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放映室
和你一起发现好电影
题图:《算命》
在他的纪录片里,我们能看到中国最底层民众真实的面孔
知友:李霁琛
之前安利过李杨导演的《盲山》和《盲井》,反响很强烈。
我十分理解大家对这种电影所产生的强烈兴趣,在我们的国家,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确实不多,尤其是这些揭示底层民众生活的电影,更是屈指可数。
底层,究竟怎么去定义?
同事小张,常说自己是社会底层。
拿着不高的工资,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子,租着不大的公寓,找不到女朋友,每年过年回家都被家长批评,被亲戚嘲讽。
他是底层吗?远远不是。
小张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起码衣食无忧,他或许需要考虑中午是吃 20 块的烤肉饭还是 15 块的炸鸡饭,但他绝对不需要担心午饭会没有着落。
他或许会因为住处狭小环境不佳而烦躁,但他绝对不需要担心在寒冷的冬夜,自己会无家可归,有冻死街头的风险。
只要生存不是你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你就绝对算不上底层。
在我们为了房子车子而忧心忡忡怨天怨地的时候,那些真正的底层,考虑的,远远比这些要简单的多。
《银魂》中有这么一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
“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
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的人,在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
《盲井》和《盲山》这样的电影,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今天,我就再和大家聊聊社会底层的故事。
在我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导演的电影里,社会底层被他称为“游民”。
什么是“游民”,用他的话讲,就是游离在秩序之外的人。
游离在秩序之外,不是因为他们无法无天,而是他们无法在秩序之内生存。
或因为学历,或因为出身,或因为早年的经历,他们的生活注定处在社会边缘,他们的生存必须游离在灰色地带。
讲述游民故事的这位导演叫做徐童,1965 年生人,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毕业。
我们很难将徐童归类在中国的主流导演圈子,虽然他和第六代导演基本上年龄相仿,但他的风格,却和王小帅他们截然不同。
他拍的东西,从来不会上院线,也从来不用演员。百分之九十九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纪录片吗?
没错,是纪录片,但这种纪录片在圈内有个更形象的名字:地下电影。
地下电影有个顺口溜:
“警察妓女黑社会,穷山恶水长镜头。”
在徐童的片子里,这都是固定元素。
但这些固定元素,在他的纪录片里,并不意味着套路,因为他拍电影,不为了挣钱,不为了出名,他为的,是纪录游民的生活。
徐童曾经说过,他希望为这些生命张力最强的人们,留下声音。
他做到了,他的《游民三部曲》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就,不亚于那些大导演的名作,他的纪录电影虽然在国内并没有多少人知晓,却在海外影响了很多人对于底层游民的态度。
今天重点给大家推荐的,是徐童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纪录片:《算命》。
这是《游民三部曲》的第二部,豆瓣 8.8 分,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拿奖无数。
《算命》聚焦的,是一个瘸腿的算命先生,他叫厉百程,河北燕郊人。
厉百程和妻子石珍珠
厉百程一家兄弟四人都有残疾,据说他算出了原因,是因为家里房子风水不好,却因为没钱重修,只能屈服于命运。
故事的开始,就如此荒唐,如此悲哀。
《算命》用了传统的章回体格式,一共九回,通过厉百程,讲述了一系列“游民”的故事。
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老鸨唐小雁和厉百程的妻子石珍珠。
第一回中,唐小雁找厉百程算命,厉百程说她是孤单命。
所谓孤单命,就是无依无傍。
面对镜头,“孤单”的唐小雁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
那是我们大多数人不曾接触过的人生,她是真正秩序之外的游民,社会帮不到她,她也不再愿意相信这个社会。
她在十七岁时就被黑老大带到田里强奸,曾被人用刀子顶着强奸,她开按摩店,开洗头房,做着这些社会上最低贱的生意,却没有说出一句抱怨的话。
她算命,但她知道,这都是命,没法改。
唐小雁将一切悲剧归结于自己的没有文化,在后来《算命》出名后,她和徐童一起上《锵锵三人行》,她反复地说自己是反面例子,不要看她活的潇洒,背后经历的事情,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而石珍珠则是底层游民的另一个画像。
和唐小雁不同,唐小雁为了生存可以挣扎,石珍珠连挣扎的权利都没有。
她一个人占齐了人类可以罹患的所有残疾,盲聋哑跛,智力欠缺,这样的人,也许在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但她活了下来,厉百程花了一百多块钱,将她买来做了老婆。
厉百程说,他需要的是一个陪伴,石珍珠什么都不会做,他能做。
《算命》中最让我震撼的,是石珍珠一直都在笑。
导演徐童和石珍珠
她也许什么的都不懂,但她一直在笑。
徐童在片子里问厉百程:“没有乐趣的生活,活着还有意义吗?”
厉百程的回答颇有哲理:“这话说的,太无情了。”
活着,本就是生活最大的意义。
厉百程算了一辈子命,却算不出自己的明天在哪里。或者说他早已知命,却无法改变。
片子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
“天算之谓命,人算之谓运。沉浮着无止境的爱恨,纠缠最底层的人,依然拥有诠释命运的权利,这是上帝给予的最大公平。”
命运,是上帝给予的最大的不公平,也是最大的公平。
徐童的《算命》,讲的不是故事,更不是道理,而是真实存在的人生。
这人生,又因为和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是那样的不同,显得是那样触目惊心。
或者说,我们从来都不是大多数,在拿着手机逛着知乎,看着文章的我们,从来都不是构成这个社会的大多数。
真正的大多数是沉默的,他们无法发声,他们努力地活着,就已经很辛苦了。
为了代他们发声,徐童拍了一部又一部纪录片。
为了代他们发声,我也不能不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还有这样的电影,还有这样的一群人。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
未经作者授权同意,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