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馨(Jashin Lin),16岁赴美国夏威夷读高中,之后进入波士顿大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创建社交平台Growbie,教会更多人学会“向上社交,自我营销”。本期“华裔青年说”,让我们一起跟着嘉馨一起探索她的逆袭之路。
她从小在鼓浪屿长大,在海风和阳光的沐浴中成长,高中赴美国夏威夷一所女子学校就读。对于嘉馨来说,夏威夷是她逐渐了解生命的多样化和找到自我的开始。
在夏威夷,嘉馨入读了当地的教会女子高中。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文化氛围,让她一开始有些不适应。“这里的学校每天下午1:30就放学了,而且没什么作业,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在课后进行体育运动。这对于当地学生来说是提高个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好的方式。” 嘉馨说。
但已然错过报名各项活动时机的嘉馨只能从先从说话开始,培养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我那时候一下课就去找老师聊天,虽然当时的口语不是很地道,但我也一定要走出舒适圈。反正我最大的特质就是‘不要脸’嘛!反而这样老师很喜欢我,因为看到了我的努力。”
高中时期最大的一个转机是竞选学生会副主席。虽然刚到美国2个月,但正好赶上了学生会领导者竞选活动,老师也鼓励她去尝试。“反正我‘Nothing to lose(没什么可失去的)’,也没什么可怕的,本来也没人认识我。”
就这样,从制作海报开始,她开始了自己的竞选之路。嘉馨说,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一位棒球队队长,但她还是勇敢的在全校500人面前完成了自己的竞选演讲,并且成功当选为当时的学生会副主席。
“大家可能也是想看看我这个国际生能搞出什么名堂,所以选择了我,而且觉得我很勇敢,这也是很难得的品质。”正是这次竞选经历,让嘉馨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所具有的领导力,也让她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价值。
从夏威夷的高中毕业后,嘉馨赴波士顿,开始了大学生活。因她高中时期在校的突出表现,校长为她亲自写了本科入学的推荐信。
嘉馨说,高中校长对她说过一句话,让她一直记到现在,“在夏威夷,你是小池塘里的大鱼,但到了波士顿,你就成为了大池塘里的小鱼。”但嘉馨说:“我不要做小鱼,我要成为大池塘里的大鱼。”
初到波士顿,东海岸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方式直接给嘉馨来了一个“下马威”。虽然曾经是高中学校的风云人物,但到了波士顿这个“大池塘”,她变成了不敢说话、没有朋友的“小鱼”。
意识到状态不对, 嘉馨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我那时候又去找了自己的教授,跟她聊自己的烦恼和各种不适应。后来教授上课时候就会主动点我的名字让我发言。”
自信在一次次发言中重建起来,嘉馨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成为了助教、社团主席,还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在校期间,她还不断地帮助身边国际学生解决在学校的交流和学习困难,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和生活。
本科毕业,嘉馨不光被评为院长杰出贡献奖,还被学校杂志专访。直到现在,专访海报还挂在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三楼。
从高中再到本科,嘉馨逐渐意识到了“向上社交”的重要意义。“向上社交不仅仅是跟比自己优秀的人社交,也是要用积极向上,有成长性思维地去认识更多人,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这是一种成长思维。”这也成为了后期她创建Growbie的初衷。


成为一名创业者,哈佛商学院成为了嘉馨心之向往的地方,但极低的录取率和高成绩要求,她的成绩并不占优势。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波士顿大学商学院院长,也是她的导师鼓励她继续申请,尽管GMAT(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成绩不高,但还在录取区间内。“我很清楚我自己,只要能拿到面试机会,我就肯定会被录取。”终于,哈佛商学院的橄榄枝抛向了她,成为了能够面试的那20%,进入面试后又成功被哈佛录取。
入学哈佛商学院、成为波士顿大学最年轻的客座讲师……属于嘉馨的高光时刻还有很多……
“Growbie想专注于一件事情,就是培养海外华人的社交自信。” 嘉馨说,“华人也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我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让大家看到,我能做到,你也可以。”

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明阳
责任编辑:马海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