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有剧透,介意慎入)
《绣春刀》第一部的英文名叫Brotherhood of Blades,直译过来就是刀刃上的兄弟情,和第一部的剧情很契合。
第二部的英文是Brotherhood of BladesIIThe InfernalBattlefield,对应的是《绣春刀II:修罗场》。从剧情上看,第二部和brotherhood没什么关系,但确实是infernal battlefield
讨论片名的变换,是要讨论导演路阳的创作变换:从人的困境转向生存的困境。第一部中,三兄弟(王千源饰演的卢剑星、张震饰演的沈炼、李东学饰演的靳一川)的生存困境都是个人化、世俗化的:卢剑星想升百户,沈炼要救深爱的女人,靳一川要隐藏自己的不堪过往。
包括周一围饰演的丁修,只是求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困境,怎么选都是绝境。

在故事线上,第二部是第一部的前传,但导演路阳说,虽然严格来说,两部电影中的时间线只相差几个月,但在张震饰演的沈炼的性格、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出入(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么迷恋美色,为了救诗诗幂幂,风里来雨里去),观众可以当做前后相连的故事,可以当做两部完全独立的电影,沈炼只是平行宇宙中的存在。
色字头上插满刀啊
在第二部中,众人的困境更加复杂而深刻地交织缠绕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生存困局。谁也挣脱不了,每个人的动机都有交集,或是报仇,或是自保,或是为情。几个主角各有立场,互相对立,已经不再是第一部中众人vs魏忠贤派那么简单的对峙。
这一部《修罗场》中,张震饰演的沈炼,张译饰演的陆文昭,雷佳音饰演的裴纶是互相牵制的,沈炼对陆文昭有救命之恩,在北镇抚司受到陆文昭各种庇护,而因为奉公处置手下,沈炼又得罪了裴纶。
故事核心是杨幂饰演的北斋先生,背后尚未成为崇祯皇帝的朱由检,还有尚在高位的魏忠贤——众人的命运被裹挟进朝廷政局的变幻争斗中

电影开场和金军的血战,只是个引子,最可怕的不是这种对外战争,而是不断的内部消耗,每个人都心怀鬼胎,为了活命不择手段。
沈炼自始至终没有主角光环,性格有些阴戾(逼死手下“你走了倒霉的是我”),一步错步步错,因为藏画的雅好直接引火烧身,从辽东战场陷入京城更可怕的战场。
这种整体困局,是令人窒息的,非常鲜明的存在主义哲学意味:在一个极端环境中,有选择的权利也无能为力。
修罗场最可怕的地方,还不是如人间炼狱般的血腥残酷,而是永远脱不得身,这才令人绝望,表面上所有角色都在不断做出选择,但怎么选都出不去这个困局。在第一部电影中,反复出现棋子骰子的对话或道具;而在《修罗场》中,是北斋画作中的蝈蝈(对抗黑公鸡),这种小细节的隐喻是连贯的主题,人在时局中的地位,是被动的,表面上主动的选择也都是被动的
电影中有一个值得被重视的细节:裴纶在寺庙里质问静海和尚,电影里没有直接表现静海告发沈炼的情节,但之后有暗示。身在修罗场,静海和尚这样的空门中人也难以自全,不得不供出朋友,其中的讽刺意味非常强。
导演路阳处理复杂情节的能力比第一部见长,第一部收尾阶段很急,每个角色都要照顾到,《修罗场》这一部的叙事节奏比较稳,众多线索聚集到一处,不再是分散的表现,感染力更集中。
《修罗场》中每一场打斗都是动机饱满,依旧坚持写实为主浪漫点缀的打斗风格,没有一个武功卓绝的角色,每个人的武技都是不相上下,沈炼击杀凌云恺、郑掌班可以说都有些侥幸,只是,这种侥幸只能让他陷入更深的泥潭。
裴纶这个角色很有意思,调查凌云恺一案时的几次出场都与吃饭有关系,和沈炼初次见面时吃着早上刚出炉的点心,在寺庙里边吃斋饭边问静海,在沈炼家吃煮面条,这种设置非常妙,欲置沈炼于死地的心态,匹配的是最稀松平常的吃饭,那种阴险、残忍、憎恨有了更强烈的表现力。某种程度上说,裴纶是第二部中的浪人丁修。
路阳在两部电影中都给沈炼安排了一个亦敌亦友的角色,从一开始的尖锐对立到最后联手抗敌——这是浪漫的、吴宇森式的brotherhood,也是路阳浪漫武侠的一个表征,没有正义邪恶,只有不屈服的弱者坚定反抗强者。
沈炼最后的结局尚算光明,从百户大人打回到小旗官,却从修罗场爬回人间——只因为崇祯皇帝御笔一勾,他再次被选择了,这个结局很是五味杂陈。

相关推荐

点击蓝字,阅读:《绣春刀》:惊喜的诚意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