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丹妈
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
前几天有位妈妈在后台咨询:“最近我发现孩子的受挫能力差,遇上点困难就会放弃或是泄气,有没有提升孩子的受挫能力的好方法?”
我当时跟她讨论了一个“只追第一名”的魔法小故事:一个女孩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她非常沮丧,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只追前一名”真的这么有效果吗?
对,其实这个运用了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一个理论——“最近发展区”
这个理论,把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分为两种:
一种是可以运用自身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
一种是无法独立完成,但在更有技能的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可以完成。
孩子畏惧困难,受挫力差,很多都是因为目标超出了他的“最近发展区”范围。
如果目标设置合理,让他够一够就能达到,然后再不断加码,他会不断收到积极反馈,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持续努力、不轻易言弃的习惯。
那如何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培养孩子的受挫力?丹妈建议从4个方面来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败
  成功≠正确,失败≠错误
在孩子眼里,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以及如何面对这两者的态度,其实都来自于家长的映射。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各种表现,无论好坏,切勿用自己的主观定义来标签化孩子,将成败上升到对错观。
就像孩子背不顺溜一首唐诗,我们不能就标签化孩子“你真笨”来否定打击他的智商,这对孩子小而敏感的自尊心而言,都是致命的挫伤。
认同和接纳孩子的受挫情绪
要让孩子理解,困难也好挫折也罢,不止是他会遇到,别的孩子会遇到,爸爸妈妈会遇到。
叮当现在处于探索期,尝试时也会遇到困难急得跺脚,每次这样,我都会认真告诉他:“宝贝,没关系,妈妈知道这个很难,妈妈理解你。有时候妈妈也会碰到困难,和你一样害怕、没有信心”。
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告诉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这样才能让孩子懂得畏难情绪并不可耻。
提供帮助,设定孩子够得着的逆境区域
借助工具,协助孩子攻克难关
叮当有一阵子突然爱上爬沙发,刚开始爬的时候,瞪着小肉腿死命扑腾就是够不着上不去,试了几次后一屁股掉下来摔在地垫上,眼看着就要耍赖大哭了,我忙拿出一个抱枕放在他脚边,告诉他:“是因为叮当还不够高,还要多吃饭饭长高高才能爬上去,不过我们可以踩着小抱枕够上去呀。”
他好像听懂了,哼哧哧自己踩着抱枕慢慢往上爬,爬上去了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到后来,他渐渐知道不仅仅是小抱枕,还有小凳子,小书本,小玩具,都可以成为他借力爬上沙发的工具。
对于孩子而言,无法完成的任务实在太多太多了,那我们大人可以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引导孩子借助工具完成任务。
一方面协助孩子跨过障碍,获取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潜移默化引导他自己思考和想办法解决困难。
分解困难,提供解决思路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丹妈觉得提供思路,比提供工具更为重要。
就像小侄子有段时间很爱画画,对于画的熟悉的东西总是信心满满,对于画不好的物件就会抵触抗拒。
有一次画画班的作业,是要求大家回到家后为一名家庭成员画一幅肖像画。小侄子坐在书桌前垂头丧气,一会儿对着爸爸画几笔,一会儿对着妈妈画几笔,索性拿着笔在纸上胡乱画起来,最后气呼呼地闹:“你们长得一点都不好画,我才不要画你们。”
全家人都哭笑不得,我走过去问他:“你不能一会儿画妈妈,一会儿画爸爸,你可以选择一个人来画呀。”以此来引导他确定作画的小目标,他想了想决定画妈妈。
然后我问他:”“你看看妈妈今天的头发,衣服,裙子,我们可以先一个部位一个部位来作画,你想先画妈妈哪里呢?”,他在纸上开始画了一个人脸。
然后继续引导:“你看看妈妈的头发,是扎着的还是散着呢?”
侄子跟随者我分解的一个个小步骤,慢慢地画出了妈妈的大致模样。
从心理学来讲,每个人都有一个安全区域,对于孩子而言,他们也会以自身能力和对世界的认知,来辐射一个“能力安全区域”。
当他对某件事产生畏难情绪害怕受挫,其实都是因为目标任务在他们的“安全范围”以外,这时候,我们就要将困难拆分,让大困难变成一个一个可以被攻克的小困难,让孩子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
思考的过程,既是解决的过程,也是巩固信心强壮受挫力的过程。
鼓励孩子动脑筋解决困难
有段时间叮当搭积木,搭不起来或者搭着搭着积木倒了,他就会很受挫地哭闹。
这时我会陪着他搭建积木,然后在他面前将积木推倒:“宝宝,你看,积木可以堆起来,也可以被推倒,这都是玩乐的一种方式。”
推倒之后我们继续就地在地上拼小火车,小三角形,小图案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试图引导他理解:“堆很高”并不是玩积木的唯一目标,堆很高有很高的乐趣,倒下来也有倒下来的妙处,成功有100种,方法也会有100种。
不仅仅是玩积木,其实很多情景,都需要家长用成长型的心智来面对,教会孩子面对挫折不是坐以待毙,也不是死钻牛角尖,而是拥有“遇山开山,遇水跨水”的智慧,让孩子学会从中另辟新径,寻求出路。
关于引导孩子动脑解决困难,这里我想分享一个魔法句子给大家:“你还能想一个更好的方法吗?” 问多了你会发现真的有惊喜。
善用夸奖:夸努力而不是夸聪明
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曾经做过一项针对孩子夸奖与受挫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的结论是:
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躲避挑战;相反,被夸努力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挑战。
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相反,被夸努力的孩子都在积极找寻办法去解决问题。
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谎报成绩,因为要维护聪明形象;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没什么心理负担,觉得只要努力过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受挫力,提高畏难情绪,很重要的一个心法就是学会夸奖。
夸孩子的艺术,确实直接影响孩子的抗挫能力。关于如何夸奖孩子,丹妈之前有专门写过相关长篇 导致孩子输不起的一件事,也许你正在做,这篇文章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
 丹妈碎碎念● 
这篇文章讲的是从抗受挫延伸出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在这个区域之前,还有个“安全舒适区”。在我身边,有不少碌碌无为、满足现状的人,我观察了下,他们其实就是不愿也不知道怎么走出舒适区,所以从小引导和鼓励孩子走出舒适区,真的很有重要。
有时候我看着身边熟睡的叮当,我总在想,现在的我有能力尽可能保护好他,但毕竟人生是他自己的,我不可能永远护他周全,有些路他终究需要一个人走。
我能做的,不过是陪着他修炼“心术”和“法力”,让他有能力去抵挡未来路上的种种挫折,就像我们扛不走孩子面前的大山,但是我们可以教孩子如何绕过大山。所谓育儿,不过如此吧。
昨天发了叮当生病的图片,很多读者都很关心,也让我别太辛苦注意身体。谢谢你们。孩子病好了,当妈的也就跟着生龙活虎了。长假前最后一周,我们要扛住!
-  End - 
在后台回复 受挫
可看到关于提高受挫能力的文章和绘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