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故事和干货,看不看随你
Pomona College的校门上写着“只有那些渴求真知、思想深邃、谦恭敬畏的人可以进入这里”
前阵子和一个朋友聊天,问起我毕业后做什么,给出答案后对方用很不可置信地口吻说:“啊,你竟然会选择这么无聊的传统道路。”语气中显而易见的一丝失望。
没错,这年头选择传统道路早就不sexy了。
刷屏朋友圈的文章,皆是
“哥大毕业卖酸奶”
“不做模特做煎饼果子”
“放弃投行百万年薪环球旅行”
如果说几年之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还是让众人不解的社会新闻,如今头顶名校光环下海创业早就成了潮流,而且创业内容越奇葩、越疯狂,得到的关注越多。
什么叫有意思的人生?
不走寻常路、挑战非传统行业、拒绝攀爬企业阶梯当然是充满勇气的选择。
但传统的投行、咨询真的就无半分好处了吗?
再进一步问,选择投行咨询,是否一定意味着你会变成一个无趣的工作机器?
我的那位朋友,担心的一定也是:李奕这个还算有趣的家伙,也还是没逃出“有名大公司”的魔爪,此后她可就要过得没劲儿透啦。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和担心,直到在Quora上偶然看到的一个问题给了我答案。
提问者问:“我是一个大二学生,金融专业。我的最终目标是自己创业,现在也在一家科技初创公司打工。我没法确定这家公司是否真的会成功,所以想有一套预备方案。谁能告诉我,我应该尝试投行还是咨询?”
回答者是Quora大V Ellen Vrana,前麦肯锡咨询师,斯坦福MBA,目前正发布自己的初创公司,她的丈夫则从事投行。
她的答案很简单:“两者都试,如果你真的有幸得到一份投行或咨询的工作,毫不犹豫地接受。”
她简洁有力地点明了从事这两个行业的好处:投行和咨询所提供的在商业管理、领导力、决策力和战略能力层面的训练,是任何其他行业,尤其是小型初创公司,所无法提供的。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
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她的另一段话:
You’re taking a job… not a personality. So take the job, not the personality. You can be a start-up person and still go into either one of these industries.
这段话写的太好,所以我把英文原文放出来保存原意。翻译过来大致是:你接受的是一份工作,不是一种人格。无论在咨询还是投行,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依然可以保持你创业者的个性。
谁说投行大都竞争激烈、金钱至上,在华尔街工作的你就不能以拯救地球环境,或者拍一部惊世影片为理想?
谁说咨询公司大都为财富五百强服务,工作强度超高,你就不能想要投身公益事业、或者功成身退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咖啡馆?
事实上,我认识太多太多人,在离开这两个行业之后,从事着各种各样更适合自己的事业。
创业者和梦想者的初心从未改变。
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因为一两年的高强度工作而失去光彩,反而因为在咨询和投行积累的宝贵经验,被打开了更多大门,有了选择更精彩生活的机会。
最后想说的是钱,一个在就业讨论中,常常被我们回避的话题。
在准备咨询面试的过程中,我一直关注Victor Cheng,一个给面试者提供各种锦囊和答题方法的大神。
有一天他公布了一封邮件,是来自一位求职者的感谢信。
“感谢您的帮助,我才有机会得到了XX咨询公司的offer。我来自一个相对贫穷的家庭,父母供我上学很不容易。有了这份工作之后,我终于可以让我的家人过上优质的生活了。”
Victor说,“我为这么多求职者提供帮助,很少有人直接谈及咨询行业为他们带来的经济意义。大部分人希望通过咨询的平台了解更多行业,接触大公司的管理层;但一份咨询业的工作带来的丰厚收入,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彻底改变了他们及其家庭的人生。
从最现实的角度来说,包括投行咨询在内的传统行业都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了高昂的薪资起点。
创业固然有被估值千万的可能性,可是对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稳定的现金流和公司失败的可能性还是无法保障一个稳定的生活。
作为留学生,我早就下定决心毕业后不光不再向父母要钱,更要把学费挣回来。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一份报酬丰厚的职业,也是出于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三年、五年后的我会在哪里?
说实话,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我很清楚,无论我身处的行业是传统还是现代,是“无聊”还是新颖,我依然会是那个有梦有趣的李奕。
不忘初心的人,在哪运气都不会太差。
好奇奕
因为最近新读者比较多😁  所以文章结尾改成装逼自我介绍了🙈
但各位放心,我这逗逼的风格,肯定是改不掉了😂
码字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