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尔,毕业于斯坦福法学院,畅销书《Zero to One》的作者,PayPal公司创始人,公司拥有的资产达55亿美元。他是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被誉为“美国硅谷创投教父”
作为 PayPal 的创始人之一,彼得·蒂尔说,如果他当初按部就班地去做一名律师,就无法获得现在的成功。相反地,他并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轨道”一直走下去,而是搬到了加州,和朋友共同创办一家科技公司,并大赚了一笔。
在给汉密尔顿学生的毕业演讲中,彼得·蒂尔告诫毕业生们,应当从传统中推陈出新,跳出“熟悉的轨道” 。最后,他指出了两个最常被提到但却完全错误的“金句”
按部就班
真的是你想要的么?
其实,我和大多数的毕业演讲嘉宾一样,尽管受到了邀请,要在毕业之际给你们一些人生建议,但实际上我却并不了解你们目前所经历的生活。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现在刚20出头,即将踏入社会开始工作。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已经整整21年都没有为任何人工作过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个学校请我来为你们“指导人生”的理由,那应该是:我擅长思考未来

当然,这并不是我刚开始进入社会的时候就希望去做的事情。我曾经希望成为一名律师,那时还是1989年。当时的我也曾和你们一样,坐在毕业生的位子上。当然,我当时并不了解作为一个律师来说每天的工作是什么。但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律师,首先需要去法学院上学。而学校对于我而言,简直再熟悉不过了。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我的升学都异常顺利。当我顺利地考入法学院之后,我明白,其实我可以顺利完成任何这种类型的考试。当然,我也可以告诉大家,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专业知识型人才。
我在法学院的时候成绩很好,毕业后被纽约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录用。但是真正做了那份工作之后我才知道,律所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就像围墙,墙外的人都想进来,墙内的人却想出去。


在我工作了七个月零三天之后,我决定辞职离开,我当时的同事们都非常惊讶。其中一个同事跟我说,他以前从来不知道还有人可以逃出这份工作的“恶魔岛”。虽然这样说听起来挺奇怪的,因为其实要逃离很简单,你只需要从前门走出去然后不要回来就行。
但是,要离开确实困难,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才得以被这家公司录用,而他们身上绝大多数的荣耀和身份也最初来源于此。
恰恰在我要离开律所的时候,我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见习面试机会。这几乎就是律师职业生涯的金字塔尖顶,也是竞争的最后终点。
但是,我输了。
当时,我整个人其实都崩溃了,感觉就像世界末日。
挫折
真的就那么糟糕吗?
大约十年以后,我偶遇一个老朋友,就是那位帮我安排最高法院面试的朋友,我们很多年没见了。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不是 “你好啊,彼得。” 或者 “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啊?”
 而是“难道你不庆幸自己当年没有通过那场面试吗?”
如果当年我得到了那份最高法院的工作,我们其实可以想象得到——我就会沿着中学时期开始铺就的轨道一直走下去;我不会去加州,不会与人联合创办一家创业公司,我不会去尝试任何新的领域
现在回头想想我自己曾经希望成为一名律师的雄心壮志,其实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那并不是一份关于未来的合理计划,而更像是对于现实的逃避。那是一个可以用来和所有人解释的理由,包括你自己:“不用担心,我现在完全在轨道上安全运行”。
而实际上,当时的我并没有认真的想过,我当时所选的那条轨迹,究竟会通往何方。
创新
传统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汉密尔顿学院1905级杰出毕业生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身上得到一些启发。庞德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对各类事物进行探索的先驱。他把自己人生的使命归结为:“Make it new ”即:从人类的传统中汲取最精华的部分用以创新。

在美国,在这个我们唤之为“西方”的地方,我们都是传统中非寻常的组成部分。我们所继承的传统,它的精华本身就是敢于尝新。培根和牛顿的新科学运动发现了书中从未出现过的真理。我们整个大陆就是一个新世界。我们这个国家的创始人的目标就是建立“时代新秩序”。美国是一个前沿国家,如果我们不去求新,就称不上继承我们真正的文化传统。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创新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这里涉及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计算机速率正在越来越快,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但在另一方面,飞机速度在变慢,火车慢慢被替代,房价很高但是人们收入贫乏。
在现代,“技术”这个词即意味着信息化建设。这种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生产了计算机和各式软件。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技术曾经有着更加广阔的含义:不光指电脑,还意味着飞机、药品、化肥、材料、太空旅行等各种各样的事情。科技进步是在每一条战线上的,而这将带领我们去建立有水下城市、太空旅游以及能源遍地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个描述看上去似乎中立,但我并不赞同。
因为这种描述似乎在说:我们创新的传统已经完结。当我们将我们自己描述为“发达”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在说“就是这样了”——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来说,历史已经结束。我们把该做的都做完了,接下来就等着世界各国来追赶就好了。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的话,20世纪60年代人们所幻想的美好愿景和更璀璨的未来几乎就是个错误。
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
熟悉的轨道和传统价值就好像老生常谈——它们无处不在,有时可能是合理的,但是通常除了不断重复之外,并没什么道理可言。
最后
用两句经典但却并不正确的话来做结 

1)“忠于自我”  
这话是莎士比亚写的,但不是他说的,是他通过波洛涅斯(Polonius,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之口把它说出来的。波洛涅斯是丹麦国王的高级顾问,但主人公哈姆雷特认为这人是个老傻瓜
所以实际上,这句话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莎士比亚是想告诉我们两件事。首先,别忠实于“自我”(这里的“自我” 是指个体进行独立思考及自我驱动的能力)。因为你并不知道,你的潜意识里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叫“自我”的部分。你所谓的“自我” 可能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就像我曾经历的一样。其次,你需要发展你的“自我”,陶冶并照料,不要在尚未发展出具有独立精神的“自我”的之前就盲目地追求他人口中的“成功”。
莎士比亚还建议我们质疑建议,也包括那些来自长辈的建议。比如波洛尼厄斯是一位向女儿掏心窝的父亲,但他的建议其实糟糕透顶。在这里,莎士比亚是忠于西方传统的一个例子,这一传统不会仅仅尊崇它所继承的东西。
2) “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ere your last ”
“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在我看来,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
把生活过得好像永无尽头一样。这意味着,首先,与你身边人的相处要有所顾忌,因为他们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跟你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你今天所做的选择,在日后就会像滚雪球似的,日积月累,影响越来越大。
其实,这也是爱因斯坦在推测 “复利是宇宙当中最强大的力量” 时所要表达的。这不光与金融或者钱财有关,更重要的是指你要将时间投入到更加持久的友谊或者关系当中。

请记住,今天的毕业典礼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谢谢你们。
翻译 | Judith、喵玉
最近热门文章  
点击以下你感兴趣的标签
立即阅读相关好文章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