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是最了解和最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人,也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老师,家是最亲切和最好的课堂,家庭的潜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刻意的加入一些我们希望他们学习的东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比如大壮小美妈就在《中美教学体系大碰撞》(点击查看)中详细讲解了怎么样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概念,孩子保持了新鲜感,教学环境轻松,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认同感知。怎么样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不慌不忙的成长?这是我们一直需要共同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今天小灯塔“父母必读”精品读书频道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讲解细致操作性很强的书,《you make the different (in helping your child learn)》。这是美国加州政府部门“first 5”给家长上课的教材,帮助家长培养学龄前儿童,得到了广泛好评和父母热议讨论。让我们看看亲子互动中,有哪些坑我们要避开,又有哪些事我们一定要重视。

家长容易存在的四个普遍问题

1
过度帮助孩子
家长希望事情更快更顺利地完成,往往过度帮助孩子,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
比如,孩子穿衣服往往效率低下,前后内外都有可能搞错,妈妈一分钟可能解决的问题,娃纠结十分钟还是穿错了。但是,这就是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服,而不是为了图快完成任务,每次都给孩子穿好。家里人手多往往更经常会犯这个错误。
2
匆匆忙忙的家长
因为工作生活的步伐节奏问题,爸爸妈妈总是忙着快速带孩子做完事情。匆忙仓促就失去了跟孩子“废话”的机会,孩子也容易焦躁,更没有机会学到东西。

比如很多妈妈都提到孩子抗拒洗脸,因为早上出门时间紧,晚上希望孩子早睡觉,大多数妈妈都是急急忙忙给孩子洗脸,孩子越反抗妈妈也越生气,“为什么洗脸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要折腾?”可是,如果换一种方式,比如拿着孩子的长颈鹿,一边给孩子洗脸,一边让孩子学着给长颈鹿洗脸,顺带教孩子各个脸部器官和功能,孩子就以游戏和学习的方式愉快的接受了洗脸这件日常护理。
当然,很多时候,因为时间限制,爸爸妈妈可能不得不采用简单匆忙的方式,但是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能以我们大人的效率原则来对待小孩子,耐心不仅仅是好脾气,更不是惯着孩子,对他们百依百顺。真正的耐心是尊重他们的节奏,尽量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3
说教/命令过多
孩子是通过动手学习的,过多的说教或者命令,反而使孩子学不到东西。
如果一位妈妈命令小孩画丛林画花朵画天空,在孩子绘画过程中不断“纠正”和“说教”,对孩子的进展和步骤不停的提问,那么孩子既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能从中得到认知判断、精细动作控制、颜色搭配分辨等各项能力发展的锻炼。
所以,我们最好让孩子自己决定画的内容,妈妈只需要表示欣赏,提供孩子要求的必要帮助就好。虽然这样看起来孩子不过是在“鬼画符”,可是实际的学习效果反而要好。
当然,看着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而“顺其自然”,确实很难做到不干预,但是这就是他们之后几十年学习过程要面对的挑战:犯错,发现错误,改正,进步。如果剥夺了他们自我判断和纠错的机会,其实更违背了我们希望他们学好的初衷。
4
跟孩子一起的时候心不在焉
随着手机对我们生活的侵入式霸占,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比如爸爸一边喂孩子吃饭,一边看手机。等爸爸发现小朋友一口饭包在嘴里半天不吞咽,责备和催促孩子快吃快吞,一场“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让娃和爸爸都很沮丧。言传身教,爸爸都不专心喂,怎么指望孩子专心吃?
所以,换个方式,比如一边喂饭,一边介绍食物教宝宝吃饭的动作,跟宝宝对话等等,气氛好很多,孩子也吃得更好。当然,每个家庭的餐桌礼仪不一样,如果不喜欢在吃饭时交流,那也请以身作则好好享受食物,这也是教会孩子:吃饭是一件值得全心全意对待的让人愉悦的事,说好的仪式感就请从小事开始吧。

每天在生活中练习三件事

1
允许孩子做一部分主(allow your child to lead)
没有人喜欢一直被命令和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常说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如果在家里他从小到大都是百分百的服从者,这种领导才能又哪有机会学习和培养呢?
让孩子做主给了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爸爸妈妈事先设好适合自己家庭的底线和边界,比如安全问题和日常作息,其他时候,能让孩子做主就多给他们机会。
让孩子做主意味着花时间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和感受;等待看看孩子会怎么做;倾听孩子怎么说。
观察:看看孩子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关心孩子眼睛在注意什么。
等待:让孩子有时间自己去尝试或完成一些事情。
倾听:当你愿意倾听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很愿意交流。
只做一个观察者,很不容易。我们大人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我们经常会介绍给孩子这个好玩,看这个看那个,打扰了正在专注玩耍的孩子,破坏了专注力。
有些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兴趣点,也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但我们会忍不住去干预他们的选择。
比如我家溜溜,小时候只喜欢玩秋千,但我们总想让她知道滑梯也很好玩,所以很多时候就不让她一直玩秋千,总带她去试试滑梯。她慢慢发现滑梯也挺好玩的,渐渐爱上了滑梯。
比如孩子怕水,他的自主选择是不学游泳,尽管不会游泳也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是我们总是希望他们多一项技能,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救己。所以如果由着孩子怕水,他可能很久都学不会游泳,也丧失了学习的机会。
怎么才能既尊重孩子,让孩子做主,又可以让孩子不惧怕尝试新鲜事物,这之间的平衡得仔细把握
等待,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家长有时候看孩子方法不对,或者进度太慢,就迫不及待参与进去。尤其如果小孩不喜欢某件我们认为好的东西,那确实是非常考验家长耐心,在吃饭的问题上这个问题很突出。
有时候等待的时间会很长。
比如我从小不喜欢牛奶和西红柿。高中有一次口渴难耐,无奈同学家只有滚烫开水,情急之下吃了她家院子里的西红柿,从此才爱上的。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女生每天半夜冲奶粉喝,看她喝那么香甜,我嘴馋,也跟着喝,尽管还是不爱喝,但也算不排斥了。
所以,效率是养孩子的大忌。
倾听,这点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容易做到。因为孩子在很困很饿的时候,他们会哭和耍赖,这时候,爸爸妈妈想分辨孩子的实际需要就比较难。
我们常常被告知教育过程要做到和孩子的“感同身受”,不少妈妈反应,倾听孩子述说和认同孩子的感受还是比较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怎么处理孩子的需要和情绪。
有时候即使孩子明确表达了她的意图,因为时间或者环境限制,我们也还是不能完全照办。怎么样智慧地选择性去满足,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当娃不容易,当爹妈也不容易啊。

2
跟孩子一起玩(adapt to share the moment)
电子时代,我们一方面抱怨孩子玩儿太多iPad和电子游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玩耍时间?试试看一起玩儿桌游,或者跟他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很得意很骄傲的玩具,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一个世界的人。
当我们跟孩子打交道时,记住要让自己跟孩子保持同一个高度(大人蹲下或者抱起孩子),尽量面对面保持眼神交流,这样可以帮助大人了解孩子,孩子能跟大人学更多,亲子双方感觉更亲密,玩起来更有乐趣!
模仿孩子的行为和重复孩子说的话也是非常简单的亲子互动,孩子会觉得大人对他所做所说有兴趣,孩子也更加愿意模仿大人。
互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跟随孩子的兴趣解释、评论或者提问,孩子能知道你正试图了解他。
适当提出孩子能理解和愿意回答的问题,等着孩子回答,从而鼓励孩子思考。
好的对话就像跷跷板,只有双方都参与并且轮流,才能进行下去。所以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大人不要自顾自一直讲下去。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即使是笑笑而已,同时从中学习轮流讲话/玩耍的概念。
3
记得引入新的体验和新的词汇(add new experiences and words)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自己体验和理解,爸爸妈妈要耐心等到最后再给出必要的解释。
亲子互动时加入新的体验和语言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他的世界,一旦孩子遇到合适的机会,他就会说出你教给他的语言。这一点对于低龄儿童更是极为重要,我们可以尝试:
1.用行动辅助语言 
2.模仿孩子并延续他的动作以及加上几个词 
3.重复使用某个词 
4.物体或者行为或者事件下定义 
5.强调重要的词汇 
6.引入新概念
肢体语言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特别是用语言无法有效表达的时候。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孩子更清晰地了解到你所传递的信息,孩子对动作往往更有兴趣。 
我们也可以使用图片影片和道具辅助传达信息,把新鲜信息编入孩子已知的歌曲来引入新概念。
互动时告诉孩子在做什么看什么,给出具体的名称而不是简单用“这个”,“那个”,“它”来代替;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父母模仿孩子所做所说并且加入新的词汇和动作,可以让孩子的已知事物得到扩展,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知识,给孩子展示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种表达法。
比如,狗把骨头吃了,狗吃了骨头,骨头被狗吃了,狗啃了骨头;脱衣服,脱鞋子,脱裤子,脱袜子,脱帽子等等。反复在孩子面前使用这个动作或词汇,并让孩子有机会练习。
在引入新概念的时候,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描述在发生什么,说出名称,进一步解释具体过程。也可以利用新生事物玩假扮游戏,聊聊这个东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帮助孩子了解世界,引入新的思考和谈话方式。
复杂的内容,请分成小段小词组慢慢跟孩子说。重读和强调关键信息,让孩子轻松听到和记住重要的信息,而且有语气有强调的重读,也让新的词汇听起来更有趣。

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方式

1
音乐阅读多管齐下
音乐也是亲子互动的一个好的方式
最初,孩子会随着音乐节奏活动,大人停下来不唱的时候,稍稍等一下,孩子通过跳或者摆动来表达希望大人继续唱。如果孩子反复接触他喜欢的歌舞,会试着学大人的动作。当大人唱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孩子会试着完成接下来的一半动作和歌曲。最后,孩子就可以独立唱歌啦!注意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唱歌。
跟孩子一起唱歌的时候注意要面对面,给孩子解释歌的内容,适当地停下来让孩子接着唱,唱得慢一点,以便孩子能仔细听到歌词。
唱歌的时候可以特别强调想要孩子学的词汇,用动作和表情配合唱歌,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改编进歌曲中,自己编个歌也行。
另一个重要的亲子互动是阅读
最初孩子会把书本放嘴里啃,接着孩子会喜欢触摸,闻,或拿着玩,然后孩子喜欢看着图片认东西,最后孩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并且拿到大人跟前要求读。
爸爸妈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自己做本图片书,从广告和杂志上收集孩子喜欢的图片装订起来。或者家庭相册也可以当书来阅读,一起谈论某个亲人,某个特殊的日子。也可以自己编故事给孩子。
爸爸妈妈要注意观察孩子拿着书会做什么,孩子也许对某一页特别感兴趣,看的时间特别长,这个时候,爸妈要耐心跟随孩子步调。
如果孩子熟悉某个故事内容,可以让孩子讲出部分故事情节,父母请耐心倾听孩子对书的反应和描述。
阅读也要注意让孩子做主,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不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讲,而是用手指图片进行解说,自己改编故事,把书的主角换成孩子的名字,只看最后一页或者任何孩子想看的一页。重要的是,孩子喜欢的书一定要反复读
记住给孩子有表达的机会,模仿和解释孩子发出的声音或者说的话。重复需要孩子学的词汇,随着孩子理解力增加,同样的图片,可以不断加入新内容。
读书的时候,找个大家都舒服的方式。趴在地上读,让孩子坐在膝盖上,让孩子坐椅子上,一起在桌前读。 
2
在亲子互动中,我们要避免做四类家长

1表演者

这类家长给孩子不停表演,让孩子看,不给孩子机会去试试自己表现,孩子没有机会学习。

2导演

这类家长告诉和演示给孩子看怎么做和怎么玩,孩子很快会失去兴趣逃离家长。

3记者

这类家长不参与孩子玩游戏,只是在边上评点孩子怎么玩,孩子可能会跑掉。

4观察者

这类家长就在边上看孩子玩,这个就跟不陪差不多,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更无从建立分享的概念。
记住:
1.让孩子选择他要玩什么
2.跟孩子保持同样高度,面对面交流
3.玩的时候,加入新鲜内容
观察孩子的兴趣,慢下来等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加入游戏,倾听孩子的表达,让孩子做主玩什么,随着孩子的步调和进展调整游戏内容和节奏,帮助孩子模仿大人的动作,跟孩子对话,给孩子机会轮着玩。
推荐游戏:击打游戏(锅子之类),韵律儿歌,球类,积木,卡片,躲猫猫,假扮游戏。
3
做一个尊重和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爸妈
1. 容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创造
2. 跟孩子保持一个高度参与孩子的创造活动
3. 适当加入信息,帮助孩子学到新东西。
选择孩子容易使用的工具,可以让孩子帮忙准备,家长自己也准备一套工具,跟孩子一起创作。最初,孩子会弄得一团糟,但是弄糟了,可以洗干净,创作的经历会留在孩子脑子里。
我们要学会和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孩子,这个过程也给了我们机会去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当我们低下身段以同样的高度和孩子交流互动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你给他的这份重视,从而肯定自己在你心中是很特别的,从“我得到了尊重”这样的心态出发,孩子才更愿意学习。

作者简介
溜溜妈,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新浪教育专栏作家,热心公益,爱摄影爱旅游爱美食。

置顶小灯塔
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