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北美工程师求职顾问 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导读 
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仅是靠软件技术的提升,还要依靠卓越的硬件技术与材料支持;如果你对材料、半导体行业感兴趣,却在求职的路上不得门而入,今天就请Xiang老师亲自为你解读作为一个Process Engineer,如何进入世界顶级的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世界。
现在的工作内容

我现在在美国一家应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简称AM)工作,AM是全球最大的一个芯片制造仪器的供应商。我现在具体担任的职位是Process Engineering,中文翻译过来应该叫做半导体工艺制程工程师。
AM的公司职能简单来说,比如像Intel,三星,Toshiba等公司都会有很多自己研发制造芯片的需求,而AM就是会给他们提供制造这些芯片的各类仪器。但是在在购买仪器之前,需要证明这些仪器是可以完成他们当前的(甚至是下几个Generation的)发展设计的。
作为Process Engineer,就要通过找到一个合适的Approach来实现和达成客户的设计需要。可以说这是一个桥接自己公司和客户公司发展的职位。 
现代半导体硬件的发展有一个摩尔定律,由Intel创始人摩尔提出,是说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两年(另说一年半)便会翻倍。换句话说,计算机芯片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每两年就能提升一倍,成本也会大副下降。这则由摩尔提出的、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预测,在截至目前为止的现实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引证。
举个简单的例子,从10年前的3.5寸软盘,到稍后的2M 4M的U盘,再到之后轻松上G的容量与低廉的价格,这就是摩尔定律很好的佐证之一。通过对于晶体管设计的改善与器件尺寸的缩减,我们得以使它们能够集成到更小的芯片中并实现更强大的算力,但是再往后,从芯片的设计到材料的本身的研发,都已经接近物理极限了,也就是这条路可能很难再往下走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研究领域上的技术挑战,同时背后还有客户给我们的鼎力“支持”。
像苹果、三星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发布新产品,采用更高更快更强的芯片,于是他们也会有一个非常紧凑的时间线(又称“死线”,deadline),这时候他们就会Push研发,而我们就需要尽一切可能来完成上帝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做的东西还是非常让人骄傲,同时兼具挑战性的。
现在的职位的必备技能
总体的来说就是需要对Semiconductor Process Flow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在半导体行业当中有很多不同的制程工艺,很难要求一个刚刚毕业的同学对于各个制程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对整个Process Flow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或是对于其中某一个领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那都会为你的求职之路加分。

对于那些对Process Engineer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如果你整个简历上的内容跟这个完全不相干的话,得到面试机会的概率恐怕就会相对较小;然而如果你能够在简历上体现出你有这样的兴趣,经历,甚至是上过基础课程,哪怕你不是相关专业,HR也会非常愿意和你聊一聊。至于学校的课程,这里就不是说技能了,只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是能够帮你拿到面试的敲门砖。
就这个行业来说,公司分为两块,一方面是Hardware的设计,更对口Mechanical的背景;另一方面就是的Process的实验和设计,也就是我现在所担任的Process Engineer。就背景来说,Process Engineer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对口专业要求,化工专业也好,材料专业也好,EE、物理、化学专业等等,都能够比较顺利的Fit in这个行业,所以就简历而言,你的实际经历会大过于你的专业背景
除了先前提到的Process Flow的了解,如果你有Clean Room的经验(因为我们所有的实验都是在无尘室中完成的),如果你对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有一些了解,之前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实验,甚至于只是上过相关的Introduction Level的课程,都会成为你简历与面试中重要的优势,所以这也是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半导体公司,作为Process Engineer会是一个相对容易的切入点,也是一个比较适合职业发展的起点。

半导体行业的前景
如果从全世界发展的范畴来说,它已经是一个接近瓶颈的状态,现在虽然有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样一个最尖端方向的研发中,但最终的效果成果和产出效能相比之前会明显放慢,因为我之前说它已经接近物理极限,原本的结构和器件的尺寸都很难再做小,这相当于原子和原子之间本来就会有一定的间距,我们现在已经达到几个、十几个原子层的数量级,再往下发展从物理学的角度就会进入到量子层面,跟之前的机理截然不同了。所以从整个行业来说,现在的发展整体趋于缓和,可能比较难实现技术上重大革新和突破。
但是对于国内来讲,大家还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从去年年底开始,政府投入了很多财力和精力来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我国去年对半导体芯片的进口达到了数百亿美元的数量级,目前,国内自己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制程工艺的支撑和储备,更多的需要依靠国外的技术,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引进国外的产品;而且现在国内的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快速,数量上也越来越多,对于高端半导体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所以政府也正把越来越多的精力和重点放在半导体行业的研发中来,而这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无论打算留美发展、还是回国打拼,都会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内还是国外:
从整个行业来看,国内现在的起点相对于世界最顶尖的技术来说会低一些,中国现在是想要实现一个弯道超车的举措,所以其中便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和发展。同样的,对于美国这边的公司,或是在国外的想要寻找这方面工作机会的同学们这也会是一个难逢的机会。因为国内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技术,且需要和世界领先的公司协作,所以最终会需要国外的公司和技术来做一部分支持,那么对于美国这边的公司来说,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会说中文,有中国背景的同学, 来帮助拓宽市场,发展新业务,自然而然的,在中美两边的工作机会都不容小觑。 

针对很多刚毕业还没有想清楚以后是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如果能在美国公司这边历练一下然后再回国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路径。在这边工作3-5年,看得更多学习更多,人也更成熟了,便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了,也就更容易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求职经验:
Process engineer,可能和CS等专业面试的时候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不会明确的给你出一道题让你给出最优解之类的答案,它更多的是会把重点放在你过去的experience上
Hiring Manager会想要从你回答问题、做专业演讲、以及讲述你的经历的过程中来判断你是不是拥有独立思考,且赋有逻辑的人。虽然乍一听可能有点虚,但是通过这些沟通能力与表述能力,很容易判断出应聘者强项与不足。 
此外,我想要给正在这个方面找工作的同学的一条建议,是要更多地Focus在自己简历上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对于你所写下的每一段experience都要有一个非常充分的准备,要做到能够把每一句话都展开说成一个小的简短的演讲。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简历不熟悉,面试时回答不出面试官就简历延伸出的问题,很容易留下非常糟糕的印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同学刚来美国读研究生一年之后就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这个时候自己以前上的课都没办法给自己特别有力的学术和经验支撑,没有特别夯实的基础,但是如果你能够把自己写在简历上的内容都非常从容有力地解释清楚,比如:做这个项目意义在哪里,前人的研究状况,你的切入点,具体做了怎样的贡献,有哪些不足,做项目时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最终采用了哪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果还能有更多的时间你还能做些什么等等,这样绝对能够从容应对各类提问及突发状况。Hiring Manager面对的对象大多数都是来自不同背景的,所以更多的,他们会根据你自己展示的经历和交流来发掘你的思考方式综合能力,从而判断你是不是合适的候选人。
什么样的简历更能吸引HR?
就这个职位来讲就是要有相关的经历、经验(课堂知识也可以),即便你觉得自己的背景没有那么契合,如果能够在你已有的项目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展开,往半导体方向、实验经历,甚至使用过的实验手段仪器上靠拢,这样都会对求职者的简历加分,以帮助我们赢得面试机会。 
对于公司招人的大致流程,很多公司都会采用“就近”的原则。举例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位置有空缺,Hiring Manager一般会向同组的或是邻组的员工发邮件问有没有合适的候选人(也就是常提到的最高效的“内推”),如果有合适的就直接面试,所以内推一般都是最直接高效的招人方法。
 如果没能通过上述方法找到合适的人选,据说Hiring Manager才会到HR那边搜索compile到一起的几百份简历,可能包括了网上海投和校招搜集来的各种简历,此时想要脱颖而出,可以说就是一个概率和运气的问题了。所以找对投简历的方法和门道,同修改出一份优质的简历同等重要!
Applied Materials公司面经
我在先前面试中遇到的所谓难题,都出在了Behavior Questions上了。这边的Behavior Question主要是指除了Technical问题外、面试官通过与我们的直接交流来获得求职者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一类问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常听说的“介绍一下你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你最符合我们职位的原因”等奇怪的问题
我记得我当时在面试AMAT的时候,Technical方面的问题准备的比较充分,没有碰上难应付的问题,反而是Behavior问题上有些准备不周了。面试的时候大老板直接就问我说你之前这么多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然后是怎么走出来的?这本来是非常常见和基础的问题,只要事前准备过可能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这种临场的情况下突然问你这么个问题,直接就懵圈了,以至于到现在我也不太记得当时到底是怎么回答的。所以在这边给正在做求职准备的同学们提个醒,准备Technical的同时不要忘记了Behavior部分,鱼和熊掌还是要兼顾一下的。 
印象深刻的,还有另一个比较Tricky的问题:面试官问我有没有考虑过之后再读一个phd,为什么毕业了就找工作而没有继续深造?我当时本着这样模棱两可的问题就尽量不要说死,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回答说毕业之后想先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是怎么运作的,看看工业界和学术界有多大不同,干几年有更多的了解之后可能会再考虑一下是要回学校深造还是继续在工业界发展。
还在我自鸣得意的时候,面试官一盆冷水扑面泼来,说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花了1-2年的时间,好容易把你培养成能够独立做出研究贡献的人才,如果在那个时候你突然决定说要离开公司回学校读书,这对公司来说也会是不小的损失
虽然这对于我的面试经历中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但我还是想要提醒各位求职的同学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还是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真实想法出发来作答,一味抱着取悦面试官的想法并不可取
看到的学生的共性
就我所接触辅导过的一些学员的机关来说,如何做好演讲、清晰表达自我,可能会是很多同学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作为工科学生,大家在以往的经历中可能往往更注重解题,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Presentation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演讲技巧方面容易有瑕疵和欠缺。这边所谓的演讲技巧,我并不是指太过高深的方法和秘诀,无非是在演讲时我们如何断句如何停顿,演讲时如何通过眼神交流照顾到全场的人话题与话题之间留出提问时间等等。如果能多多注意一些这样的细节,我们将会在面试的印象分中有一个大大的加分。我们常说交流——Communication非常的重要,但多数学员会在Public Speaking方面有所欠缺,因为大家现在都过多地注重在Solid Coursework上,而弱化了交流时语言和技巧的运用。所以在这边给同学们,也同样给我自己提个醒,高效的信息内容传递,永远离不开优秀的表达和手段
给学员的建议
比较接地气的一条就是“入行需谨慎”。其实这一行不是适合每一个人,需要能够沉得住气,定得下心来从小事做起。很多同学觉得好不容易从学校里熬出来了想要大展宏图,大显身手,好好干一番事业,但是到了公司之后发觉很多事情和学校里做的很类似,还是从一些很细节琐碎的事情开始,从细枝末节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就像升级打怪一样,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另外一条,找工作的时候要把心态放平。对自己的未来或是想要涉足的行业有一个足够的心理准备。不切实际过高的期望固然不可取,但也绝对不要妄自菲薄低估自己的实力。我一直相信,大多数别人都能做到的,我一定也可以。 
最后,祝愿各位正在求职路上的同学们早日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职场路,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往期导师访谈精选:
导师对于学生秉着
因人受教
的原则,

如果你也想直接联系Xiang导师,
请长按下图,扫码添加小助手
回复“Xiang导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