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视你身边每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也许你未来的机会,只是他的举手之劳。不要吝啬你的每一次“顺水人情”,因为你的举手之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1
帮忙有两种,一种是顺水人情,一种是真心出力。
顺水人情就是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帮助一下别人,自己也不费力。
《红楼梦》里贾雨村被免官后想复出,找到了林如海。林如海和贾雨村并不是深交,也不想与他有太多瓜葛,于是作了个顺水人情,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内兄贾政——”真心出力“的人。其中的原因,我在上一篇《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对待一个贱人的求助?》中已经讲过。
什么样的“顺水人情”才会找到“真心出力”的人?贾政又为什么要“真心出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2
贾政的“真心出力”,书中用的是“竭力内中协力”,贾雨村是个穷秀才,“内中协力”不仅指推荐,还有上下打点的意思。
贾政的这个忙为什么帮得这么卖力呢?妹夫的推荐是个关键,“顺水人情”除了牵线之外,还有一个基础筛选的作用,就是把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
贾政需要什么样的人?
第一,要有才华,有见识。贾政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喜欢找这样人给他撑场面。果然,贾政与贾雨村见面一聊,就很欣赏,视为“点赞党”第一人选。后来,大观园刚刚建成,要题匾额对联,这种装门面的事,他第一个就想到贾雨村。
第二、科举出身,当过官,又丢过官,经历了官场洗礼,不是那种还需要调教的生瓜蛋子。这种人既有前途,又好控制。
最重要的一点,贾家需要一个“白手套”。
贾府上上下下六百多号人,人员规模相当于一家大型公司,但收入只有几个人的薪俸和田租,资产再雄厚也会坐吃山空。所以,他们通常有一些非正道的生意,比如放高利贷、走私,再顺道强抢个民女、霸占个田产什么的,这就需要衙门里有些负责洗地的自已人。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贾雨村这个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就甘愿当这个“白手套”呢?
3
《红楼梦》看到三刷、四刷的时候,你就会跳出对小说角色的爱与恨,把他们当成自己身边的人,去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欲望。
贾雨村祖上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到他父亲那一代破落了,普通人家二三十年养一个只张嘴吃饭、不下地干活的读书人,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所以他出人投地、光宗耀祖的欲望也是格外强烈。
然而现实非常残酷,贾雨村第一次当官,一心要有所作为,最后却丢了官,其中的原因,上司给的理由有两点:“恃才侮上”和“擅纂礼仪”。
所谓“恃才侮上”其实就是只知道工作,不知道如何巴结上司、如何钻营关系,所谓“擅纂礼仪”就是只知道四书五经里的圣人道理,不懂官场上的潜规则。
这些东西,世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就算像贾宝玉那样不喜欢这套的人,也能潜移默化,但贾雨村这种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不栽几个跟头,哪里会懂?
在上一篇《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对待一个贱人的求助?》中,我们看到林如海的气度,却忘了那是仕宦人家从小的历练,我们看到贾雨村的狭隘,却忽视了贫家子弟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求生时产生的心理扭曲。
平民子弟进了官场,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摆在那儿让你看,却不给你,要你上窜下跳,用你最宝贵的东西去交换。
这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做人的良知,这才是做“白手套”的不二人选。
如果说“顺水人情”讲的是缘份,那“真心出力”就是利益交换了,于是贾政很快就有了回报。
4
很多读圣贤书的贫家子弟,一旦看穿了大道理,做起坏事来,往往比世家子弟更肆无忌惮。当你的信仰变成对你无情的嘲笑,你就只有发誓要加倍做一个坏人。
贾雨村刚到应天府,就帮贾家摆平了一场人命官司,这段情节很有名,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贾政的太太王夫人有个外号“呆霸王”的姨侄薛蟠,抢别人的老婆,还打死了人,而贾雨村则想办法帮他脱了罪,立刻还了贾政一个人情。
贾雨村投靠的不仅仅是贾政,而是整个贾府。比如说,贾政的哥哥贾赦看中一个古董收藏家的扇子,人家却不肯卖给他。“这没天理的”贾雨村知道这件事后,“讹他拖欠了官银”,把这扇子充了公,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贾赦。贾赦高兴地连说:你办事,我放心。
细读此节,你会发现,贾赦根本没有请贾雨村帮忙,而是他主动献殷勤。书中说贾雨村“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说明这类事只是顺手为之,献上薄礼一份。
贾雨村“白手套”的角色完成得非常完美,进而又把关系从贾家拓展到整个四大家族,最后官位也做到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从二品,比贾政还高。

5
回头再看林如海的顺水人情,我们不妨用现代的社会学理论,再分析一下这个贾雨村人生中最关键的节点。
英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引爆点》里介绍了两个概念:弱关系和强关系,就对应了我们刚才说的“顺水人情”和“真心帮忙”。
他在书中分析了某个地区的求职渠道,发现大部分人找工作都通过熟人介绍,而从正规的招聘渠道找到工作的,不足三成。
这个比例在中国应该差不多,就算是北上广这样典型的陌生人社会,一个有四五年工作经验的人想要跳槽,最好的办法还是熟人介绍。很多HR也觉得,内部员工介绍过来的人,往往要比招聘网站上来的人靠谱的多。
《引爆点》继续对他们进行调查,发现介绍工作的关系大多属“弱关系”——56%的人只不过是“偶尔”见到求助者,28%的人与介绍人甚至只有“一两面之交”;只有16%的人与介绍人是很好的朋友,即强关系。
有社会学家总结,大部分人精力有限,只能管理150个左右的个人关系,其中保持亲密关系的仅有十个人左右。
而这10个人又至关重要,有一条著名的社交经济学理论:你的收入是你经常联系10个人的平均值(这个理论相当有效,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所以,Facebook有一项消费信贷业务,就是根据你最经常联系的好友名单决定你的贷款额度。
从“顺水人情”到“真心帮忙”,这就是一个人建立社会关系的必经之路:用一定的精力去筛选维护弱关系,再从弱关系中找到强关系,并用大部分精力去维护这些强关系。
从林如海到贾政,这正是贾雨村的社会关系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
在你的人生中,有多少人愿给你“顺水人情”,代表你可能争取的机会有多少;而那个“真心出力”的人,则代表你能用这个机会走多远。
所以不要轻视你身边每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也许你未来的机会,只是他的举手之劳。
换句话说,不要吝啬你的每一次“顺水人情”,因为你的举手之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书中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帮助过贾雨村,有时间我会拆一拆这两个情节)
(本文为“《红楼梦》中的人情冷暖”系列第三篇)
近期热文
每周两篇原创
事儿逼大叔风格
零鸡汤的职场心理
请相信一个不靠脸吃饭的人是最要脸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人神共奋”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