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昨天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哈佛大学2017届毕业生做了毕业演讲。
他这次演讲的核心只有一个——“目标”,并指出“只有目标是不够的,你还要为他人创造目标感”。
这条清单,以及文末免费领取的《家庭背景声·哈佛毕业演讲合集,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有目标感的人。
1.所谓“目标感”,就是在意识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在行动上心无旁骛、朝它靠拢。
2.目标感很强的人,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不太受欢迎,因为会让周围的人产生压力。但是没关系,你的目标是赢,他们的目标是舒服。大家各走各路。
3.目标感并不等同于目的性,更不代表功利和势利。目标感,只是让你的行动有效。帮助他人、清理屋子、读一本闲书、组织一次聚会,都需要目标感。
4.目标感强的人,战术上也许会遇到一些挑战,但是会远离战略错误。
5.目标感差的人,本质上不是缺目标,而是无法排除情绪性感受对自己的影响。所以,目标感差的人有三个关键词:感受、评价、是非。想想你身边那些经常抱怨,且一事无成的人,你就知道他们的样子了。
6.目标感强的人也有三个关键词:目标、方法、行动。所以,目标感强的人,本质上不是有目标,而是永远处在两个状态——想办法、马上干。
7.有目标感的人,通常可以在竞争中碾压没有目标感的人,且和能力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如果在某场竞争中,你能力不占优势,可以在目标感上多想办法。
8.培养目标感,要从思考的断舍离开始。把一件事情最终想要的结果穷尽罗列,然后做减法,剥离出最后仅剩的东西。比如,你经营一段婚姻,那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家庭和谐?还是奋斗共同体?还是你自己有安全感?目标一变,方法和行动全变。你不可能什么都要。
9.只围绕一个单纯目标做努力,把所有精力和资源押到一个点上。死磕一处,单点突破。曾国藩的说法是:“结硬寨,打呆仗。”
10.一个过于复杂的关系/交易/结构/体系/模式,通常都是错误的。相信简单的力量。
11.永远不要想“一鱼多吃”的模型。不同的事,就要做不同的功课、想不同的办法。一份努力,发挥两种用处,这种事客观上存在,但是可遇不可求,更不可事先经营。
12.遇到两难选择,通常都是因为有别的目标混进来了。先停下来反思一下是不是偏离了单纯目标,自己想要的太多。
13.目标感和协作关系,要分清主次。最常见的目标偏移,是为了维护现有协作关系而模糊了目标。比如,因为喜欢现在团队的氛围,而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并没有错,但是你丢了目标感。
14.达成大目标,首要是能拆成小目标。Facebook的老板扎克伯格是个中高手。他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公布自己的新年计划,这些计划也年年全部实现。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了解下。
15.反过来,小目标也可以堆积成大目标。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提出过一个“子弹头火车思维”的概念:做事不能光考虑可见的具体目标,更要有那种现在根本无法清晰表述的长远目标,不管怎么说,先定下来,往这个方向尝试。
16.一个有目标感的人,不会所有时候都讲目标感。想有的时候,就能有,这就够了。
每年的毕业季,哈佛大学都会邀请优秀校友或者其他社会名流,给本校毕业生们做一场演讲。这些来自各界的精英,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出自己的人生建议。
「得到」精选哈佛大学历年最精彩的毕业演讲,邀请专业配音制作成音频,免费赠送予你。昨天的扎克伯格演讲,也在第一时间收录其中。

Q: 你身边有没有目标感极强的人?
你又从他们身上获得了哪些启发?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原创无须打赏,转发感激不尽
转载 /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