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罗崇杰Loh(ID:lcjloh)的第 30篇原创文章>
你总得花时间  
好好思考自己的每一步走得是否值得
晚上好,各位。
这是获得赞赏后的一篇文章,我准备了将近三星期,这两星期想写的选题不断被推翻。
直到今天,我确定了想聊的话题是“网红”这个词。
上上周日也就是4月2日,清明刚放假。在路上,一个微信上的好友问我——
崇杰,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是网红?
我不是网红,无法准确回答。当时,给到的答案最开始是:“网红”这个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仔细想想,当时的回答有些浅显,有必要写成一篇文章。
所以,有了此文。
1、
其实两三年前,我所理解的网红可能就是YY直播的MC天佑、网络剧的主角(诸如屌丝男士的大鹏、万万没想到的白客)、校园贴吧的14级大神...
近几年,流行IP概念,流行超级个体概念,还有流行知识型网红概念。
慢慢地,我们的理解范围又开始扩大,好像网红的概念中,已经不局限于个体在泛群体化的影响力,还有个体在垂直行业、垂直领域,甚至是头部(最优秀的人中)的影响力。
做过新媒体的人知道,我们的眼光总是在那些所谓的千万大号诸如十点读书、咪蒙等。
但是,我们不曾了解到其实有些群体(比如我们的妈妈,40-50岁左右,喜欢跳广场舞,更加注重子女健康,急切关注家庭每一个成员的身体),而他们的内容重心在于养生、鸡汤类内容。
而这些十万+的选题套路,从未真正意义上被作为教科书一样教给新媒体从业者。
举这个例子,我是想告诉大家——
当我们重新把“网红”这个概念拿出来咀嚼的时候,应该允许他的场景多样化。而在这样一个“小众即大众”的时代,网红慢慢由“大鹏”变成了“秦朝(公众号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CEO,秦老师经常自称自己是个“直”男)”。
而,这种改变是进步。
2、
刚才根据一个新媒体现象,我和大家简单聊了聊“网红”这个概念慢慢在延伸。
回到之前的话题,那么怎么样算是网红呢?
我有几个角度供大家参考:
① 自考量(考量标准、输入输出(速率、比)、互动反馈(数量、速度))
② 行业内(知名度、业内口碑(评价、合作意愿)、行业情商(懂行规))
③ 行业外(影响力、用户粘性、转化率)
我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三部分分别是什么意思?
3、
自考量,自我考核指标
a、不同类型的网红针对用户群体、行业特征有自己的考量标准。
比如说,同样是视频,吴晓波频道的视频节目与papi酱的视频节目,肯定要求不同,这是基于用户群体标签不一致导致的。
papi酱的内容选题更加日常化,很多都直接由段子构成,用户泛人群化,只要具备同一情绪即可;
而吴晓波老师的视频节目,除了要求用户有财经兴趣之外,还具备一定的行业认知,据了解吴晓波频道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成熟男性用户为主体(百度知道了解得知)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对比,咪蒙和餐饮老板创始人秦朝。
由于行业不同,秦朝的餐饮老板内参公众号其实不必需要强调篇篇十万+,但是不可否认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不可限量。
打开咪蒙的公众号,菜单栏除了看历史消息就是商务合作;
而餐饮老板内参公众号则大有不同,看到做投资、出书、试水餐饮互联网金融服务、与中欧商学院打造餐+创新营。
这是基于用户群体和行业特征产生的考量标准。
b、网红的输入输出能力
先提一个行业常见现象,很多人会觉得找网红是不是特别麻烦?会不会特费钱?
其实不然。你好好和直播网红沟通交流,他们还是很乐意线下进行直播的。因为,这能成为他们的直播内容。
这一点考量的标准在于网红需要有稳定的持续输入输出能力。很多网红如果背后没有内容团队,其实很难有稳定的选题和较高的打开率。
如果是美食网红,是不是有持续稳定地发现美食,了解美食的能力?
如果是舞蹈网红,是不是有持续稳定地舞步创作,深入热爱的能力?
如果是新媒体网红,是不是有持续稳定地阅读积累,选题优质的能力?
这些都是来自于“网红”个人的输入输出速度和效率。
只输入不输出,没人能够了解你的内容;
只输出不输入,你的认知、创意就会枯竭;
如果输入快,输出慢,你可能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展示能力;
如果输出快,输入慢,那你真的很容易让人觉得没多少墨水。
c、互动反馈,是了解用户最直接的途径
我们想要了解用户对自己的意见建议,或者差评,最及时的就是看互动反馈。
越优质的网红,用户的互动反馈就越多,而且在内容输出的一瞬间互动反馈速度也是极快的。
数量代表了你的每一次内容产出调研数据究竟有多少,这是多大的概率事件。数量越大,说明了一件事情,你目前的调研对象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是相对准确的,换句话说,这有利于你个人的迭代优化,而且是正相关方向;
速度则是代表了用户对你的关注度,当然如果是你回复反馈的速度则代表了你的熟练度和在意度。
你只有把这事看在心上了,才会第一时间去思考有没有互动,我要不要立马回,不立马回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后,你又会思考,我究竟是该如何回复,怎么样的回复可以引来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互动?
这都是极其讲究的门道。
4、
网红还需要你被业内认可
a、知名度,业内有多少人认识你
很多合作方找到我的时候,什么介绍都没有,就想着直接谈合作。
显然是因为缺少了思考知名度的事情。
当然,这边说的网红知名度指的是,至少说起你来,你背后有多少人可以给你背书,无论是行业头部资源、行业意见领袖,还是你的用户主动为你做传播。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我建议“一回生二回熟”这个策略可取。
b、业内口碑是你发展的基石
说实话,你要是口碑不好,太多人认识反倒是件坏事情(对社会而言,口碑不好传出去,反倒是好事)。口碑不好,你的行业情商再高,顶破天,也没多大用啊。
这里简单把业内口碑分为评价和合作意愿两个角度。

评价是分为三个体系,一个是自我评价,一个是合作方评价,还有一个是不涉及利益的协作方评价。
合作意愿则更多是在三个场景下产生:一个是在从未合作时,通过业内口碑了解得知,做出合作意愿的初步判断;一个是在合作发生期间,已然做出评价,明确合作意愿认同;一个是在合作结束,总结复盘项目后,得出接下来的合作意愿。
目前业内口碑涵盖上述两项,但也足以让你大量心思用于维护。
c、行业情商,相当于行为手册
具有超强行业情商的人,明白行业的一些基本做法。说到新媒体行业,这类行规比比皆是:
比如,我们在向公众号索取原创的时候,不要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我们公众号想要转载你们家的文章。至少有几要素吧:
我想转载的平台叫什么名字,ID是多少,文章标题叫什么,我会按照你们平台规则进行转载(如需商谈,直接说明;没有转载规则,记得索取)。
最后就是希望开几勾?(单勾还是双勾还是三勾?)
比如,我们邀请人参加一个简单的线上分享的时候,能不能提前梳理出一份资料,涵盖:
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参与人数。
以及极其重要的来听课分享的用户画像和嘉宾要提前准备的资料。
...
这些不懂,哪有行业情商一说?
当然这里还包括一些常识,比如吃亏是福,比如一分钱一分货...
5、
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就是这一点,网红现象
a、影响力的世界

什么是影响力?在我看来:
① 个人发言愈渐谨慎,思考愈渐加深;
② 用户主动转发分享,数量不小精准;
③ 行业留意研究变化,会议备受关注。
b、强烈的拥泵
网红的分享,讲话都能引发他的用户强烈的拥泵,具体表现就是:
① 针对图文,是转发、点赞、留言、打赏;
② 针对视频,除了上述之外,还有模仿和学习(比如罐头视频);
③ 针对周边产品,是基于信任的购买,相信产品的品质和网红品牌的影响力。
这是作为一个小小粉丝对于网红这样一个人格化形象的精神认同与寄托,甚至愿意供养。
c、超高的转化率
不同于真正的网络红人,行业网红还有惊人的转化率。
行业网红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网红(KOL)的呢?
针对行业现象,理性化思考并总结发布;
针对行业热点,深度研究后结构化输出;
针对行业报告,高效结合自己实操案例。
正是由于上述的每一步的频率之高,输出更具见解性,才会引来用户的大量围观到认同,甚至到信任式购买。
6、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朋友
看到这里,你估计会问我,那你身边是不是有很多很厉害的人?
有啊,我想介绍一个人。
这个人从我认识到现在,我对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我身边不乏新媒体做得好的小伙伴,但是这位小伙伴尤其厉害。
厉害的点,不是在于他操盘过多牛逼的案例,而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引起你的思考,特别是在我做新媒体想要有些许学习的时候。
我尝试向他学习,发现他自身对于现象的思考是结构化的,我尝试着自己去理解这件事情,我想这是因为他凡事都基于下面三个大的逻辑:
1、基础认知
什么叫基础的认知,就是你做事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常识的力量,相信常识,一分钱一分货。
相信没有那种不需要花心思就能写出十万+的内容;相信不是随便一个灵感就能撬动百万曝光量的活动;相信不是你一直不更新,还能不断增长用户的公众号(说的就是我,一直不更新,200多用户还能不断掉...)
这是常识,而太多人误以为市面上的成功学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选择结果。一件事情成功与否考量的角度永远不是单一的。
事实的力量
今天,看到他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说是雄安最近房价上涨厉害,不太平。但是为了能够对此也评论一番,得出自己的结论,想要只身去雄安,先考察。
这是基础认知上,事实依据的重要性。
逻辑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逻辑?在我看来不过是那些让你看着轻松的文字背后的串联,那些让你觉得参与顺畅的活动背后的策划。
而这些逻辑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2、行业通识
有了行业通识,有利于你在短时间了解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这样一来,如果你还能利用好基础认知,会比一般人更加容易成为行业的意见领袖。
比如说,
就新媒体行业而言,进入了专业化内容生产时代;
就整个社会而言,用户的生活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充斥,注意力稀缺。
3、工具手册
工具手册就是你在这个行业行走的看门家当,没有上面两点那样形而上,非常落地,但是少了这个,别人只会觉得你会吹牛逼。
在新媒体行业,我举几个例子:
你可能只知道情绪化,但是不知道取标题的几个技巧;
你可能内心有个好的文章评判标准,但是不了解具体写作手法。
————
这位朋友,拥有基础认知,了解行业现状,同时还在不断学习工具手册。
你说这样的人,不好好把握做朋友,我应该找谁来做朋友呢?
于是,我和他说,V先生,我想着给你写篇文章。(可是,我这一允诺了快半个月才交差...心生愧疚)
但是我最近看到了一条关于他的好消息,或者说其实是关于热爱思考的你。
V先生开通了小密圈,只需要188元,就可以加入,为期一年。
偷偷瞄了一眼,圈子里干货还真不少...
我建议你花个 188 元买他的小密圈,真能帮助你解决不少新媒体甚至人生问题。

罗崇杰
不知道改了多少稿,
终于成稿于 00:30 2017/4/11
(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