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外滩教育微信公众号(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
点  她原来只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因为教学出色而被家长们邀请去组建一个双语教学实验班——复旦万科C班。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托付给她?外滩君专访C班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现任万科双语学校学术总监的Ms C老师,听这位历史系博士如何从当幼儿园老师开始,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中国孩子的双语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两种语言习惯及思维模式之间实现自由转换
文 | 吴妍娇     摄影 | 晓黒
编辑丨闻琛
部分图片由万科双语学校提供
在上海双语教育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一位美意混血的外教老师,因在幼儿园教书时表现了出色的教学能力,被一群海归家长邀请出来“单干”,组建大名鼎鼎的复旦万科C班,如今已成为万科双语学校的学术总监。
她就是上海双语教育圈的大红人,传说中的Ms C。时光倒回到9年前,2006年,在家长们的群策群力下,在校方的接纳下,当时只有35岁的Ms C,带领着第一批13个孩子开始了国际双语课程C班的探索旅程。
当年的C班几乎成为了之后迅速开枝散叶的沪上双语教育的雏形、导师,而最初的那批孩子也已进入各自不同的人生轨道,最大的远赴澳洲深造,其余的也都在美高或本地的双语高中准备即将到来的大学申请。
早就听闻Ms C以严厉著称,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在采访之前,外滩君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但是能够有幸采访到这位素来为人低调,却能够把孩子从幼儿园一路带到初中毕业的传奇外教,外滩君还是兴奋多过紧张。
到了约定采访的时间,刚好碰上Ms C结束一早上的课,外滩君从教室的窗户外远远望见,课后的她仍在和助教手舞足蹈地聊着天。初见Ms C,她完全不似预想中那般严厉,反而是满脸笑容,秉承了意大利人的热情似火,聊起天来两只手左右开弓,比划个不停。
不管到哪儿,Ms C都会戴着一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她笑称眼镜是她的力量之源,仿佛眼镜背后的那双眼睛最能代表她对教育事业的坚定。
Ms C为何人?
Ms C老师,全名叫Lisa Chisholm,美国出生,意大利长大,毕业于Lubbock Christian University的历史和西班牙语专业,拥有欧盟教师资格证和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
Ms C出身教育世家,父母亲都是拥有丰富办学经验的教育家,可谓家学渊源深厚。不过,在决心扎根教育事业之前,Ms C也曾经走过一段小小的“弯路”。
因为从小看着父母投身教育行业,出于孩子的叛逆心,Ms C一直觉得,如果自己也去做教育,“子承父业”一点都不酷。于是,Ms C选择去念了法律,可是只念了一年,她就觉得法学院的人并非她想要一起共事一辈子的人,他们的自私和刻薄也让她无比失望。
于是她又跑去问父母,可否去他们的学校参与夏校的教学,他们一口答应了。再后来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她发现自己很喜欢教孩子,而这一教就是25年。
“我一直觉得我的父母是有大智慧的人,当年我想去念法学院的时候,他们很机智,没有一上来就说,你不适合法学院,那我反而可能会有逆反心理。相反他们说,你去试试吧,后来是我自己发现了问题。”
同样的大智慧在几年之后又一次帮到了Ms C。十多年前刚到上海的时候,Ms C先是在一所国际学校任教了一年,可是她并不喜欢那里的氛围,那个阶段她也一度迷茫无措。这个时候,妈妈告诉她一句话:Go low, go local. 那时的Lisa已经有前车之鉴了,她选择听从妈妈的建议,顶着大博士的头衔“深入基层”,到幼儿园任教。
虽然Ms C也承认,在她内心深处,也曾有过一丝丝的不甘,但如果是父母给她的建议,她会听从,并非因为她是个盲从别人的乖小孩,而是她向来愿意接受来自别人的好意见。
事实证明这个建议的确相当明智,Ms C从当年的一个幼儿园外教老师,到担纲起一个班级甚至一所学校的双语教育的设计师,这样的发展实在颇为励志。
Ms C的C班

说起当年一手操办起复旦万科C班的往事,个中细节圈里早已流传甚广,外滩君在此也不赘言。当年C班的那群孩子正是她从三之三幼儿园一路带上来的,说起来这也算得上是沪上双语幼儿园的雏形了。所以当时学校有了一点名气以后,更多的家庭慕名而来,于是便有了后来一群家长带着Ms C“集体出走”,办班、办校的后话了。
Ms C说,自己本来就是生性爱冒险的人,这也是她当初选择来到中国的原因。C班家长找到自己的那一年,她才35岁,她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能闯,便一口答应了。“我对任何事情都无所畏惧,更何况也不是我一个人把这一切做起来的,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我的工作只是建立一个课程体系,还有就是教13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不算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
万科的校长陈舒曾评价Ms C,她有这种能力,第一印象就足够让人敢于和她一起冒险。我好奇地问Ms C到底有何种魔力,她却反问我,“你只见了我5分钟,如果我邀请你和我一起做一件事,你愿意吗?”
随后,她指了指墙上的一张海报,上面写着:
If you want to be trusted, be honest.
If you want to be honest, be true.
If you want to be true, be yourself.
“或许我身上最好的特质就是:永远都不虚假。大家都了解这一点。说到教学成功的秘诀,不仅是我,所有的好老师可能都会说,是真实。而且学生们也一眼就能看出,谁是真实的,谁是虚伪的。这可能是为什么大家都如此信任我,并且愿意和我一起冒险的原因吧。”
在孩子的脑子里种下“语言开关”

十多年前,Ms C刚刚从教那会儿,双语教育还远不如今日发达。当年那群孩子,初来C班时的语言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不过短短几年,到了小学两年级,他们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这里面少不了Ms C的功劳。
不过Ms C也十分中肯地说,孩子年纪越小,学习语言越快,或许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对成人来说很困难,但小孩子却好像海绵一样,吸收得又多又快。
“而且你能想象吗?他们一整天都跟我待在一块。即使是个大人,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一整天和我用英语交谈,他也能提升很多,更何况是这些年纪小的孩子。用英文来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孩子一直在说就够了,当时那群孩子就是这样慢慢地提升英文水平的。”
当然了,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纯粹的语言环境,Ms C也是奇人自有妙招。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她希望孩子说英文,她不会说“English, please.”她会说“Japanese, please.”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中文了。孩子知道,出了课堂,周围都是中文的环境,而他们的中文很好,不需要再多练习,在学校里就需要好好地练英文。这个时候Ms C会说,干得漂亮,给你糖果。
“现在我会发现,如果一群孩子在走廊上说中文,当我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会立马调到英文模式。我的出现,就好像打开了他们脑子里的一个语言开关。”
双语教育的最大难点可能就在于两种语言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的转换,但老辣的Ms C却并不以为然。虽然她还是会经常听到Chinglish的表述,但她会用开玩笑的打闹方式让孩子注意到这些问题。她说,年纪小的孩子改正得很快,而大一点的孩子因为羞耻心也会格外注意这些问题,不会再犯。
▲ 第一届C班部分学生毕业合影
包办所有英文课程的总设计师

外滩君曾听闻陈舒校长说,Ms C是当年C班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领导者之一。C班课程是50%中文,50%英文,所以可以这么说,C班的一半课程都是由她来主导设计,并且小学是班主任包班制,她包下班级所有英文的听说读写课,还有历史、人文学科、科学、艺术等课程。
不过这一切对于Ms C来说,似乎并非难事。每一年她都会利用暑假时间,设计好下一学年的课程。如今10年过去了,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经验,接下来就是根据老师的特长去做相应的调整。
如今Ms C负责七年级和九年级的人文课,这门课也被称为世界文化课,简单地说,就是讲一切关于人的内容,涉及到的话题包括地理、语言、宗教、食物、生活风格、传统、音乐、艺术等等。
“这些可能是中国学生接触得比较少的。但我希望他们能够准备好面对他们所处的世界,而如果他们都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如何做好准备呢?孩子们必须去了解其他的地域、时间和文化,那些可能和中国一样拥有悠久文明和历史的地方。激起孩子们对其他文化的好奇心,同时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充满骄傲,这很重要。”
▲ 罗马主题人文课
采访当天,孩子们刚好学到罗马的主题,教室被完全布置成了古罗马的样子,而这一切都是出自孩子们亲手制造。在动手做的同时,孩子们也会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阅读材料,做研究、互相讨论。不同于传统的历史课,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通过亲手创造,孩子们就再也不会忘记这些内容,而且他们在课堂上也变得活跃起来,能调动想象力,一起协作。
Ms C本人特别认可这种learning by doing的学习方法,她还告诉我一句话:Hear and you forget, see and you remember, do and you understand.(如果你只听,你可能会忘记;如果你只看,你可能会记得;可如果你去做,你就会理解。)
“所以learning by doing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做的部分很重要。因为如果你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两小时一动不动,你可能会打瞌睡,但是如果融合了听课、自己讲、还有动手参与的活动,孩子肯定会记得更多。”
虽然曾经一手包办了英文课程的设计,但在Ms C看来,课程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甚至可以花100美元去买一个课程,但这绝不是教育的全部。课程还包含实际运用它的老师和学生。
Ms C说,最困难的部分永远是人。“像我们做教育的,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与人沟通交流,和孩子交流,和家长沟通,和同事交流,你必须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下。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反而会比较轻松,因为即使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他们知道我们互相爱着对方,第二天我们就会忘记一切,重新上路。但大人会麻烦一点,他们会感到被冒犯,有种受伤的感觉,我觉得这反而是比较难的部分。”
这个时候Ms C会怎么做呢?如果是她犯了错,她会说抱歉,她总是尝试着欣赏每个人,称赞每个人,这就像她对待孩子一样,如果他们做得很好,就要大大方方地称赞,如果他们做得不够好,也要指出。“在我看来,称赞别人很重要。而且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心里是认可别人的,只不过他们不习惯说出口,尤其是在中文文化的背景下。”
严师or良师?

在采访Ms C之前,外滩君就多次听闻,她是圈中出了名的严师。有家长说,Ms C的严格有时候有点像中国老师,在行为规范和学术方面对学生要求很高,不过她并非高高在上的那种严格,而是在严厉和活泼之间切换自如。
在为人师的风格上,Ms C有两位现成的师傅,那就是她的父母。有趣的是,二人的风格恰好很不一样,妈妈抓学术很有一套,给人严厉的感觉;而爸爸教科学课,爱开玩笑,总是和孩子们一起疯、一起闹。而Ms C则融合了他们俩的特点,对孩子们的学术发展有高要求,而平日在课堂里,却总能跟孩子们打成一片,难怪他们对她是又爱又怕。
“我妈妈是被她的学生尊重和敬畏,而我爸爸是被他的学生尊重和爱戴,而我可能是三者兼具。”
在外滩君看来,Ms C的严厉背后其实有一套无法辩驳的逻辑。她看重规则,而破坏规则的人,即使受到惩罚,也是公平的。孩子清楚规则,如果选择打破它,那么就必将承受相应的后果。
“孩子们永远都不会主动招惹我,因为如果他们试图挑战我,我会跟他们说,你们可以选择让我做你们的同盟,也可以选择让我做你们的敌人,由你们自己选择。”
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也总是会纠结公平与否的问题,他们总是会大吼着说:这不公平!而Ms C会说,是不公平,我有我的职责,你也有你的职责,如果你没做好你的职责,那也不公平。Ms C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解释给他们听。
通常人们总是觉得外教可以很活泼,但绝不会严厉,但Ms C告诉我,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只不过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Ms C不会执着于要求学生走“上课起立,老师好”这样的形式主义,因为在她看来看,对老师真正的尊重体现在,即使老师不在身边,孩子也会去做正确的事。这才是好老师的成果,而不是老师面前一套,背后又是另一套。
“我一直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一个家庭,是一个团队,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规则,朝着同一个方向去努力,我们会走得更快。如果某些人破坏了规则,就是在拖累所有人,孩子也明白这个道理。我几乎从来都没有碰到过所谓品行不端的例子,也从来没有发生过打架、霸陵这样的事情。”
Ms C还告诉孩子,这个学校只有一个“恶霸”,那就是她。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所以一定不会伤害到孩子。
Ms C说,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有什么不对呢?她一直告诉孩子们一句话:I'm not here to be average, I am here to be awesome. 每个孩子都应该做到他们最好的程度。
“我会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也许结果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但目标应该设立得高一些,而且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小的时候,也许是为了老师去做,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形成习惯,未来能够主动地想要做到最好。”
传奇外教眼中的双语教育

Ms C在上海双语教育圈深耕十余年,外滩君忍不住问她心目中理想的双语教育的样子,而Ms C还是回答我一个字:人。这个“人”字的内涵极深,既包含了学生,还有老师、家长以及所有和教育相关的人。好的教育开始于对学生的选择,之后是选择好的老师,要选那些对教育真正有热忱的人。
也正因对“人”的重视,直至今日,Ms C还会亲自参与每年的招生面试,她坚持要亲眼看一看孩子。
“我喜欢那些无所畏惧的、有好奇心的、努力的孩子,他们的眼睛里面透出光,他们是真的自己想要来这所学校,而不是父母逼着他们来的,这一点尤其重要。当我跟这些孩子对视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眼中的闪光,或许他们的英文和中文没有那么好,但是如果我看到他们的渴望,我认为他们未来可以做到很多事。”
除了孩子以外,Ms C接触最多的还有家长,她的1000多微信好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孩子的家长,她说这种无障碍的沟通很重要。都说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全球数一数二,Ms C也有话要说:家长们不会考虑所有的孩子,他们只会考虑什么是对自己的孩子好的,这就是区别所在。而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面对所有的孩子,我们必须做对所有孩子好的教育。“家长经常会跟我们说,你们是否可以确保我的孩子……,而这时我一定会说,我会确保所有孩子都……”
▲ 万科双语学校慈善义卖
或许这就是一个眼里装下了所有孩子的“好老师”应有的样子,当外滩君问起Ms C这些年来有什么令她印象深刻的孩子,她笑着说,那太多了。如果只说某个孩子,对其他孩子多不公平啊。“其实每天都会发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比如一个不太说话、默默无闻的孩子,跑遍了35个实验室,募集到4000元捐款。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事啊。”难怪自从和Ms C成为微信好友以后,外滩君就天天被她的“晒娃”刷屏,Ms C爱孩子名不虚传。
采访结束后,Ms C带着外滩君参观起了教室里四处可见的各类海报,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竟都是些励志的英文鸡汤标语。这些话都是Ms C自己深信不疑的人生信条,而她也选择将这些带给孩子。
她说,年纪小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容易开小差,可是如果他们目光所及都是这些可爱的、励志的标语,这其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不那么喜欢和大人交流了,所以在那之前教给他们一些人生道理非常重要,未来他们也能学会如何给他人好的建议。”

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