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剧太疲软,除《权力的游戏》之外,几乎没有一部热门精品剧。
8成新剧在三集过后被弃;1成新剧虎头蛇尾;今天推荐的这部,就是剩下的少数惊喜剧之一:
追缉:炸弹客
Manhunt: Unabomber
这部剧的制作方,不是各种有名的电视台和流媒体,而是自然地理频道(Discovery)
豆瓣 8.8
心理犯罪题材,共八集,讲一个故事:FBI天才探员和高智商罪犯的精彩对决
《炸弹客》改编自真实事件,1978年5月25日,美国西北大学受到炸弹袭击。此后17年中,本次袭击幕后推手发起了16次针对大学、航空的邮件炸弹袭击,造成3人死亡,23人受伤。
整整17年,FBI对这个神秘的炸弹客束手无策,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追缉炸弹客小组”,直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侧写师因成绩优异被招入特别小组。他分析炸弹客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最终将其抓获。
 萌C推荐这部剧,主要是因为剧情精彩。八集讲一个故事,有足够的时间制造冲突,塑造人物,让这部剧高潮迭起。
《炸弹客》有两位主角:FBI探员和高智商罪犯;围绕两位男主,制造了三层冲突。
第一层是小探员菲茨与FBI高层的冲突;
小探员菲茨因为得罪领导,曾在费城当了十年的街道管理片警,后来凭借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FBI行为分析侧写师。
因表现优异,菲茨被招入炸弹小组。
被打压了十年的菲茨,踌躇满志,以为终于转运;于是离开费城,去往旧金山。
没想到,到了旧金山,菲茨不仅没有享受到专家待遇,反而因其意见与高层不和被排挤。
菲茨是心理行为分析师,对于炸弹客使用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极为敏感;他认为,炸弹客绝不像高层认为的那样,是个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航天技师;相反,对方是个高智商,心思缜密的天才。
FBI的大人物们认为小探员菲茨完全是异想天开,对他冷嘲热讽。
这是《炸弹客》的第一层冲突,菲茨以为机会终于来临,自己终于要干出一番大事,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结果却受到冷落,就像被贬为片警时一样。
这时候菲茨是非常痛苦的。他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每当有新发现,激动不已地向上汇报,然后被一盆冷水兜头泼下。
但是,最痛苦的不是一直被打击,而是给一份希望,再给一次打击。
因为正确的分析,菲茨帮助老大化解了炸弹客是否会炸LA机场的难题。老大甚悦,终于让小探员花时间去分析炸弹客的宣言,还给了他一间办公室和小团队;
但是,菲茨的分析太花时间,不能直接给出嫌疑犯名称,老大渐渐失去耐心;更糟的是,给出的特征还排除了其他高层的嫌疑犯目标。
再一次激怒高层的菲茨,又失去了受宠的地位,被打入冷宫。FBI老大甚至明确说出:
你能进入这个小组,并不是因为你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你是个行为侧写师,可以被替代。如果某天我随便找个人来代替你,别人根本不会发现你俩有什么不同。
本以为时来运转,自己终于得到认可,没想到一切都和以前一样,根本没人在乎他怎么想。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失败的小探员。
菲茨抑郁不得志,高智商的炸弹客,同样与社会格格不入;炸弹客泰德与社会的矛盾,便是剧中第二层冲突。
炸弹客泰德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如果他只是一个以杀人为乐的变态杀手,那没什么好说的;几十亿人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真正的坏人,这是概率事件。
任何人做事都有动机,泰德用邮件袭击的动机,便是解开第二层冲突的根源。
泰德智商高达168,16岁考入哈佛;后来成为数学家,也是哈佛最有潜力的思想家。他的毕业论文,极为优秀,但只有三四个人能看懂。就是这样一个前途光明的人,却在当了两年教授后辞职,离群索居,住到一个偏远地区的小木屋里,极少与人来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天真烂漫的16岁少年变成了一个炸弹杀手?
这不仅是观众的疑问,也是泰德的疑问。
当他追问自己,如何变成如今的模样时,他想到的是从小便被冷落,被抛弃,被背叛的孤独感。
我永远都在窗外观察这个世界,却从来不知道如何穿过窗户到达另一边;
因为聪明,他与同龄人毫无共同语言,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让本就敏感的他更加自闭。
直到上了哈佛,他遇到了一位知音教授,花时间听他聊自己的想法,给予他最想要的关注感。
少年泰德以为自己终于被理解,封教授为天神。
只是后来才发现,教授只是把他当做“洗脑实验”的小白鼠。为了研究如何才能攻破他人的心理防线,教授挑选了一批学生做实验品;
先用一年时间和学生交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备受重视;一年之后,开始用尽手段羞辱学生,试图将学生击溃。
本就敏感自卑的少年泰德,经历了这次刺激后,彻底黑化。
他发现人们根本没有好好听他说话,那他就需要用极端手段吸引大众的吸引力:制造炸弹袭击。
我发现自己充满了愤怒,我被别人低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到这里,我们便可以发现,小探员和炸弹客极为相似,心灵上有种独特的契合。都是想得到他人认可而不得,都是想证明自己而不得;于是一个为了证明自己而努力融入现有社会,希望通过抓住臭名昭著的炸弹客。而炸弹客为了证明自己,则实行合一过上了自己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并用极端的手段引起大众社会的注意。
要想抓到魔鬼,必须成为魔鬼 @豆瓣:你看看
小探员菲茨就是因为能对炸弹客泰德产生共鸣,才能精准定位他;而在内心深处,菲茨认同泰德的思想,甚至崇拜他。只是俩人实现欲望的手段不同。
和第一层冲突一样,泰德的内心矛盾,也不是单一的。
离群索居十几年中,泰德结识了一对母子;女主人是书店老板,偶尔会让他帮忙搬书;女主人的儿子和泰德很亲近;难以想象,炸弹客会耐心地给少年讲数学题。
这些温情,让泰德内心有了松动;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试图用炸弹袭击平复内心的愤怒是否正确。
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炸死这个人我就开心了;可是并没有,我仍然充满仇恨。我这样做,是不是错了。
我53岁了,还是个处男。
那些我花在报复搞破坏的时间,正是我应该花在家庭生活上的时间。
导演用了一集的时间,描写泰德与书店母子的互动,和他对自己的怀疑。这一集无疑让炸弹客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也更符合一个思想家的举动。
前面提到过,任何人做任何举动,都有动机。而人类的动机,其实千百年来从未变过:各种各样的欲望。
其中,被他人认可,被社会接纳的欲望,是最强烈而隐秘的。
菲茨泰德,都是被相同的欲望驱动。
菲茨为了证明自己,后期甚至在这个案子上陷入魔怔。他不惜抛弃妻子,也要继续追查这个案子,就是因为证明自己的欲望大过了其他。
《 炸弹客》节奏十分紧张,但不是动作片式的刺激,而是心理对决时的剑拔弩张。
这种紧张感,就像不断撑开一张薄纸,双方动作都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局面就被打破。这种细腻的对决,对于演员的演技,是个很大的考验。
本剧两位男主:萨姆·沃辛顿和保罗·贝坦尼,大众对这俩人都不熟悉。
左为:保罗·贝坦尼;右为:萨姆·沃辛顿
萨姆最出名的电影,是《阿凡达》,但观众只对蓝脸有印象,根本认不出演员。而你也绝对不知道,保罗是《复仇者联盟》中幻视的扮演者。
左为萨姆·沃辛顿出演的阿凡达;右为保罗·贝坦尼出演的幻视
这两位爱蒙脸的演员,都是英国实力派。剧中俩人扮演的探员和炸弹客有两次会面,演技真是炸了。
尤其是最后一次,萌C认为这一段,是全剧最精彩的地方,同时也是剧中的第三层冲突:极为相似的探员和炸弹客,如何相互试探,让对方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菲茨终于将炸弹客泰德抓捕归案,但由于实锤证据不足,无法直接定罪。FBI需要泰德主动认罪,泰德表示只和抓到自己的探员说话。
菲茨背负着让泰德认罪的任务。他知道泰德的弱点是控制欲,是得到别人的关注。于是猛攻这一点:
如果你不认罪,那你就要公开承认你不是炸弹客,华盛顿邮报上的文章也不是你写的,你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人。
如果你被释放了,你将失去所有追随你的人的尊重;
泰德听完,靠近监狱铁窗,直直盯着菲茨的眼睛,同时眉毛一挑,像是听到了有趣的事情,轻轻回击到:
你是在说我,还是说你自己。
你穷极一生,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周遭的人聪明。当你抓到炸弹客的时候,你的确成功了。但我如果被无罪释放,你就失去了一切。人们会发现,你最终还是个失败的巡警。
菲茨听到这话,先是对峙的眼神败下阵来,躲避着看向别处,随后面部绷紧,隐隐透出被激出的怒气。
但没过一会儿,他又挑起嘴角,没有说话,便走了,因为他知道,他怕失去别人的尊重,代表泰德也害怕失去自己的名声,他的目的达到了。

菲茨头也不回地走出监狱,泰德在他离开的一瞬间,眼神便垮了下来,丝毫没有方才的咄咄逼人。似乎是耗尽了力气,只得用手扶墙而立。
而潇洒离开的菲茨,在走出监狱后,强撑着的一口气也散尽,做出了和炸弹客一样的动作,用手扶墙而立。
全程没有一句话,但微妙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让观众的心都悬了起来。看完之后,萌C也感受到一种疲惫,俩个互相了如指掌,聪明绝顶的人,他们的对决就是看谁把谁剖析得更透。
这部剧本质是一场探讨人心的剧。任何人做的任何选择,都是源于被认可的欲望。不管是一直被贬低的菲茨,还是一直不被尊重的泰德,甚至剧中一直被忽略的其他小探员们,都是局外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边缘人。但是边缘人想要表达的欲望,其实更为强烈。
人作为高级动物,终归是需要被认可,被尊重这些高级情感的。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不确定是否要追这部剧,那萌C最后再说一点。这部剧的导演是格雷格·艾坦尼斯,名字有点陌生,但他参与制作的剧你肯定听过:《 越狱》《 豪斯医生》《 黑吃黑》《 迷失》以及《 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篇》。
这样,你大概知道《 炸弹客》是部什么风格的美剧了,也应该知道,是否是自己的口味了。
不过我推荐的剧,你们应该都喜欢的吧。
欢迎在知乎,微博上关注:
@萌萌的Crushe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