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Y为宜家带来了更高端的设计和转型的尝试,宜家帮助HAY推广了市场,而这两个公司则为消费者带来了可以承受得起的耳目一新的设计产品,可以说是多赢的局面啊。
文 | Tracy夏
编辑 | 乔芊
日前,宜家与HAY的合作系列Ypperlig揭开了面纱。该系列共72件产品,包括室外椅,沙发,储物架等家具产品以及烛台之类的装饰品,计划在十月上市。
早在去年6月,宜家就已“民主设计日”上公布了与丹麦家居品牌HAY合作的消息,这是继宜家与英国设计师合作Sinnerlig系列后的再次尝试。Ypperlig在瑞典语中的意思是“极好的”,这个系列将两个北欧风家具公司的极简美学、高质量和性价比集为一体。
作为在全世界拥有巨大市场的宜家家居,其经营的理念是为大众提供经济实惠的家居装饰产品,而非仅为少数人服务。宜家2015财年年报显示,总销售额达到319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1.2%;净利润35亿欧元,同比上涨5.5%。然而,在庞大销量背后,宜家并不是没有潜在的问题,比如其产品价格的低廉缩短了产品的寿命,也使其无法在设计上突破--虽然宜家标榜着斯堪的纳维亚式的北欧设计,其产品的设计却也止步于单一线条,简单色彩,以及低廉的材料运用上。
宜家本就不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加之消费升级的浪潮席卷,仅有低廉价格优势的宜家更需要在产品设计感和质量上再下苦功以迎来转型。事实上,2012年开始宜家已经更换了新的设计总监马库斯·英格曼,他认为,“如果你是市场的领头羊,那么你应该尝试引领市场,而不是仅仅追逐市场。”
在他的带领下,宜家也开始尝试与著名设计师合作,推出合作系列。“联名合作并不是为了大牌的名声,而是为了学习。我们选择大牌设计师合作的原因是——他们很聪明,而我们希望跟业界最好的人合作。”他决定更多关注产品的设计,以使宜家单一的消费模式能够更加开阔。另一位与宜家合作的设计师汤姆·迪克森则表示,“宜家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马库斯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人物,他真正实现了革新。”
而HAY正好满足了马库斯·英格曼以及宜家的需求。这个在2002年在丹麦由HAY夫妻创立的家具品牌,虽然新锐,但却以迅猛的上升势头在家居行业站稳了脚跟。英国电报甚至认为,他们很有可能冲击宜家的市场地位。
HAY是绫致集团旗下定位高端消费人群的家居公司,他们经常与大牌设计师合作,使用最新的工艺和材料进行工艺研发和产品设计,为市场提供具有美感,颜色大胆,质量上乘的北欧风格产品。这些特点使HAY具备了宜家需要的特质,而其与宜家合作,更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目前HAY在全世界总共拥有27家实体店,其中上海三家,北京一家,杭州一家,成都一家。中国的6家门店足以证明它对于中国市场的野心。而在199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宜家,则是HAY值得学习的目标。HAY创始人Mette在2016年4月接受dezeen采访时表示,“宜家在用他们的理念帮助中国人设计一个更好的家,我相信他们帮助我们进入了中国的市场。”
另一位创始人Rolf更认为,他们要“在设计中心系中国消费者”——尽管HAY的实体店在中国发展趋势不错,但他们仍要学习,如何为比北欧家庭空间狭小许多的中国家庭进行设计,以及如何使用平板包装、如何与中国的供应商合作,来与本土的商品进行竞争。
一年后,他们的设想得到了验证,“我们也在这次合作中学到了很多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宜家简化的供给链,以及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以此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Rolf表示。不光如此,此次与宜家合作,将会为HAY在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更高的知名度,也会为其在各国市场铺路。
至于产品方面,这次的产品仍然使用了两方最擅长的斯堪的纳维亚式风格,以冷色调设计为主,HAY方表示,这将是“挑战人们对宜家质量和设计的想法”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近日被各大时尚人士玩坏的宜家蓝黄购物袋进行了新的设计。
总的来说,HAY为宜家带来了更高端的设计和转型的尝试,宜家帮助HAY推广了市场,而这两个公司则为消费者带来了可以承受得起的耳目一新的设计产品,可以说是多赢的局面啊。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