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为男性,在30岁以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男性有任何性别优势,也不理解为何以前总说要生儿子。
直到前年与父母一起去了一趟云南旅游,我才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了解的越多,慢慢触及到了本质:过去,男性是家庭、家族的暴力保障,没有了暴力保障,家里的田地、房产、甚至女性都会被人强取豪夺。
相较于女性,男性是消耗品,很容易在与外人的争斗中伤亡。
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不经人为干预的、自然出生男女比例,并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1:1,而是1.05:1。
难道造物主和自然界也重男轻女?
1.旅行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2.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从来都是“暴力”,军队是国家的武力保障,而男性则是家庭、家族的武力保障。
3.人类自然生育率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5:1,男性天生“容易”夭折,人类基因天然倾向生男孩。
4.触及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Part.1
前年7月份与父母一起自驾到云南旅游,在大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我和父亲开车到了某老城区,由于道路狭窄,一辆施工车辆挡住了去路,我们的车过不去,施工车辆的司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我们只好停下来等施工车辆卸完装修材料。
等着等着,那条街上开始摆摊卖菜,本就狭窄道路更加狭窄了。过了一个多小时,施工车辆卸完了东西,往外开走。
父亲开车跟着施工车辆一起走,我则在车外看着,避免父亲开车压到别人的菜摊。
突然一个卖菜的阿姨猛烈锤击父亲的车,并厉声指责父亲压到她的菜。街头的泼妇,大家应该都能想象到。
我看着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车根本没压到菜。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过去跟阿姨表达了歉意,并表示压到的菜,我全部买下来。
这个时候,阿姨突然和颜悦色地跟我说不用买,没关系,只是叫我爸注意一点。此时车已经开出了窄路,我再次跟阿姨表达了歉意,然后上车走了。
上车后,与父亲聊起这事。
我说:卖菜阿姨人还挺好的嘛。
父亲:挺好?你坐起来点,看看她(卖菜阿姨)在车前盖上锤出来的凹痕。
父亲开车习惯坐高坐直,他能看到车前盖。我在副驾驶喜欢坐低略微后躺,看不到车前盖。我坐起来看到了车前盖的凹痕。
父亲接着说:她出来摆摊后,你就没上过车,她不知道你是我儿子。她看我一个糟老头子,车也是外地牌,估计以为我好欺负。你一个高高壮壮、还戴个墨镜的小伙子突然出现,她就怂了呗。不然她非要说我压到了她的菜,讹我个几百块钱,警察来了都不好管!
【父亲当时65岁,身高170不到,加上每天打乒乓球,吃的也不多,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我身高177,虽然不算高,但也比云南的平均身高要高出几厘米,当时体重160斤,常年打篮球。】

Part.2
这件事情以前,我从来没有觉得男性的性别有任何优势。
父母亲友长年教育要让着女孩子,好吃好喝女生先吃先喝;犯了错啥的,也是先指责我们男生,而不怪女生。甚至导致我一度既反感且羡慕女生。
这件事情以后,我开始重新思考为什么过去人们总想生儿子。
实际上不论我们承认与否,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其最底层的逻辑还是暴力。
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如此。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暴力来保障本国的安全,别国就会不断侵夺本国的利益。除了暴力击败对方外,没有任何办法。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持续性的种族灭绝不就是最好例子么?国际舆论不管怎么呼吁,以色列就是依仗暴力优势,绝不肯停火退让,国际援助组织照炸不误。
中国自古以来,占据了一片全世界最好的土地,产粮量高导致全国人口数量几乎一直是全世界最多,过多的人口,意味着人均资源稀缺。
争夺资源是中国各个农村、乡镇、城市,两千多年来永恒不变的一个主题。大到田地、水源、柴火要抢,小到牛粪人屎也要抢。不抢?你家田地的养分就不够,长出来的粮食就不够吃。
有人想抢,就有人想自己不被抢,争斗自然而然发生。发生争斗当然是让先天生理条件更适合打斗的男性去抢,谁也不会傻到让自家的女性上去送。
如果说军队是国家的武力保障,那么男性就是家庭和家族的武力保障。
这也就导致男性本质上是消耗品,在争斗中,很容易出现伤亡。
清末,广东的原住民与客家人为了抢夺生存资源,持续械斗几十年,死伤超百万人。其中男性大部分死在械斗中,女性则大部分死在另一方某次胜利后的屠杀中。
过去,在相对和平的时代里,正常情况下,家庭、家族只有男性“消耗”完了,包括女性在内的老弱病残小才会被伤害。
过去,没有男性保护的女性,几乎难以生存。与其说老一辈思想迂腐、重男轻女,不如说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没有能力给女儿提供暴力保障。甚至连自保的能力都不多,唯有寄希望于多生几个儿子,来提供暴力保障。
广东的土客械斗是往大了说的事情,往小了说也是一样。
村里上游截留太多水源,你在下游没水灌溉田地怎么办?邻居盖房子强占了你三寸宅基地怎么办? 

你家里要是男性成员少,不能用武力夺回来,你就只能干瞪眼,官府老爷才几个人,哪有空管这些小事。
别说过去了,就是现在,邻居在过道里放鞋柜、堆垃圾、占用消防通道,你家要没个男性震慑对方,光靠警察和小区物业有用么?
我反正试过,屁用没有。直到我自己敲开他们的家门,表示:你们再在消防通道堆杂物,我就帮你们收拾。他们才稍微收敛一些。
Part.3
实际上,即便没有任何人为干预,
男女自然出生的比例也不是我们传统认知的1:1,而是1.05:1,男性出生比率略高于女性。

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每有100名女婴诞生,就有105名男婴诞生。
这可不是我瞎说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曾经科普过。
还引用了国外的研究报告,为了防杠精,我把参考文献链接也发出来,有兴趣的读者自行翻阅。

【1.How does the sex ratio at birth vary across the world?
https://ourworldindata.org/sex-ratio-at-birth
2.The human sex ratio from conception to birth
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112/16/E2102.full.pdf

为什么男性的出生比率天然高于女性?难道造物者和自然界也重男轻女?
其实还是上一段说过的:男性是消耗品。
男性不只是成年后作为暴力保障时容易“损耗”,男性基因里的探索欲、冒险性,导致男性幼年的时候已经很容易“损耗”掉。
知乎上有个近两千万浏览量的话题“为什么小男孩小时候比小女孩难养好多?”里边描述了男性小时候各种各样“作死”的情形。
在男性易“损耗”的情况下,如果人类保持男女1:1的出生率,估计用不了多久全人类就没有男性,只剩下女性了。
在战争年代,男性损耗的速度更是惊人。苏联,1923年出生的男性,8成死在了二战期间。到如今的俄罗斯,男女比例都没有恢复到1:1,男性人数比女性少7%。
即便在相对和平的现代,男性“损耗”少了许多,却仍然有超过50%的国家,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因为女性寿命更长。
不是造物主和自然界重男轻女,而是人类在长时间的自然衍化下,给男性留下了一定的冗余数量,以应对男性的非正常“损耗”(死亡)。
Part.4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了挺多,写的也有些小心翼翼,稍不注意恐怕就会被认为是在给“重男轻女”开脱。
很多事情并不能光去抨击表象,唯有触及本质,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中国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大乱世,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彻底结束战争,老一辈人对没有安全保障的恐惧刻在了骨子里,生男孩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本能。到现在一些或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然有很强的重男轻女倾向。
国内和平的年代,男性天然的高出生率,“损耗”率降低,加上一些重男轻女人为干涉的因素,最终导致了目前国内男女比例的失衡。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简单肤浅地抨击封建观念是没有用的,核心本质是社会要给人们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不要再让人们觉得需要靠生男孩来获取安全感。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