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菁英谈》系列专访第三集
从中国农村贫穷孩子到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陈志武向来自豪地称自己是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在农村出生、长大,我母亲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她没有上过任何学校,9岁就以童养媳的身份到我父亲家里。本来在她老家她觉得娘家很穷,所以很小就盼着想离开娘家。两三天以后她发现我父亲家比她娘家更穷。”“因为对我来说陈志武就是农村长大的,如果这一点我都不能承认,尤其是不能正面接受的话,等于我是自己否定自己。我就是我,首先就是接受,第二没什么不好的。到最后如果大家能接受我,应该接受我的方方面面。”
父母对外界的无知,却给了陈志武自由随性的发展空间,完全由他去尝试去探索。回过头来看,从中学到大学,大学到研究生,从国防科大读完研究生以后到耶鲁来读博士,在美国留下来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决定,没有父母或者兄长给他这个压力、那个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个人自由、个人选择非常看重,因为整个一生就是这样来的。”而现在的家长有可能干预过多,阻碍个人兴趣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陈志武也是幸运地生长在一个平民百姓更有机会沿着社会阶层往上发展的年代,“60、70年代出生的,北京还有其它大城市的人,跟农村的人的差距比现在肯定要小很多。这就为什么我79年高考(当然我自己学习能力稍微要好一点),很容易就能和长沙,甚至上海、北京出生的一些学生相比,分数差得没那么大,学习的机会也差不多。”而现在因为城乡差别非常大,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就很难从比较穷的山沟里爬出来。
从研究金融主流课题到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陈志武研究生涯的前十几年着重于金融的数理模型和实证。自2001年,看到了中国的大变化,他开始对中国的问题感兴趣了,研究也开始从追求深度慢慢转型到追求广度。并出版了《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媒体、法律与市场》、《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金融的逻辑》、《24堂财富课》、《陈志武谈中国经济》等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之前做深度研究也许只有几十人,顶多几百人能看懂,而走通俗路线的文章书籍却能打动百万人的心,对此,陈志武说,“专业的深度研究也是很有意思的,自己享受这个过程是第一位的,不需要太在乎有多少人在看。做研究不要那么庸俗,不要为了发表论文而去做研究,否则往往不一定是有意思的,反而不太容易发表。”
他说,“我感觉到人的一生的幸福,满足也好,不满足也好,不是由结果决定的,而是由追求你的兴趣、目标的过程决定的。正因为我出身很普通,家里没钱,到现在为止我每一天都会有自己非常有激情、非常想努力去实现的目标。追求目标的过程就给我非常强、非常好的幸福感。相对的,如果我一出生家里就是亿万富翁或者高官,那样可能让我的忧虑和挑战会少很多,但是可能让我一辈子日子过的不是那么充实、那么让我满足,因为追求的过程就是让我快乐的过程。”
如何改变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
陈志武认为中国人工作非常勤奋,但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得很艰难。我们平时听到的大款富翁全世界砸现金,那只是凤毛麟角1%的人(尽管绝对人数不少,有1千3百多万人),大多数中国人同样勤奋地工作,但有一堆医疗、子女教育、养老这些问题,这跟中国的收入分配、财富分配的严重畸形有关。
“中国靠关系、靠权力,靠你的出生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要是命运让你出生在中国农村,你就只能做中国社会的二等公民、三等公民……这些体制的原因、文化的原因、靠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尽管整个中国的经济、GDP和财富指标在过去三十几年增长了非常非常多,但还是让社会大多数人没办法从经济增长过程中得到他们应该有的一份。”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发挥货币的魔力。“实际上市场化的交易,只认货币、基于货币的交易,是对大家都平等的,跟你的身份、社会地位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你希望看到我们的社会是充满了公正、公平和平等,那应该是高度货币化的社会。”
二是要进行体制改革,实行民主法治。陈志武反对“民主法治是西方的文化,对中国不适用”的说法,“实际上民主法治是最终所有人类社会都要追求的状态。这个不能因为民主法治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古希腊,就说成是西方的。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非洲人、印度人、欧洲人……大家对民主法治、个人权利、个人自由、个人平等这些价值取向和目标方面是完全一样的,这些都没有因为人种而不一样。”
“打倒孔家店”,摒弃过时的儒家文化
在弘扬民主法治的同时,陈还对中国的儒家文化进行批驳,提倡“打倒孔家店”:“这个问题我是花了十几年的功夫,从金融和经济学的角度,去做一些重新的梳理、挖掘和加深我们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儒家文化出现在两千多年以前是有它的道理的,总体上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看来,儒家之所以通过‘三纲五常’:妻子要服从丈夫、儿子要服从父亲、普通的老百姓和大臣要服从君主、晚辈要服从长辈……它通过基于血缘、代际、年龄和性别关系这几个维度,把整个中国都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但这种非市场货币的固化,代价是很大的,社会人际关系中捆绑着很多的经济利益,而非纯粹的亲情友情。
“现在我们中国人很幸运,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发达了,收入和财富也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就用不着再去通过儒家的“三纲五常”建立的名分等级次序来维系原来的冷冰冰的婚姻家庭关系,而是用金融市场把生老病死方方面面的需要,用金融产品来安排好。这样一来让自己的家庭、婚姻、人际关系、友情关系更多地定位在感情方面,而不是定位在利益交换上。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货币化金融市场化的发展把中国人从‘孔家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印度比中国发展更有潜力
“今天印度可能发展的程度比中国落后了一些,公路也不行,高速公路少很多,质量也很差,基础设施比中国差多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向前看,发展的动力也会比中国落后很多。道理很简单,35年前美国人到中国可能也会发现,美国方方面面实现的发展远远超过35年前的中国,所以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接下来的35年中国的发展会那么快,在短短的35年内追赶美国、缩短的距离能有这么多。所以按照同样的道理,印度的法制架构是它的最核心的优势,我觉得从现在来看50年印度可实现的发展,在质量上看会比中国在过去35年里实现的要高得多。
中国为了稳增长不断地增加杠杆、超额地在没有什么回报的地区作出投资会使得中国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不仅仅是从绝对意义上来讲要小很多,而且相对印度来说也会少很多。”
想了解更多陈志武教授的研究理论,请参考他的许多著作。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