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魔都幼升小”的各种变态考题,和与之相伴的各家催泪遭遇备受热议上海幼升小奇葩考题考倒父母,美国也有类似考试,看完你该庆幸还是悲伤?很多人家长朋友对此非常无奈,明知道国内这种做法欠妥当,但是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他们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此小帮专门找来了一个先后在美国读了本科、研究生,毕业后又留在美国从事幼教工作的上海人小马君,让他来给大家说说中美两国在“幼升小”这件事情上的异同,对于此话题他总结出了两点感受:
1、你理想中的美国优质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2、美国顶尖的私立小学筛选生源的方法远比魔都"幼升小"面试更难搞,难到家长根本无法准备。
美国顶尖私立小学使用“组合拳”筛选学生
很多人推崇的,那些看起来金光闪闪的美国教育,大多都属于“Private School”私立学校范畴。
这点跟上海“民办学校更受追捧”的情况有点像。美国的私立校一般依靠校友捐助以及高昂的学费来支撑学校运营。大部分的私立学校都设立在很富的学区中,所以房价和房租都不菲,都需要“拼爹”。
美国规定私立学校享有自行选拔学生的权利,并且不需要按“考纲”来上课。为了得到更优质的资源,不乏有一些私立学校会采用“面试”的方式来选拔学生,但这只是他们“组合拳”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
好的私立学校使用的是非常完备的评价体系,导致大部分家长根本无法通过准备,来帮助孩子提升表现。
如果你的心气高,又容易焦虑的话,你该感谢国内还有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可以报,刷刷题做做考前突击什么的。
可到了美国,这些类似“抢跑”的招数在体系化的测评层面上就显得十分微不足道。如果你还是抱着“我努力就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的幻想的话,那么对不起,这里的学校从“评价体系”上就足以让你的心哇凉哇凉的。
给大家找了一所宾州最好的私立学校来举例:
这所Germantown Friends School 是宾州2017年最好的私立高中,班级设置是从幼儿园大班一直到高中,属于一贯制学校。
光看着图片就觉得这所学校非常有文化底蕴了。首先看它给家长们设立的第一道坎——学费:
你没看错,幼儿园的学费是最便宜的,一年超过16万元人民币。
这价格跟帝都或魔都的私立或国际校比起来不算什么,是吧,但是,钱只是一个基本条件,学校会用一套非常系统的方式来筛选学生(和家长),难的几乎让你“无从下手”。
1
调查家庭背景
首先,学校会像调查户口一样的调查家长的背景,包括父母学历,公司之类的,这些其实不足为奇了,学校还会要求家长写一封信:
“请你描述一下孩子的兴趣,包括他与家长、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亲戚的关系。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以及你对我们学校以及教育项目的期待。”
通过这份信,学校基本就能评判得出家长的水平。如果语句不通,语法错误满天飞,或者描述过于宏观泛泛,对孩子的期待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不一致,那么很有可能孩子就会被待定。
因此这种学校对于家长母语不是英语的申请人来说非常不利。有人可能会耍起小聪明——可以找人写啊!那么进入到下一关时,你就很难造假了。
2
选一个老师作为推荐人
学校需要家长填写一位孩子学前阶段的老师作为推荐人,需要转交一份表格给老师本人,并且要求老师把评价表封存在信封内直接寄送给学校。
以下就是这份评价表格的完整版:
可见,这份表格的意图非常明显,学校就是要从老师嘴里“套出”孩子最真实的表现,这也符合美国的“推荐人”制度。
这位与孩子接触最多的老师不但需要客观地给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体能发展、以及学习能力打分,还需要回答一些主观问题,比如用几个词来形容孩子的个性,或是直接描述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
通过这两步,私立学校已经从“家长”和“老师”两个角度非常好地了解到孩子在前一个阶段的表现了。可是我们最重要的主人公——孩子,还没有出场呢,所以学校这时会放出最难招架的终极大招。
3
调用孩子学前阶段所有《日常行为表现记录》
学校先让家长填写一份自愿表格,选择是否授权学校查看孩子在前一个阶段的所有行为与学习记录。民主的美国一定会给你说“不”的权利,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在给孩子做入学申请,所以,必须写Yes啊!
这个记录呢,是从孩子1岁就开始了,而且是持续性的,严格按照宾夕法尼亚州的评价体系用“实例”记录的方式来记录的,需要经过多个老师的手,几乎不可能造假。
就拿宾州来说吧,这套评价体系出自Kindergarten Evaluation Inventory 幼儿园评测数据库,该评价标准是宾州政府调集了大量的心理与教育专家讨论了多年的学术研究结果,通过3年数据采样试错最终制作完成的,它可以系统地记录孩子的行为,并能准确预判其在小学的表现。
学校老师要做的,就是平时按照这个标准在线给每个孩子持续记录,到了招生学校需要调用的时候,学校可以直接打印一份完整的报告,招生学校就可以非常完整地看到这个孩子在前一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并且对他小学阶段的表现做出预测。
因此你可能不会听到美国有国内魔都或者帝都这么难的“幼升小”面试,并不是因为他们录取门槛低,而是它使用了一套更加高级的评价方式,把人为准备可以影响孩子表现的因素降到了最低,如此,可以更真实、高效地筛选出符合自己学校需求的人才。
通过这三个步骤,一套组合拳就能把孩子的情况摸得非常清楚了。如果学校嫌不够,还可以再增加一场面试来最终确定到底录谁不录谁。
美国评测系统测试孩子哪些能力
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详细说说这套系统到底会评测孩子的哪几个方面?由此得出美国看中的到底是孩子的哪些特质?而我们国内的父母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这是KEI的评价总表,需要考察孩子需要孩子的5大方面:
1. 社会和情感发展 
2. 英语语言艺术
3. 数学能力 
4. 学习能力
5. 健康与体能发展,总共30个评测点。
这是一个学生的样表。
这套标准最优秀的地方,是它所有的标准都写得非常具体,每个打分点都给出了具体的例子,即使是一个小白老师,也能看明白应该怎么给孩子打分。
通过对孩子具体表现的记录,来评价孩子。我特意挑了4个打分点,让大家感受一下中美在评判孩子的时候有哪些具体的不同。
第一块:社会与情感发展模块
第1个打分点:孩子是否能够与成人或者同伴做合适的情感交流。
美国学校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特别关注,因此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打头阵的一定是孩子的“情感发展”。
与国内小学可能会给孩子编设场景、解释情感不同,美国通过记录孩子平时的具体表现,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情感发展情况。
Emerging (初始级别):孩子能标注不同的情感,或者通过符合年龄的方式表现出开心,伤心等情感。
具体表现:一个孩子会在故事中指读不同的情感;当一个孩子看到同伴哭会主动给一个拥抱
Evident(显示级别):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勇敢表达情感。
具体表现:如果一个孩子被抢了玩具他会说,“我真的很生气!他在我玩的时候就把我的车给抢了!”
Exceeds (超越级别): 孩子在有强烈的情感发生时,还可以非常冷静地处理。
具体表现:一个孩子在帮老师递牛奶的时候把整个牛奶倒在地上,他很冷静地说,“哪里有纸巾,我需要把这里擦一下。”
第二块:英语语言艺术
第10个打分点:孩子是否能在面对文章的不同结构时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结构来帮助阅读。
国内幼升小的题目中也会要求孩子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做出解释。美国不但对文章内容要求理解,还需要孩子学会如何使用书本中不同的结构性文字来提高阅读效率。
Emerging (初始级别):孩子开始正确地手持书本。 
具体例子:孩子能够正着拿书,但是没有任何参与;孩子可以用手点着书本,从左到右地指,并且假装给布娃娃读书。
Evident (显示级别):使用书中的部分文字或内容来与书本互动。
具体例子:一个孩子利用绘本中的插画,复述了整个故事。
Exceeds (超越级别):利用书中的部分片段来帮助理解书的内容。
具体例子:孩子把书翻到了目录,通过目录来寻找自己想要读的段落。
第三块:数学
第23个打分点:数据分析:孩子是否可以进行分类、数数,以及比较数量
美国对于孩子数学能力的考察,不只是数数或者做简单的加减法,还会强调孩子的数据分析能力。
当你给孩子一个数据样本的时候,他是否具备清晰的分类逻辑,以及比较数据,就成为了考察重点。
Emerging (初始级别):给10个物件,孩子可以按照一个“特质”对这些物件分类。 
具体例子:给孩子10个不同的乐高积木,他能按照“颜色”这一种特点去给10块积木分类。
Evident (显示级别):给10个物件,孩子可以按照一个“特质”对这些物件分类,同时还能比较多少。
具体例子:给孩子10个不同颜色苹果,孩子会说我有6个红苹果4个青苹果,红苹果比青苹果多。
Exceeds (超级级别):给10个物件,孩子可以发现超过一个“特质”对物件分类,并且比较多少。
具体例子:给孩子10粒纽扣,他首先按照纽扣上孔的数量来给纽扣分类,然后发现有4个孔的纽扣比有2个孔的纽扣多2颗。接下来他又按照纽扣的大小来分类,他发现大纽扣和小纽扣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第四块:学习方法
第28个打分点:归因于解决问题:学生是否能使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美国对于孩子的要求不单单是模仿性的解决问题,更多是能否向别人提出帮助,从失败中总结出教训,或者从别人成功的分享中改变自己做事的策略。
Emerging (初始级别):通过不停的尝试或者模仿去解决问题。
具体例子:一个孩子看到别人用树枝在沙地里挖了个洞,自己也学着他的样子在沙地里挖了起来。
Evident (显示级别)尝试超过1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意识到有的时候需要帮助。 
具体例子: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好几次搭积木都容易倒,于是就去请求他的好朋友帮他用双手稳住底座,自己再搭建上层的结构。
Exceeds (超越级别):了解为什么某种方法会失败,并且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具体例子:一个孩子想要搭建一个更高的积木塔,旁边的孩子过来说,“你底座使用的积木太小了,这样很容易倒。”这个孩子在听取别人的建议之后,很快在底部更换了更加大块的积木,重新投入到搭建积木塔的活动中去了。
以上4个打分点是我从30个打分点中挑出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标准”。老师通过对孩子的行为做详细的记录,最真实地反应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具体的行为表现,也给招生学校提供了最客观的“筛选”人才依据。
总结
做完此次美国“幼升小”的调查,我最大的感触是其实哪个国家的家长都不容易,孩子在哪个国家都会面对比较与筛选。我从来都不反对利用考试或者面试去筛选学生,但在应该考察孩子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考察上,我会更推崇美国的做法。
希望中国也可以出台更多“持续性”的注重孩子“成长过程”的考察,减少使用“一次性”注重“结果”的面试。
话说得容易,但实施起来会困难重重,因为“过程性”考察耗费的是大量的人力,也需要更多能读懂孩子的老师。中国的人口基数就决定了这件事情的操作难度。
与此同时,到底应该考察中国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大量的专家长时间的学术研究与论证,才可做出一套体系化的测评标准来,这都需要时间。
可是,我依然希望中国可以拿出造大飞机的精神去摸索,不断改进,希望考察体系能够早点做出来,被诟病的“幼升小面试”可以早日消失。
到了那个时候,父母也无法为孩子多准备什么,有些父母反而可能会变得更加焦虑,但是没办法,孩子终究需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父母也不可能是他一辈子的保护伞。
文章来源: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作者:小马君,移民帮获权转载,移民帮有调整。
如需咨询移民或留学相关问题,请在公众号内回复“姓名+移民或留学+电话”,专业顾问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MORE | 更多相关文章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