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姐。
上周日跟大家直播的时候,聊了一下楼市的新政。
简单说,针对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和少数强二线,周期磨底信号比较明确了。(以下观点也仅仅针对这类城市)
托史诗级救世的福,直播间人数创新高。
我当时问大家,拿着钱随时可以买房的人有多少?
一连串的1敲出来,初步估算下,占到直播间人数的5%左右。
这应该已经是有钱人浓度很高的直播间了。
持币的朋友大部分表示已经在看房了。
很高兴链接了这么多有实力的少壮派。
周末一线城市不少销售现场跟直播间的反馈是一致的。
上海的二手房带看量翻倍,成交量为1.5倍。
深圳宝安、福田、龙华等多个新盘售罄,取消折扣。
南山的豪宅代表华润城跳涨100万,周六一天成交4套。
南京合肥等城市里,核心地段的小区开始上调价格。
为啥一定要关心持币的人在干嘛呢?
因为资产价格是由有购买力的人决定的。
这些人的预期决定了资产的趋势。
没有购买力的呢,他们声音很大,活跃在各大自媒体的评论区。
还有一些,在公园和紧凑型的车子里拍视频,指导大家投资。
这些呢,统称为市场里的噪音。
2010年的时候,因为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房屋资产价格大跌,地产建设的活跃度下降。
当年美国开工的房屋套数,跟1940年差不多,为1945年二战以后最低的。
美国媒体大肆渲染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破灭了,房屋过剩,年轻人已经拒绝买房,住宅需求会一直处于衰退状态。
2017年5月12号,华尔街日报又发了一篇文章,叫做《租房的年轻一代现在都买房了》,首次买房人占所有买房人比例从2011年的31%提高到42%。
美国的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在经典著作《周期》里讲到,从美国快100年的地产周期来看:
“房地产开发周期,通常清楚、简单、有规律地重复发生。”
1、经济糟糕的时候,地产销售和融资受阻,建设量减少。
2、经济好转后,需求上升,但是供给不够,房屋销售价格开始上升。
3、此时容易过度开发,几年后上市,经济已经过了火热的时候,供给再次过剩。
4、地产销售和融资再次受阻,建设量减少。
周日除了聊政策,我当时还拉出了今年主要城市的供地规模变化。
一线城市,上海同比减少12.9%,广州减少8.7,北京持平,深圳暂未公布。
二线城市里,同比减少50%以上供地的二线城市有:苏州,厦门,东莞,南京,宁波。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自己城市的国土自然资源局查看,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是减少供地的。
这两年,就处于经济不咋地,地产销售和融资受阻,建设量减少的阶段。
而且今年这批供地,相当一部分是建设容积率1左右,甚至低于1的洋房别墅,进一步减少了供应套数。
很多朋友会觉得国家这次彻底转向,又是忽悠你进去套牢你。
其实你仔细想一下,那些被套牢的,是国家喊你买的时候买的吗?
gov过去20年,有2个节点明确喊你买房,一次是08年金融危机后,一次是15年去库存。
那会也是降首付,降利率,放水,喊你上车。
08年金融危机,15年股灾,大部分人是被吓破胆的,敢上车的现在都美滋滋。
被套牢的呢,一线基本是21年及之后买的,二线是17年之后买的。
实际上16年12月我们就喊房住不炒了,21年三道红线,恨不得掐死地产。
大部分人,让你买的时候坚决不买,不让你买的时候,假离婚,付茶水费,经营贷,挤破头也要上车。
真是主打一个天生反骨。
如果你这辈子,没有主动赚到过风口或者趋势的钱,那么对自己直觉就不要过分信赖。
我知道有一些投资大V,他们在各种看房,但是在文章里不会表达看多,防止得罪大部分粉丝。
那些经常被网民夸良心的经济专家和大博主,没有一个是租房住的,相反,他们都是收房租的
我这个号之所以还能知行合一,实话实说,主要是因为。。。。不火
舆论场上的强者,往往是现实里的弱者。
现实里的强者,往往是舆论场里的弱者。
那问题来了,你要做哪种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