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四位罗德奖学金获得者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600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人物图片来着作者本人。

一诺:这次我有幸做罗德奖学金终选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评审结束后,利用“职务之便“,请进入最终面试轮的16位同学每人写了一个300字的自我介绍。这没有官方性质,没有固定格式,也不是硬性要求。这里我们给大家分享15个同学自己写的介绍,其中前四位是奖学金获得者。排列顺序是姓名拼音的倒序,没有什么原因,因为一般都是正序 :)。今天推送文章的第二篇是候选人施能参与终面的体会。文末有我写的一点感想。
1. 张婉愉

北大法学院的学生,家乡在四川。回忆起来奖学金的申请过程,我想它其实是一个审问和了解自我的过程,它关心我们“做了什么”,但更关心我们“为什么做自己做过和想做的事”、关心那些真正触动我们的成长瞬间。在我的瞬间里,北大给予的占了大半——在未名湖边的桃花春风里,我第一次翻开《理想国》;坐在38度高温的教室最后一排,我第一次看见自己的老师谈及对历史的反思和法治的关切一度哽咽;因为北大和港理工联合组织的项目,我第一次走进建筑工地认识了为农民工服务的社会工作师;当然还有跟好友们一起,无论冬夏雾霾,凌晨在小西门外吃着路边夜宵辩论理想和未来。这些瞬间催我用二十出头太不成熟的脑袋去思考所有咬着笔头听课抱着电脑码论文和皱着眉头读案子的背后意义和深层动机,也催着我坚定了要申请政经哲第二个本科学位的想法,感谢每一位带给我动力的师友亲人。

2. 张淳映


南京姑娘,在浙大修了经济和英语的双学位,周末基本交给了文化中国,跑去曼彻斯特学了半年社会学,现在在哥伦比亚大学念新闻学硕士。
不难看出来我是一个多爱折腾的人吧。
折腾来折腾去,慢慢明白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简单说,我想成为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讲好的故事,给大家听。
我关注个人。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喜欢细节,喜欢微小的情感。尤其喜欢和老人聊天,听时代车轮下碾过的、个人的离合悲欢。想象力不够,同理心却有余,写东西大多只能白描,自知成不了好的小说家,但愿意做忠实的记录者。想以自己为载体,尽力让每一个故事背后的人明白,他们的人生值得被更多人倾听。

3.任娜瑛


我是清华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我来自吉林延边一个热爱读书的朝鲜族家庭。大学期间我热衷文学与哲学,为观看戏剧、电影、画展在北京四处行走。我是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会员,对各地域文化交流充满热情。学术上,我被性别研究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交叉性特质所吸引,对于性别与阶级、种族等维度的复杂关系,与民族、国族身份产生的矛盾充满探究的热情。实践中,我在北京同志中心担任志愿者两年,并于2015年担任实习生三个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换期间,我参与并观察当地性别研究理论和实践,在曼彻斯特的西北青年性别NGO组织志愿。2015年初我和关心中国同志运动的青年伙伴联合创办了中国青年同伴网络(China LGBT+ Youth Network) ,意在着重支持中国高校性少数青年学生,推动校园性别教育和性别研究。我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女性学,并立志帮助推动中国性别研究学科的发展和中国性别平权运动的进步。

4.巩辰卓


我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5届毕业生(也就是今年7月刚毕业)。我现在在坦桑尼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算是读研之前的gap year。我是典型兴趣导向的小盆友:无论是专业学习,码论文,足球,旅游,实习,还是支教,都是我非常热爱或者认同的东西。这次入选罗德学者,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因为面试重点考察的特质恰好是我比较突出的,但我在很多方面还有局限,也期待能在未来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我想这次面试对我们所有人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前路漫漫,我希望自己可以勿忘初心,笃志前行。

5.邹碧瑶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经济学双学位,现于牛津大学全奖攻读公共政策硕士。
在清华时代论坛任职期间,曾主办余光中、毕淑敏等著名作家讲座,在清华人文日新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正视人文,抛开实用主义观念。
因为有了感同身受的人文情怀,碧瑶对这个社会上种种不平等、弱势群体的诸多遭遇深感同情。她曾奔赴湖南中学支教,对深圳劳动密集型企业女工进行调研,在北京、深圳劳工NGO深度探访与观察,参与北京工会“首都职工素质工程”课题研究,她在国资委新闻中心实习期间,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着深入研究。
碧瑶热爱并坚持长跑、游泳、登山等多种运动,并在牛津成为赛艇队一员,在这项牛津传统运动里极少见到亚洲面孔。

6.甄儒明


山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现在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就读研究生。对工商文史等诸多学科都感兴趣,但认为很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还是更大的蛋糕,因此终于选择工科为业。闲暇时喜欢读书运动,读书以闲书杂书为好,运动既喜欢激烈的对抗,也喜欢温和的慢跑。这一次申请罗德奖学金,虽然未能荣获最终的认可,但是从自己的经历与其他选手的交流中都获益良多。

7.张天泽


深圳人,籍贯北方草原。本科毕业于以非985、211闻名于世的深圳大学。获经济学、法学两张文凭。对古文、新自由主义哲学、强制拆迁、环境问题、经济增长有所涉猎,独立研究,著论文数篇,引用量至今为个位。偶攀冰、登山、写音乐,潜水,几无建树,却延续至今。周游多国,因便研习政体。在校以反对校方政策及填鸭式教育被排斥于主流媒体之外,却获师友之深谊。曾与友人言:来时受议,去时受敬,此乃人生之大幸也。
以赛亚·伯林曾言,人类初生之渴望便是寻求唯一真理,我们命运不可避免地同多元价值观斗争,与不同真理斗争,然历史却反复证明了我们失败。托法律之理想,对弱势群体、残障人士抑或异见表达者,冀求为更加平等宽容的社会尽绵薄之力。
此次罗德斯,自筹资金,买西装、订机票,历经牛仔到绅士,为其他候选人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委员会倾听者的姿态感愧、感佩。不求留名于青史,但愿时光眷顾你我。

8.张猛

河南项城人,现为清华大学化工系大四学生,同时修读工商管理二学位。热衷文学、痴迷语言,自认为是一名性格与名字相反的非典型清华工科男。大二曾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参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短期学习,大三暑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系进行为期两月的暑期科研实习,但真正给我勇气申请罗德奖学金的,还是自己数年来与痤疮的斗争,以及大一暑期在河南省艾滋病村的实践经历。疾病带给人类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而我想做的,就是通过科学技术,为人类摆脱现阶段难以治愈的疾病,做出贡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驱使我走到今天,也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之源。

9.王越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大四学生,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近三年半的通识教育为她打下广泛智识基础,并鼓励她加入非盈利组织Symposium,引导中国高中生研讨中外哲学经典。她曾为斯坦福中美学生论坛(FACES)北大分会联席主席,作为学生代表出席与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圆桌会议,也是英汉笔译口译员,这些促成了她促进中国世界互相理解的理想。她的足迹覆盖美国、澳洲、德国、东南亚,计划明年探索中东、北非和南美。为新媒体初创企业、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国亲善大使周柳建成工作的经历,使她渴望创立专注互联网传播的社会企业,帮助非盈利群体利用互联网对接发展资源,发展中国公民社会并让世界了解。她爱好哲学阅读与健身,是2016巴西奥运会志愿者。

10.谭炜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四本科生,综合成绩排名全院第二,同时修读经济学双学位。炜杰曾获国家奖学金、桑坦德银行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他热衷于国际交流,曾前往新加坡、日本交换学习,并作为中国区学生代表赴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和北京等地参加国际学生论坛。他曾入选“全球青年领袖计划”,并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和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团校先后担任副部长和副秘书长。他致力于公益服务,曾在柬埔寨、新加坡、北京和四川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公益服务。此外,他还热爱运动,是一名国家级运动员。炜杰希望修读公共政策专业,毕业后能够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帮助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一位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11.施能

江苏苏州人,就读于苏州中学,后来就读于南开大学金融系。大学之后的经历有点复杂。在南开就读2年后,我参加学校提供的2+2项目,来到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西敏大学(Westminster College)攻读经济学双学位。在西敏就读一年后,我进入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盐湖城办公室担任暑期实习分析师。
实习结束以后, 我选择了间隔年。秋天,我来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修读金融。15年春天,我来到海上学府(Semester at Sea),这是一个坐船环游世界的教育项目,我们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600多个大学生用113天从美洲西海岸途径亚非大陆到达欧洲,途中游历13国。间隔年夏天,我来到中国北京,先后在两家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工作,分别是财说证券和领英中国。
目前,我回到盐湖城做全职学生,除此之外,我还在学校兼职国际招生办助理,并在市中心一家私募/风投实习。同时我还是国际生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也在积极参与女权主义的社会团体。

12.刘昊男

我来自古都山西大同,高中时离开家乡到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读书,因物理竞赛而爱上物理。七年当中,身边高手大都转行,唯我愚鲁还坚守此道,自得其乐。高中毕业,我拿到保送资格被清华大学录取,又因心中梦想远赴重洋,获得美国弗吉尼亚州University of Richmond全额奖学金,师从天文学家Dr. Emory Bunn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方面的研究。大三时我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学习,业余时间周游欧洲,寻师访友。我热爱滑雪和登山,戏言要踏遍全世界知名雪场。我热爱音乐,是一名业余吉他手。这次参选罗德奖学金并进入决赛,自身得到了锻炼,并结识众多良师益友 。恰同学少年,天地广阔,希望我们都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13.黄天磊

来自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学士,辅修哲学。本科期间,曾赴韩国高丽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他长期关注缅甸事务、台湾戏剧与政治,并凭借自身对相关议题的研究多次荣获复旦大学“望道学者”等学术荣誉,在校期间还曾获国家奖学金、院长推荐奖等奖项。他曾在印度Takshila学校、中国欧盟商会、英国化险咨询公司、中华能源基金会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实习,也曾任复旦国际暑期学校助教。坚信教育改变命运的他,有志日后投身教育与青年赋权事业。闲暇时,他热爱戏剧、当代艺术、烹饪和旅行。目前,他正翻译一位加拿大政治家的自传,并计划于近期赴澳大利亚打工旅行。


14.黄孟迪

出生并成长于福建福州。南开大学大四学生,在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度过本科后两年时光,并将于2016年获得两校的工学学士文凭。所在的合办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以“课多且难”驰名两校,即使如此大学期间始终对文艺体育、公益服务、农村实践、创新创业、环境经济、世界历史和宗教等众多事物抱有好奇心和热忱。此次参评罗德的立足点在科技转化的愿景,期望推动传感器领域研究成果向工业产品的过渡;此外还关注女性领导力发展,曾为leanin组织宣传,尤其关注女性在理工领域潜力的发挥。擅长独立思考,喜爱古典音乐、瑜伽、排球、体育舞蹈,曾在印度支教六周,走过当地六个城市七个大寺庙,调研过陕西的大学生村官,也是南开交响第一小提琴手。专业成绩优异,完成和正在进行共三个专业研究课题,一篇一作SCI论文在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获北美交叉学科建模一等奖。天大学生大使,组织过美国前国防部长、法国外交部长的接待活动,也一对一接待过哈佛肯尼迪学院、佐治亚理工等院校的师生,习惯集大姐大秘书百事通等角色于一身,致力于做一名靠谱且有用的人。
(更多:黄孟迪,出生并成长于福建福州,个子高挑有豪侠气,常被初见不知情者误会“大概是枚北方妹子”,家族南迁史却至今为谜。幼时酷爱读书【回想最初反复咀嚼的书《苦儿流浪记》和《约翰 克里斯朵夫》】,加之由内向性格引起的心理创伤,部分构成了笃定倔强的性格底色。四岁起习小提琴,从中获钻研技艺的最初经历,参加比赛获大小奖若干,后悟道自娱,未曾以功利心待之,乐在其中。科学和工程熏陶主要来自通信本科出身的爸爸,加之耳边常闻二舅公陈景润的钻研故事,“学好数理化”思想根深蒂固,也能从科学中获得由衷的成就感和好奇心的满足;从小数学竞赛大小奖无数,然而初中毕业数理化奖项大满贯后,高中却开辟了全新三观的萌芽……此为后话。
矛盾标签:豪侠南方人,理性双鱼女,文艺工科生,悲悯段子手)

15.贡雯琬

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国际政治经济专业第一,经济学副修。曾受校长奖学金以及以色列政府奖学金资助赴往加州大学和特拉维夫大学交换。因为游学,接触到了世界上不同的弱势群体:美国贫困地区的智障儿童,以色列挣扎于身份文化认同和战争的巴勒斯坦人,因马来西亚的性教育的匮乏和陈旧而受害的少女,以及加州没有正式移民身份的学生家庭等。
同情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内蓄的力量。致力于把他们纳入到发展当中,希望通过调动私人,公共部门的资源与合作,以扎实先进的研究为基础,实现每个人潜力的最大化发挥。社会所应该做的的不应该是对他们的歧视与不信任,而应该是对于他们的能力的创新性发展和整合。
这个世界很大,走出去,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和国家。

一诺写在后面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简短的分析。这次最终候选人的16个人里,“文科”12个,理工科4个,本科学位有4个经济,3个国际关系,2个法律,2个英文, 1个哲政;理工科的四个分别是 电子,化工,热能,物理。16个人里,13个是国内本科,3个是国外(其中一个是和国内本科联合培养的)。4个清华,3个北大,2个复旦,2 个南开/天大,浙大,人大,深圳大学各一个。国外分别是University of Richmond,NYU Abu Dhabi, Westminster college。16个人里8男8女。
说说我的几个感想:
第一、国内的本科教育。这次选拔的要求是中国公民。最终候选人里13位是国内本科,入选的四位罗德学者,都是在国内上的本科。说实话,这是有一点出乎我意料的,或者说是有些惊喜的。初选几百人里,有很多在国外名校的本科生,包括哈佛普林斯顿等常青藤名校,最终没有进入终面。从最终16个人看来,在国内一流大学的优异学生, 不仅英文水平完全可以和国外的学生相比,而且由于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视野也完全在一个水平线上。和国外读本科的学生比,国内的本科生还多了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大问题的接触、思考和行动。
可以对比阅读昨天的文章,特别是文末的精彩评论。
第二、“文科”生的惊喜。 作为一个一路理科读上来的我,对“文科生“是有一点点偏见的。但这次接触的候选人中的“文科生”,知识面的广度,思考的深度都令我吃惊和赞叹。可以说让狭隘的我大开眼界。
第三、“苦难“的重要性。也许用词有些严重,毕竟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好像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苦难”。不过候选人里突出的几个人,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原因有过相比他们年龄来讲巨大的挫折和困境。这些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反思,使他们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对自己和对社会的看法。
最后,是“理想主义“和"梦想“的胜利。好几个候选人提到自己成长经历中家庭里理想主义追求的影响。巩辰卓要去坦桑尼亚,爷爷来送行,说的不是注意安全注意身体,而是“去放飞梦想吧“。张淳映的父亲是工程师,因为可以为建设国家做实事。她爷爷说你自己能做多少,父亲说,我这辈子不行还有下一辈人......
再大的事情,再光鲜的成就,最终做成都是靠一点一滴,靠每一个小的个人选择。看到这些优秀的候选人,我欣慰“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胜利。
最后小福利,是终选委员会的合影,和面试前一天晚宴的照片。
推荐阅读:
如何成为神 (一)
-- 梦想、思维方式、方法论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