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成绩发布后,澎湃新闻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省级高考状元发去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共回收40份有效问卷,涵盖27个省份的高考文理科状元。调查结果如下:
为了了解高考状元们的真实学习、生活、思想,澎湃新闻整理了一份调查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状元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九成状元上的是普通幼儿园,七成状元念的是普通小学。
状元念书也很拼。近七成状元晚上11点后才睡,过半状元每天课外学习4~6小时。但89.66%的状元没参加过辅导班,他们更倾向主动学习。
面对高考,状元也有情绪波动。48.28%的状元高考时心中略带紧张,72.41%的状元高三时偶尔会感到焦虑、紧张、烦躁、低落。
状元更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学习机器。在调查中,31.03%的高考状元表示“恋爱过,觉得与学习没冲突”,51.72%的状元虽没恋爱过,但憧憬爱情。
这些处于北大清华招生争夺漩涡中的状元,也并不避讳对“清北之争”的反感,有68.97%的人认为,学校更应用办学质量与价值去吸引好生源。
下面是通过对高考状元、家长、老师、同学及专家的走访,来为大家还原真实的状元。
本文制图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龚维 制图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你像我这种中产阶级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2017年高考后,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番话引起了广泛热议,寒门是否真的难出贵子?
根据2017年的问卷调查,40名高考状元中仅有6名来自农村,其余85%的状元均为城镇户口。
出身于地地道道农民家庭的某省状元陈晨(化名)在接受澎湃新闻的回访时表示,“贵门”的孩子确实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多,“家庭背景好,父母学历高,孩子从小能够接受质量较高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兴趣特长方面,这也是我和这些同学的差距。”
但多数出身“寒门”的状元认为,因家庭出身产生的差距并非不可“弥补”。
“父母的学历和背景会影响到子女的教育,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无论出身于寒门还是贵门,成为‘贵子’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都是值得尊敬的。”河南省文科状元吴铮的父母皆在家务农,但她认为学习更看个人的主动性,成为“贵子”最大的困难仍在于能否坚持不懈地努力。
同样出身农家的湖南省文科雷咏荃则并不认同父母学历和背景会影响子女教育。“在同一个学校里面,平台都是一样的,家境上的区别就被弱化了。”在她看来,只要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老师教,自己学,就足够了”。
对此,调查数据显示,52.5%的高考状元都来自省级示范高级中学,浙江状元王雷捷、河南文科状元吴铮、海南文科状元李超富和某省状元陈晨等虽出身“寒门”,但其母校均是各自省份的重点高中。
父母亲硕士学历显著提升
全职妈妈职业位列第三

在家庭教育方面,2017年有10%受访高考状元的父母为硕士学历,相比于2016年受访高考状元的父母亲硕士学历占比4.1%,今年高考状元父母亲的学历有显著提升。
但2017年受访状元父母亲为本科学历的比例为35%,相比于2016年的46%,则下降了11%。专科学历2017年则为占比22.5%。
就父母亲职业而言,2015年、2016年两年的调查问卷显示,教师连续两年占比最高。但在2017年的调查中发现,公务员则取代了教师,成为状元父母职业占比最高的职业。其中35%的状元父亲为公务员;而在母亲的职业中,公务员以22.5%的占比与公司职员并列第一。
而父母亲为教师的占比仅为7.5%,其中父亲占比2.5%,母亲占比12.5%,相比于2016年问卷调查中母亲为教师的占比27.8%、父亲13.9%,有着明显下降,“老师的孩子成绩好”在2017年的调查中并不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母亲职业中无业的比例占了7.5%,排名第三,根据对受访状元回访的调查显示,无业中的母亲大多都是全职妈妈。江苏省文科状元李天宇的母亲,就是一名全职妈妈,“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位全职妈妈,平时就是负责照顾我。”
在“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干预程度”一问中,65%的受访状元们选择了“时常关心但不干涉”,这代表着状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基本处于关心却不过度的状况,更多的靠状元们的自觉性。
这种家庭自由在“平时与父母沟通的程度” 中也可见一斑。在该题中40%的状元选择了与父母相处“像朋友一样,时常交流自己的想法”,47.5%受访状元们选择了“关系很好,但自己不会什么话都告诉父母”。
而在“学校与专业选择上,是否与父母有过分歧”这一项问题中,有60%的状元都表示和父母没有过分歧,父母很尊重自己的想法,仅有2名状元曾在学校与专业选择上和父母发生激烈争论。
由这三项数据可以看出,状元们大多身处比较开明、自由的家庭中,与父母关系融洽,沟通中基本无障碍。
状元也爱交际,
近8成参加过社团活动,担任过班干部
在各种奥数、英语、体育等校区、省市、国际竞赛中,状元们也是主力军中的一部分。有55%的高考状元曾参加过英语竞赛,52.5%的状元参加过奥数竞赛,还有32.5%的状元参加过体育竞赛。
与此相对应的是,2017年近七成状元表示“在高中阶段并没有额外去参加课外补习班”,2016年这一数据则为86.11%。虽然状元们花在课外补习班、兴趣班上的时间较少,但并不意味着状元们就是“书呆子”,相反,他们也有非常丰富的课余活动与人际交往圈。
在“从小学到高中参加过的活动”一题中,有72.5%受访状元都参加过学校的社团活动,而62.5%的状元参加过文艺类活动,乐器、跳舞皆精通。
在“是否担任过班干部”一题中,有八成状元表示担任过。而在我们对状元班主任的采访中,不少老师提出他们在班级里都是极为受欢迎的同学,“你别看武子健呆萌呆萌的,和同学老师之间相处起来却都像老朋友一样。”谈起宁夏理科状元武子健,他的班主任李英波形容他是一个非常热情、有趣的学生。
在学习紧张、压力大的高中阶段,不少学生都要熬夜复习、写作业,然而状元们是如何管理作息的?

近五成高考第一名每天课余学习4-6小时
作为被北大“博雅计划”认定的学生,吉林省理科高考第一名曹宇涵面对高考同样非常淡定。在她看来,平心静气很重要。与参与问卷的绝大多数状元不同,曹宇涵没有午睡习惯,“午休时间就自己安排,看看书、做做题。”
对于“是否有午睡习惯”一题,有80%受访状元都有午睡的习惯,并一直坚持,仅有2名状元没有午睡习惯,这一数据和2016年的状元调查基本一致。
九成参与问卷的高考第一名表示会“开夜车”到每晚11点后睡觉,而曹宇涵却能做到晚上10点睡、早上6点多起,几乎每天都能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
对此,她表示,自己从小作息就很规律,规律的作息让她非常受益,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而和曹宇涵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某文科状元刘志远(化名),他说,并不赞成晚上“开夜车”学习,“睡眠很重要,睡眠时间少了会很大程度影响白天的效率。”
当然,也并非每个高考第一名都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理科第一名武子健就认为自己在高三时的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偶尔会学到凌晨2点。“我不是个有自制力的人。
高三时,我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也来自于‘想好好学又管不住自己’。比如,我希望自己学习,但是就是刷了一晚上空间。”
而在“高三每天睡眠时长”的调查中,状元们的普遍睡眠时间为6-8小时,占比80%,2016年则占比69.44%,符合科学所规定的最佳睡眠时间。
但在“高三每天睡眠时间”里,状元们睡得并不算早,有60%的状元都是在晚上12点左右睡觉,而32.5的状元选择在11点左右睡觉,仅有3名状元是在10点左右睡觉。

从调查问卷来看,高三每天(除上课时间,包括早晚自习)学习4小时以内的高考第一名共9人,近五成的高考第一名每天学习在4-6小时之间。同时,仍有6人表示自己高三课余学习时间超过了8小时。
对此,武子健坦言,学习时间长并不一定就学得多,上课认真听讲、重视课本,跟着老师的步伐很重要。
能成为状元,除了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72.5%的高考状元认为“心态稳定”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大原因,70%的状元称在高考前一晚可以“按计划轻松入睡”,仅有1名状元失眠。

从作息时间看,赵寒雨平时跟大多数高三学生一样会学习到很晚才睡,并且有午睡习惯。调查问卷显示,有七成高考第一名表示高考前一晚能按照计划轻松入睡。不过,好心态的赵寒雨却在考前一晚失眠了。“
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失眠过,那晚啥也没想,但就是睡不着。好在考试之前,老师就跟我们说过考前一晚失眠很正常,我就一直躺着,直到凌晨4、5点才睡着。”赵寒雨坦言,第二天自己出现了低烧、头晕、想吐的症状,早饭也没吃就去了考场。
在参与问卷的高考第一名中,虽有近半数的人表示高考时比较轻松,但仍有四成状元表示有些紧张。河南省文科高考第一名吴铮在高考前一晚就因紧张而睡得不太踏实。但她并不认为睡觉质量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不仅是考前,我平时睡不踏实的情况也挺多,没刻意调节,慢慢习惯就好。”
在“高考时的心态”这一选项中,45%的状元表示自己“比较轻松”,12.5%的状元则是“非常轻松”。

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2.5%表示自己在高考时非常轻松。新疆文科高考第一名赵寒雨就是其中一个。谈及保持好心态的秘诀时,她表示,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期望值不那么高反而压力小一点。”
练书法、看动漫,高考第一名减压方式多
焦虑、烦躁、低落等是很多高三学生都难免出现的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的出现,大多来自于学业压力。在吴铮看来,高三有负面情绪,甚至反复出现都很正常。就她自己而言,平时也会因学习压力大而反复出现负面情绪。
但状元们在高三时也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77.5%的状元表示“偶尔出现,但可以自我调节”。而在调节负面情绪上,逾八成状元选择了“自我心理调节”(85%)。

调查问卷显示,62.5%的高考第一名在出现负面情绪时会选择找老师和家长倾诉,而赵寒雨告诉澎湃新闻,她更愿意通过自我调节或找好友倾诉来减压。“我高中三年都在哈密市上学,而父母在巴里坤县工作。
由于平时没和他们住,交流便相对较少。虽然跟老师关系都很好,但我天生怕老师,更不好意思因为一点小事就麻烦老师。
所以,其实去跟好朋友看个电影、吃个饭我就很开心啦。”不过,赵寒雨偶尔也会因为压力大而哭鼻子。但她认为,哭也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方式。
除此之外,做运动、练书法、看动漫、听音乐等也是状元们钟情的放松方式。2017年辽宁省理科高考第一名李星池爱好书法,对他来说,练字就很减压。
某省高考第一名陈晨(化名)平时就喜欢听音乐,觉得不同的音乐带给自己不同的心理体验,能帮助整理思绪、放松心情。她表示,“做好自己的事,不执着于结果”也是自己保持好心态的秘诀之一。
在父母眼中,青海省文科高考第一名王雪琪是个独立自主、乐观开朗的女孩。2014年,她作为政府支援的省外借读生被送到了辽宁北镇读高中,在这个距离家乡西宁2400公里远的城市里,她度过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对她来说,气候的不同已然不算什么,严重的水土不服让她三年来常常吃不下、睡不好,加上学业压力,她时常焦虑、烦躁。
对此,王雪琪表示,好在自己心态乐观,大多时候可以自我调节。不过,王雪琪也有无助的时候。在二模考试中,她的成绩并不理想,正当她为此感到低落、迷茫时,北大招生组恰巧到学校宣传,招生组老师耐心地劝说,为她拨开了心中的层层乌云。“我很感激他们。”王雪琪表示,自己心仪北大已久,那次的谈话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考入北大的信心。
而除了良好的心态,状元们在学习上的独立和自律也从数据中可见一斑。
72.5%的受访状元表示平时除了日常作业,会针对薄弱环节额外给自己布置作业。80%受访状元则会自己经常总结学习经验教训。
在遇到学习瓶颈时,状元们也大多选择独立解决,有92.5%受访状元选择“自己分析薄弱所在”,70%选择“与同学交流探讨”,57.5%选择“找老师指点迷津”。
高考状元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们对爱情同样有美好的希冀。

40名参与调查的省级状元中,有16人坦诚自己曾经有过恋爱经历,占比40%。其中,除1人觉得会影响学习,其他15人均觉得与学习没有冲突。另有45%的状元表示虽没有恋爱经历,但也憧憬过。
而在2016年的数据中,则有25%的状元有过恋爱经历,44.44%的状元曾憧憬恋爱。
将数据交叉对比后,发现男女在恋爱观上有着较大差异。恋爱过的男生为10人,而恋爱过的女生为6人。对于早恋,有27.8%的女生表示反对,有1个女生恋爱过,且影响学习。而男生中有50%憧憬恋爱,41%恋爱过,且不影响学习。
高中阶段交往过两个女朋友的东部某省状元刘念(化名)算是同龄人中恋爱经历较为丰富的,他认为高中谈恋爱并没有影响到自己学习,“在学校里我们就是互相讨论学习,课余时间聊聊共同的兴趣爱好,双方互相鼓励。”
而已经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某省理科状元则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的女友也同样很优秀,“她是我同桌,成绩也很优秀,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学习,她今年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又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了。”
但也有恋爱过的状元认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对方,难免分心学习。”她和男友在升入高中后半年选择了分手,“我习惯用理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恋爱和学习孰轻孰重,我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取舍。”
调查中,只有6名状元明确表示反对早恋。在大部分状元眼中,高中生谈恋爱可以理解,多了些许爱情点缀的高中生活将成为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但对于高中生性行为,状元们多数表示反对,87.5%都不支持这一行为。
八成状元想到
国外顶尖高校读研
在本科院校的选择上,有95%的受访状元选择到“内地顶尖学校”就读,2.5%选择到“国外顶尖高校”就读。
对于未来的发展,有35位状元表示,尽管还没有入学,但已经有了读研究生的计划。谈及希望在什么高校读研,有65.71%受访状元想到“国外顶尖高校”继续深造,仅有31.43%的状元考虑在“内地顶尖学校”读研究生,这与本科院校的选择几乎相反。
但相比2016年有83.33%的受访状元想到“国外顶尖高校”读研,2017年出国读研的状元比例有所下降,状元们对国内高校有了更多的信任。
“西方的经济学又自己的体系,我是偏经济类方向,这会对我的学术道路还有社会实践的具体方面有比较大的帮助。”广西文科状元韩思雨希望在大学时有国外交换生的机会,或者将来读研时出国深造学习。

灯叔推荐阅读:
————我是分割线————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qq948645101)
转载请注明出自 灯塔EDU (ID:dengtaedu)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