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每时每刻都有,
逃避与转移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下雨了忘记带伞;
写字楼电梯的速度太慢了;
汇报时USB的拷贝文件突然打不开;
私人停车位太多导致停车困难;
…… 
假如遇到一个问题,你会怎样应对?
是消极地抱怨牢骚和抓狂暴躁,还是冷静地直接着手解决问题?
在解决不同问题的时候你是否有固定的思路?当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时是否会措手不及?
当我们的聚焦点从问题本身上提升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时,解决问题开始有了方向性和规律性,问题变成了不那么棘手的烦恼,它化解为一种特定场景下的分析和推理过程,从转变思维的层面对付问题。
这些答案,是从一本书《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中得到的。
今天的「职场么么哒」要给大家推荐这本书。以书中两个案例为例,告诉大家如何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唐纳德•高斯、
杰拉尔德•温伯格 著
推荐指数:★★★★
推荐原因:有启发,有意思,很简短。
言简意赅,例子形象生动贴合实际,可读性强。
职 场 么 么 哒 
第十三期
《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 问题是什么 ]
正如文章开头给出的例子,从个人到社会,从可控到不可控,这些都是问题的呈现。
那么到底什么是问题呢?书本给出了解释: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书中通过多个典型的、常见的例子通俗地解释问题的定义,告诉我们该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出处和原因,以及由谁来解决问题。并在每一个例子之后给我们有效的建议和解决问题应遵循的思维和原则。
[ 如何发现问题 ]
我们知道:“某些问题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发现问题所在”,如果我们能够轻易地发现问题是什么,就能够直接探讨解决方案了。
从一个例子说起
CASE1
如果有一本完整的书,不考虑内容,只考虑结构,你能发现它有什么问题吗?
从表面上看,它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但当你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发现许多潜在的并且是大家都认同的问题。
例如:
1.暂时放下书很难保持书的形状;
2.无法只带上书的某一部分,因此携带时必须整本携带;
3.如果不用手扶着,书本容易合上;
4.书页很容易被撕破;
5.书上没有把手,不方便携带
6.页边距太窄,不够写批注;
7.有些书页粘连在一起
8.纸张太光滑,反光刺眼;
9.书的装订方法让读者觉得很厚重,长期保存来说又太容易磨损;
10.每一行文字太长,换行时候容易看成同一行或是跳行。
……
▍启发
从一个简单的书本结构问题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么多存在的问题,说明现实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何况实际情况要比书本复杂更多。
  • 每转换一次视角,都会发现新的不协调之处。
  • 视角从何而来?你可以尝试站在外国人、盲人、儿童老人的角度发现问题,学会借助不同人群来检验自己的提出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把每个方案付诸实践之前,能从各个视角来审视问题,会比等到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才意识到问题存在要好得多。

[ 谁来解决问题 ]

▍再看另一个例子
CASE 2
在某个办公室里,有11个职员。其中,小A是一个吸烟爱好者,甚至在老板给大家开会时他也照吸无误。(办公室之前没有要求禁止吸烟)但是,另外的10位职员均不吸烟,且讨厌吸烟。
由于办公室很小,通风不畅,烟雾扩散使空气浑浊。虽然老板本人不抗拒烟雾(因为他也吸烟),但是他本人也发觉到,另外10位同事在小A吸烟时都面露愠色,但是小A仍然自我陶醉地吞云吐雾,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任何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 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解决?
a) 不抽烟的10位职员
b) 抽烟的小A
c) 老板
d) 写字楼的物业公司
由于老板从小就在吸烟家庭长大,对烟雾很适应,因此认为这种习惯很正常;而物业公司完全不需要管到某个办公室内这么琐碎皮毛的事情。
所以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 方案一:老板不参与解决
某一天老板不在,大家开始各自提议解决方案。
①在上班之前每个成员打电话给小A提醒他不准带烟来上班。
②由某个早起的同事打电话去问小A为什么上次要抽烟。
③把抽烟者的车胎气放掉,抽一支烟就戳一次车胎。(开玩笑)
大家在讨论过程笑场无数次,但平和直接的讨论方法让小A终于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并没有让他觉得置身于被动防御的境地。
当主持讨论的同事问小A可以接受哪种建议或者修改哪条的时候,他说愿意以后上班不抽烟,转而培养其他在社交中不那么让人讨厌或讨人喜欢的习惯。
他进而提议,“要不然大家以后每周带比吸烟口感更好的,至少是更有趣的零食一起和大家分享。”
大家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抽烟问题妥善解决。
  • 方案二:由老板来解决问题
如果情况是老板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由自己来解决,那么可能是这样的处理局面:
①规定禁止吸烟,吸烟就扣工资。
②规定允许吸烟,迫使一些不抽烟的同事要么离开,要么因为烟味而呕吐。
③交替设置可以抽烟或不可以抽烟的办公日期。
可以发现,这些方案总会使一些人不开心,也并没有让问题的制造者了解到大家的真实想法。
▍启发
按照方案一的做法,不仅可以让问题的相关方对问题了解更加深入,感受更真切,还能够让大家更愿意参与到讨论和执行的过程中,节省了时间成本,也使问题能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
  • 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该问题当他自己却不会遇到该问题时候,首要的是让他亲身感受到该问题。
  • 当别人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
  • 一个小小的提醒往往比复杂的解决问题方法更有效。
[ 思考和分析问题 ]
这本书给出了关于处理问题的思路:
1.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这本书让人读起来很不舒服
2.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例如,这本书松手会合上,书页容易撕破……可能是多方面的问题。
3.这个问题和谁相关?
例如,自己(读者)、作者、出版社、书店(卖家)
4.这个问题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
  • 读者:把书签放在旁边,随时标记;买一个专门的书架子固定书本;翻页的时候小心一点……
  • 作者:出书之前询问旁人的阅读体验,提前与出版社协商好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 出版社:考虑到过往的出版经验,改善出版或者印刷方式。
  • 卖家:卖出的时候针对书本的结构可以赠送书签或书架子,适当提高价格保持收益。
……
5.这个问题来自哪里?如何防范下一个随之产生的问题?
由于这不是个人原因产生的问题,涉及到多方,因此需要多方一起解决。
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问题,难道每个问题都需要按照书本给的解决思路来处理吗?这样的话可能简单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复杂。
但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 假设这是由于个人习惯/失误造成的问题(已发现),就不必要去思考“由谁来解决”了。
  • 假设这是整个团队遇到了困难,那可能着重点在“发现和定义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问题”上。
所以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要将问题落脚到某个环节上,着重去处理它。
[ 精选语句摘录 ]
▍问题到底是什么?(第三章)
  • 看看你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个可能有出错的地方,你就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 不要仓促下结论,不要抛弃第一印象。
  • 如果想的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要变换问题的表述方式,找到问题的所在层面。
▍问题来自哪里?(第五章)
  • 每个问题都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
  • 大多数问题都源于自己,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 问题是谁出的?那个人想对我做什么?

[ 写在最后]
爱因斯坦说:“人天性狡猾,但并无恶意。”
人们通常会由于天性的惰性将问题归咎于历史问题或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从而实现逃避问题;或是通过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试图转移问题
问题每时每刻都有,逃避与转移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显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这里行不通,面对琐碎的问题,重要的是改变思维
当我们跳出混沌的问题困境,从更宏观和系统的角度重新思考问题,就不会总是那么困扰了。
希望今天这几个小故事对大家有启发
能帮助你改变一个看问题的方式都是好的
今天的么么哒到这里就结束啦
关于解决问题的书籍或是good idea
欢迎推荐给我们哦 ~
期待你的留言:)
对了,今天的配乐是
Mika - Good guys
—END—
栏 目 介 绍 
『职场么么哒』这是我们推出的一档新栏目,每周三/周五更新。致力于工作方法的培养与技能的提升,愿你我被职场温柔以待。
本 期 分 享 
  • 分享人:Josephine,营销组,韩语很溜的商英专业的奈斯姐姐
  • 主笔人:Lemon,图文编辑: Lemon,责任编辑:软软
往 期 精 选 

-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所有推送哦 -
一站式青年人才成长社群
- keep learning , 唯有成长不可阻挡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