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走势如虹与做预测的艰难
今年或许最出人意料的就是人民币的走势了,最近更是涨得气势如虹,在美元指数开始回升,人民币仍然涨不停。不仅突破前期6.72的关口,还连破6.70,6.69,6.68。(注:美元指数里的成份是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权重分别是57.6%、13.6%、11.9%、9.1%、4.2%、3.6%)。
年初,端午节背后都有央妈的干预影子,不过最近这波走势,从HIBOR来看,央妈并没有干预,或者至少没有直接进市场干预。
这让今年做人民币走势预测的很多人灰头土脸,包括我自己。
做预测就是这样,每个做预测的人都准备好了脸给市场打。
要说打脸最厉害的恐怕还不是投资市场上的,而是大名鼎鼎的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这位仁兄用严谨的逻辑预测了工业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路径,但历史的走向我们后来也知道。
我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要不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或许无产阶级革命真发生在工业国家了,而不是落后的农业国家俄罗斯、中国等地方。
这就是做预测的悲催之处,预测的越准确,逻辑越严谨,结果反而完全走了相反的方向。马克思站在那一点上思考,也许是对的,但是资本家是能动的。并且,他们比无产阶级更爱看书。
于是我朋友又说,要是有人写了一本这样逻辑严谨的书给中国的皇帝们,过去的中国是否还会陷入治乱的轮回里呢?
我想了下,说应该还是会。
传统的农业社会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人均增长,人均无法增长,要厚此就只能薄彼了,这是无法调和的。并且,农业社会还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的行情,天灾一爆发,民众吃不饱,皇帝也养不起庞大的政府。资本家的时代,人均是不断增长的,这就给了调和的空间。
所以,还真不仅仅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点来看,有些预测不管准确度有多高,逻辑有多严谨,都难以让人改变行为,后面的走势都已经是决定好的。
从美国加息以来我一直看空人民币,今年这波人民币行情大出乎意料,我朋友问我现在怎么看,是否改变看法?
二、外汇储备增加:价涨or量升?
谈人民币的看法之前,先谈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最近6个月都是捷报连连,这是2014年6月以来往上走的时间最长的一段。这可能也是人民币走强的原因。从14年6月以来,外汇不断下滑加剧了恐慌,现在外储重新上升一定程度上稳住人心。可以看到,8月7日外汇储备公布六连升后,人民币无视美元指数回升,三天连涨。
研究我们的外汇储备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下面的资产包究竟是什么。央妈给了个模糊的数据,外汇储备下面分为证券以及货币和存款,其中99.8%是证券。但这些证券是由什么组成,我们就不知道了。
从美国财政部的数据,这里面超过三分之一是美国政府债券。
国债的资产价值与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美国国债收益率3月以来开始走弱,债券价格上扬,带动了这部分外汇资产的上升。
我们外汇储备剩下的资产包具体结构不知道,有欧元、英镑等。最近欧元、英镑大涨,导致美元指数不断下滑,一度跌破93。所以,当以美元计的时候,这部分的资产价值也就自然要上升。
这就是最近外汇储备上升的原因之一。
那除了价涨,有没有量升的因素呢,即资本流入是不是也是原因之一呢?
这里,我们看银行结售汇,确切地说看银行代客结售汇是顺差,还是逆差。这个数据代表个人或者企业的资本是净流出还是净流入。
从14年9月份起,银行代客结售汇出现持续逆差,从15年7月份起,没有一个月份是顺差(15年8月、9月是流出最大的月份)。
答案是很明显的,资本仍然在流出,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停止出去。
相比16年的同期,净流出规模确实要小,但这背后恐怕并不是资本出去的意愿不强,而是资本管制导致的。
所以,外汇储备连续6个月上升的背后,是价涨量缩——这意味着,资本依然在流出,外汇储备增加,不是量增加导致的,而是外储资产包中的欧元、英镑资产升值导致的。
当然资产升值的幅度超过了资本流出的幅度,这资本管制功莫大焉。
三、政府抉择:货币价值or经济发展
人民币这波走强背后,有特朗普红利用尽,美元国际上表现弱势、外汇储备连升的刺激作用,那时间再放长点怎么看呢,尤其是外汇储备连升、人民币连升的背后,资本仍然是流出的。
讨论人民币的走势,实际上是把人民币放在国际上,与其他货币一起看成是商品,经它们标价。
这是关于货币价值的讨论。
货币价值与经济是好是坏,没有多大关系。这经常是个误区,以为经济好就货币硬,经济坏就货币软。这个误区,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和日本都提供了生动的反驳案例。
日本大家都知道,从90年泡沫相继破灭后,经济增长一直疲软,但这个期间日元兑美元却是一段时间升,一段时间跌,整体来看,还升了一点点。
美国可能比较少知道。这里要提的是美国80年代,80年代经常贴的标签是里根经济学,但很不幸,这个期间的美国经济表现不好,比70年代要差很多。
然而80年到85年美元却是大赢家。
货币的价格不是经济状况,而是利率与通货膨胀,利率是收益率,通货膨胀是成本。日元这么坚挺,因为过去20多年日本大部分时间是通缩。
而80年代的美元这么坚挺,因为当时沃尔克盯住货币供应量,把联邦基金利率一度推到20%以上,并且在收紧的货币政策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不断下滑。
所以,要讨论人民币的货币价值,应该站在这两个维度去考虑:即中国能提供多高的利率以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会有多高?
经济状况要不要考虑呢?要,因为它会关系到中国政府在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上的选择。
供给侧改革带来了一波周期股行情,大家都很高兴。上游企业也高兴,赚了钱,看前6个月的工业数据,煤炭行业的利润翻了20倍。银行也很高兴,贷款可以收回,坏账减少了。消费者即使不高兴,也不难过,CPI继续低水平运行。
一桌麻将,大家都赚钱了,没有输家。
那赢的钱从哪里来?
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重要的一点是从上游到下游一路下来是否顺畅。如果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下游的CPI却没有响应,那风险一定会在某处积压。
说电力企业吧,这是在工业数据表上最明显的输家了,利润大幅下滑。电价是由政府控制的,企业没法选择,但它们可以选择产量。进入夏天以来,广州城中村此起彼伏的停电,背后原因是什么?
电价由政府控制没得选,而从CPI数据来看,其他企业也同样没得选,无法提价转嫁成本,这说明什么?
需求弱,或者换个说法,中下游的供给也过剩。
这样来说,上游供给侧改革后,就要轮到中下游供给侧,只不过这不是在政府主导下,而是在市场主导下。
这种经济状况下,政府几乎没可能提高利率。也就是说,随着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逐步加息,人民币的收益率与其他货币的收益率的差距,将越来越收窄甚至为负。
再说中国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去杠杆是这一年来的热词,把去杠杆提到这么高的位置,说白点就是负债率太高。
要消灭债务有三种办法。一是拿出真金白银还钱,但不是所有企业担得起。那就走第二条路,破产。逼着还钱或者破产都是勒紧债务人的脖子,痛苦是立竿见影的,无论是对债务人,还是对经济。因为经济的动力之一是靠债务人把社会闲散资金集结起来去投资。
还有第三种方法,刷货币。用通货膨胀把实际的债务负担降下来。
这里面牺牲的是大大小小的债权人,但是处理得当,只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万万没有勒紧债务人那样狂风暴雨般厉害。
只是,这个里面还有一个要牺牲的,那就是货币的价值。
在这两个抉择前面,政府是要抱着虚幻的货币价值呢,还是会选择现实的经济发展?
我想,任何一个政府都有绝对动机去选择后面那个。对一个政府来说,毕竟经济不增长才是看得见的痛苦(即使刷货币刷到最后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而一个稳定的货币价值又有什么意义呢?
利率上扬的空间几乎无可能,通货膨胀是大概率的选择,人民币在这种背景下长期应该是什么样的?
结语
稳定的货币价值对政府的意义远不如经济增长。
而对个人而言,稳定的货币价值意味着你积累的财富不贬值。所以它对你是有意义的。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换汇求个人民币贬值收益呢?如以前说的,大可不必,国内一些安全的理财,也有几个点的收益。
要赛过央妈的印钞速度,你需要的是正确的资产配置,包括国内资产配置以及海外资产配置——没有这种全球高度的眼光、视野与动作,你就老老实实接受被摊薄的命运。
逃无可逃,接受好了。
港股资讯 · 新可能
格隆汇app 隆重上线


立即点击“阅读原”,抢先体验格隆汇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