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美国财富管理”关注我们
5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实施公告,并且伴随官方解读,标志着中国版CRS正式落地。从2017年7月1日起,中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将对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机构的股权权益或债权权益以及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或年金合同开展尽职调查工作。
随着这个靴子的落地,究竟会给国人带来哪些影响?如果直到现在还不清楚,那您可就要out啦!
大家必须知道的:

1
不是所有人的金融信息都一定会被交换

《管理办法》出台后,有人担心自己在银行的账户信息都会在这次金融机构尽职调查范围,并被交换到其他国家。其实,绝大多数国人不用担心这一问题。
《管理办法》收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针对的是“非居民”,即中国税收居民以外的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而作为中国的税收居民,唯一的影响是以后金融机构开户时,需要在声明文件中勾选下“中国税收居民”。账户持有人为中国税收居民个人的,金融机构不会收集和报送相关账户信息,也不会交换给其他国家(地区)。
那么如何判定是否是中国税务居民呢?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中国税收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在如何认定税务身份的时候,中国版CRS第17条使用的操作指引,类似美国FATCA识别美国纳税人。比如,账户持有人的境外现居地址或者邮寄地址,包括邮政信箱;账户持有人的境外电话号码,且没有我国境内电话号码;存款账户以外的账户向境外账户定期转账的指令;境外的转交地址或者留交地址,并且是唯一地址等。这里的转交地址识别方式,就是典型的美国FATCA使用的识别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存款账户以外的账户向境外账户定期转账的指令频繁,这很可能会被注意监控到。
那对于海外华侨来说,其税务身份如何辨别呢?根据《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账户持有人同时构成中国税收居民和其他国家(地区)税收居民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收集并报送其账户信息”。也就是说,在认定非居民还是居民的税务身份存有双重身份怀疑的时候,金融机构要按照“非居民”的税务身份进行涉税信息调查。对于因移民或其他原因而取得外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但仍经常在国内工作生活的中国人来说,其金融帐户信息将被认定为“非居民”而报送给税收管辖国或地区税务当局。当然,由于美国目前不是CRS的参与国,所以美国绿卡持有者的信息不在交换范围内。不过我国政府正与美国政府积极商谈有关FATCA政府间的协定事宜,我国金融机构在操作层面的“标准”与FATCA也正在统筹,未来与美国政府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估计也不会很远了。

2
不是只有100万美元以上账户才会被收集

中国正式版CRS突破了之前 “征求意见稿”中以600万人民币界定低值账户和高值账户的做法,直接使用了美元计价的方式,使用100万美元为界定金额,与人民币脱钩。此前一些媒体报道让人误解,认为只有金融账户超过100万美元,才会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收集涉税信息,这是个误读,100万美元以下的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也会被收集,只是100万美元以上的优先收集而已。对个人而言,截至2017年6月30日之前,如果你的账户余额超过100万美元,你的涉税信息将在今年底之前被收集交给税务机关。而账户余额低于等于100万美元,则在明年底之前收集完。

3
CRS出台并非标志着税收的增加

之前有人解读CRS有如猛虎,认为它的出台就必然会带来税收的增加,其实这也是个误解。CRS出台后并不会产生实质的税收后果,它只是全球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一项协议。而信息自动交换仅仅是各国(地区)之间加强跨境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交换的信息主要用于各国开展风险评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税,税务机关可以针对性地对评估列为高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稽查等相应后续管理措施, 而依法申报纳税的纳税人不会因为信息交换而增加税负。
当然,一旦信息完全暴露,原有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好处”也将不复存在,这才是一部分人厌恶和曲解CRS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安达金融(ADA FINANCE)是一家拥有自己的专业会计师,律师和财务规划师精英团队的美国公司。为美国境内外高净值客户,留学或移民家庭,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资产配置与管理,移民前后的税务规划等服务。
扫描添加下方二维码可以随时和我们交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