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风月,只谈正事”是【经纬低调十问】这个新栏目设立的目的。我们想挑选一些有特色的创始人:他们可能是创造一个神级产品,瞬间用户过亿;他们可能是用比别人更短的时间做出了一个估值过十亿美金的公司;或者——只是我们觉得他们很有特点,有一些经验值得让他们说出来,给更多的人去看。
与【经纬系创始人曰】稍微有点不同的是,这个栏目是我们的约访。我们想看看对于这些固定的问题,不同的人背后的思考。希望这些思考最终对你们有用,尤其是在需要的时候。毕竟,经验就是拿来减少弯路的。
▲经纬邵亦波眼中的找钢网
找钢网是典型的To B类交易平台,在这方面创始人王东和团队做得非常的扎实:他们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分散与复杂的上下游,和信息不通畅的市场。目前他们成功的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度达到11亿人民币。借此机会,我们和王东聊了聊,让他复盘与展望自己的创业之路。以下是本期的经纬低调十问,Enjoy:
01
我们来做个比喻,如果创业的起点是徐泾东,终点是浦东机场,觉得你现在走到哪了?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在这个位置?
我觉得我走到二分之一了。
现在整体来说,所有的模式都已经跑通了,而且规模也上来了,我们整体业务的盈利性也是不错,然后就准备奔着明年或后年去战略新兴版上市了。对找钢来说的话,上市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毕竟这个市场非常非常大,需要征服的领域也很多。
我赞同2016年是一个需要盈利的节点。但我觉得盈利也得看是什么样的情况下盈利的,一个是在规模性基础上盈利的,一个是没有规模性基础的。前者肯定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整个业务线,我们都处在一个盈利状况,已经走入一个比较良性的轨道了。整个业务线是非常健康的。
02
融资成功后,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继续干活,继续规划2016年的工作,因为现在已经到年底了。
最需要加强的就是,整体的内部管理系统进一步的经济化和加强。目前对找钢来说,现在这个技术还有一些业态的管理是是要下一步全面加强的。如果找钢所有的交易系统,所有的管理系统全部都融合成功了,它的交易量会更加的大。
03
聊一些融资洽谈的细节吧。我们知道找钢一直被很多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看好。这笔大融资如果要你归纳,你觉得你做好了几个点,让它水到渠成地发生了。
我觉得今年我们融资是比以往顺利的一年。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规模增长很明显;
第二个我们下半年之后,随着我们的精细化管理的程度提高,我们的盈利性提高的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强大了,我们引入了很多优秀的管理层。同时团队更进一步强大起来;
第四个就是我们很多以前的,处在实验状态的盈利模式,在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觉得综合这四点,再加上整体的中国的A股环境。现在IPO也开放了,注册制也要推出了等等的,也促成了这次融资是比较顺利的。另外可能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竞争对手今年做的不怎么样,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
04
这里面有没有哪些地方让你一度觉得比较艰难。你可以给大家什么经验?
融资的难点对于我来说,是和竞争对手的比较。我们竞争对手都是这些A股的老牌上市公司,包括一些国企,还有一些新三板的公司。他们宣称的数据有时候比我们好,这样的话这个难点就是我们要怎么证实我们的含金量要比他们高,不仅是高,而且是高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所以这个需要做很多准备才能够让投资人来相信。
跟投资人打交道,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方法。但是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有什么说什么,就是实事求是的讲,这是最好的。这本身也是找钢的一个风格,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基础的。因为到这个阶段的话,就没什么情怀可讲了。你现在是什么样子,明年是什么样子,这轮投资人投了。他退出好比说2018年,2018年时候找钢会成为什么样的,回报率会有多少。每个基金会有每个基金的风险偏好,他们会把握他们的风险偏好来做出一个决策。

▲王东,找钢网创始人
05
找钢其实是to b类交易平台非常好的一个范例,非常分散与复杂的上下游,和信息不通畅的市场,其实后来也有很多类似的行业学习找钢网的模式,你觉得在其他领域复制一个找钢,容易吗?他们有哪些可以做的?
我觉得是这样,创业都不是那么简单的,都是不容易的,找钢也是很不容易走到今天的。找钢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是否能够复制,我觉得是可以的,只要是标准品的行业,都是可以复制的。
在这一个领域创业要摆脱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不要觉得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都很低,可能不愿意接受这种互联网,其实这个肯定是不对的,他之所以不接受你,肯定还是因为你给他带来的产品或者服务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话他一定能够愿意使用你的服务。
第二个就是,这也是很多人的误区,就是他们总觉得有了资源就会更快的把互联网做起来。其实是不对的,找钢在开始创业,包括一路上,其实资源是非常少的。我们相对于我们所有竞争对手来说,我们的资源是非常非常少的。资源为王绝对不是找钢这种商业模式的一个关键。
我觉得颠覆就是看你怎么细分,比如以钢铁来说,如果有人要颠覆钢铁行业,那肯定是不对。但是有人出来说,我要颠覆钢铁贸易领域,这个可能就是沾一点边了。然后再细分的话,有人要颠覆钢铁贸易商务,具体到里面的交易模式,那么这个就很靠谱了,我觉得颠覆一定要颠覆的,但是要很具体。就是这个行业哪一个环节能颠覆掉,而不能很泛泛的说我要颠覆某某行业,那个肯定是不对的。
06
融资完成后,你排序的话,你会优先做哪件事情?为什么?
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就是我要把我内部的三个体系完全的融合,让他们配合的会更加完善,这是我最先要做的一件事情。也就是我的财务管理体系,我的运营体系,还有我的整个技术体系,让这三个体系完全合在一起,这是我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当时见邵亦波第一次还不是见的真人,是在电视会议上见的。他当时在法国,然后就聊这个项目,聊的挺好的。当时就进行具体的调研等等的,后来还是非常顺利的。邵总对交易平台的见解也非常深。
我觉得邵总给我的一个很大帮助就是,他当时反复提醒我,一定要提前半年储备高级人才。当时说实话,我还不是太理解。但是我还是听进去了,不断的去储备一些高级人才。后来我发现这个是非常对的。所以后来找钢网的发展非常顺利,没有出现发展的停滞。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甚至提前一年我会储备一些很高级的人才。
比如高级的技术人才。比如有一个很资深的,从百度来的,负责我们政府关系和媒体关系的人才,他们后来都发挥了很强的作用。可能他刚来的时候发挥不了作用,但是在一年以后,包括现在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07
找钢现在已经接近1500人了,你怎么管理他们。很多创业者在人员迅速增长以后,会觉得自己的管理半径有瓶颈。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快速的方法吗?
找钢这个团队的扩张也是一步一步。我们扩张的频率其实是比较慢的,我们一开始刚拿到天使投资的时候只有几十个人。大概有七八十个人。经纬投了我们之后,我们变成的大概三百人。红杉和迅游投了我们之后,变成了大概八百多人,八九百人。然后IDG和华盛投了我们,就是今年初投了九千多万美金,我们到现在是1500人。我们发展一直是围绕着我们业务规模进行了一个发展,还是比较稳的。在管理方面我们特别重视团队的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开始刚创业的第一天,我就定下来了企业文化,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找钢的管理一直在投资圈里认为是比较扎实的。
我补充一下,我们团队扎实到什么程度。我们去年整个一年,我们员工流失率只有2.14%。这个数字是非常非常低的,我每周都要听我们人力资源部的回报。我们基本上每一周只有几个人离开公司。而且这几个人基本都是试用期的。在找钢工作过一年以上的老员工,我印象中只走了两个人。所以我们团队非常稳定,这也是我们非常稳健,而且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原因。
新来的员工,我平常对干部非常强调:管理,其实说白了就是三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是招聘,招聘来合适的人基本上成功一半了;
第二件事儿就是转正,怎么转正呢?在找钢是需要三到六个月。转正就是让这个新员工能够融入找钢,能够接受找钢的企业文化,能够接受找钢的企业理想;
第三点最简单,其实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反而只占了20%的分量。所以找钢所有的干部都是接受我这样一个培训的。他们第一步都是招聘,首先是第一位的。第二件事就是转正,我们转正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最后我们转正的时候,每个员工还需要到我们的吉祥物那里,我们吉祥物是个胖猫。他需要在胖猫那儿拍个照,还要拿个毛巾擦那个胖猫,才算是整个转正全部可以了。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流程设计中是非常有我们的想法的。
对于管理层来说,你的精力50%要用在招聘身上。另外30%用在让招聘来的人怎么融入进来用在转正上。另外20%用在工作目标管理的培养。因为在我看来,只要前两个事情搞的很好,那么目标管理其实你不用怎么操心的。
08
你觉得创业到现在,改变你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对我来说,我感觉我现在变的特别有规律。其实我创业之前,我的生活其实没有太大规律,经常熬夜,有时候早上起来比较晚等等的。但是我创业之后,我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我每天都是十一点半左右准时睡觉了,每天七点钟,七点多一点起床。每天都是这样的,非常有规律的。这个和我创业之前的感觉不一样。
因为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非常好,特别是像找钢这种模式,找钢这种企业。它不是一个纯技术型公司,也不是一个纯业务型公司。它是一个业务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公司。那么这种公司的话,在我看来它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这个成功的目标。稳健是特别需要的,稳健的前提就是这个企业发展要很有规律性。首先我作为创始人,我就要很有规律性,这样能带动整个企业很有规律。
09
什么东西你以前深信不疑,但创业之后你怀疑乃至动摇并重新认识了?
我觉得可能在创业之前,我当时觉得钱的重要性是很大的。但是知道创业,一直到现在的话,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还是那种用钱搞不定的事情,这是对我的一个很大的触动。
比如说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交易系统,这个东西就是,你再有钱,你还是需要慢慢积累,慢慢一步一步完善,有钱也是没有用的。像这样的事情,其实在企业里是很多的。这反而就是一个门槛,如果什么事情都是用钱一砸就搞定了,那糟糕了,那成功可能就不是像我们这样的人了。
10
可否回忆一次,创业至今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坎,以及你是怎么迈过去的?
这个坎非常多,我觉得九死一生。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就是上一次融资是非常困难的,最后还是迈过去了。
我觉得融资嘛,我觉得就要非常谨慎,不能过于乐观。同时要对每个基金要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太过深的接触,这是我的一个经验。
也许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