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给我留言说想聊聊大学生规划的事情,那我就写一写,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大家思考一下。如果你已经毕业了,也没有关系,上班族也可以用得到的。
其实自己一直很想在国内高校开一门公共课,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如何规划大学四年以及以后的日子。但是阴错阳差来了米帝,所以应该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于是萌生了开公众号的念头,曲线实现自己当初的想法。反正只要可以帮助到大家就好了,目的达到就好。
写这个系列也没有嘚瑟的意思,否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写出来也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希望每年年末在做总结的时候都能看到自己今年所取得的进步。
这个大学规划系列的第一章《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主要是聊聊自己这些年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先不提任何学术知识,只是聊一些素质的事情。
正文

很多事情当初刚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感觉,都是后来毕业了才觉得,如果当初可以有人这样这样引导就好了。因为自己当初念的是英文系,下面就具体写写我对于英文专业的一些想(tu)法(cao)。如果你不是英文系的也没关系,看到后面你也会有同感的。
其实语言这种东西是否值得开一个专业?开的专业和外面的培训班有什么区别?我们看看大学的语言专业和外面的培训班都学些什么。
大学
基础课: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口译、笔译、视译等)选修课:公共演讲、英语商务等等。
培训机构
阅读、词汇、写作、听力、口语、翻译、考试技巧,等等。
那么这两个地方教的课的差别是什么呢?很明显,大学的基础课除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培养以外,还有一些“专业课”,也就是语言学、文学和文化。
所以在我看来,这三门课便是英文专业和培训班的学生所学的不一样的东西,也是更加需要培养的地方,否则你念英文系干嘛,直接外面报个班不就好了。
但是看看很多英文系的童鞋是怎么学这三门课的。
语言学:大部分人心中的痛,学不懂,旷课,考试互相照应。
文学课:期末考试前狂背哪个时期谁写了什么。读后感和评论都是网上找的,从来没看过原著,顶多就是看看简写版。
文化课:背!反正也没出过国,谁管你是什么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考试考哪节就背好了。
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对这几门课深恶痛绝。脑子里积攒了一大堆专有名词却不知道是干嘛的。
我就认识这样的童鞋。当初在复习英美文学的时候,大家互相测验,A问王尔德写过什么,然后B问王尔德是谁,C就说,我知道王尔德,就是奥斯卡(·王尔德)!是不是很好记!
我当时比较震惊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B是要考英美文学研究生的人,而且还是顶尖的学校,另一个就是原来王尔德在英文系童鞋的心中已经沦落到需要通过奥斯卡才能记住的地步,不免心惊。。。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而已。英文系还有很多十分勤奋的人,每天无论你多早起床都能在校园里看到晨读的人,下课后就呆在教室自习一直到关门回宿舍熄灯了还要顶着小灯继续学习的人。这些人英文水平很多都是很好的,因为语言就是要花时间学的东西嘛。
但是如果你让一些平时很勤奋的人做个公共演讲,会发现可能是个很不喜欢在公众讲话的人,或者说的内容言之无物,尽管发音很漂亮。或者让他写篇文章,会发现虽然充斥着复杂句和大词,却通篇没有写什么有用的东西。当你问他关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他也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内容。当你问他将来要做什么,他说不知道。当你问他为什么要考研/出国/做公务员/去外企工作etc,他会回答周围人都这样。
于是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转眼间四年过去了,该毕业了。考完专八,糊弄完毕业论文,坐下来想想,自己这四年到底学了嘛。然后有些人开始后悔,觉得学金融好好找工作啊,人家学法律系的英文也那么好啊,你看看那谁谁谁学个计算机然后出国全奖啊,学文科没奖学金啊。哎呀学英文系真是等于没专业,学了英文系也没觉得自己比非英文系的童鞋好多少,早知道当初学个有专业的了,毕业还好找工作。公务员也不想当,考研也考不上,哎呀算了出国好了。英文系研究生能念个啥啊?翻译、教育、传媒……哎呀学姐教育系都学啥啊?啊?那么多语言学的课啊,妈诶还是算了吧。。。啊我去美国教中文吧。啊?还得考教师资格证啊?考个证还那么麻烦啊?不修课光考试成不?为嘛不行啊,美国怎么那么烦人呐。。。哎呀不去了,学姐你了解英国的情况不?我听说就考个雅思就行了不用考GRE,而且一年就毕业了。。。艾玛这么贵啊。。。什么法国学费低?但是还得学法语好麻烦啊。。。算了还是留在国内好了,可是家里也没人,怎么找工作啊,要不还是出国好了,学姐你说我该肿么办呐。。。TAT
(什么肿么办,凉拌!摔。)
所以,我一直都秉信这么几件事儿:
1.学习成绩永远无法单独证明你的个人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最重要。
2.人能耐,在哪都能耐。反之亦然。不是说你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在国外就能混下去了。国内混不下去在国外更混不下去,最后还得回国。
那么,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想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如何做人的能力
2.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迅速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4.独立思考的能力
5.坚持长期深度阅读和思考/写作
6.公共演讲能力
先概括说一下我的核心理念:
1.做人最重要,不知道如何和别人和谐相处其他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再强也是扯淡。
2.如何学习比学什么更重要。
1.如何做人的能力

我一直都觉得如何做人比学习和工作更加重要。我曾经问过一个大公司做过HR的美国人,如果两个人应聘,一个工作能力很出色但是不好相处,另一个虽然工作能力一般但是很随和,他会录取哪个。他说的是:“当然是第二个。” 然后我又问为什么,然后他说:“
因为工作能力可以逐渐培养,但是人品不好培养。
” 那么关于性格和人品方面,又有哪些方面很重要呢?换句话说,拥有哪些性格和品质会让你提高社交能力呢?

(1) 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
(2) 培养一颗同理心
(3) 谦虚低调
(4) 积极倾听
(1)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
有很多时候你可能都意识不到自己给别人添了麻烦,因为可能你没有过类似的经验。
举个栗子,比如A要到美国念书,在网上发现了同校学长B,于是问人家是否可以接机。到了美国之后总搭别人顺风车去买东西等等。觉得开车是一件不累的事情,因为只是坐着嘛,把人家当司机使还不给油钱不请吃饭。类似的事情还有去找外地的同学玩然后免费住在人家里还让人家当地陪。
正确的参考做法是:自己上网搜索信息。比如询问留学生办公室是否有接送服务,或者美国有哪些shuttle可以从机场到学校,或者还有哪些服务。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这种东西不可能查不到。实在找不到还可以去知乎问问呢。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里就有提到人脉的问题。人脉到底有多有用?有用的人脉建立在你能给别人带来多少好处的基础上。如果你总给周围的人提供有用的讯息和资源,那么大家自然会围在你身边,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为你提供帮助。如果你总是向别人索取,而不是给予,那么你周围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即便你费尽心思巴结到的人脉也是无效的。
用独立来赢得别人的尊重。
总的来说就是: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为己任。不要觉得别人帮助你都是应该的。尽量多帮助别人。不要贪小便宜。
(2)培养一颗同理心
在做到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之后,就到了第二个层次:如何帮助别人?如何给他人带来信息和资源?
同理心就是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句话说得简单,但是往往却不容易意识到。
比如如果你来美国当了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让你接机,你知道他们长途跋涉很累,刚来也没有车,也不知道附近有什么吃的,所以接他们的时候给他们买了点中餐,这样他们就不会饿肚子。
你做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也不是要让对方有多感动或者多感谢你或者如何回报你,而是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如果当时也有人对自己这么做,是不是会很方便?如果你总是希望对方能够给与你回报,那么你花了时间和油钱大老远跑到机场去接人,然后对方没有给你带礼物没有请你吃饭,你会不会很难过?
这就是做什么事情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对方,我会希望自己如何做?
不要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吃亏的事情,但是也不要在有损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过度帮助他人,尤其是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比如说如果你要final了,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没时间自己开车去机场接人,那其中一个解决方案也许是帮他们订一个shuttle bus,然后考完试再去看望他们。因为你即便牺牲自己准备考试的时间去帮助别人对方也未必知道。
你既然做了这件事,那么就是你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不要硬着头皮嘟着嘴去做,没人逼你。活人不会被尿憋死,事情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有时候有些人就是想不断地占对方的小便宜。比如有些人来了美国就把所有有车的童鞋的电话和地址都记下来了,然后去哪就挨个打电话让人家接。对于这种人,我一般是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绝对不会和对方再有来往。因为这种只会让你帮助他,但是却不会帮助你的人不值得来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说的是很好的,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你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根据马斯洛的需求三角原理,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给你带来最持久的幸福和快乐。因为别人需要你,所以你的存在很有价值和意义。
(3)谦虚低调
基本上做到以上两点,你身边应该开始有一些不错的朋友和有价值的人脉了,再做到这一点,哇塞,基本上你就会成为朋友圈里那个闪闪发亮的好人了!
谦虚低调其实还是挺难做到的,好汉都难以做到不提当年勇。相信大家都不太喜欢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有人在各种晒:晒恩爱,晒奢侈品,晒豪华旅游,等等。日常生活中也不喜欢那些张口前三个字一定是“我老公……”或者“我当年……”的人。
举个栗子,我曾经认识一个美国人,然后他说他现在在一个大学念家庭咨询的执照,就是那种我都从来没听说过那个城市还有个大学的地方。但是他谈吐又极其优雅有教养,所以聊着聊着我就问他本科是在哪念的,然后他头的没抬就吐出一个词“Harvard”,然后继续吃饭,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然后我就愣在那,直直地看着他。他吃完那口饭,抬头看我在那愣着,问我怎么了。我说你再说一遍你是哪毕业的?“Harvard,怎么啦?”就好像说神马好普通的学校一样。。。我心里那千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啊。。。以前也遇见过常青藤毕业的,是耶鲁的,但是人生中第一次遇见哈佛毕业的,那么轻描淡写真是低调帝啊!所以一下子让我产生了极好的印象。
再举个栗子。我以前的台湾房东去参加聚会的时候,总有家长嘚瑟自己家孩子,什么UC-Berkley的高材生啊,考上就给买了辆宝马啊。然后她听着就点头,说不错不错,内心却在想,伯克利有什么的啊,也只是UC系统的啊,又不是常青藤的,我家小孩子拿耶鲁全奖我也只是给买了一辆脚踏车而已,东岸那么冷下那么厚的雪他也是骑车上学的啊。
所以,谦虚低调就是:少说废话,多做实事。别人不问就不主动说,别人问也没必要嘚瑟。
(4) 积极倾听
从谦虚低调引申出来的就是学会如何倾听对方的言语。因为高调的人总是在谈论自己,低调的人却总是在倾听别人。积极倾听就是让对方有种被关注的感觉。具体来讲就是眼睛看着对方,肯定对方的言语,适当地给予正面回复。
着重对方讲话的内容而非形式。也就是如果对方有错误,尤其是口误或者发音问题,不要马上纠正,如果无伤大雅就略过,如果比较重要就以正确的方式复述出来。
这个我在以前的文章《你是否看得懂美国二年级小盆友的作文》里提过,可以回复012查看。我再举个栗子解释以下吧。比如我和A在看高晓松的脱口秀《晓说》,然后他有些单词发音不是很准,然后A就一直在不断嘟囔“那个词应该是念xx而不是念oo”。我说你为什么不关注他的精彩的内容而是一直在鸡蛋里挑骨头?
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像对方那样的干货可以展示,所以只能从形式上攻击对方,用贬低对方的方法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但是实际上产生的效果只能是让大家对你更没有好印象。
谦虚低调,又有涵养的人,是不会用这种方法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的,而是用一种包容的情怀来显示自己的大度。
2. 自我管理能力

我一直都觉得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基本上都很善于自我管理,包括管理时间、金钱、欲望、精力等等。具体可以参考Warfelcon老师和秋叶老师,都是超级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的人,他们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我是这么认为的:
(1) 早起的话,一天的时间感觉上会变长。
(2) 费脑力的事情单线程做;不费脑力的事情多线程作业。
(3) 抓紧零碎时间。
(1)早起
早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比如你5点起床和7点起床或者9点起床就不一样,虽然你一天可能都睡8个小时。早起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一天多出来几个小时。比如5点起床洗漱吃饭完毕才6点,然后工作到10点,你就干了4个小时的事情。如果9点起床,洗漱吃饭完可能就10点了,随便干点什么就中午了,然后貌似就该吃午饭了,吃完就该睡午觉了。。。很多人都说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就是上午10:30以前,最好之前把一天重要的事情都做完。
当然早起也不容易,虽然我也经常做不到,但是还是尽量争取早睡早起,希望可以10点睡觉6点起床。关于早起,Warfelcon老师有很多文章阐述如何早起。
早睡的好处是可以避免晚上做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比如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等。睡觉前一小时尽量远离电子设备,不要带手机上床。据说人累的时候自控力会下降,所以更加难以自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虽然很累想要睡觉却无法关电视的原因。早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对皮肤好,这个大家都知道。
不过什么事情都有例外,有些人就是晚上工作效率较高。如果你晚上工作效率也不高,那还是试试早起吧。
(2) 费脑力的事情单线程做;不费脑力的事情多线程作业
这是什么意思捏?费脑力的事情有学习、工作等。不费脑力的事情有看电影、运动、收拾屋子、洗碗、做饭、上网等等。所以像学习和工作这种事情就最好找个整段安静的时间做。那种不费脑子的事情就可以同时做几件事。不是总抱怨没时间运动么?那对着电脑看片的时候就做做深蹲吧,或者把电影放到pad里然后运动的时候看,或者一边收拾屋子一边听听广播练练听力。
自从我看了Warfelcon老师推荐的李公子的如何听书的文章以后我就觉得生活的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好多。我觉得总提人家好像在做广告一样,但是他的公众号真的是对我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说就是把我想看的东西,比如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知乎的文章、电子书或者高晓松的脱口秀《晓说》音频版,等等放到手机里,然后在路上的时候听。因为我一天在路上的时间最少也有半小时,有时候甚至要两个小时,所以等于我这些时间都用来听书,就避免了没时间看书的问题。
(3) 抓紧零碎时间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零碎时间是容易忽略掉的,比如各种排队和等待,食堂买饭,等电梯,等公交,超市等结账等等。所以我一般看微信公众号或者知乎什么的都是大概粗略看一下是否感兴趣,然后收藏起来,然后或者路上听,或者等待的时候拿出来看。这样就不会觉得等待的时间很漫长。
还有一些时间比如刷牙、上厕所、从饮水机倒水、从停车场到学校或单位的那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可以在镜子上、门上和饮水机上贴上要背的东西,或者把单词卡放口袋里,这样其实不用刻意背,多读几遍自动就背下来了,很神奇的。
所以,零碎时间用来背单词,整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
秋叶老师说,会管理金钱的人基本上也会很好地管理时间,因为时间比金钱更加抽象。具象的东西管理好了抽象的东西也会管理好。各种记账软件放在手机里,月底看看就知道钱都花在哪了。
管理自己的欲望,懂得区分资产(把钱送到你口袋里的东西)和负债(把钱从你口袋里拿走的东西),不要在自己没钱的时候购入过多的负债,比如房子。这个在那本虽然听上去很恶俗但是还是挺好的《富爸爸 穷爸爸》第一册有解释。“一个房子毁掉一个梦想” 也在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提到过。简而言之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当上了房奴,所以无法将钱投入到投资自己的身上,丧失了自我提高的机会,或者无法轻易离开自己的房子到其他地方去追求更好的机会。
管理自己的精力也是一样,趁着精力旺盛的时候赶紧把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做完,然后累的时候做那些不是很费脑子但是自己又比较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一般比较喜欢晚上写公众号。。。
3.迅速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很多童鞋要来美国念研究生,都在问很多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童鞋还是不要独自出国比较好,因为这样即便出了国,也会很辛苦。因为念研究生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做research的能力,需要阅读大量文献然后寻找你所需要的信息来论证你的观点,如果本来英文阅读速度就慢,还缺乏阅读和搜索信息的技巧,那基本上这论文就甭写了。美国那么注重抄袭的国家,基本上不要想着什么捷径。
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又不像过去信息那么闭塞,很多事情只要善于运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实在不行还可以上知乎去问。知乎上又那么多“在xx工作/学习是怎样一番体验”的文章。
正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才会导致中介的出现。如果你想省钱,那么就自己动手吧,中介做的那些事情你好多都能自己做,无外乎就是到学校官网搜索入学条件,有事可以直接给学校发邮件询问,然后准备资料寄送过去而已。
省钱和省时间,二者不可兼得。
4.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你搜索到那么多信息的时候,如何处理信息又是另外一回事。究竟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信息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原因是什么?“学姐我听说去美国怎样怎样” “我听说培训机构说美国认可国内的中文教师资格证” 等等。
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当然都会说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当别人说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个人是这样,换成阶级、政党和国家也是一样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看媒体新闻的时候需要多看几个国家的报道,才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比如高晓松在《晓说》里提到美国的主要媒体ABC、NBC等等都是犹太人掌控的,只有CNN是美国人掌控的,所以在遇到以色列的问题的时候,美国主要媒体基本上都是往以色列一边倒,很少有看到说以色列不好的地方,只有偶尔CNN会提到几句。
当时我看到这个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在本科的时候只知道听写新闻,却从来没有自己思考过那些媒体的视角。如果不了解这些比较根源的东西,纯粹地做那么多听写,又有什么意义。英语本来就是为了打开另外一个世界的门用的,我们纯粹地去学习一门外语却不去利用它,那学它又有什么意义?
国内很多事情也是一样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因为从小被洗脑了的缘故,所以从来都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那样。具体是些什么事我就不写了,不想谈政治惹争议被封号。。。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美国的教材,每次看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比如美国的历史书,总是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哪些史料是可信的?哪些不那么可信?为什么?
还有就是,很多时候,一个观点或者一个人并不是全对或者全错,需要我们去选取有用的地方而批判不好的地方。比如你可能有一天发现你的偶像说了一句类似于“我支持xx独立”之类的的话,然后你就由粉转黑了。其实先不说对方观点对错,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果你就因为这个人的一句话而改变对这个人整个的看法,而放弃学习他好的一面,那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5.坚持长期深度阅读和思考/写作

我一直都认为坚持长期深度阅读和思考(加上写作)会让你和不这样做的人在思维上产生质的飞越。阅读并加以独立批判性思考会帮助你从更多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而非人云亦云。而写作则可以帮助你整理思维,记录你的阅读和思考成果。我其实现在不老上微博的,就是因为微博上太多水军在误导广大无主见的人转发他们所希望转发的东西,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其实微信也如此,各种社交媒体也如此。
我其实不太想举一些很具有争议的栗子,但是我还是想拿锤子手机举个栗子。很多人都在骂老罗,其实就是在质疑为什么一个英语老师可以做手机,就跟当初骂他为什么一个学历那么低的人可以进新东方教GRE一样。然后就是骂他总是在扯一些情怀之类的东西感动大家,实际上却不好好做产品,最后还狠没节操地降价了。对于这件事我是这么看的:
1)为什么英语老师不可以做手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有名的人还在做着一些你所不知道的副业?具体可以参考知乎问答《有哪些人除了自身主业做得好,副业也做得很厉害却不被大多数人所知?》可以阅读原文查看。比如最让我震惊第一个是The Big Bang Theory里的Amy竟然真的是一名神经学phd。。。在UCLA。。。
2)我觉得他的宣讲会很真诚,他用很多事例来解释他是怎么思考设计这部手机的,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理想。我相信最后产品不如人意是因为他自己所说的“因为是小厂家,所以大家不太上心”,所以良品率比较低,产业链没有跟上,最后不得不降价。
我个人也不是老罗的脑残粉,只是觉得他被冤枉得挺可怜的。老罗和雕爷一样,其实有很多干货,只是因为个人做事的风格比较有争议,所以就容易招惹是非。其实本来一些理念是对的,是好的,只是因为人太有争议,所以被攻击和诽谤,真是太可惜了。所以这也是我前文提到的做人要谦虚低调。我一直觉得人其实是有尾巴的,只是是用来夹着用的。如果你谦虚低调,那么哪怕你并没有什么很惊艳的观点,也不容易被别人攻击。
还有些人躺着也中枪,比如知乎日报的深夜食堂有篇《第二种学霸》,讲的是作者当年从屌丝逆袭学霸的故事,我觉得写得挺好,丝毫没有嘚瑟的意思,然后底下就有人说是假的。这个世界上就是这样,总是有一些不如你的人因为羡慕嫉妒恨而攻击你,不要理睬他们就是了。
人类对于自我认知的进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最近和菜头写了一篇《麂子和我的道德观》,谈到吃野生动物的问题,坦然自己当年在云南也吃过,但是是因为物质匮乏的缘故,现在在内地,物质极大丰富了,为了保护动物,就不再吃野味了。然后说那些从小生活在内地物质丰富从来没有狩猎度日过的人是无法理解和想象为什么边境人民要猎杀国家保护动物:人都快饿死了,当然是逮到什么吃什么!你不能奢求人们脑海里的观念都跟你一样迅速转变。同样地,最近卷福演的电影《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里面介绍,在二战的时候的英国,同性恋是要被判刑的。再回头看看现在这个天下大同,无人不腐的现代社会。。。你敢想象这就是是拍《腐尔摩斯》的那个大英腐国吗?这期间又是多少年。
有人说如果不读万卷书,纯粹走万里路,那么只是个邮差。高晓松却说,如果没有亲自去那个国家,而是先从书上得到对这个国家先入为主的意见,那么你到那个国家也会丧失很多亲自了解的机会。我个人倒是觉得,无论是先读书还是先远行,都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如果你真的从不同的书中获取不同的观点,能够从不同地方了解其文化和习俗,了解到并不是因为别人和你的价值观不一样,所以对方就是错的,而是怀着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一切,我觉得这就已经很好了。
曾经有人翻译Quora上的一篇文章《我们怎能相信科学,同时又信仰宗教》,写得非常好,回复033即可查看。简而言之就是:科学负责解释我们可以解释的东西;宗教负责解释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宗教教人的是学会谦虚低调,承认人类能力的有限和不足,承认科学无法解释所有事情,学会用更加开放的态度去包容更多的观点来做科学。
基督教就说:你们人类尚未搞清楚地球上的事情,怎么会能理解神的事情。人就是因为太自负才会认为上帝不存在,因为人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任何事情或人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就像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所以我还特别反感宗教之间打架,经常打开佛教频道听到说哪些基督徒皈依佛教了,听基督教频道说哪些佛教徒该信基督教了,弄得跟传销安利似的,仿佛多拉个人进来还有提成一样。其实不管信什么宗教,只要能给你内心带来平和和喜乐就好,并不用在乎那个人到底是耶稣还是佛祖。
至于无神论者,也不用天天跟教徒叫板,说什么你能证明上帝存在吗?因为你无法证明上帝存在所以上帝就是不存在的。这个在逻辑上来讲就是“谁提出,谁举证”,谁提出这个问题,谁就需要证明这个问题,而不能推到对方身上。
扯远了,总之我就是想说:长期坚持深度阅读、思考和写作,加上实践,会使你思考问题更加多维化,从而变得更加宽容,内心也会更加平和,不会因为一些小的矛盾和冲突而心生波澜。少见才会多怪,多见就不会怪了。
6.公共演讲能力

其实公共演讲能力不是必备的一种能力,但却是一种很加分的项目,因为在面试的过程中,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都需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展示出来。在国外念书,少不了的就是没玩没了的presentation。如果要当老师,那么公共演讲是一门必修课。
我个人认为公共演讲基本分为两个方面:内容表现形式,两者缺一不可。
内容就不说了,这个主要就是平时的积累,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长期深度阅读和思考”的结果。这里主要说说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又分为两种:演讲和PPT。这两者的关系就像人和衣服一样——人长的好看,随便穿都好看,但是也不能太邋遢。人长得不好看,穿再好看的衣服也是糟蹋。人长得好看,又穿好看的衣服,那就简直了!
演讲的好坏肯定是最重要的,PPT只是一种辅助,没有也没关系,有的话锦上添花。但是!一个很烂的PPT肯定是会起到反效果的。关于PPT的制作,还不仅仅是长期审美观的培养问题,还有如何做的问题。如果想自己学,那其实秋叶PPT、阿文Simon的无节操PPT教程、或者人人网的公共主页“PPT设计前沿”什么的都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多看好的作品可以培养审美。
如果自己懒得做,就去买模板吧,阿文的模板做得还是很漂亮的。但是还是推荐看一下秋叶等人的教程,因为这样你就知道怎么用那些模板。免费模板好看的少,设计师也是要吃饭的。
关于PPT,我肯定没有资格多说,但是我就简单提几点,抛砖引玉。
1.图片永远比文字更加吸引人。
2.文字能少就少。
3.PPT是用来提醒的,所以列的是关键词和提纲,不是用来念的。
4.准备一个红外线翻页器,简直bigger爆表!总之很好用就对了,不用总站在鼠标旁边。
5. 除了PPT,如果想潮一点还可以用Prezi。但是无论用什么,演讲者永远是核心。PPT和Prezi就跟左手一样,樱木说:左手只是辅助。
下面说说最重要的部分:演讲本身,基本上就是演讲者的气场如何。一个人的性格会通过演讲自然地透露出来:你到底是很张扬嘚瑟的,还是很有内涵的。这时候,你前面修炼的内功,关于如何做人的那些内容就都会从骨子里透出来了。
我个人觉得,如果想做好一个演讲,核心思想就是:时刻想着如何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对你(的演讲)产生兴趣,印象深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怯场,大方自信
2.逻辑清晰
3.吐字清楚,声音洪亮
4.和观众有互动交流,尤其是眼神
5.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
6.适当的幽默,尤其是自嘲
7.临时应变的能力
1.不怯场,大方自信
这个其实对于刚开始当众做公共演讲的人来讲还是挺难的。其实畏惧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最大原因就是害怕说错或者忘词。对此,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说,他当时就是1小时的课准备2个小时的内容,就不会害怕说完了就没有东西可讲。肚子里有东西,就不会那么害怕。当然还是需要反复练习。先从周围熟悉的人开始练,从几个到班里,到系里,到校里,到市里,国家,国际,等等。
其实只要脸皮厚,就很容易上手。想当初我逼着自己报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后来比赛当天后悔得不行,上台第一句话“Good eve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然后愣了好几秒种忘词了,我问老师我可以重新来一遍吗?老师说可以。我就重新走上台,然后重新说,就好了。评委和观众又不是老虎,能把你怎样。再说了,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讲得不好难道大家会记住你一辈子吗?连明星的各种爆炸性绯闻大家都过过就忘了,谁会把你的一点不完美牢记一辈子啊。你看看现在还有人提起陈老师的摄影技术么?就连个武媚娘被剪个胸大家都不关注锋菲恋了,周董一结婚大家也不管范爷了。
2. 逻辑清晰
这个之前在批判性思考里也提过:我的观点是xxx,因为一、二、三,举个栗子,所以xxx。逻辑清晰的好处是可以提醒你下面该说什么,而不会轻易忘词。而且一个逻辑清晰的PPT也会容易让观众知道你在说什么。
逻辑不清晰的结果:评委问:为什么你不支持/ 反对xxx啊?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是觉得xxx不好。<— 这个就是污蔑诽谤。
3. 吐字和声音
这个不用说了吧?在没有麦克风的屋里,如果声音很小,吐字又跟周董一样,你觉得会有人想继续听吗?如果实在不行,就自己准备一个麦克风吧。
4. 观众互动
其实互动最主要的就是眼神的交流,这个我在之前一篇面试的帖子里也提过(回复030即可查看):眼神要照顾到每一个人,或者至少每个区域。眼睛缓慢匀速地扫过每个区域,不要跟机关枪一样迅速扫射。如果人少,尽量和每个人都有眼神交流,至少是关键人物,比如评委。不要翻白眼望天,不要左顾右看,不要低头。
其他的互动就是比如问个问题,挑个人回答。或者和大家做个游戏什么的。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
5. 肢体语言
这个很重要!我在之前的帖子也提过。首先站直不要左右晃,不要踏脚,不要总整理衣服和头发。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动作。把自己的演讲录下来回头看就知道有多恶心了。站直会给人一种很自信的感觉。另外就是别挡着PPT。如果要用白板写字,也尽量侧身写,不要挡着白板。
然后就是适当的幅度的胳膊和手的动作,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用的时候手放前面就好,尽量避免手背后或者叉腰。
面部表情很重要,永远微笑肯定没错。别呲牙笑。
6. 适当的幽默
这个不是必须的,但是确实很好的加分项,尤其是自嘲再加上临场应变的能力,会让人觉得你很灵活。举个栗子,高晓松在《晓说》第一季的番外篇里,刚坐上那个凳子,结果椅子就一直在下降。然后他自己一直也承认自己是“微胖人士”,就站起来说刚才那个是个故意安排的小品,打了个茬。现场观众哈哈一笑,觉得挺接地气儿。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看这个视频。
7. 临时应变
还是《晓说》第一季番外里的栗子。有个单纯的学生问高晓松,说有人骂他长得像高晓松,后来又提到自己是文艺青年,然后单身。结果高晓松就说:“你单身不是因为你是文艺青年,而是因为你长得像我。” 全场哄笑。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单纯的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面对尴尬,你能迅速想到一种不伤人的方式来挽回场面么?
与此相反,在高晓松椅子一直向下降的时候,有个女生提问之前就说:“我觉得是您肚子里的墨水太沉所以压下去了。” 其实我并不觉得这是拍马屁,这是一种很有水准的救场方式,给人家一个台阶下。
如果你是HR,这俩人来应聘,你会选哪个?
关于公共演讲,差不多能想到的就这些了。观摩好的公众演讲肯定是会受益匪浅,比如TED,或者一些演讲比赛的视频。甚至一些公开课都很好,比如哈佛《公平于正义》的那位教授。多看多练,多看自己演讲的视频,找出缺点,进行改进,才会越来越好。
后记

从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陆陆续续地写了好几篇大学规划系列,没想到花了这么久,终于写完了。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那么我觉得其实学什么专业都没有太大差别了,因为面试的时候大家看得是你这个人如何。和周围的人交往也是一样,你的学术水平并没有那么重要。

后续的文章会侧重分享一下如何学习的方法,然后才是具体学习的内容。整个系列大概就这三部分,希望我可以早日写完。。。
写这个系列也并不是说我都做到了,也是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在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条道路上,永远没有终止的一天。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美国教育漫(bā)谈(guà):李小喵 出品
微信号:USA_edu
分享美国教育那些事儿~ 回复000即可查看全部目录~ 包括如何在米帝教中文,考取教师资格证,选学校,工作,生活,等等~ 不定时分享美国教书学习经验~欢迎交流分享~
提问前建议先查看目录里的文章,基本上你的问题我都有解答,如果没有,再提问~ 你提供的背景信息越详细,我越能帮到你~ 也可以在知乎上问我:http://www.zhihu.com/people/USA_edu
因为本公众号是我利用业余时间出于兴趣写的,所以很难保证及时回答所有人的所有问题,但是我会记录下来将来一起回答,望理解~
转载请喵我一声~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名称、微信号和作者名称还有二维码~做一个有道德有品位有情怀的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