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一季的火爆,让大家对综艺节目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开始怀念之前用书信表达感情的方式,而在今年,第二季又开播了,只是这次嘉宾的表现和选取的信件让大家更加有感悟和深意,和主页君来看看第二期的精彩之处~
《见字如面》 第二季如期而至。
依旧是这么打动人心,就连读信人周迅也是几度哽咽:
那么,《见字如面》第二季的播出为何会让周迅哽咽到不能说话,又为何收获一致好评呢?
对于还不知道这档节目的小伙伴们,主页君先大概介绍一下:《见字如面》是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
节目每期会请来嘉宾作为读信人,为观众朗读挑选出来的信件。这些信件,有一些是名人留下的,还有一些则来自于普通人。
正因如此,《见字如面》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真情实感
这种真诚在第一季的时候就迅速圈粉观众,让大家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方式特别、情感真挚的综艺节目。
在这么难伺候的豆瓣网友面前,《见字如面》的评分还保持着“F”型的8.9高分。 
最让网友们叫好的是黄永玉、曹禺的来往书信。
这两封信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段赤诚相见、字字珠玑的交流。
尤其是经过演员张国立和王耀庆的研读,以及戏剧表演的成分,让观众听到的不止是一封信,而仿佛是活灵活现的当事人正站在台上,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
信件背景发生在1983年。黄永玉写信给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的曹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曹禺的仰慕和倾心:“我爱祖国,所以爱你”。
黄在信中直言,“我不喜欢你21世纪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这些称颂(指对曹禺的赞赏)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贱了你。”
曹禺收到信后,马上回信黄永玉,感谢了黄永玉提出的建议,感谢他的坦诚和率真,并由衷地希望,“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光阴。”
这二人在信件中时而倾诉衷肠,时而直指问题所在,没有半点阿谀奉承,也没有丝毫的虚伪假话,可以说是现代朋友之间的模范了。
在当今纸媒沦为夕阳产业的环境下,这种朗读信件的节目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冒险,令人欣慰的是,观众再次证明了优质的良心节目,是一定能够获得肯定的。
我们来看看第二季,播出第一期的主题是“生死”。
主办方选择的信件是《太平轮脱险旅客家书》,由演员周迅来朗读。
这个故事讲什么呢?一位幸存者回忆当晚沉船遭遇和遇难家人的事。
1949年那艘开往台湾的“太平轮”沉没后,有位叫周侣云的小姑娘活了下来,在灾难第二天,她写给了父母一封家信,回忆那晚的遭遇和表哥不幸遇难的惨痛事实。
出事时,周侣云的表哥帮她找到了救生衣、教她游泳,但最终,周侣云活下来了,表哥却死在了海里。
周获救了之后,却感到心中愧疚难忍,无颜面对表哥的父母。
“船到码头时,看见功哥的父亲走来,他要哭了,但我有什么办法安慰他们呢?我们两只船上那么多人,仅38人获救,4个人被救上来时已经冻死了……"
周迅在读到这一刻,静默了几分钟,接着眼泪簌簌落下。
而此时观众掌声响起,全场起立,似乎是为周迅加油鼓劲。周迅也试着放慢语调,再次朗读,却依旧没忍住,低下头哭泣。
少顷,她示意全场观众坐下,小声说:“不要鼓掌,不要鼓掌”,并为自己的失态而感到抱歉:
就像这期的讲解人梁文道先生所说,如果只是浅浅地读这封信,是体会不出这封信的深层意思的,但周迅体会到了,那就是幸存者的罪疚感
一部分人在灾难中活下来,却始终心里有一块结,他们心里在疑虑并自责:”为什么活下来的人是我?”
这样的感情恰恰让周迅体会到了,她了解这份痛苦背后的渊源,所以几度哽咽。
这也是《见字如面》打动观众的地方,真实的事件,用心的嘉宾,将读者领进写信人的世界,深刻感受其失去至亲的痛苦,以及独自存活在世上的愧疚。
看了节目的网友都表示泪流不止~
摒弃夸赞周迅的台词功底,不是盖的:
依托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惨案,这封信不仅感动了你和我在内的许多人,也让大家明白了灾难中存活下来的幸存者,并非真的幸运,很多人其实真的难以跨越心中这道坎儿。
第二封信件,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李真,也让人再度凝噎。
李真是一名患了白血病的大学生,幸运的是,他同时也拿到了硕士录取通知书。
出生农村的他,患上这样的病已经花费不少,虽进行了合适的骨髓移植,却发生了排斥、感染,三年来身体一直病弱不堪。几次生命抢救之后,他的身体已经不能再承受更多折腾了。
而这封信,就是李真写给自己的母亲,对母亲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信的题目就叫《对不起,妈!我生病了》。
光听这题目,就心里难过。
李真和妈妈也来到了节目现场,因为他本人身子微弱,所以这封信就由演员黄志忠来替他朗读。
左边是他母亲,拿话筒的是李真本人
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家境贫寒,本来指望上大学之后就能够减轻家里负担,不让妈妈这么操心了,却没想到得了这样一个绝症,不仅加重了负担,还让家人操碎了心。
信中李真讲了自己发病三年来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各种感受:昏迷让他感觉到解脱,家人的陪伴又让他重新点燃对生活的渴望。
生病之后,家人的照顾让他觉得:“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啊!”
他在信里还说,“如果我不在了,不要难过,我只是换个方式守护在你们身边……”
这一句句扎心的内心真言,让大男子汉黄志忠也没忍住自己的眼泪,李真说道,自己可以坦然面对病魔带来的一切,甚至死亡,但是却不敢看母亲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又无神的眼眸,“那真是比刀割碎心头肉还要难受啊“……
“您已穷尽了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您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
李真对母亲的愧疚,在信中一一吐露,听的人心疼,读的人更是揪心。
一直都在听这封信的李真妈妈,此刻早已哭成了泪人。
这是一个患病之子对母亲以及家庭的感谢之情,这也是一个孝顺儿子对自己的愧疚之情。
在信的结尾,李真希望和母亲有一个约定:“无母不成家,为了这个家您得保重好自己。关于我,咱们努力就好,我不会遗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责。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
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字句,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以及每一个听完这封信的人。
李真和母亲的这段真情告白,让主页君不禁想起了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这篇文章里,对母亲和儿女这段关系的总结: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啊,在这场关系里,哪怕走的再远,父母和子女也还是一定互相牵挂,并时刻连在一起的。
主页君觉得留学生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虽然每次在国外和爸妈每次视频通话,他们说着你不懂的家长里短,你说着他们不知道的选课和论文,但听到他们的声音就让人无比愉悦了;虽然每次生病了难受的要死要活的,但只要家里电话来了,立马都特别振奋,比打什么鸡血都管用......
最后,主页君想说,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我们喜欢捧腹大笑的综艺节目,喜欢狗仔爆出的各种明星八卦;这也是一个网络社交爆红的年代,我们习惯了在社交软件上互相问好,用的都是快餐式的打字和网络流行语。
但你有没有想过,还有谁有耐心坐在桌前,静静地拿起笔,去书写一份寄给远方的思念和问候,去抒发此刻难以释怀的惆怅和寂寥呢?
正如有人说,这也许是最好的时代,也许是最坏的时代,但这,一定不是我要的时代。
让主页君甚感欣慰的是,《见字如面》走红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用书信抒发感情,用慢的方式去沟通,用真挚的情感拉近彼此的距离,正在吸引着大众。
在这个喧嚣浮夸的年代,我们的确需要一个足够好的节目,让人们静下心来,去感知自己,感受他人。
本文系原创稿件,欢迎更多有想法的出国党小伙伴们向主页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主页君每天都会查看的哦!欢迎分享到朋友圈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