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作者:理识平 迟恩
来源:土逗公社(ID:tootopia)
编辑:
阿九
社长说
现在学区房倒是不用买了,
可暑期游学……
中产焦虑之下,
有多少人中了暑期游学的圈钱套路?
近年来,暑期游学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学生的“必修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17年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报名出国游学人数已经是三年前的2倍。与此同时,游学项目日渐丰富,价格水涨船高。一家旅游网站发布的《在线海外游学市场消费分析2017》显示,在海外游学市场中,人均花费2万至3万元的客户占比近半。价高者,4周海外游学价格达到8万元。

游学”,望文生义,“游”、“学”并举,从广泛意义上讲,除了去往国外名校进行参观、学习的游学之外,许多NGO组织的海外大学生志愿实习也可归类于此。最开始,暑期游学是高中生、大学生出国留学前的准备工作,现如今,却已逐渐开始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蔓延。游学,也逐渐变成了各色组织敛财牟取暴利的手段。
游学利益链
从监管主体看,海外游学组织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门负责,教育部门几乎没有介入。因而,目前海外游学操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机构组织,一种是学校组织。学校自主组织的夏令营一般可以直接海外学校取得联系,继而进行互访形式的海外游学活动。但实际上,市面上的大多数海外游学都是由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或者留学中介组织操办捞金,部分学校、老师也在其中扮演着有偿招生的角色。
图片来源:新浪
首先,一些大型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具备举办出国夏令营的资质,但事实上这些正规机构的游学夏令营与旅游团的性质无异。
游学机构通常会寻找有意向在国外市场打知名度的学校洽谈项目。一旦确定,项目内容一般包括学习、游玩加购物。其中,学习占40%,游玩占30%,购物占20%,其他内容占10%,“行程是游学公司在国内就制定好的,学生在国外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法制日报《海外游学市场潜规则:领队老师费用由孩子均摊》
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之外,许多中介组织会以留学咨询、培训等名义注册公司,在其注册的业务范围内,并没有经营“出境夏令营”的资质。他们便会将游学团转手交给具备出境旅游资质的旅行社。而旅行社也会给培训机构一定回扣。每招募到一个国际夏令营的学员和客户,1000元以上的返点是行内的普遍“规矩”。
除了教育培训机构,许多旅行社都会推出暑期游学夏令营的活动,这些夏令营与海外旅游线路无异,只是加上了几个学校的参观项目,费用却成倍上涨。今年夏天,深圳一家旅行社推出的美国西海岸14天名校夏令营,收费是3.69万/人。而类似的旅行线路旅行团价格为约为2.9万元/人。许多旅行社推出的“国际名校游学营”,大多由在美国等国家的华人旅行社代理。
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使现在该旅行社的夏令营项目价格在比市场同类低20%~30%的情况下,仍然具有20%~30%的利润率,而成人组团国际旅游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深圳儿童周末《深圳出国夏令营利益链真相》
有了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旅行社这样的出国途径,就需要学校、老师来为他们招生。学校是最直接获得生源的地方,同时也为大多数家长信任,大部分游学机构会以学校的名义进行游学夏令营等活动的招生。许多中介公司会与学校老师密切联系,如果能帮助发放宣传单,招募到游学学生,就会有游学名额或现金回馈。
学校或老师不管以什么形式帮助中介,中介都须给出“好处”。“好处”一种是提成,只要有学生报名,中介按照市场行情以及与学校负责人的关系,给到学校一定的提成,“我们去年按每人500元给学校相关负责人提成。”还有一种则是赠送老师免费随行旅游名额。许先生说,中介或培训机构通常会按照10人团队配一个老师,“老师的所有费用都是免费的,他们的任务则是帮助管理学生。”事实上,被免费老师的费用其实还是出在学生身上——东方早报《出国游学利益链:每拉1名学生 中介给校方500元》
游学的骗钱套路
事实上,无论是教育培训机构还是旅行社,他们的海外游学产品从品相上看基本都与海外旅游产品无异,只游不学,这明显“违规”。教育部曾在2014年制定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指南明确,境外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1/2。
不仅如此,游学费用却比相同路线的旅游费用高出很多。北京中凯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世涛透露:“市场上常见的14天美国游学团,价格在3.5万元左右,其利润基本有6000到8000元。之前没有价格战的时候,这样的产品会卖到4万到4.5万元之间,毛利最高能到40%。”
在这其中,猫腻太多,数不胜数。
1. 海外学校参观上课坑。海外游学的名校参观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参观学校,而这样的参观在许多大学是免费的,不仅免费,学校官网申请之后,还会有志愿者前来讲解,当然也是免费。与此同时,由于许多海外高校公共资源可以租借,游学机构便会邀请一些非大学教师讲授一些通识课程。
斯坦福大学官网的校园游览介绍,上面有具体说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参观内容等,且已注明是免费  图片来源:见水印
许多游学机构所谓的“80%国际学生同行”,“海外名校深度交流”也都是房地产广告一般的虚幻。
当女儿到英国后,所经历的跟旅行社的承诺完全不一样了,非但没有安排入住广告中说的国际学校,所谓的国际学生更是子虚乌有,上课就是找了一间华人开办的学校,请几个外国人来陪孩子们聊聊天——《人民日报揭出境游学:加个"游学"的名头就售价暴涨》
2. 机票住宿坑。机票向来是出国游的大头,也是游学机构坑钱的重要途径。一些培训机构按正常的机票价格成本报给学生或家长,但预订时却都是转机的经济航班,再加上提前预订或旅行社切割舱位的因素,一张来回机票就能赚取上千元的差价。以美国暑期游学团为例,机票报价一般是一万五左右,事实上,非高峰期的机票价格最多仅为8400元,旅行社从机票中可获得的利润高达50%。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而在住宿费上,游学机构也能大赚一笔。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会直接与大学对接,对大学来说,暑假空出来的宿舍有人租赁自然乐见其成。
2016年到多伦多大学的游学团费用,其中住宿一项高达4周5000美元,但该校学生住校费用约为1100美元,条件最好的宿舍由于暑期居住学生较少,更是降价到每月680美元。中介在每个参加短期游学的孩子身上赚取了至少上万元住宿费————法制日报《海外游学市场潜规则:领队老师费用由孩子均摊》
而一些没有资质的留学、培训机构在国外找到的合作方资质、服务差别也非常大。一位在美国旧金山留学的Yall Fan曾帮助当地一个公司做过中国学生的夏令营接待工作。他表示在美国的许多接待夏令营等暑期交流、旅游学生团队的公司大多是华裔或华人成立。这些小公司尽可能将住宿、交通、学习、旅游等成本压到最低,以便赚取更大的利润。(东方早报)
除此之外,游学十天,三天在路上,四天在购物的吐槽数不胜计。
公益还是生意
许多游学机构除了组织旅游还会组织大学生去海外实习。但这种实习要很多钱不说,其实含金量很低,诸如去泰国保护大象,去斯里兰卡打扫垃圾这种。这些内容听着很吸引人,其实又是一种坑人的方式。不仅需要自己花钱,志愿服务的内容也仅占很小一部分,其他更多的时间都是在玩。
与之类似的,就是海外大学生志愿实习、国际义工。一些打着公益、NGO名义的机构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通过塑造精英幻象,以公益之名,行生意之实。
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爆的埃塞克社团,此前曾引起诸多非议而在不少高校遭到抵制。AIESEC是法语“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缩写,它主要的工作是向内或者向外输送海外志愿者和成员。“体验充实的青春”,“找到人生更多可能”的字眼听起来吸引人,可在很多爆料帖中,见到的更多是非议。
图片来源:西索圈内密探公众号
虽然将自身定位为“非营利组织”,“AIESEC大陆区总会”实际上是一家名为“北京埃森克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商业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为企业赞助费以及成员缴纳的项目参与费用。这笔费用由AIESEC分会通过私人账户汇集,并按照一定比例转向AIESEC总会的私人账户。这也是为什么AIESEC会被质疑偷税漏税,利用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达到盈利目的的主要原因。
不过对于国际NGO而言,受制于中国国情注册公司也实属无奈。但是作为一家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机构,本质上是一家营利性公司,如果将AIESEC看作一个非营利组织,是有问题的。
据此前媒体报道,参与AIESEC的海外志愿者项目,每人需要交纳2500块钱的费用。这2500元费用中,有500元会在成员结束实习回国后返还;如果成员中途放弃,在递交退款报告后可退回2000元,其余500元作为使用AIESEC平台的费用而不可退回。
一位已经工作的90后称自己“当时年幼无知”,参加过所谓的海外实习项目去了菲律宾。“你加进去的时候,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仪式,到处拉人,跟传销似的。每个人说话都中英夹杂。钱交了,他们就把你送出去,但你即使到了国外正经的公益机构,也基本帮不上什么忙。”这个组织还有一种项目叫海外志愿者。“参加者被拉到一些农场之类的地方,偶尔干点农活,大部分时间都成群结队出去吃喝玩乐,对当地社区一点帮助都没有。”据说,菲律宾当地有个动物园,专门接收AIESEC的成员,几十个大学生,偶尔给动物投食啥的。
而这位90后的高中同学通过另一个中介机构,大二时候与美国游学了半年,游学内容是在一家汉堡店炸薯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来炸薯条,包吃包住,没有工资,中介费还要一万多”。
消费升级的金钱游戏
海外游学图什么?装腔作势地讲,有三类:一是考察院校,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二是学习语言,通过与当地人的接触感受异域文化;三是各种夏冬令营,例如“拜访国际名校”等特色项目。但事实上,这些在游学中基本都无法实现。而大学生希望通过海外公益实践增加阅历,提升自我的设想也可能是梦。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加入了暑期游学大军。据2017年4月国内某留学教育机构发布的《国际游学蓝皮书》显示,中小学生游学意愿最高。某旅游网站监测数据显示,游学市场中,初中生占比达49%,高中生占比达24%,小学生占比11%,学龄前儿童占比为6%,大学生出游人次占比仅为3%。
图片来源:新东方
在这种趋之若鹜的“游学”项目下,除了塑造精英幻觉,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微乎其微。作为一种服务项目的游学,也嵌入到中产消费升级鄙视链中。
在此前的那一篇令人哗然的《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中,有家长提到女儿幼儿园新学期开学,老师请小朋友讲一讲假期去过那些好玩的地方,“半个班的小朋友假期都至少出境旅游了一次。”台港澳最为普遍,去过日、韩、东南亚国家的也不少,难以相信有些4、5岁的小朋友已经去欧美国家进行了游学式的旅游。尽管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尚没有攀比心态,但孩子晚上回家和父母讲起其他小朋友丰富的经历时,“必然有些家长的心里会不是滋味,难免奋起追赶,攀比之风就此掀起。”
图片来源:《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外教的幼儿园》原文插图
和其他一切金钱燥热症一样,“游学热”也成为一种时代燥热的表征。在“见识更大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造梦话语面前,金钱获得了宗教般的纯洁性,天价“游学”也见怪不怪。而没有掌握财富的人也被这种狂热所感染,各类短期义工应运而生。当躺在草坪上,认为来到了名校,却没有发觉名校不仅仅需要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与父母的阶层地位及持续地经济供养也息息相关。而你澳大利亚农场干农活体验的劳动人生,也是很多个孩子日复一日的生活。
本文转自土逗公社(tootopia.me),一个反思常识的内容合作社
● 
1
你可能喜欢: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