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近日,施一公教授向李克强总理建言“提高研究生补贴”一事,引发社会,尤其是学生群体对研究生补贴问题的关注。在募格学术《施一公建言提高研究生补贴 总理听后感慨“确实太低了”》一文中,我们收到近150条评论,关于这个话题,大家都意料之内的有话要说……
研究生补贴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施一公教授在会上表示,早在9年前,他便联合其他57人向温总理提议提高研究生津贴,并得到批准;9年过去,结合物价等因素,研究生补贴金额需要再次提高。
当前研究生补贴水平如何?通过媒体报道我们得知,在一项来自全国各地1663名研究生参与调查的研究生问卷中,223人每月补贴在0-500元区间,占比13.42%;359人每月补贴在500-1000元区间,占比21.66%;450人每月补贴在1000-2000元区间,占比27.14%;452人每月补贴在2000-3000元区间,占比27.26%;148人每月补贴在3000-4000元区间,占比8.97%;每月补贴在4000-5000元区间以上的学生人数占比较低。
图源 知识分子
反观研究生的基本“支出”——学费、住宿、生活费。一般学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为每人8000元/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硕一万两万不等,住宿费一般在800到1200元之间,生活费视个人情况而定,理工科学生有时还需要自己预先垫付项目课题所需的各种材料,而报销却依旧让人头疼。由于补贴水平不尽相同甚至普遍偏低,大部分同学坦言研究生补贴通常和学费住宿费等相抵,几乎不能辅助日常生活所需开销,自己仍然需要依靠“蓝领的工资”和个人打拼度日:
烟子熙&……:我们学校每个月800,发十个月,和学费抵消了,可是生活费不够啊,老师说是一年俩千,然而遥遥无期,哎,每个月都得从家里要钱,苦逼的研究僧!
ZN:靠108元/月生活,每晚用电炉子煮挂面,吃掉很多大鼠豚鼠见到兔子和狗就两眼放光的穷鬼……掩面含泪匆匆奔过。
荷温默:物价上涨的,真是600块的补助连饭都吃不起,别说其他的了,文科类根本没有另外的什么科研费,出去挣钱真是又花费时间,不出去挣钱又养活不起自己。
俏笑嫣然:从未见过老师的补助,学校每月给六百,然并卵一年学费8000,住宿费1350,还要自己交水电费
末:我们学校是按照国家定的最低标准,老师是按照学校最低标准。。硕士一个月才500,老师也不给额外的,说多了都是泪。。。还985。。。再这样下去好学生谁还来。
脑残志坚:反正,二流学校研究生。只有国家6000。奖学金比例低的可怕,其他什么都没有。现在全靠父母养着,还在啃老。考虑读博,但学费,生活费真的是问题。不可能博士还靠父母。真的进一步求学,是有钱人才读的起的硕博。
Icebear:我们大吉大就没听说过学校补助,也就国家每个月600算下来每年6000的补助。学费8000加住宿费1200加200校园网。每个月只能问家里要一千多生活费,不然没法活啊。
good luck赶上了2014收费,学费8000住宿费1200,如今明年就要毕业了,补贴跟我也没关系了,,,每次都能赶的这么巧!我也是醉了。
纪雪宁每个月700,默默把淘宝卸了。
태권谁有我们牛逼 深处全国物价排名前三的青海,每月国家补助600学校补助160 一共十个月,760的生活费你让我在青海只能喝汤了。
大夜弥天Shawn表示在我旦读博生存压力也是特别大,博士每个月2000,我导师也没给我补贴,平时根本不敢有任何娱乐,够吃饭交电费水费,还贷款了学费,每次补助一下来好开心,马上去买两本书,平时想回家看一下女朋友来回得一两千,真的是苦啊!但心里告诉自己,也就苦三年吧!苦自己没关系!
禾包弹boomboomboom据我所知,除清北浙交复,大部分985、211院校的研究生一个月补助1500左右,以现在的物价水平,女生也就够吃,男生肯定是不够的,更不用说其他普通一本、二本院校了,估计是不到1000。
张银作为医学研究生的我们,一听献血可以补贴2000,大家真的是奔走相告,起早贪黑,排队献血啊,真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壮举!
dear 洁学校奖学金3000,国家一个月800的补助基本一直拖着~导师不给钱,逢年过节还要送点水果~三助都给了专硕,学硕碰不到~真心活不下去了~
随遇而安我们就900百一个月
,还要交房租,水电费,这么大还要家里支持,或者一天吃两顿
(早餐我经常不吃的),导师一分钱都没给,努力干活就对了,这是事实。我在想我以后可不能这样对学生。
施一公好样的,为我们广大研究生说话,虽然我今年就要毕业了,补助也与我无关了。但是必须赞。 我也晒晒我的补助,国家助学金8000,学校奖学金二等6000,学杂费12000,专硕每天帮老师写十多万的企业项目,补贴500,但不一定每个月都有。基本没做科研实验。在广州某高校。这个生活费在广州很难很难让人一心沉迷科研的。
众多评论中,只有一条“阳光明媚”,这是一位来自温州大学的朋友:
小三岁都来温大吧,每月学校发600,学期末补发500,老师每月强制发300。每年奖学金可以抵学费,表现好的奖学金多个四千两千。另外还有科研奖励,一个实用新型专利500,国家发明专利2000,论文看区也有奖励。虽然有时钱发的慢了点,但是学期末绝对钱都发到手啦。
综合数据与评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作为补助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仍然少之又少;与此相对,随着经济增长,高校内部的物价,如食堂饭菜价格,也不时成为令人承受不来的热议话题。科研之余,研究生们也需要体面的生活,而尚显拮据的补贴费用却总让这一群体不得不成为另一种“月光族”。
局外人或许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缺钱,毕竟在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兼职打工的收入之余,导师发放的补贴也是研究生个人收入的重要来源。那么问题来了,导师发放的补助又是否靠谱呢?
今年导师给你发补贴了吗?
在9年前施一公等人致温家宝总理的信中,“限制每个教授所能指导的研究生数量,监督研究生质量”条目被作为提高研究生基本补贴的四点建议之一。此次李克强总理也提出鼓励多从教授那儿拿补助。提高研究生基本补贴,导师的“减招、增补”理应行之有效,不过我们先来看看后者——从导师那里真的能拿到补贴吗?我们不能否认会有按时发放补贴的负责导师,但谈及此问题,不少同学仍然表示:导师素质令人堪忧。
糖糖我们的助研发下来了,老师又收回去怎么算
幻想进行曲:先把一些老师查一查在决定提高吧,身为研究生我觉得有德有才的导师胜过一切,部分导师你就算把补贴提高到2000还是不会给你发,国家能有什么办法,中国这样的氛围,很多人都不敢举报老师,以至于有时老师们想怎么样就怎样。
天南遇到个良心的老板还好,遇到个无耻奇葩的分文没有还得帮忙套经费
,应该严查高校!
唉呀妈呀导师太抠,每月给200,就是年终聚餐还是课题组获得国家奖学金的钱请课题组吃饭!(导师顺带几个老师一起,免得他在单独请几位老师吃饭!)国家奖学金就那么点,除去学费所剩无几,在请客吃饭花掉几千,几乎不剩了!强烈建议导师补贴增高,不允许学生拿奖学金请导师吃饭!
骑士云南某211高校,学费8000,每年国家补贴6000,学业奖学金48%,8000.5000.3000分别是8%.10%.30%,如果有幸能拿到学业奖(扯淡,大多都是班干部活动分参与的多才能拿到)才刚好能用国家补助抵消学费,吃饭呢?不做兼职伸手向家里要?大部分老师都是明着发800然后收回600以上,招的学生做不做事没关系,有人头能给他每月创收600就行,10个学生每个就是每月6000了,博士达到毕业要求还不能轻易让他走,有个博士为了按时毕业,把在读几年拿的所有各类奖学金和补助都上交了,还自己拿了若干万给那老师。
兔er这个不仅要提高补贴,更重要的是规范导师行为,不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打水漂。话说最让我们不服的就是那些个戏子众星捧月似的动不动千万上亿,我们在这做些科研还在考虑买房,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Danger很多高校老师把研究生“三助”当做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甚至还听过要求学生上交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的老师。要我看,除了提高研究生津贴外,还要对这种把学生当赚钱机器的老师进行查处!
bio p河北某大学,学费8000,住宿费800(6人间宿舍小的没有办法待),补助只有国家的6000,学校的奖学金只覆盖60%,学院不给钱,老师不给钱。每天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十点半下班。老师每周见一次,她还特别自豪的说我每天都去做实验,像我这样的老师已经没几个了(我们都替他丢人)。老师不负责,有课不想上就不上,实验不是用自己的方法就是错的。学生每天就想免费劳动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让我们给他们推荐学生,真不想害学弟啊。我也想上完研究生就出国,毕竟国内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工作都是学生做,还没有人权,待遇又差。
言示王导师没学术能力,为了金钱名利诱惑拉了超越自身能力的科研项目,自己不做还依赖研究生做,更谈不上指导,还想一劳永逸、不与时俱进。还跟周扒皮式地缩减招生名额,每个月拿几百元补贴,科研需要的正版实验设备、软件都不敢买,只能下载功能不齐全的破解版,导师只要结果,根本不在乎过程的重要性。研究生超负荷做研究,为导师某利息,还美其名曰为了“培养” 。导师通常的做法就是拿到课题经费后就撒手不继续研究,换更有“收益”的课题,拿着旧科研结论忽悠十几年,科研态度势利,愚昧至极。
导师必须为廉价的研究生劳动力们支付补贴,这也是国内科研学术语境下,与导师合作项目,甚至是被逼无奈帮导师干活的研究生群体的心声;学术水平固然重要,但导师的师德修养亦不可偏废。至于研究生“减招”,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应当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指导研究生的限额,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这些条目虽然在几年前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措施中就已明确提出,但实施进展如何呢?
情怀之外,我们更需要什么?
面对纷至杳来的关于研究生补贴的吐槽,也有人认为:待遇真的很重要吗?导师们希望的是真正喜欢科研、有追求、有理想、有奉献精神、有头脑的学生。要是看看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条件,是不是会觉得汗颜呢?
就在前不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中国“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16.8%,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此前二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学生远比欧美学生更热爱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与“想做老板”“爱当网红”的意愿相比,曾经激励一代人的“科学家梦”悄然褪色,让我们重新思考梦想的意义。
另一边,刚刚荣获中央美院“哲匠奖”的范景中教授坦言,人文学科“学者的经济压力大”,尽管人文学科不像理工科那样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人文学科“制造一种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地影响着社会”,因此他呼吁“优秀年轻学者的年薪应该在30万元左右”,才能保证安心从事研究,不为生计所困。
这两个例子的背后,折射出一种梦想焦虑:像科研学术这样“行万里路”的职业,正在一些年轻人心目中贬值。他们可能是曾经向往这条路的人,也有可能是正在这条路上艰难拼搏的一员。究其原因,不论是在读还是已毕业,“所爱的事业不能给予自己体面的生活”是当下科研人群的最为纠结的一点。
从长远来看,大家关注的不仅是研究生的低补贴,“二十五六岁依然靠家里,分文未挣,还要受尽亲戚白眼”也令许多从本科一路读到硕士、博士的同学们产生共鸣。正如评论区SHAN✿同学所说:
搞学术的一直以来都是贵族和有钱人,不信你翻翻课本上叫得出名字的大科学家,就没有几个穷人家孩子出身,真穷得要死的也是后半生遇到土豪相助。家里没办法资助的学术,这要多少心酸泪?为什么在中国考研考博变成了走上成功的途径??我看评论那位吃了几年5块钱炒面的,肚子都填不饱怎么搞科研啊!这连做实验的体力也没有啊!而且补贴真的是问题吗?如果这些学生不考博考研,本科出来能有正当工作,就能买得起房结得起婚,就能支撑一个家庭,那么大家还把考研考博当成通往成功的捷径吗?还有那么多人去考?这才是根本问题吧。很多人真正想要的是,一个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不是科研。补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提高补贴,而其他途径依然不能让人过上体面日子,那么挤破头去科研的人会越来越多,继续僧多粥少。
最后引用JiongJiong同学的话:此路之难矣,走了一步,想万事开头难,走了一半,想坚持就是胜利,走了尽头,想此生无悔青春。心情复杂,无处安放,只能咬牙切齿!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热门图文TOP5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点击图片进一步了解募格编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募格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