政府提供了支持。公司里贴满“精忠报国”的标语,汪建对大家说日本将在“9.18”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以此激励年轻人加班加点。
效果是惊人的,但花费巨大,整个水稻基因组项目据说花费2亿多,华大欠下一屁股债。但汪建认为这一项目意义重大:它由华大独立完成,为华大带来了“国际影响”。当年10月12日,中科院、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宣布: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2003年,SARS肆掠。华大迅速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杨、汪团队获得胡锦涛的接见。该年11月,中编委批准在原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基础上,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任所长,汪是副所长之一。
华大基因,走的不是科学研究的传统套路,如果按照传统的科研经费分配路径,华大别说5000万,估计当初连一分钱也申请不到。
如果按照“猥琐发育,别浪”的团战路子,华大可能早就发育不良了。
或许,这才是华大基因能够野蛮生长的真正基因:不拘一格,抓住热点,迅速行动,制造声响。似乎,这与汪建的湖南人基因密不可分。
爱国热情是任何人皆有的与生俱来,也是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但唯有华大可以把它转化成伸手向政府“要饭”的底气和工作效率。
但在另一个例子里,华大有着别样方面的变通,上文提过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Genomics(CG),期间一波三折。
2012年,华大刚完成融资,硅谷颇有影响的《圣何塞信使报》刊登美中经济暨安全审查委员会两位委员撰写的社评,大意是华大由中国政府拥有和控制,而且可能带来生物武器威胁,呼吁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严格审查此案。
一时间,美国社会沸沸扬扬,华大在回应时,则尽量不提中国因素与生物安全,而是宣传华大与盖茨基金会及美国多家儿童医院的合作。
紧抓西方主流社会价值观,必要时也能成为华大基因的救命稻草,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守正出奇吧。
经常有人把华大基因与腾讯、华为并称为“深圳三宝”。
先等等,华大最初不是在北京成立的吗?对,但2007年由于在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投资上与中科院的分歧,华大基因脱离体制,南下深圳,开始新一轮创业,当然,随后几年深圳市政府心甘情愿的掏出上亿人民币来迎娶华大--因为华大一口气在《科学》《自然》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令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望尘莫及。
汪建的初衷是针对那些批评华大学术水准不行的人,华大要“发论文发得你们都不好意思。”后来,这个初衷转变成了与深圳市政府的赌约:“十二五”期间华大要在《科学》、《自然》几本顶尖刊物发50篇论文,结果这个任务在2012年超额完成。
更恰当的说法,华大基因里拥有一种土匪般的科学战斗力,虽与科学的本质无关,但以科学的结果呈现。
李云龙不也是这样的吗?
刘慈欣曾说:“任何超凡脱俗的思想,在中国都会怦然落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太重了”,但华大基因从诞生的一开始就知道通过放炮仗拿BUFF给自己不断找翅膀。
华大的股权基因(数据来源于华大基因招股书)
结  语
汪建在路演时回答“基因测序市场规模”时表示,近几年来基因测序市场飞速发展,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9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将达到13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但越有潜力的市场,自然也会吸引越多的竞争者参与其中,但也更容易获取高估值:
按照汪建给华大基因设定的四部曲: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我们现在才走到第二步,第三步正在加速。科技服务能到一百亿,医学服务能到一千亿,人人服务能到一万亿。”
汪建所定义的人人服务,是指基因测序和分析成本大幅度下降,生物大数据足够丰富后,人人都可以在常规诊疗中应用基因信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从本世纪初期的30亿美金,极大幅度的下降为当下的不到一万元人民币,而且时间也由过去的十多年缩短为现在的一天。
相对于一生的健康而言,这已经不算一个奢侈的价格。甚至或许有那么一天,你会得到免费的检测机会,因为,未来基因行业的金矿一定不是来自于检测而是来自于数据,获取别人的数据,理应付费。这或许是基因界的互联网思维。
《乔布斯传》有一句名言:“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你可以认同他们,颂扬他们,反对或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只有那些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汪建也有一句名言:“我没见到过技术上很行、产业做得很好、还能做科学的。只有华大,全世界只有华大。再往前推的话只有贝尔,欧洲只有巴斯德。”
  延伸阅读:华大基因汪建:未来,人人都可以活到100岁
其实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华大,从赚钱的角度来讲华大,华大也是响当当的。最近有人谈到了华大的上市,我认为那是必然的。华大有九个产业板块,这是拿出来的第一个,后面还会有一个又一个惊喜。
但我想站在更大的目标来讲这件事,我们应该朝向人类的终极目标来讲这件事。我想大家一定要活出新的活法,而在大目标产生下的价值和财富,那是轻而易举的。
我想和大家讲的是,一个时代来临了。
茹毛饮血,遵从丛林法则的时代过去了。缺吃少喝、柴米油盐的农业时代过去了。天天关注衣食住行的工业时代过去了。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也将过去。
最终,我们都会回到生命时代,因为它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从物质到生命的掌控,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真正以人为本,让人类活得好,活得健康美丽,才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认知、爱情、幸福,那些属于脑科学的事情,我们现在还不明白。那是量子的层面,我们还没有到那个水平。
但是我们可以先把能搞明白的搞明白。华大现在提出来:人人都能活到一百岁。
人类将进入生命时代
过去两三百年间的工业革命,让大家太被物欲所引导。但你首先要想一想,人生是什么。
当人工智能发展成熟,机器人在世界全面铺开的时候,就意味着工业革命完蛋了,没有就业了,人类富足是必然的结局。
那么,也就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生命时代。因为,在我们天天谈工业、物质财富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早上醒来会发现这些都没有那么必要。
我们要提前挪向下一个时代,不要抓住工业革命的尾巴不放。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尺度下,人们对世界是有不同认识的。
生命是什么?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就是一条生命传承的开始。而基因,是生命传承的唯一物质。
生命之源,源自基因。
双螺旋基因结构的发现,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这个世纪,基因发展到存、读、写——两质永葆、生命认知。
两质永葆的“两质”是什么?体质和颜值。过去所有的三皇五帝开疆拓土,打下江山以后干嘛?炼丹。炼丹是为什么?既不为创新,也不为发财,是为了长命百岁。
现今时代,我们还是在大场景上认识生命:
人体解剖学,是在厘米的尺度下认知生命;
了解病理的人体组织学,是在毫米的水平认知生命;
CT、核磁共振、B超等,可以在大场景下给生命一个完整图谱,但分辨率不够。
用显微镜呢,分辨率够高了,可以看到微米水平的世界:可以看清细胞、生物大分子。但对生命认知而言,场景却不够大。
这些都是过去的科学。
过去中医和西医之争就在于,西医过于强调大场景下的微尺度,无法看清生命的全貌。而基因科学,就是跨尺度地在微观世界对生命进行了革新式的宏观认知,让人类从混沌到精准,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
当我们可以观察到纳米、皮米的世界,这就是进入了科学的全新阶段。基因检测、靶向用药都是从这里来。
因为我们的度量衡工具不一样了,面对的场景不再一样了。这才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每个人都可以长命百岁
在现今这个时代,硅谷的创业者都在做什么呢?是在投资互联网还是长生不老呢?这是你要搞清楚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他们都在投资疾病防控,这才是人类根本的未来。
我把医学发展分为五代。
在1900多年以前,是医学1.0时代,也就是传统医学时代。那个时候科学落后,资源匮乏,传染病是人类第一杀手。除了极个别富裕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人类的人均寿命可高于40岁。
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注重公共卫生,搭建下水道、自来水系统;显微镜的发明也让人类发现抗生素、研发疫苗。这是医学的2.0时代,将人类的人均寿命提升到60岁。
而医学的3.0时代,就是近几十年,人均寿命增长很快。去年,中国公布的人均期待寿命是76岁,正好是解放初的一倍。这是所谓的“循证医学时代”,根据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
现在,医学4.0的时代正在来临,我们对生命的认知更为精准:基因大数据可以对遗传疾病精准预测预防,从大尺度到微尺度、从微尺度到大场景,我们对生命完全可控。2030年,中国提出的人均期待寿命是79岁,其实有点过于保守。
未来,将是5.0的时代,基因实现存、读、写:人类应用基因检测加上病理、影像、免疫、代谢监测和运动、营养方案,实现疾病预防。那么人类是不是就可以活到120岁了?
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让基因可改造、可编写——让基因受控。基因是完全可以受控的,也是可以预测的。每个人都可以长命百岁,活到120岁甚至更长。
一个基因任何一个位点的变化,就会促使细胞癌变,经过很长时间形成一堆癌症细胞。
在癌细胞单独变异的时候,是在纳米层级上。而经过五到二十年,就变成显微镜下或者核磁共振下能见的肿瘤。在这段时间内,癌症其实是完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被防控的。
我们怎么会死于心脑血管病?我们怎么会死于肿瘤呢?不会的。
基因的存、读、写,让生命可控
要怎么走向生命时代,必须讲清楚:存、读、写。全世界所有的工业产业加起来都不如这三个字。
第一个,存。存什么?
最近,50年的茅台被拍卖出25万一瓶的价格。每个人的细胞都应该像茅台那样存

起来,那将是最大的增值。我每段时间都会把我的细胞存一次,将来如果需要输血,我会用自己的;需要干细胞治疗,也会用我自己的。
应该把全世界的物种都存起来,把每个人的血液细胞都存起来。到时候,就不需要献血了。存自己的细胞并不是一件很贵的事情,现在存一天一块钱,起存10年,也只要3000块。
这将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业,很重要。你将永远不需要献血车,自己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
第二,存完了还要读。
读什么呢?基因的双螺旋结构。
每个人都可以预防:你和伴侣有没有遗传病、心脑血管病、肿瘤、衰老疾病,生的小孩会不会有缺陷。
我们计算过,人的一生有10T的基因数据。什么概念呢?现在手机是120GB,换句话说,要一千个手机才能把你的数据存起来。
2010年的时候,美国人把华大基因称为测序工厂。今年又说我们是“英特尔”。但我说,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拥有比英特尔、苹果、微软连在一起还庞大的数据:每个人都有10T的大数据,还有比我们更大的数据吗?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① 消灭传染病
我们正在把全球的传染病用一个全新的东西解决。
SARS的时候,我们花了30个小时解读了SARS病毒,很快拿出30万份试剂盒捐献给国家,但是美国人比我们快了20多个小时。
2011年,德国大肠杆菌,我们花了27小时解读,出了一口恶气。2014年,我们迅速向非洲提供了埃博拉的检测试剂。
传染病是外来基因,与我们身上的基因是不一样的。正因为不一样,我们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发现到它。所以现在其他的检测方式都应该淘汰,直接检测就完了。
这将是对现有几百年方法学的一场革命,也可以说是颠覆——原来的都可以不要了。
② 减少出生缺陷
预防出生缺陷的利器也是基因。未来,“聋”、“哑”、“盲”、“傻”,通过基因检测,这些都会没有的。所谓“残联”会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消失,让孩子不输在妈妈的肚子里。
在母亲怀孕的时候,胎儿的基因也可以跑到母亲的血液里,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母亲的血液中检测到胎儿基因,检测到胎儿是否有基因缺陷。
如果基因检测再加上大尺度、高分辨的影像系统,我们就可以把出生缺陷拿掉95%以上。
③ 防治肿瘤
事实上,人的基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正常的新生儿童,细胞都是一模一样的。你到了二三十岁,抽烟酗酒、熬夜狂吃、瞎折腾,你的基因一定会变。到了四五十岁,基因的变化就会带来危险,肿瘤就有可能出现。
安吉丽娜·茱莉的母亲、姨、外祖母都曾罹患乳腺癌。她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也是乳腺癌基因的携带者,得乳腺癌概率为75%。因此,她在5年前把乳房切了;大概2年前,又把子宫和卵巢切了。她靠雌激素来维持女性特征,远离了癌症。
乔布斯也曾做过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癌变,但是他没有手术,最后离世。
那么,基因存了、读了,之后要做什么?
要写、要用——分子如果能读,就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它。三个月前,华大基因发表了论文,我们合成了人造生命,一个酿酒的酵母。  
人类对生物基因已经有了非常精确的编辑修改能力:我可以做无数的东西,各种育种、花花草草、超级细胞。
换句话说,我可不可以造一个“超级人”呢?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合成的价格就像摩尔定律一样,在快速下降。
未来人类可以不通过自己的子宫孕育孩子。根据《自然通讯》介绍,费城儿童医院(CHOP)打造出了“人造子宫”,将八只羊羔胎儿放入里面进行培育,整个实验持续四周,四只最终成功出生。
而美国人George Church(哈佛医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在去年6月,就提出来用5年时间,就能通过化学方法合一个可克隆的人。
这是很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完全数字化,从基因合成到基因编辑到克隆。最大的挑战和争议会是来自宗教——上帝在哪儿?
而对于科技而言,通过对基因的编写,将无所不能。
现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一进门就放了一个5米多的猛犸象。我们希望让猛犸象活过来,谁要惹我们,我们就骑着猛犸象拿着长竹竿去捅你们家的窗户。
结  语 
有人问我,我是不是有情怀的人。我告诉你,我最没有情怀。我成天只想贪生怕死、长命百岁、一劳永逸、不劳而获。
我贪生怕死,才讨厌出生缺陷、讨厌肿瘤,我才要把它干掉。我要长命百岁,才会做研究希望基因不了,为两质永葆做保证。
华大基因到底想干什么?其实就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什么叫终极目标?一定是人间仙境和两质永葆。
简单翻译一下的话,就是活着是硬道理;活得长是硬道理;活得健康是硬道理;活得幸福是硬道理。
来源:港股那点事、混沌大学
编辑:Chaona
关 于 全 球 创 新 论 坛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促进会发起与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