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于折腾--首次半程马拉松
人生唯读书和运动不可辜负,因为人的一生再多的梦想也需要有一个基石,那就是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灵魂。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因为妈妈的努力,明白这个道理。
1
缘起
要知道,在过去两年举铁的生涯里,我一直觉得耐力是我的弱项,我周围的人不知道听我念叨过多少次诸如“我不爱跑步”、“跑步实在不是我的强项”之类的论调。每次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健身训练,周二安排的有氧跑步半小时,总被自己找各种理由能逃就逃。周末偶尔在家附近跑一次也就是3迈(4.8公里)左右,还经常跑到一半就给自己打折超近路回家,或者是跑跑走走。只有大概一年多前的一天和邻居好友一起,被她鼓励着跑了6迈,激动的又在微信上得瑟了一次,而之后……就再也没有之后了。
然而举铁久了,接触到的爱运动的朋友越来越多,其中爱跑步的朋友也开始多起来,尤其是还看到好几个朋友从不运动到马拉松,自己的心里也开始痒痒。所以去年10月看到有朋友在微信群里吆喝今年Rock n Roll San Jose半马报名费促销的时候,小农的我便怀着试一试+凑热闹+省钱即赚到的心理报了名。

2
付诸实践
一晃快一年过去,虽然挑战半马的套已经给自己下了,但是潜意识的畏难心理总是让我回避这件事情,平时还是没有把跑步提上日程,经常一个月不到一次,距离徘徊在2.5-3.5迈之间。直到8月中的时候,我意识到离比赛只有7周了,要想达到我的目标——完成比赛,那就必须要跑起来了。于是硬着头皮从网上google了一个12周新手半马准备计划,从倒数第七周开始按着计划执行。(http://www.halhigdon.com/training/51130/Half-Marathon-Training-Guide)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的跑步时间没有固定,早晨、午饭时间、晚上都有跑过,一周内也是看哪天有空才出去跑。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其实给生活徒增了很多压力,尤其是如果计划了某天中午跑,却临时因为工作脱不开身的时候,那一天的脑子里都会想着这件事情。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周,终于决定把所有的跑步都挪到每周二四日的早上6点,提前定好闹钟,头一晚把跑步的衣服、鞋子、袜子、耳机、家门钥匙都准备好,这样第二天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在起床10分钟以内出门。因为周中两次的里程最长的就是5迈,早上6点多出发,7点10分之前一定可以赶回家,不耽误伺候两位小爷起床上学。跑步的那几天还可以欣赏到太阳升起,天色慢慢变白,可以开启一天的好心情,这样的日子一下子踏实轻松了好多,最重要的是还找到一条一路都有Pokemon补给站的路线!TIPs:把训练时间固定下来,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固定在早上,头一天晚上早点休息,这样可以减轻很多压力,也不耽误做其他事情,一天心情都会好。
有人会说跑步时枯燥的,也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个“耐力非强项”的我来说,Pokemon的出现对我能够完成计划帮助很大!一路的补给站让我不停的有一点点的小目标坚持跑下去,在我无聊的时候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些,在最后的两三周甚至还让我对每次的跑步有些期待,因为不知道路上又会出现什么新的小精灵,在跑步的过程中又可以孵出来什么新的精灵。

再说回到跑步,每一次跑过之后,都会有点儿新的体验,最重要是身体的适应。比如最开始的两周,由于呼吸肌不够强壮,跑步的时候会岔气,然后注意呼吸深度和节奏,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再有就是大概每一次跑步结束,都会有新的地方开始酸痛,头几次是膝盖外侧,后来是脚掌,这些通过跑步之后的拉伸、泡沫轴和Lacrosse Ball按摩、还有护膝的帮助,也慢慢得到缓解。
因为我的目标是完成比赛,所以准备的重心也是里程的积累,没有进行速度的训练。周末的长距离在计划中是每周大概增加一迈,平均配速(Pace:每英里所用时间)基本都在9分35秒到10分左右。
除了周二、周四和周日的长距离跑,其他时间我还是继续我的举铁,而且每周还是会肌肉训练:尽量背、胸/肩膀,以及臀/腿各一次,在家陪娃的时候还会见缝插针的在他们旁边做些简单的练习,比如俯卧撑、腹肌(平板支撑,卷腹等),或者臀部激活的动作(臀桥、驴踢等等)。力量训练不但可以帮助维持肌肉,而且也加快了我长距离跑之后的疲劳恢复,减少了跑步时候遇到伤痛的几率,对我训练里程的顺利拉长和最后比赛的速度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参赛
啰嗦了这么多,终于到了比赛的这一天!取号码的时候才知道,报名时候预计的完赛时间越长号码越大。当时填的是2小时45分,配速大概是12分40秒,就是走走跑跑的速度吧,当时想的是,跑不下来,再加上走总能完成比赛的……大家可以看我的号码感受一下我一年前报名的时候给自己的目标(一般大家都是四位数的)。

比赛之前那个周日最后一次长距离跑,配速是9分48秒,所以拿胸前号码的时候,给改到了2小时10分,Corral 10(第10栏)。到了比赛那天的早上,碰到了几个准备冲2(2小时以内)的朋友,一刹那非常心动的想跟着他们试一下。一路跟着他们都快走到起跑线了,心里一直琢磨着必须每迈9分14以内的配速,再对比自己平时训练,长距离保持这个配速简直不敢想像,万一跑崩了完成不了比赛就更难过了,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在起跑前和他们道了别,回到了在后面的自己的起跑线上。
比赛8点正式开始,我因为排在后面,一直到8点半才走到起跑线开跑。练习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头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跑步,这个体验还是挺不一样的,兴奋之余发现,原来在人群中穿梭需要花时间,更需要技巧。我的头一迈就是在不断摸索“在人群中穿越”这个技术中度过。得到的经验教训就是,下次报名一定要把自己的时间报的快一点!一是不用在清晨的寒冷中等那么久,出发的早一些,二是不用花那么多力气在人群中赶超。虽然不断从别人身边超过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有点儿耗费时间和力气。

跑过第一迈之后,人群没有那么拥挤了,我的步伐超过了当时身边的大多数人,我低头看表惊讶地发现配速是8分50几秒,这是在平时训练里从没达到过的配速,但是身体不难受,只要把呼吸频率控制好,和平时的感觉差不多,所以对这个配速没有太放在心上。
到了三迈之后,发现体力有稍许下降,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配速在9分10秒左右。但是从4迈到9迈就越来越慢,由9分10一路滑倒9分50,尤其从第7迈到第九迈,明显感到步伐不如开始有力,加上这一段没有什么街景,跑起来比较无趣,太阳也开始晒得厉害,pokemon也没力气抓了(嗯,4迈多的时候我还抓了两个不常见的精灵,转了几个补给站,还有,我确实是一路都把手机拿在手里跑的,有图为证)

提前下载好的几个广播虽然还在耳机里面响着,但是几乎没有过脑子,全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一路想的就是收腹,保持核心肌肉稳定,身体稳定,注意呼吸,把心率稳定在146+-2,坚持住,到了9迈多就有能量胶吃又可以打鸡血了。平时的长距离训练在这时也起了作用,主要是可以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个距离平时跑过几次了,今天也一定没问题的。”现在回想起来,这几迈就是在尽力维持,另外虽然知道速度慢了,但还是在最后一次长距离练习的配速范围内,所以没有想着要提速。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9迈多吃了能量胶之后,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胶的作用,脚底下的力气又大了一点。尤其是过了10迈之后,心底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在这之前,人生有史以来跑步最长一次距离只有10迈,所以超过10迈之后,每一步都是新的个人记录,这种感觉让我的每一步都跨的很有自信。这一段,我告诉自己忘记已经跑了多少,离终点还有多远,多集中注意力在脚下的每一步,呼吸频率,保持心率。

过了12迈之后,感觉力气尚够,我开始在注意心率的前提下,下意识的提高步频,身体前倾,准备提高些速度。当手机里的记录app通过耳机告诉我已经用时1小时57分多,离终点应该还有0.5迈左右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离两小时是如此之近,这一刻,我开始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来冲刺,尤其是最后快看到终点线的那一小段。我的配速从9分一下子变成了7分40,最后冲刺那一分钟达到了7分,最后一迈平均8分半!
遗憾的是官网都没有看到自己冲线的照片,估计也是因为在人群中穿梭冲的太快了......

(表中蓝色是配速,红色是心率)
冲过终点后手机收到短信通知,2小时59秒完赛,瞬间觉得有点儿小遗憾,居然离2那么近,说不定哪里跑快一点就可以破2了,说不定当时不临阵脱逃跟着破2队的朋友就可以破2了。不过等到当天晚些时候再仔细研究配速和心率的记录,就意识到这个成绩还是很反应真实水平的。59秒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我自己的配速来看,能提高的就是我中间那4-9迈的一段,每迈要提高10秒才有可能,对于我当时的状态有可能,但也有难度。破2的可能性有,但是跑崩的可能性也很大。对于我自己来说,练习了7个星期,最长只跑过10迈的人来说,比赛达到了比平时练习快了半分钟的9分15的配速,这个成绩已经是很鸡血,很值得骄傲了。

就这样,我完成了人生目标清单的又一项,把之前自己以为的绝对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终于可以不再抱怨耐力是弱项了,又一次享受了向着目标制定计划专心努力的过程,7周的付出得到了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比如看到了很多次清晨的曙光,抓了很多的Pokemon,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我的孩子们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看到我跑过终点,不过他们在这几个星期中感受到了我的付出和快乐,老大还说长大以后会和我一起比赛(KidsRock)。
作为妈妈,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榜样的力量,身体力行的感染他们,帮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运动习惯,那么,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愿我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拥有健康的身体,每一个都拥有独立的灵魂。
作者介绍
Fan,北大本科毕业,赴美深造,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现供职硅谷知名高科技公司。家有可爱宝贝两枚,工作带娃两手抓,爱好健身、读书、码字、折腾人生,健身教练证书准备中。
Instagram: ariafit_ca 微信号:ariayang_
小灯塔营养健身推荐阅读
我们是专业领域的医生、律师、教授、金融高管、教育培训、程序媛,更是平凡而又神圣“家庭造梦师”。“小灯塔的三十六计”既是主妇生活修炼手册,也是妈妈成长指南,更是职场女性酸甜苦辣的名利场,让我们一起分享微小的幸福生活,深邃的人生体验,淬炼的心灵感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