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粽子四岁的时候,虽然已经过了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但说起“不”来却比以前更加顺溜。“来刷牙吧?”“不!”。 “把玩具收起来”“不!”, 还有各种:就是不叫人,就是不穿衣服,就是要边吃边玩,就是要把水弄得满地都是……
我为此头疼不已,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孩子却还是不听。
眼看自己就要走进自己一直很不赞同的“粗暴式教育”,我开始研读各种教育养娃秘籍,希望有效的和孩子进行沟通,避免双方情绪的恶化,实现教育的双赢。
看了那么多教育类书籍,真正让我受益匪浅,也学会了孩子愿意听的“神奇语言”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这本书。
书里用我们非常熟悉的亲子日常对话,以及漫画这种最直观明确的方式,把我们拉到与孩子平视的角度,同时提供了一套可以反复揣摩和对照演练的沟通课程。
所以,如果你只选一本育儿宝典,那我推荐你一定选这本豆瓣评分9.5的“教育圣经”,因为“数以千万的父母用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的方法非常有效”,“在美国畅销300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在为人父母的路上,大家共同前进。
1
帮助孩子直面他们的感受
听孩子说话时,请调整到孩子一样的高度(比如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全神贯注安静的听(放下手机)。用简单的应,比如“哦”,“嗯”,“我明白了”,让孩子知道你在专心听。
帮助他们给自己的情绪起名字,比如沮丧,生气,伤心,内疚等等。
当我们无法达成孩子们的请求时,可以一起许个愿或者在想象空间里让愿望加倍实现。
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但有些不合理的行为一定要及时设限, 比如,“我看出来你在生哥哥的气,你可以告诉他, 你想要什么,不要用拳头打人。”
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将信将疑。
有次带小粽子去附近的游乐场,孩子期待了很久,走到门口,竟发现上了锁。我站在孩子后面,注意到他那盯着紧闭的大门而发愣的小身影,正酝酿着一顿脾气和哭闹吼叫。
我灵机一动,一下子蹲到地上,略带哭腔夸张的说:“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走过来,竟然关门了,妈妈好伤心,要是有个魔法棒该多好,一挥手,一下子就把门锁打开。”
小粽子转过身,很惊讶的看着我。听我说完,他走过来一把抱住我,很体贴的说:“妈妈别伤心啦, 我们可以去对面那个小的游乐场。”
我真的低估了孩子,一旦他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问题迎刃而解。
还有一次,孩子的巧克力吃完了,我们俩争先恐后的说,下次要吃一本书那么大,桌子那么大,车子那么大,甚至房子那么大的巧克力,说完后小粽子和我都乐坏了,一个乱发脾气危机就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里被化解了。
2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当爸妈的都希望尽早教会孩子各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习惯,可大人越积极的教训孩子,孩子越是逆反。大人觉得“我让你干你必须得干”, 孩子却想“你要我干我偏不干”。
回想一下,我们小的时候,听到下面这些教训是什么感觉?
“你的脏手又印到墙上了,我要跟你说多少遍你从来都不听!”
“你的房间乱得跟猪窝一样!”
“你再敢碰一下,我打烂你屁股!”
“我命令你现在就去把垃圾倒了,还等什么,去啊!”
“不穿衣服,好哇,我告诉你,你就会发烧生病还要打针!”
“你怎么永远比不上你哥哥,他每次都比你吃得多吃得快!”。。。
估计要不恨得牙痒痒,就是觉得自己真是失败,或者吓坏啦,干脆放弃。 那有没有替代方法呢?怎么才能既可以鼓励孩子合作, 同时也不伤害他的自尊?
我们来看看“育儿圣经”里列举的几种方法,举个例子
孩子把湿毛巾扔在你床上。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指出问题, 给出信息:“湿毛巾不该放床上。”“毛巾把床单弄湿了。”
简单直白的用一个词表达:“毛巾!”
我们最好“我”开头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你”开头来指责孩子比如说:“我不喜欢睡在湿的床单上”,而不是“你又乱扔东西。”
写纸条:在毛巾架上写上纸条—“请把我放回来晾干。”
请记住,最重要的是要真实的表达大人自己的感受,没人能够像真人秀和广告一样,总是笑容满面, 从不发火。
比如一个妈妈看到乱扔的鞋子,她忍住怒火,温柔的说:“鞋子应该摆在鞋架上。”
孩子如果完全没听到,那当妈的肯定火冒三丈--(我都忍着脾气好好说,你还装作没听见不理不睬!)免不了一顿竹笋炒肉。
其实妈妈可以大声的甚至略有不耐烦的说:“鞋子应该放鞋架!我不喜欢他们老挡着门!”效果更好。
小粽子刚认字那阵子,周末早上很早就醒来跑进我们房间, 大人没法补觉,我在一个纸板的正反两面分别写上,“嘘,爸妈还在睡觉(加个睡着的娃娃脸)”,“进来吧(加个笑脸)”。
他很认真的问我每个字的意思,之后的周末,如果纸板没有翻到笑脸的一面,他醒来就会自己在房间玩玩具,不来打扰我们。
但他磨叽着不来洗澡刷牙时,我也会逐渐提高分贝的让他听听:“妈妈的耐心只有西瓜大了。”“我的耐心只有苹果大了。”“现在耐心只剩下葡萄那么大了!”“耐心只有蚂蚁那么大啦!!”这时小粽子往往能在我变成人肉炸弹之前,开始洗漱,也迅速平息我的怒火。
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这个章节有很多实用的例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3
代替惩罚的方法
表达你强烈的感受,而不是打击孩子的自尊:“我新买的锯子被忘在屋外生锈,我快气疯啦!”,而不是“你又把我的新锯子忘在门外,你怎么没一点责任心啊!”
告诉孩子你的期待:“我希望我的工具被用完以后, 能及时归还。”
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过失:“这把锯子需要好好打磨,再上一点油就会好很多。”
给出选择:“你可以借我的工具然后及时归还,也可以放弃这些工具的使用权,你自己决定”。
采取行动,让孩子承受后果:“爸爸,你的工具箱子为什么上锁了?”“你说呢?”
解决问题:“我们有什么解决办法, 你需要工具的时候可以拿,而我需要工具的时候,随时可以原地方找到呢?”
带小粽子出门吃饭曾经是我尽量避免的事, 他等待太久就开始乱哼哼,踢桌子,甚至大声喊叫,当着这么多餐馆里顾客的面,我觉得非常尴尬。我试过惩罚,批评他,或者取消游戏时间,却会让他的愤怒升级大哭大吵,吃美食的心情全泡汤啦。
看过这本书,我开始反思 。我和孩子出门前先商量好,等不耐烦的时候我们可以干什么。他也决定带一个他喜欢的小玩具来消磨时间。我们说好,如果他发出噪音,影响其他顾客,他需要和我到餐厅外,冷静下来之后才能回来享受美食。
最长的一次,小粽子和我在车里等了20多分钟,我都着急得快动摇了。我说:“妈妈饿了想进去了,我闻到我们最爱吃的炒面啦,你想和我一起去吃呢,还是再等一等?”小粽子最终忍不住饥饿和好吃的诱惑,答应和我安静的回到餐桌旁。自那以后,一家人出门吃饭就再也不是问题啦。
在家里宝贝也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我希望让孩子知道,他生气的情绪是可以接受的,但有些表达生气的行为不可以。与其惩罚,不如给他们一些,大人和孩子都可以接受的选择。
我和小粽子专门找时间一起做了一个“生气轮子”,上面写了各种他自己想到的,生气的时候可以做得事情,比如在纸上乱画,砸枕头,听故事,去拿最爱的小毛毯冷静一下等等。
4
鼓励孩子独立
给出选择,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你今天想穿灰裤子,还是黑裤子呀?”
理解孩子的难处:“罐头是挺难打开的,你试着用勺子
在旁边敲一敲, 也许会容易一些。”
不要连珠炮的问问题:刚到家,当妈的总会忍不住一连串问题冒出来: “今天开心吗?”“学的什么呀?”“有没有交到新朋友?”“老师提问有没有回答?”“中午吃的了什么?”等等。
可以试试简单的:“到家了?吃点水果吧。” 或者迎上去:“妈妈可高兴你回来了,一会儿就吃晚饭咯”。简单的寒暄,孩子主动说的时候,会更有倾诉的欲望。
不要急着给出答案:“这是个好问题,你怎么想?”
鼓励孩子多发掘外来资源: “嗯,这个我也不清楚,可能宠物商店的老板会知道哦,我们一块儿去问问?”
呵护孩子的希望:作为家长,担心孩子会失败,在大家面前出丑,进而阻止或者打击孩子, 却不想剥夺了孩子各种可能和梦想的权利。
当孩子说“我长大想当工程师”, 不要告诉他“以你现在的数学成绩,想都别想!”,而是“是吧,告诉爸爸你是怎么想的?”
当孩子说:“我选上合唱团主唱啦!”,不要说:“你从没上过台,别丢人现眼了。”而是:“真的啊,那可是全新的体验!来跟妈妈说说。”
给选择,是我用的最多的。对小粽子而言,有选择的时候,接受程度会更高。
比如,“我们要回家了,你想再玩3分钟还是5分钟?”
“该吃药了,你想先吃药再吃饼干,还是先吃饼干再吃药呢?”
“该刷牙了,你想像小兔子一样的跳的过去,还像大象一样的咚咚咚地走过去呢?”
稍动脑筋,就有无数种选择的可能性。提醒大家的是,给出的选择,必须是你都可以接受的。比如一个不愿意理发的男孩,妈妈威胁说“年夜饭,你是想全家人一块吃,还是在自己房里吃?”结果孩子说:“我不剪头,在自己房间吃!”当妈的就要抓狂了。
5
恰当地赞赏孩子
如果朋友来家吃饭,时间太紧,你热了昨天剩下的汤,和超市的冷冻食品,朋友却违心的表扬你的厨艺天分,是不是听着怪怪的?对孩子也是一样,与其空泛的表扬,我们可以换一些表达方式,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描述你所看到的:“我看到地板扫干净了,床整理好了,书也非常整齐的摆的书架上。”
描述你的感受:“走进这房间,心情都变好了。”
用一个词来描述孩子值得称赞的特质:“你虽然害怕,还是告诉妈妈是你打破了花瓶,这很诚实。”
孩子犯错,当爸妈的会马上注意到,第一时间纠正, 而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大都习以为常。如果能够对孩子的努力和善意予以关注,孩子被激发的正能量,常给人惊喜。
小粽子有段时间动作快,我特意表扬他:“刷牙漱口,洗头洗澡,穿好睡衣,脏衣服到洗衣篮,你只用了20分钟。真是能自己照顾自己的大男孩啦。”
过了几天,我跟他提到:“明天早上妈妈要开会需要早点出门,爸爸也要上班。”他马上回答:“我知道,我要早点起床,还要快点穿衣服。”
6
把孩子从刻板印象中释放
小粽子头上有两个旋儿,老人家说,有两个旋儿的娃儿特别倔。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曾足足哭了20多分钟都不肯停下来,被老人戏称小倔驴儿。当我跟孩子的交流遇到瓶颈的时候,也想过,是不是因为这孩子性格太拧呢?
如果父母这么看待一个孩子,他是不是一直被禁锢在这个刻板印象里? 作者提到了几种方式,让孩子少一些他人成见的束缚。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比如一个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你可以说:“这个玩具是你三岁时候买的,到现在都爱惜得很好啊。”
让孩子完成一些大家都觉得他做不好的工作:比如一个别人觉得笨手笨脚的孩子,可以说:“你能帮我拿改锥,拧紧这把手上的螺丝吗?对,就是这样。”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的对他的夸奖:“虽然打疫苗有点疼,他全程都把胳膊撑得一动不动,特别勇敢。”
给孩子展示你所期待的特质。比如和孩子下棋输了的时候,当爸爸的可以说:“输的感觉可不怎么好,但胜负乃兵家常事,凭心而论,你赢的漂亮。”
记住孩子做得特别棒的点滴小事,充当他的“故事会”:“有一次你从单车上摔下,擦伤膝盖,贴了创可贴还坚持骑到了终点!”
有一次去上游泳课,到了门口,孩子不知怎么拧上了, 就是不肯进去。我说:“记得有一次,我们开到游泳馆门口你睡着了,妈妈叫醒你,你马上就动作麻利的换衣服吗?”
“还有一次你进步很大,老师一下给了你两个升级的缎带吗?”
“我们只差一点就能再进到下一级了,就这么放弃多可惜,走吧?”
孩子很认真的听我说的每个字,我一直记得他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泳课得以继续,我也专门备了一个小本子,记下各种让我“骄傲”,“惊喜”,“刮目相看”的小事。他特别喜欢看我写,要求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当然,他更喜欢听我讲他的丰功伟绩,还常忍不住绘声绘色的补充几句:)
7
写在最后
小粽子从四岁到七岁,这本书我通读了四遍还爱不释手。有时让我捧腹,有时让我感动,有时让我看到了气急败坏的自己,同时也看到我可以做得更好。
在1980年首次出版发行的时候,谁都不曾预料到,它不仅是最畅销的书之一,而且成为近30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很有意思的是,书中提到的交流方法,平时工作和大人交流,竟也非常有效,很多病人告诉我“你是第一个专注听我说的医生,我能感受到你真的在乎和关心我。”或者“我从没跟人提起这段经历,你是第一个,谢谢你愿意听我说”。
为人父母,大家爱孩子,渴望帮助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不要给自己贴上“恶妈妈”, “坏爸爸”, “猫妈”,“狼爸”,“我就是忍不住发火”,“我就是没耐心”的标签。
有时候,我们用对了方法却没有得到孩子响应,或者是曾经有用的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又失效了。
陪伴孩子长大,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需要极大的体力,精力,耐力,还要斗智斗勇:)我们都会有疲惫不堪甚至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也是普通人,同时也有潜力去成长和改变。
当我们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时,让我们对自己,也像对我们的孩子一样宽容。如果我们给孩子一千次重来的机会,那么也请给我们自己,一千次, 哦不,一千零一次机会。
作者简介
Blulue, 家有萌娃,现居加州,任职家庭医生。喜欢看书,健身,手工,音乐,吃做美食,啥都不精但享受过程。乐于和朋友们探讨育儿经,深信心态决定一切,每天都在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
“塔妈优选”本期好物推荐(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塔妈优选”微店拔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