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的作者简是我曾经在麦肯锡的同事。
她有好多让真伪文青都羡慕的经历 - 电影、时尚,这些文青们YY的东东,她都搞过。而且时尚是正在进行时 (文末可以看到她的作品)。记得2008年麦肯锡北京年会,简刚刚加入公司,做了一个小电影,把我们同事的各种 hidden talents 都发掘出来啦。
我记得有一个镜头是我们的莉同学一身正装在嘉里中心外等出租,车来了,她一个侧手翻到车的另一半,一甩长发,上车 (莉当年是武术冠军,看她的文章 (《爱情是一种值得等待的信仰》,关注「奴隶社会」后回复 104),还有我们办公室大家都爱的高姐,一身专业自行车打扮,一直「骑」到办公室。那电影选材精妙,剪辑流畅,看的我们目瞪口呆。
当时我就想这是哪方才女,有才情、有本事,做得这么抓眼抓心的片子。后来有幸简在我的项目上做项目经理,聪明能干自不必说,还把我们几个超级能干的「小朋友」教导的在项目上突飞猛进的成长 (其中两位都在奴隶社会发过文章,发送 16 和 35 获取)。如果以「奴隶社会发文率」作为标准,那当年我们这个团队绝对是名列第一的,其中唯一一个没发文章的,是一个说中文的德国小伙,毕竟人家母语不是中文,暂且不算addressable market, 加上今天简的文章,团队发文率达到了100%,呵呵。
简的文笔干练,她也是我在麦肯锡的经历中最有女性美的一个,用什么优美的文字形容都不过分,真的。而且真正的美是内在的,是这种对生活的无畏和拥抱,是选择和放下的智慧,和在各种寒冷和黑暗里,对爱和生活的永不放弃的追求。
简上周定婚了,看着他们我都觉得幸福。

最近因为创业在恶补互联网营销,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快速试错。我上周还在纠结品牌上线的几种方案,请教两位我很信任的做互联网的朋友,都一句话,「别纠结了,你先试起来吧。」
但我这里想说的不是互联网营销和品牌定位。试错这个话题更多的让我想起的是前不久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女性论坛,近乎一半的问题都跟事业定位相关。「我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怎么办呢?」
这是个很容易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我自己与不例外。总结一下,纠结模式如下。
1)虽然不喜欢现在做的工作,但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且好象也没什么兴趣爱好。

2)都做了好几年了,转行风险很大,经济又不好,还是留下来吧。

3)现在工作很忙,没时间看外面的机会,更没时间发现自己的喜好。

4)喜欢的事都不能做职业的,不能挣钱。

5)要是喜欢的不是自已擅长的事呢?
「别纠结了,先试起来吧!」这句话用到事业定位的「试错」上,倒也是很切题。
我是个比较好奇和折腾的人,对事业看得又挺重,再加上一直固执的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所以在事业定位这件事情上拿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试验。这里写个试验小结吧。
先简单介绍一下试验对象吧。我本科毕业后跨三大洲悲催的搬了18次家,博士毕业后 (迄今8年) 试了7个行业 (影视、咨询、教育、餐饮、公益、医药、时尚)。我是个根红苗正的理科生 (生物物理博士),读完博士本来应该继续做学术,可我从美国回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摄像。折腾了近一年不喜欢,颇为狼狈的回美国做博士后。几个月后进了麦肯锡,其间在北京开了一家咖啡馆,之后加入了加州的一家公益基金会。
那现在呢?好莱坞结局应该是这样的——我在明媚的晨光下美好的微笑着,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成功幸福。那现实呢?好像还真挺好莱坞的,我定居到了自己最爱的湾区,在我非常喜欢的一家医药企业做自己热爱的药物研发管理,同时创业作首饰设计,正在建立首饰工作室和品牌,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成功真的说不上,但开心和成就感还是不少的。
那这个试验过程如何呢?这试验期间真的不乏悲催期——哎,更糟的是这些悲催还是自找的,所以有时更难忍。现在如果被问,重新来,还这么试错吗?我会答,真的还会,而且将来也还会一如既往的试错。不过也许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毕竟做了4年咨询,很难不提建议啊,尤其对自己)。
先想说「试错」中的「试」字。所谓试,就意味着未知和不确定性 —— 这两项都是人产生恐惧的根源。
记得读博士后的那短短几个月,就一直勤勤恳恳的惶恐着。当时刚狼狈的从北京读完电影学院回到美国读博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直挺心高气傲的自己突然会很羡慕很多人,羡慕在公司上班的人,羡慕一心一意喜欢做科研的人,还会羡慕生了宝宝早早在家带娃的。记得自己惶恐的投了无数简历, 包括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然后当然悲剧,还要经历各种打击自尊的面试。每一次失败,就无数倍将我内心对未知的恐惧扩大,而对未知的恐惧慢慢转化为我对自己的怀疑。于是我怀疑自己不应该浪费时间读博士变成了第三性,怀疑自己的理想不过是空想,怀疑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怀疑信用卡的高利债还有为上电影学院借的朋友的钱自己还不上,惶恐父母的失望,惶恐见到有了工作和家庭的同学。
现在回想,那几个月不过是个短短的过渡段。就像建新楼前要拆旧房子,清场一样。可当时忙于恐慌,就是看不清这个阶段的临时性。只觉得整个世界乱七八糟 (things are falling apart),而且好像会永远乱七八糟。
我们都是看着中国大大小小的施工工地长大的。施工工地混乱嘈杂,见多了,我们也就习惯了,因为我们知道,过一段时间就有个漂亮的新楼拔地而起。可是,如果我们第一次见施工工地而心中又没有蓝图,我们看到的会是飞扬的尘土,感觉随时会塌的架子,而且过了好几天也没看到什么进展!:-)
施工工地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它的临时性;第二是它的决定性,施工质量决定未来树立几十年的楼宇的质量。其实无论是我们主动试错 (想放弃当前的工作) 还是被动试错 (被老板要求放弃当前的工作),这个过程都是拆了重建的过程。我们站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工地,连个干净的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充满了无序和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慌感。
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提醒自己,这个阶段不过是我们见到的无数工地之一,它的混乱是临时的,是为了更美好的有序和高度。相信了临时性,我们才可以把自己的精力从忧虑中解放出来,把它放在创造上。用自己的理性提醒自己,在这个阶段,我们如果能把更少的精力放在焦虑上,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做事上,施工质量才会更高。
这个阶段,勇气和理性是极度重要的。有勇气,我们才可以少焦虑多做事。而勇气并不是无畏,真正的勇气是懂得如何用理性来调控自己的畏惧和负情绪。好像跑题了哦。
回到试错。再谈「试错」中的「错」字。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道理我们都明白。试,就意味着会错。而,错,是非常难过的一关。我们如何面对自找的错呢?
我觉得首先得回到定义上。我们判断一个选择是对是错经常是看这个选择是否在近期直接的满足了我们之所需。
此处,「近期」和「直接」是关键词。如果一个选择在一年后间接的给了我们巨大的收益,我们常常没有这个耐心和洞察力来做正确判断。我们的判断力过度强调短期性和直接性 ——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对预知未来的能力和分析非直接关系的能力都真的非常有限 (想想蝴蝶效应吧)。五年前让你想像你五年后的生活状态,会是你的现在吗?我五年前一定是想不到的,一年前都想不到。
而恰恰相反,我们的收获和成长大多数时候是长期和间接的,尤其是在职业选择这么大的论题上。所以结果就是我们刚开始一个新的尝试就开始对自己误判并严重打击,随之放弃,下次也不敢再试了。
记得读完电影学院,整个家当的一半是1000多张影碟。没有工作,而且连找工作的欲望都没有,既不想做学术也不想做电影。会抽着烟,开大音量听着重金属,在冬天寒冷北京的大街上边走边哭,因为觉得自己很愚蠢,为什么会想到搞电影这么不靠谱的事。去年分手后,一个人逃到安静寒冷的瑞士,完全听不懂德语,初期工作也不太适应,觉得自己的生活也进入了一个寒冬,事业和家庭一片白色茫茫,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又错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希望能回去抱抱当年的自己,然后把这篇试验小结塞给自己 —— 真的是误判自己了,就因为那些短期的外界的功利性标准让自己陷入一个抑郁期,非常无谓。
自己选择的真的错了吗?在去电影学院之前,心里总有个嘶嘶声音干扰我「你真的想做科研吗?多无聊啊?为什么不去拍电影做艺术?」在电影学院之后,我对搞艺术的理解又深了好几层 (这里写不下了),于是从进麦肯锡到医药公司到创业,都是铁了心的,因为觉得生活是我的选择。
心里很踏实,所以一步一步走得也挺踏实。也许你听了有些失望,这么折腾,就为了自我认知?但是内心的踏实,是生活的地基,有什么比地基更根本和重要的吗?所以有时我们的尝试不过是让自己对自己更了解,对错又从何谈起呢?更不用提艺术的修养对生活的滋润也不是用功利直接的标尺可以度量的,现在回想,觉得这一年让自己的生活精彩了很多。而现在做首饰品牌也和当年的经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加州遇见我现在的未婚夫时,一见钟情的 (诸多) 原因之一是我们都在亚洲长大,在欧洲生活过,要在美国安家。我们欣赏彼此的多面性,理解彼此被不同的文化洗礼过。这许多的折腾,这其中很多以前定义的错误,等到今天,会是一笔财富,成为我们自我的一部分。我真的很爱自己现在的生活,跟成功跟金钱没有太大联系,而是因为过去的积累让生活有很多层面,让我跟很多有趣的新朋旧友有不同的话题可聊,因为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做起选择来比五年前容易了很多,对选择和决定也不那么焦虑了。
我们都应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远见,多一点空间。很多错不过是经历,是财富和智慧在积累和形成中的表象。
所以,「别纠结了,先试起来吧!」很好玩的。
题图:敢于不同,来自网络。上面的两张图片展示了简设计的首饰,喜欢吗?

加入全球各个城市的粉丝群和兴趣爱好群。群二维码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
近距离接触,可以加 nulish1 微信好友。
没读经典老文章,你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吗?发送 m 获得以前的热文目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关注我们 (搜索 奴隶社会 或者 nulishehui):
觉得好,顺手赞一下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