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放心,本公众号只有育儿干货!
作为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前绘本编辑的毛豆妈,
宁愿不推送也绝不制造文字垃圾!
上周五晚上发了一则简短的文字消息:
“我从来没有想过妇科肿瘤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忐忐忑忑走一遭,对生命这件事儿更明白了那么一点点。会写文章和大家分享。也希望所有女性都要按时体检,早日发现早日治疗。”
家人嘱咐我好好休息,不要再盯着手机看了。过会儿没忍住,还是刷了公号。后台的祝福,不是一条一条的,而是一屏一屏的。那种被关心的幸福,真的暖到了我,这种温度让我好舒服,谢谢大家!
还能说啥呢?感谢大家的不离不弃,一周不更也不取关之恩!
现在休息了一周,终于 能深吸一口气,跟大家分享:做为女性,我们离妇科肿瘤的距离,也许比我们以为的要近一点儿。

体检揭示的小问题,却被忽视
去年12月份,是我每年例行体检的时间。
内科没事、外科没事、胸片没事,我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一项项的“刷”体检:我才三十出头,最好的年纪,能有什么事啊?体检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当我躺在B超室,B超医生用仪器认真扫着我的肚皮,突然在一个地方停了下来。
“咦?有个小包块。在附件这里。不过子宫、卵巢都没事。”
我说:“哦,大吗?”
医生:“不大,只有一两厘米。不过你还是去复查一下,看看是什么。”
△第一次体检,医生建议复查,我却没有去
半年后,我回望这次体检,后悔的直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医生早就告诉了我,我却错失了一次早日控制病情发展的机会。
出了B超室,我把医生的建议抛在脑后。我给自己找了N条理由:
不就是个小包块吗?很多女性都有啊;
这么小一定是生理性的、过一个月就没了;
邻居阿姨不是长了子宫肌瘤那么多年都没事吗;
现在医院早就不提倡过度治疗了、别神经兮兮的吓自己。
当时的我,连子宫、卵巢和附件的位置都傻傻分不清楚,却“无知者无畏”的安慰自己,不知道“病向浅中医”,真是无知愚蠢!
诡异的是,我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我并不痛经、也不腹胀,更不肚子疼,能跑能跳,能吃能睡。除了B超才能看出来的那个小包块,我自己没有任何觉察。
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现实很快狠狠给了我一个教训。
第二次体检,肿块竟然长得这么快!
6月底,本来不是我每年体检的时间,但因为有些私事需要一个体检报告,所以我又一次去了上次医院的体检中心。
医生居然还是上次那位。她拿着仪器在我肚皮上扫,仪器刚一接触身体,她的脸色就严肃下来:
“还是有问题。你上次真的去复查了吗?”
我有点懵,下意识的撒了个慌:“去,去了啊。”
她认真的扫:“半年前才十几毫米,这次的包块已经好大。”
“好大的包块”这几个字直愣愣的冲进了我的脑子,我焦虑极了,但是瞬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医生说:“你,肯定没去看过。不然医生一定会告诉你,你看,短期内长到这么大,已经有六七厘米了。”
我强装镇定,问:“可能会是什么?”
医生说:“我不能判断。你需要找妇科医生好好看看,越快越好。”说完在报告上写了几个字,让我起身了。
B超室的空调打的很凉,冷飕飕的,我的后背和额头却是一层细密的汗珠。我现在该怎么办?为什么是我?
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如果是恶性的呢?我该怎么办?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先看了一眼B超,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占位、圆滑、无血流信号其实都是良性的指征。
△住院手术前做的B超,和这个结果一致
然后找到了好朋友玮,她老公是协和妇产科的医生,我以求救般的语气问她,幸好她老公当时就在身边,光速回复了我:
“看起来像一个良性肿瘤。有可能是一个崎胎瘤或者巧克力囊肿。99%的良性可能。”
我有点能呼吸了。再赶快给老公和爸爸打电话,陈述了情况,他们也一边说着不要担心安慰我,一边赶快找认识的妇科医生咨询,说良性的可能性大,但最好早日彻查一遍,而且像我已经超过5厘米的囊性占位,最好去做手术。这样才能得出最准确结论。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才是金标准。
99%的良性可能,我默念着,但还是有1%的可能,是不那么好的……
那天的午餐突然不再香甜,那天对孩子的陪伴心烦意乱,家人都在安慰我 ,但夜深人静时会问自己终极问题:
“如果真的是不好的结果,我的人生还有什么遗憾?该怎样度过剩下的岁月?”
肿瘤标志物检测,吓得魂飞魄散
回家后,我和家人也一起查了些医学专家的科普文章,结论就是:手术是跑不掉的。有可能是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手术之一,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既然是手术,就需要住院。为了家人照顾方便,我找了家附近的三甲医院。之前想过去协和做手术,被好朋友玮的医生老公给劝住了:“协和妇产科都是全国的疑难杂症患者,你这样的普通手术就别跟他们抢医疗资源了。去协和做手术,你两三个月也排不到床位。找个家门口附近的医院就行。”
那就听专家的话吧。不过,家门口的三甲医院也是人满为患,到处都是痛苦与焦虑的面孔。我做了一项多普勒彩超,更细致的看了看卵巢里的占位:至少从影像学上来说,没有恶性的指征。
但是这样的好心情,马上又跌到谷底。
妇科手术前,都要做一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然而,结果却是,有两项“肿瘤标志物”偏高!
其中,
CA125(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比正常值偏高一点点。
CA199(也是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却接近正常值的2倍。
△两项肿瘤标志物偏高
当时的心情不知道如何形容。好像从有一点希望,坠入到了深渊。难道真的是不好的结果吗?我应该如何面对呢?
无论怎么样,手术是一定的结果。一切的一切,也只有等到手术后才知道了。
我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沉浸在焦灼和恍惚的情绪中,看着窗外走过的健康的、嬉笑的人们。曾经我不知道大病会离我这么近,曾经我也无忧无虑以为疾病不会找上我。但现在一切都是现实,必须面对了。
我握紧拳头,情绪重新稳定下来。
手术前的那个周末,一切都如常。老妈还是做了好吃的面条,吃完饭家人还是去散步。我对自己说:“就当,这是人生的最后一天吧!”
有惊无险的手术
周二做手术,周一入院。我居然还准备好了这周要发布的文章,把他们都放在公众号助手里面。家人都说我疯了,这个时候还有心工作,只有我知道:我是想把它当成生命平常的一天而已。
周一,医生们来查房,主治医生带着一群医生来查房。到我的床前了,指着我说:“这就是那个两项肿瘤标志物高的那个吧。”
我又是心里一紧。原来我给医生的印象就是这个吗?为什么医生单单记得我肿瘤标志物偏高?这预示着什么吗?我不太敢再想下去了。
回望前些年,唯一做过的手术就是生毛豆的剖腹产手术,当时的心情和这次真是天壤之别。当年我才29岁,一切健康,孩子也没有任何问题。剖腹产只是为了把孩子取出来。而现在,这场手术却变成了我心惊胆战去面对的一件事。
该来的还是来了。周二接近中午的时候,我脱的光溜溜(三甲医院床位很紧张,不会在意病人的尊严),爬到来接我的手术床上,被护士推出了病房,走过幽暗的曲折的走廊。不知道走了多久,我到了手术室沉重的铁门口。老公、爸爸、妈妈都来了,我望着他们的脸,很想说一句:
“万一是恶性的,你们会和我一起面对吗?”
但是我还是什么都没有说。我咽下这句话,因为怕他们比我更担心。
沉重的手术室的门在我身后徐徐关上,隔绝了正常人和病人的两个世界。
手术室里的麻醉科大夫都很年轻,对我说:“手术是全麻,你会失去意识,就当睡了一大觉。”
我老老实实的问:“我很紧张,万一睡不着怎么办?”
大夫们都噗哧一下子笑出了声,说:“放心,到了我们这,还没有睡不着的人。”边说边把一个淡绿色的氧气面罩扣在我脸上。
不到几秒钟,我迅速失去了意识。
我的眼前逐渐一片黑暗,如同沉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底。
我什么都不知道了。
手术后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在手术室里醒来,我只能看得到天花板。
护士推我出了手术室,老公和我爸都不在,只有我妈和表姐他们等几个亲戚在。没有人告诉我到底是什么结果,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我很害怕,但是想到最坏的结果也是坦然了:“是恶性的又怎样,早发现早治疗。”
一会儿我爸和老公跑过来了,原来是医生把他们叫过去了。他们对我说:“没事了,是良性的。”
回到我的病房,我好好地、真真切切的听了听我周围都是什么病。
我的临床,仅仅15岁,卵巢里的囊肿已经达到了10公分,连微创腹腔镜手术都不能做了,必须开腹手术。
我的对面的床,27岁,两次宫外孕,切除一侧输卵管,医生说她如果想怀孕,最好考虑试管婴儿。
再隔壁的床,42岁,高血压并发子宫腺肌症且贫血,手术里很有可能大出血。血库早就告急了,医生告诉她:必须亲属来献血,否则你手术做不了。我们也没办法,郭美美事件后,基本没人来献血了。
之前的床,49岁,宫颈癌已经化疗放疗好几次了。
我和我的病友聊起来,才知道:其实身边有各种妇科病的人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医生告诉我:“现在的女性肿瘤越来越早发、高发。原来卵巢癌多发于60岁左右的老妇,现在20多岁就有得卵巢癌的。不良生活方式、少锻炼重脑力的作息习惯、重油重盐总在外面吃饭的行为,虽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就是癌症早发的原因,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去年12月查出来只有一点点的卵巢囊肿,到今年6月份就长的这么大,原因也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我总给自己找借口说忙碌,很少抽出时间去锻炼,中午也懒得从家里带饭,基本都是去周围饭店觅食。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不知不觉走在了最危险的边缘,还好这次发现的早。如果不是因为私事需要那张“体检正常证明”,我的年度体检应该是今年的12月份,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而我最后的病因“卵巢囊肿”,据医生说,也是越来越常见,越来越早发,甚至已经到了10%左右的发病率。凡是育龄女性,都有可能惹上这种病,也和熬夜、工作压力大、吃喝太随意不健康等因素有关。
妇科肿瘤,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我从这场病里面得到了几个教训:
1.病向浅中医,无论发现了多么小的征兆,都不能掉以轻心:
我去年12月发现的一两厘米的包块,仅仅半年就长到了五六厘米。医生对我说:“如果你当时就来复查,吃上优思明口服避孕药,也许不至于会长得这么快。”可是我却用我浅薄的医学知识自以为是,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机。
2.必须按时去体检,特殊人群甚至半年一次。
至今不敢去想象,如果我今年6月如果不是需要那张“体检健康证明”会怎样。我会不会一直拖到年底的例行体检才会去,甚至年底的体检都不会去!
我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时候,发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发现一个小囊肿, 讳疾忌医的她并不去看。等到囊肿开始长大,她又开始相信“吃中药调理”,就是不肯去手术,也不肯去做病理检查。一直到十多年,她开始剧烈疼痛,已经是卵巢癌晚期了。
3.如有余力,给自己加一个商业医疗险
我有北京的基本医保和香港的重疾险,朋友曾经建议我上一个高端商业医疗险,我没听进去, 想的是小病有医保不就够了吗?
但是这次三甲医院的经历,让我知道:虽然三甲医院的医生医术没有问题,可毕竟在尊重病人的隐私、给病人心理疏导的细节上还是距离私立医院相差不少。我在网上见一个也得了卵巢囊肿的姑娘说:她就是公司给上了商业医疗险,就去协和医院国际部做了手术,总共费用是6万,由于有医疗商业险,自己并没有花多少钱。
写在最后:
妇科肿瘤这个可怕的字眼,已经越来越年轻化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也不再只是高龄女性的威胁,毛豆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身为女性,万万不可对任何一点小症状掉以轻心,
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应该做好自检,不舒服要及时就医!

再者就是:到了生命最关键的时刻,你才会发现: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每日奔波,竟然忘了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为了赚钱拼命压缩时间、透支健康、无所事事的熬夜,等疾病找上门来,才幡然悔悟!
大学教授于娟在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看这篇文章的妈妈们,珍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吧, 因为真相也许是:在妇科疾病年轻化的当下,每一个人离妇科肿瘤,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近!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