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流行了一个新梗,“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一种美味》的一道阅读理解题,让29万考生陷入崩溃。。。不少学生说,“十年寒窗,竟然输给了一条草鱼。”
这什么情况?
浙江高考,一道选自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的阅读题令广大学生懵逼。文章最后写道,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正是要求考生对“诡异的光”进行理解。
为什么会有诡异的光?
诡异的光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是一条怎样的鱼?
……
无数的疑问闪现,一时间吸引了亿万网友的关注,就连原作者巩高峰也表示,“我也解释不了。。。”“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
还在高考的、
高考完的、
没高考的、
即将高考的
都在期待原作者巩高峰的答案。。。
10日,高考标准答案公布,原作者也给出了答案。
《一种美味》阅读理解
10.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原作者巩高峰:
(1)陌生的光:
母亲那一辈人,每年过年过节才能有机会吃一次鱼、肉,所以平日里看到鱼,会有一种陌生的惊喜。
(2)陌生的气息:
一个几乎从没吃过鱼的六岁孩子,亲手抓到一条鱼,能给全家带来一顿鱼汤,这种他没品尝过的味道,对他来说当然是陌生的。后文也呼应了,“他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
标准答案:
(1)① 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
         ② 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2)① 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
         ②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11.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原作者巩高峰: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多的。可是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没能进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生活稍微改善了一点,老三却可以上学了,这对两个哥哥显然不公平。所以,母亲的“端着碗出神,对着黑糊糊的夜出神”,用叠加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愧疚。
标准答案:
① “示意”“却”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 “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 “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面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简析(5分)
原作者巩高峰:
美味有三重意蕴。
第一重,实指,美味就是鱼汤。一条巴掌大的草鱼和豆腐一起熬出的鱼汤,对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一家人来说,它就是美味。
第二重,美味是反讽。因为文章明明写的是苦难。兄弟三个有两个不能上学,一家人好容易熬一锅“鱼汤”,却因为三子可以上学而各有心事,最后都没喝成,这是一种悲伤的美味,用美味反讽现实。
第三重,美味是一种希望。虽然鱼汤没喝成,两个哥哥没能上学,可是三子上了(原文是有写这个细节的)。那么三子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一种有一天可以随时品尝这种美味的美好寄托。
标准答案:
①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②  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③ 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13.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原作者巩高峰:
文章结尾用了一个欧亨利式的反转,揭示这一家人其实没喝到鱼汤,而是喝的豆腐汤的现实。于是,文中弥漫的苦难和悲伤的气息因此更加浓郁。悲剧是把现实撕开给人看,而作者在结尾才撕开结果,让故事更有冲击力,也让文章更具力量感,令人读后回味的余地更大。
标准答案:
① 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 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 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 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看完标准答案
小站编辑部的童鞋们都表示
仿佛没有参加过高考。。。
相信不只是我一个人觉得,“出题老师,你确定你想的真的是作者的意思吗?不是你想多了么?”
语文老师评论,鲁迅:“晚安!”。
语文老师:“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
作者写到:窗帘是蓝色的。

语文老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作者忧伤之情。

作者:那窗帘tmd就是蓝色的!!!!!!!!

除了这些
还有千千万万让学生绝望的题目
今年山东大学面试,考官问了“黑板和厕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井盖都是圆的”等“有意思的”问题。。。
南京大学考题,如何理解“我是我的记忆”这句话。来自青岛的马同学说,听到题目就蒙了,稀里糊涂说了一两分钟。老师继续问:“你有哪些重要的记忆?记忆对你有什么作用?”
在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文综的考卷问到,梁祝化蝶的故事里,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化成蝴蝶,而不是比翼鸟或者连理枝?
南开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考试题,“祝考生考得都会,蒙得都对。这是一个什么命题并证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管答案如何,就像原作者巩高峰所说:
高考很大,可是在人生里,也就是刚刚上路吧。
晚安,

转,发,吗?
推荐阅读:
更多文章戳下面的关键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