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62篇文章,内容来自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作者孙圈圈,外资咨询公司项目总监,公众号“圈外 (iquanwai)”。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前言:8月11日晚9点,圈圈在一土终生学习者社区给大家分享“如何快乐且有效的学习”,以下为文稿整理。
一、自我介绍
我是孙圈圈,最近刚从奋斗了八年的咨询公司离开,也赶了个时髦,入了自由职业者的坑。我在奴隶社会发过几篇思维方法论的文章,自己也开了一个公众号专门讲这些话题,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我自己回顾这些年的经历,一个内向、又懒、又宅的人,能够在咨询行业生存下去,并且做得还不错,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帮我弥补了很多短板。
学习是思维一个重要组成方面,也是完善思维的一个最有效途径。所以,一诺让我在一土社区做这个讲座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学习这个话题,正好也比较契合我们社区终身学习这个主题。
二、学习这件事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只要掌握一个好的策略。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周围有没有这样一些人,或者你们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会很多的技能,比如音乐、体育、艺术,样样都能,非常多才多艺。反正我周围有一些这样的人,游泳打球、下棋插花、弹琴说爱什么都会,工作竟然也不落下。我就老想:他们太有意志力了,学习能力太强了,我这种懒癌肯定不行的。
后来有一次,某个样样都能的朋友跟我说:你们咨询顾问每次学习一个新的行业或者公司,短短几天就可以了解到这个行业的大致情况而且还乐此不疲,你们是怎么学习的啊?
然后我突然觉得,我在工作上可以快速学习,跟打了鸡血一样,凭什么学其它东西就不行呢?后来我就把在咨询行业学习的一些方法用在学习吉他上面。具体怎么做一会儿在过程中跟大家分享,先说结果,我大致学了3-4个小时然后自弹自唱了一首歌,而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碰过吉他,也没有任何乐理知识的基础,乐感也非常一般,最重要的是,我的手还特别短(弹吉他的朋友肯定知道手短的痛苦了)。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学习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只要我们掌握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三、快乐学习要做到什么?
先抛开学习,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做一件事情,能够持续而且快乐,会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你做到呢?
其实不外乎三点:喜欢、擅长、有价值。所以,学习也是一样的,要做到持续且快乐的学习,无非是以下三点:
1. 我们喜欢这个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本身;
2. 我们能够学得好,能够让自己有成就感;
3. 这种学习能够帮我们带来价值。
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一个不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和价值的学习你会很难持续喜欢,但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很难做好。
另外,这三个要素不光在学习方面,所有工作和生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如此。你要选择一个工作,应该也会去选你喜欢的、能做好的并且能够帮你带来足够收入(价值)的工作。

从这三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如何让我们快乐且有效地持续学习。我概括为如下四点:
1. 按需学习:学习的东西是否对现阶段的我们有价值;
2. 调整心态:对待学习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是否会喜欢它;
3. 提升元认知策略: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了解自己的风格并且调整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 正确犯错:人类的大脑是从犯错中学习的,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决定了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

四、按需学习:为什么想学那么多,却一样也没动力开始
我们很多时候,想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看到别人学画画或者弹琴,报了班却坚持不下去;工作当中发现自己思维方式欠缺,收藏了不少文章,但是再也没打开过;觉得心理学很有用,去找人推荐书目,买来放在床头却从来没翻开。我们想做很多事情、可能也开始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最后没有多少能够坚持下去的。
因为人的精力是比较有限的,人的意志力更加有限,一天8小时看网页没问题,但一天思考4、5个小时,人会被掏空。所以我们需要去做一个筛选,把真正有价值、能够坚持的学习内容筛选出来。如何筛选呢?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学习有什么特点,了解自己之后才能做出正确决定。关于成年人学习有很多研究,概括来说,成年人与小孩的学习有四个大的差异:
1. 自愿。小孩学习是家长给他安排的,我们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不上学,但成年人是有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学习、只娱乐。所以,成年人的学习内容,必须让我们看到紧迫性才行。
2. 经验。小孩子的脑袋是空的,他可以接受任何东西。但成年人有自己的经验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把学习内容跟经验做个对照,决定是否接受。同时,如果学习的内容超出我们的经验太多,往往我们也很难看到价值。
3. 自主。相比小孩子来说,成年人是有更多主见的。我们接受哪些信息、哪种方式,都是有自主性的。所以,我们选择的学习,应该是能让我们有参与感,而不是说教型的。
4. 行动。如果学习的东西,我们没有机会应用,或者不知道怎么应用的话,我们就会忘记。不管学习的内容有多好,只要不能使用,我们最终都会觉得没有价值。

所以,综合以上四个特点,我们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1.有用:对我们现阶段有用的,这个用处不一定是工作或者赚钱,也可以是让你放松等等;
2.匹配:跟我们的经验背景相匹配的,不会太粗浅,也不会太深奥;
3.参与:能够有参与感的,说教式的学习最好不要参与;
4.应用:可以应用到行动中去的,跟我们的工作、生活相结合的。
对于有用这个原则,我们还需要注意两点:
1.长期有用的东西,你需要把它转化成短期有用:有些学习内容,短期内就可以找到用处;而另一些学习内容,对你未来是很有用的,但是现阶段看不出,所以你必须创造出一个短期价值场景。
最开始我提到的学吉他,学完之后马上就可以跟朋友得瑟,而且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减压方式,所以短期就有用。但是,有些学习内容对你来说是长期有用的,现阶段看不出。
比如你要去训练思维方式,你知道它有用,但短期之内看不到效果,而且短期之内也不能让你事业上有什么明显提高。那怎么办呢?你必须创造出一个短期的价值场景出来。比如,我就自己开了个公众号,规定自己每周要写一篇文章而且都必须要写方法论类的,把它作为我自己的一种学习总结、反思、应用的方式。这样一来,本来思维方式的反思和学习是看不到短期作用的,所以每天或者每周去总结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但我把它写在公众号里,这时读者点赞和转发就能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和价值感。通过这样把长期有用的东西变成短期有用的东西,从而让自己坚持下去。
2. 一个大的学习内容,拆分出有用的组成部分:学吉他,需要培养乐感、学习乐理、学习理论、练习指法……但是,我学习吉他并不是想要成为多么顶级的吉他手啊,我只是为了排遣和放松,那么,会几个基本的和弦,然后左手会按弦和切换,右手会扫弦,其实就可以了,就能弹很多首歌了。
所以,当我们开始学习的时候,也需要识别出,在这个领域之内,哪些部分是对你最有用的,而不是一股脑儿从头开始。
拆分有用部分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在果壳的在行里有个行家账号,今天刚好见了一个人,她是个财务顾问,专门去找潜在的创业项目,把项目卖给投资人,做融资对接。她的困惑在于很难跟创始人建立交流,因为她对这些项目所在的行业并不如创始人那么了解,所以她找我,是为了知道如何加深行业理解,从而跟创始人对话。但其实,她对行业再怎么了解,是不会比创始人更加深入的,所以,比较可行的策略是,她选择一个点,做深入学习,而那个点可能是创始人不知道的,所以最后给她的建议是:第一,接触到项目的时候,先去了解那个行业的基本信息,比如上下游、商业模式、宏观环境、痛点,这些是比较容易快速学习的,有了这个基础,在众多痛点里面找一个,去做深入研究,然后在交流的时候可以着重于这个点,让对方觉得你是懂这个行业的;第二,作为财务顾问,她的优势和价值在于,对投资方更了解,投资人通常投什么样的项目、看重什么东西、投资过程如何,这些是创始人所不了解的,也可以作为重点去介绍。
所以说,我们学习有用的内容,不仅包括选择有用的学习领域,也包括对领域做一些拆分,了解对自己最有用的模块。
所以说,所谓按需学习,就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开始一项学习,不应该是一件特别草率或心血来潮的事情,而是需要确保你学习的这个东西是有用的、匹配你现在的状态的,能够参与和应用的。
五、调整心态:靠意志力坚持学习,是个必将破灭的幻想
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说,如果坚持每天背20几个单词,一年词汇量就8000了,基本就是托福的词汇量了;如果坚持每天2000字,坚持两个月就12万字了,就可以出一本书了。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数字,我们也知道什么叫积少成多,但问题是,我们坚持了吗?很难!
奴隶社会推出一土社区的时候,宣传的是我们要终身学习。一般人提到学习就已经头大了,还要终身学习,简直人生无望了。说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做到,包括我自己。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任何让自己坚持的事情,都会消耗能量,让你感觉非常累。当你坚持学习的时候,不是“学习”这件事情累着你了,而是“坚持”累着你了,耗费了你的能量。
另外,用意志力坚持学习,其实还暗含了一个假设,就是说:学习很痛苦,我是不想做的,所以才需要意志力。所以,我们总跟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学习、一定把这本书看完、一定要考完CFA,只要坚持过这段时间我就可以奖励自己一下,就可以去看电视剧、刷朋友圈、玩游戏了。
其实一旦我们抱有“学习完就可以出去玩儿了”这样一种心理,我们的学习就肯定不会快乐,因为这种心理的暗含前提是:学习是一种牺牲,我看电视剧、刷朋友圈、玩游戏才是人生的终极快乐。然后,当你抱有学习不快乐、学习是牺牲的心理时,每次学习的时候,你的大脑中和痛苦相关的区域就会被激活,然后你的大脑就趋向于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不那么痛苦的事情去,比如拿起手机、刷个朋友圈、看集电视剧,长此以往的话,我们的大脑会慢慢建立起非常稳定的神经结构,你一拿起书、一坐到书桌前,就产生很多痛苦,然后你就自动拿起手机,甚至你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习惯动作。
如果你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你必须要告诉自己:我需要的不是电视剧,我需要的是学习手头的东西,学习能给我长久的快乐。同时,在学习的时候,把诱惑你的东西,比如手机挪开、锁起来,不要骗自己说我要靠意志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欲望战胜你。
当你这样扛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形成习惯,而一旦形成习惯,你就不会有任何的痛苦,就跟你吃饭睡觉一样。比如,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一段时间不看电视之后,你甚至想不起来这件事情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它比意志力更加可靠。
我学习吉他的时候,手指一直摁着,时间长了会很痛,如果一直让自己坚持,其实挺难的。然后我就想起之前在街头看流浪歌手弹吉他,我就在练习的时候进入一种幻想,幻想自己背个吉他来到黄浦江边,摆个草帽在地上开始表演,甚至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话来打招呼都在脑子里盘旋。因为我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特别憧憬流浪江湖的生活,所以当练习的时候出现这种幻想,我就觉得自己在做快乐的事情,很容易就忽略疼痛了。
所以,如果我们决定了要学习(前提是你学习的东西是符合我们前面说的那些原则,也就是说,学习的是有价值的东西),那就不要觉得自己在牺牲,不要觉得自己应该靠意志力,就是简单地告诉自己:我正在快乐地学习,我终于自由了,我不需要去受自己的欲望所束缚了,我学完就可以怎样怎样了。然后我们以这样的心智模式,帮助自己摒弃诱惑,一段时间后养成习惯,就好了。
在心态方面还想补充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TED演讲叫《The first 20 hours》,它说过去我们都讲一万小时理论,很多人觉得很害怕,学一个东西要练那么久,一万小时好几年呢,然后就打退堂鼓了。实际上,一万小时是说成为顶级专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前提,其实普通人学一个东西20个小时就够了。
我们看下面这张图,我们要达到右边A的点需要1万小时,但是达到B那个点,可能20个小时候就够了,我们学习的大部分事情其实达到B或者A和B之间就可以了。每个人一生中能做到A点的领域,可能也就是1个或者还不到1个。

总结一下,关于学习的心态,一旦我们选择了学习一样东西,我们就需要告诉自己它快乐的一面,想象我们实现了它之后的快乐场景。同时需要明确,你想成为最顶级专家、还是学到及格就可以了,这样你就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心里会有相应的期望。
六、提升元认知策略:让学习更有成就感
这张图是张双关图(来自网络),大家可能过往看到过很多,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看到美女的脸,也可以看到树与小鸟,这是源于知觉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跟我们的过去经历、兴趣领域等多方面都是相关的。其实学习也一样,我们每个人基因不同、经历不同,所以认知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有人善于反思,有人善于行动;有人擅长逻辑,有人擅长经验;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总结的学习,有人喜欢大家一起学习。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不同的学习风格,而学习风格本身受各人基因影响很大,很难调整,但风格没有绝对好坏,只是说任何风格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而学习能力强的人,除了智力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些差距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了解和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风格,明确优劣势,从而根据这个风格来调整学习方法——这种能力我们叫做元认知,它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学习东西比较快,知道自己的盲区,知道哪种方式对自己有效,并且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
“元认知”这个概念可能有点抽象,举例来说,我的学习风格比较倾向于逻辑,我平时说话也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东西不符合逻辑,它再有见地,我也得把它套到一个框架里面去才行。我感觉我的人生是充满各种框架的,否则我就思维混乱、生活不下去。我知道自己的特点,所以我每看一本书,就要先看目录,然后快速浏览一遍掌握大框架,之后再细读的时候,知道我读的每一页是在哪个框架下,我才能吸收。有些人就不一样,他们比较偏爱跳跃式的学习。这是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风格,要不同的应对,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当然,很多研究都关注了那些元认知能力强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基本是这五个方面:

1. 筹划——学习新知识时,需要推理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研究一个行业,重点看其宏观环境、如何盈利、人才市场等等。需要筹划,有目的,再制定计划,与什么人聊天、寻找资源、大概什么时间去做这些。元认知差的人没有特别的规划,一头扎进去了。
2. 选择——元认知技巧强的人可以从杂乱无章的资料里筛选出关键要素,比如做一个行业研究,通过google、知乎筛选出很多信息、非常多要素。元认知比较差的人通常做法是觉得每样信息都很重要,都要去学,很快被信息淹没,信息面过窄。元认知高的人根据学习目标与筹划筛选出关键要素,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做此事的背景。
3. 联系——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元认知差的人不太会联想,只会不停接收,与自己原有的经验是割裂的。
4. 调整——分析与理解新的知识,抛弃过去有用但现在不需要的信息。
5. 追踪——能理解与应用新的知识,明确局限性,不会生搬硬套。
七、正确犯错:用成就感替代挫败感
不知大家平时是否关注罗振宇,听他讲课很轻松,学习过程很快乐、很有动力。但是,倘若让你自己去看他说的那本书,你会发现,快乐感就下降很多。因为,如果他读完一本书,给你讲30分钟,讲的都是书里新鲜有趣的内容,新鲜知识本身就能带给人多巴胺,所以你很容易感受到快乐。而自己去看书呢,你会发现,一个结论,作者往往花了很大篇幅去论证。这时候,同样量的多巴胺,一本书看完要10小时,而罗振宇讲完只花半小时,多巴胺浓度差异是很大的。
另外,如果不是看书,而是更进一步的,比如去学习某种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工作中去,学习的快乐感就更降低了。为什么呢?
我们说,通常学习有三层:
知识层:学习某项内容,会某个知识点;
能力层:超越具体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价值观层:建立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

学习新鲜知识还是相对容易快乐的,但是,越上升到能力层次的学习,越不容易从内容本身获得快乐,新鲜感无法大量集中的获得。知识层次的学习,需要的更多是原理性或资讯类的东西;而能力层次的学习,需要的是程序性或者操作类的东西。
比如,自行车为什么可以保持平衡,更多的是知识;你会骑自行车、保持平衡,更多的是能力/技能。学习前者,多看书,听别人讲,就可以了。但学习后者,只能自己实践,肯定会摔跤会犯错。
90年代的时候,IBM的“深蓝”靠强大的芯片计算能力打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是个特别著名的事件。后来,深蓝的设计者特索罗觉得:机器运算速度比人脑快这么多,却是勉强战胜,为什么呢?他发现,卡斯帕罗夫的神经元非常有效,经过几十年的修炼,他能够迅速检测出棋局的微妙差异,不像深蓝需要分析每种可能方法,卡斯帕罗夫能够立即优化选择,集中评估集中最有效的方法。后来,特索罗创造了一个新的AI程序,从零开始,每场必输,但是它具有从自身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所以它夜以继日地跟自己下棋,几十万次之后,它就能够打败人类最棒的选手了。这种编程方法,严格模仿了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模式,失败最终转化为成功。
我们看,从错误中学习,本身就是我们大脑的基本运行机制。每一次犯错,都是在学习中进步,都是成长的机会。
因此,每次犯错之后,如果能够找到原因、下次进步,从犯错中感受到的就是快乐,而不是挫败。
八、最后总结:
关于学习,怎样能够快乐且有效的学习?我们要做到三点,第一学自己喜欢的东西,第二我们能够学得好、让自己有成就感,第三,这种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价值。基于这三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按需学习:选择对我们有用、与历史过往经历匹配、能让我们参与其中、并应用的学习内容。长期有用的东西,需要转化成短期有用;一个大的学习内容,需要拆分出有用的组成部分,只去学习那个部分即可。
调整心态:不要试图用意志力坚持学习,而要从学习本身寻求快乐。同时,把诱惑你的东西挪开,等扛过一段时间,学习就是靠习惯了。另外,学习一样东西,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20小时,所以不用害怕。
提升元认知策略:每个人的认知方式不同,知道自己的认知优劣势,才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与反思学习风格,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是我们在学习中,除了内容之外,还需要关注的另一件事情。
正确犯错:人类的大脑是从犯错中学习的,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决定了我们从学习中获得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
九、额外分享:当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问题
成年人学习有目的性,需要解决现阶段问题,比如学习业余爱好来减压,参加心理学工作坊在情绪方面有更进一步认识,学习思维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这样来说,筛选问题也是帮助我们筛选学习内容的基础。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在筛选重要问题及分配工作时间时可以用到的框架:

这张图用两个维度,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做了一个区分。第一个维度是问题的关键度,问题解决对现阶段的关键性怎样,是不是重要,第二个维度是解决度,这个问题现在能不能解决。
区间一,解决度高,关键度低。这些问题通常很容易解决,不是很重要,花时间少的话迅速处理,时间多的话授权别人处理;
区间二,解决度低,关键底低。此类问题像玩游戏一样,打通关非常难,但没那么重要,可能会让你做些无用功。
区间三,解决度低,关键度高,这些叫无底洞的问题,也是最容易陷进去的。因为非常重要且关键,我们会觉得要多花时间,非常谨慎,可这些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天天研究并没有作用。类似像人生目标,到某一阶段才会悟出来,现在想找到目标,活得很明白,花很多时间特意去思考,是找不到答案的,只有在经历了事情后才会逐渐找到目标。
区间四,解决度高,关键度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学习,花时间研究。我们称为高价值问题,但同时也叫高价值陷阱,为什么呢?这些问题关键度非常高,我们会在心里反复思考,却不会行动,最终只是在困扰与焦虑中耗费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比如很多人想做职业规划,对现状不太满意,想转行,找到职业目标,每天都在思考,应该去金融还是互联网还是哪呢,这样思考下去一辈子也很难有答案,因为这只是困扰而不是思考。针对这个问题,什么叫真正的思考呢?我们去学习如何选择一个职业、学习有关职业规划的方法、择业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学完这些之后,按照这些方法去思考,最后做决定,这个才叫做思考。所以,面对一个待解决的高价值问题,去学习解决方法、按照解决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才叫思考,没有思路而反复纠结某一件事那只能叫困扰。
怎么进社区?
今天社区第二次限量开放 1000 人。
下面有操作指南。 不过要说清楚哈,一旦缴费进入,不支持退款。 所以想清楚再进来哈。
1.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磁场App,并微信注册账号(不建议使用邮箱注册)。
下载链接: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im.mixbox.magnet
2. 保存“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二维码至手机相册,如下图。
3. 进入磁场APP并登陆,从相册中选取“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二维码,选择相应的身份,微信支付后进入社区。
海外用户怎么办?
实在不好意思,海外支付通道我们正在研发中,目前只能使用微信支付。建议您先想办法请国内的朋友转账相应数额到您的微信钱包中,然后根据以上方法支付进入社区。
——完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