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图
当历史的风云渐渐散去,重新温读历史,罗芳伯不平凡的经历、巍峨的功绩,仍让我们慨叹不已
作者:洋流
历史翘望者,以笔为光,照亮100位历史人物
全文4099字,读完大约5分钟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自创立以来,便成为古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独木桥,中状元也成为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然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毕竟是极少数,更多是“末名已是孙山郎,却落孙山在后头。”
考不中科举,怎么办?
有画画的(唐伯虎)、有写诗的(李白)、有写书评的(金圣叹)、有写鬼故事的(蒲松龄)、有从医的(李时珍),还有非常生气要变法的(刘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
今天,和大家说一个更牛逼的。
他考不中科举,一气之下跑到了南洋,直接建立了一个国家
他被梁启超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八个华人之一。
他被印尼前总统瓦希德称作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
他被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视作偶像
他就是罗芳伯

文武全才 
唯独没有考试细胞
罗芳伯原名芳柏,芳伯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1738年,罗芳伯出生在广东嘉应州石扇,粤闽赣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村落。
罗芳伯故居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罗芳伯小小年纪就品尝到了人世的艰辛,也懂得了“技不压身”、“一门技术就是一个饭碗”的道理。
于是,他在认真读书之余,一边干活一边练武,练就一套过硬的拳技和武艺,“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
罗芳伯不但读书和练武数一数二,而且做事勤快,为人友善、豪爽,“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深得乡里乡亲的称赞。有书记载他:“尝于读书习剑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奋,乡里称之。”
武艺高强,又写的一手好文章,罗芳伯可谓文武全才,却唯独没有考试细胞。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多次乡试不中之后,已经34岁的罗芳伯彻底对仕途死了心。
为了改变“耕辛凭舌,苦砚为生”的生活窘境,罗芳伯放弃了在家乡的教书匠工作,和一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来到盛产金矿和钻石的婆罗洲(即今印度尼西亚西部的加里曼丹岛)。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落第书生,会改写婆罗洲乃至整个亚洲的历史。
创业
下南洋淘金
18世纪中期的婆罗洲,分属于20多个马来王国。在华人矿工的加入下,婆罗洲兴起了淘金热。婆罗洲因此被为“金山”。
婆罗洲的地理位置
来到婆罗洲后,罗芳伯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在坤甸住了下来。
他重操旧业,仍以教书为生,课余积极联络当地的华人和土著居民,开始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交际才能。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婆罗洲的三发、南吧硅、坤甸等马来土邦,已经形成了一些华人集聚地。开采矿山的团体、服务华人的商会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华人组织也应运而生。
几个华人凑在一起就可以自称是一个组织。各个组织之间,互不统属,各行其是。特别是客家人和潮汕人混居的地方,还经常发生矛盾纠纷。
有文才又会武术,且又很热心华人事务的罗芳伯,渐渐成为了华人特别是当地的客属地区最有威望的人。很多人在遇到纠纷和困难的时候都来找罗芳伯,他也有了“罗方口”的美誉。
在婆罗洲淘金的华人
婆罗洲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作为外来族群,华人的生活十分困苦,大部分人都缺衣少食、夜无居所。婆罗洲土著居民对华人抱有敌意,歧视甚至排挤华人,来自印尼的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也虎视眈眈。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华人不仅不抱团取暖、一致对外,反而经常内斗。
只有团结起来的华人,才能站稳脚跟,才能抵御外部的武装入侵。
罗芳伯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华人,减少内斗,改变华人在婆罗洲的生存环境。
日进斗金的商业王国
1774年,罗芳伯效仿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找到了“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组建了“兰芳会”。 后来,又成立了“兰芳公司”。 
在罗芳伯的领导下,“兰芳公司”发展成为西婆罗洲最大的华人联盟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采矿、农业、粮糖等行业。
站稳脚跟后,罗芳伯依靠强大的人格魅力、卓越的领导才能,开始整合当地四分五裂的各种华人团体、商会、村寨,扫除了所有对手,成为华人在坤甸一带的唯一组织。
“兰芳公司”既是一个商业组织,又是一个军队机构。它对内消除异己,统一华人组织,对外积极联络苏丹和当地土族头人,抵御印度公司和荷兰侵略者的入侵,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婆罗洲
在坤甸王国的求助下,“兰芳公司”连年苦战,帮助坤甸王国抵抗外敌入侵和平定国内叛乱,赢得了苏丹的信任。 
坤甸苏丹为了感谢他,更是看重罗芳伯的才能,将东万律纵横数千里之地奖励给他管辖。
按照《罗芳伯传》的说法,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芳伯签约割让土地给兰芳自治,“其所割让的土地,计东界万劳,西界卡浦斯河,南界大院、上侯、双沟月之线,北界劳劳、山口洋、邦戛之线,纵横数百里……”
这样,罗芳伯的辖区内便有了10多万之众的百姓和南北数十里的产金地,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组织严密、日进斗金的“商业王国”。
亚洲首个共和国
当时,罗芳伯率领的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随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为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打下基础。
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激战正酣,法国大革命尚在酝酿,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建立了东万律为首都的“兰芳大统制共和国”。这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
兰芳共和国疆域图
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国家政治制度上,兰芳实行共和体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全国分省、府、县三级,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当地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后来普遍实行的议会制。军事方面,设有国防部,没有常设军队,实行全民皆兵;教育方面,举办汉文学校,聘请儒士执教,以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
国家领导人的产生上,兰芳结合中国古代的禅让制,创立了禅让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上任领导在去世或下台前,推荐下届领导,但其能否出任大总长则需要多数公民赞同。
国家治理上,兰芳推行以法治国。建国之初,兰芳就设立法规,禁止暴政,并规定:凡奸淫抢掠者,杀无赦。
兰芳共和国总长府旧址
因为兰芳共和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地遵守这些法规,吸引了许多当地土著部落前来归附,兰芳共和国的版图迅速扩展到整个婆罗洲。
罗芳伯领导当地人民及侨民的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将婆罗洲的坤甸、东万律、沙拉满、山口养各地,由荒凉之地建设成为富庶的“金矿之乡”、“鱼米之乡”,成为当地人民和侨民美丽的家园。
向清朝称藩
却遭乾隆拒绝
虽然在婆罗洲多年,罗芳伯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在他的观念中,南海还是中华文明传播的区域。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
当时,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不断派兵侵扰。仅仅依靠兰芳小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罗芳伯希望能够借助清朝的力量,震慑荷兰人。
乾隆
遗憾的是,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但最终还是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
罗芳伯也借助这一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
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会引起清朝的反对,不得不停止了对兰芳的骚扰。
与清政府荣辱共存
1795年,罗芳伯去世。
在107年的历史中,兰芳共和国虽然有过鼎盛繁荣,但19世纪后期,日益衰微。
特别是,清政府很快走向了衰败,1840年与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更是暴露了大清帝国的腐败无能。
荷兰人认识到清朝已经衰弱,无力再顾及境外。
中法战争
1884年,趁中法战争之机,荷兰人入侵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人民在大总长的领导下,一方面全力进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请求清朝派兵支援。
但此时,清朝自身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根本无暇他顾。
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装备又与侵略军相差甚远,在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百余年后,兰芳共和国终于在19世纪末灭亡。
荷兰殖民者
不过,由于害怕清政府做出反应,荷兰当时还不敢公开宣称灭亡已经兰芳,而是另立了一个傀儡国家以便统治。
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地区的占领。
传奇不朽
往事如烟,虽然时过境迁百余年,但罗芳伯及兰芳共和国至今仍为当地人称颂。
今天,印度尼西亚东万律还有纪念罗芳伯的“兰芳大学”,在坤甸还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墓园,以及各种庙宇。
罗芳伯墓地、纪念馆和纪念堂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九,也就是罗芳伯诞辰日,人们还会举行谒墓祭祀仪式。
纪念活动
罗芳伯除了在婆罗洲具有崇高的声望,在东南亚一带也影响深远。
新加坡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就常常将自己比作罗芳伯
李光耀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瓦希德,将罗芳伯评为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
马来西亚山口洋市市长阿旺·伊斯哈博士说,罗芳伯的施政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他重视教育,关心人才,努力发展经济,赢得人心,也赢得划时代的成功
梁启超曾经在他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中说,历史上华人有八大伟人,其中一个便是建立了兰芳共和国的罗芳伯。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著书立说,传颂兰芳共和国的功绩。早在20世纪6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就著有《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一书,中国闽西归侨作家张永和、张开源著有长篇传记《罗芳伯传》,这些著作让兰芳共和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再现在人们眼前。
《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书影
当历史的风云渐渐散去,重新温读历史,罗芳伯不平凡的经历、巍峨的功绩,仍让我们慨叹不已:
➤ 奋斗的一生
不论是小时候的穷苦,还是长大后的落第,罗芳伯没有安于现状、消沉气馁,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困境,也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 高尚的情操
从兰芳会、到兰芳公司再到兰芳国,罗芳伯始终将改善华人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的利益,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钦佩。
➤ 千秋的功业
兰芳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经济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人及侨民的生活。在共和体制方面的探索,更是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家国的情怀
虽然身在南洋,罗芳伯仍然心怀故土,情系根祖。即便欲称藩清朝而不得,在临终前他还嘱咐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爱国之心,可鉴日月。
罗芳伯塑像 中央美院赵民作
为罗芳伯传奇的一生及兰芳共和国点赞!
欢迎转发分享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
华哥(zglgag168)编辑
世界华人周刊相关文章,戳下面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世界华人周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征稿、征集写作线索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回复关键词“
投稿
”查看详细说明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华哥精选了几款商品,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