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音频大小为1.28M
之前米宅海外和郑州楼市推送了我写的关于雾霾和女儿小M在墨尔本上幼儿园的文章(文章一:带着孩子跑到澳洲上幼儿园后,辣妈亲诉面临的语言、环境、融入、孤单、无助...),我看见很多人留言说,为什么一定要去国外呢,中国也有很多环境好没有雾霾的地方,海南,云南,福建等等之类的。
确实吧,如果单从环境来看,国内有很多不错的城市,可如果从综合指数,比如教育,食品安全,压力,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来看,国内可能很难找到一个城市能综合上榜了。
而在这么多因素中,教育,是我作为家长,除了环境因素之外,选择带她出来的重要理由。作为一个在国内义务教育中成长,某211高校上过一年半,然后出国留学,学成后又在国内某高校工作的人,谈谈我的看法吧。
1
小学基础教育
在中国,小学减负的口号不知道喊了多少年,但成效却一般,小孩子们每天规规矩矩的,一堂课接着一堂课的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灌输各类知识,放学回到家还要完成各个学科大量的作业。大考小考期中期末考试更是深深刻入教学大纲的骨髓中,升学和评判一个学生好与坏,全凭这些所谓的成绩。
在小M出生后,其实我和先生就达成共识,不要求她学习多好,也不让她上辅导班。可是渐渐的,我觉得这种想法在国内是不太现实的,家长对孩子没有要求,可是老师和学校会对他们有要求,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老师会给他冠上“差生”的帽子,会时刻提醒孩子和家长,你们必须努力了,否则就会怎么怎么样,而这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是无益的。
我的同事曾给我说过一件小事,她儿子还在读一年级,某天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比较多,她心疼孩子,有一篇阅读没有让孩子做。第二天,老师就公开在班级的QQ群里批评孩子,同事下午放学去接孩子的时候也被谈话,被要求一定要严格监督孩子完成各项作业。同事很无语,老师公开批评孩子,孩子也不高兴,本来是想减负,反而减出了坏事......
在这种传统的中国式小学教育模式下,教育水平其实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同年级的澳洲小学生可能还在学习百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而中国的小学生早已经公式满天飞了。所以,很多“砖家都说这些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根基”。
澳洲的小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科书,秉承不留作业不考试的传统,在孩子该玩耍的年纪逐步学习。就算有作业,也不是我们中国人概念中每天数学语文的抄抄写写算来算去。澳洲的作业形式千奇百怪,比如,朋友的孩子就曾要求写一篇作文,题为:“假如你是这个区的区议员,你觉得这个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比如,某天上课的内容就是拿着纸笔去动物园,植物园观察记录。所以,很多在这边的华人家长都说,澳洲的小学公立和私立没区别,都是玩。
身边有些朋友会认为,国外的小学学得太浅,要自己的孩子在国内上小学,打好基础。这样也是可行的,其实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而已,国内的基础教育之前就提过,水平毋庸置疑。只是,对于我来说,我更希望小M能在轻松没有太大压力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墨尔本某小学,周一至周五是不允许公众进入的,周末开放,住在周围的人可以带孩子来学校里面玩,使用学校的游乐设施。
学校的设施
小学的操场和运动场,相比起国内一些高大上的小学,着实是有点破啊
2
中学教育
通常中国人对西方教育的印象是老师几乎不管学生成绩,上学毫无压力。就像之前说的澳洲小学教育十分轻松,小孩子几乎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那么澳洲的教育是不是永远都这么轻松加愉快呢?
答案是:NO!
虽然澳洲小学正儿八经的考试和作业少之又少,但是小学毕业,步入中学后,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各种考试扑面而来,所以说,天下学生一般苦啊!!!
但是,与国内的考试制度比起来,澳洲的考试好在并不是“一考定终生”。比如高考,澳洲的高考制度很灵活,由各州自行命题举行。最后的综合高考成绩叫做ATAR(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这同时也是澳洲目前大学录取的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州计算ATAR的方式并非完全一样,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最终决定高中毕业成绩的考试有4次,前三次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最后的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50%。
相比起国内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每年高考日成群的家长在考场外等候的高考制度,澳洲的高考无疑淡化了高考的分量,不以一考定终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也使得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学习,考试和作业。其实是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学习风气。
3
高等教育
如果说在国外,进入高等学府是一个人学习和钻研的起点的话,那么在中国,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嗨皮的起点了。大部分的高校学生状态是,大一大二觉得,恩,时间还早,不急,大三惊醒,卧槽,已经大三了,大四感叹,唉,什么都还没学就毕业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追根究底,还是跟国内的教育体制有关吧。国外大学是宽进严出,而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了打仗一样的高中三年,到了大学,基本都能混个毕业,所以真正需要好好学习的大学,很大程度上就被白白浪费了。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学校和学生都是这样,在国内,或许北大清华这样的院校会有所不同,同时也有很多从大一开始就努力学习,很优秀的学生。而在国外,也同样会有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度日的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环境和体制还是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态度。
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每个学期每门课都有很多篇大小论文,老师要求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希望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老师也曾要求我们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小组作业来让我们知道怎样才能分工合作更好的完成任务。老师也曾要求我们实地调研一个公司,通过跟公司的职工,高层面谈来做出一个详细的报告,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让我们认识到怎样把理论转化成实际。 
当我自己成为老师后,我也曾把这些方法用在教学上,可是,效果却不甚理想,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变成了上网复制粘贴,小组作业永远是那么两三个人完成,剩下的人坐享其成,实地调研最后也演变成半调研半百度;是该欣喜目前网络如此之发达,信息如此之全面,还是该感叹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特色呢?
填鸭式的教育在中国的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仍然是秉承十几年的学习方式,你填一下他们学一下,你压一下他们努力一下。
曾记得某节专业英语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回去背单词,下节课提问默写,结果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我进教室,基本全班同学都在默默的记单词,那场面堪比高三教室。可是我不提出这样的要求,就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学习。可是进入高校,更应该的是探究性学习,学生应该锻炼和培养的是自主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看看国内大学生的状态,博君一乐吧
尾记:
中国的教育体制虽然有问题,但真的也没有差到哪去,国外的教育体制也不是说就一定有多先进。环境是一个因素,个人的努力也是息息相关。前面就提到,国外也有混混,国内的大学也有优秀的学生,甚者,上图中的这些学生,谁敢说就一定没有作为呢?这小聪明杠杠的,一般人哪能想到,谁又敢轻易这样做呢。
只是,作为我来说,我希望的是小M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长大,不必来回于各个补习班,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压力,不管她能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至少她拥有快乐的童年,健康的人格。我能够给她提供这样的环境,付出一些代价也要提供给她,如此而已。
米宅海外历史文章推荐:

END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回复“转载”获取须知。欢迎有海外投资、留学移民、工作生活经验的人士来访交流!
长按二维码加主编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