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
于晓丹了解到中国乳腺癌术后女性内衣的尴尬,
决定为她们设计术后内衣,
让她们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
8 年前,杜心童在一次大学公益实践里,
遇到了一名唇腭裂小女孩。
因为说话被嘲笑,只肯与她文字交流,
她从此有了帮助语言障碍儿童的想法。
15 年前,王春光因为一个科研项目回国,
一落地,雾霾重新引发了她痊愈已久的鼻炎,
让她下定决心,要给下一代更清洁的空气。
对于许多女性创业者而言,
一次心灵的触动,就是一颗种子的萌芽。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共情,
往往能够激发她们的无穷潜力,
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包容、平等进而向善发展。
助力女性创业者发挥潜能,
推动多方合作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向善发展,
正是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Cartier Women’s Initiative,简称CWI)
创立的初心。
5 月 22 日,
CWI 2024 年度颁奖典礼首次在中国深圳举办,
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者站在一起,
携手向前,众行至善。
于晓丹经历过多次职业转变:当译者,她翻译过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留下了那句经典独白“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当作家,她出版了长篇小说《 1980的情人》;当内衣设计师,她在纽约工作了 20 多年,先后为多个品牌提供设计……
而最后一次转变,也是最特别的一次。在 50 多岁的年纪,于晓丹创立“姜好”品牌,开始为乳腺癌患者设计术后内衣。
“我会创业完全是机缘巧合。当时北京一家国际医院的医生来找我,她是做乳腺癌切除手术的,然后这么多年下来,她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病人在手术完成后没有衣服穿。她就想委托我来做这样一件事,设计一款乳腺癌患者术后能用的内衣。”于晓丹告诉我们。
第一次看到医生递过来的临床照片,看到那些伤疤,于晓丹被震撼了。作为一名女性,同时也是一位内衣设计师,她对女性的身体极为熟悉,而乳腺癌患者的这份缺失击中了她。于晓丹立刻开始调研,她想知道,乳腺癌患者需要什么样的内衣?她们最在乎的点是什么?
在此之前,于晓丹完全没有商业方面的知识,有投资者来找她,却发现她连报表都不会看。从一个“商业小白”到创立一个品牌,于晓丹觉得,是各种各样的需要和各种各样的帮助,一直支撑着她走到现在。
“可能真的是太久没有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一听说我在做术后内衣,有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找到我,给我打电话,一开口基本上就大哭,我也跟着她们哭了很多很多次。”于晓丹说:“作为一个女性,我非常能感受到她们托付给我的那份期待的重量。”
于晓丹设计手稿
为了更细致深入地了解乳腺癌患者对内衣的需求,于晓丹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她们来家里。她发现,在舒适度之外,乳腺癌患者们更在乎的是“看上去和别人一样”。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她们心理上的障碍更严重。”于晓丹说:“这个群体患抑郁症的几率非常高,不光是她们,也包括她们的家人。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姜好,让她们获得更有质量的生活和更有尊严的人生。”
这条路上,她始终都不是孤身一人。从 2021 年创业开始,许多人为“姜好”伸出过援手,创立初期的试穿会场地全部免费,一听说于晓丹在做的事情,大家不仅不收钱,还愿意出力。“你真的能感觉到整个社会是向善的,愿意去促成一件好事”,于晓丹说。
为于晓丹提供支持的也包括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说实话,最开始申请 CWI 的过程很痛苦,因为它的要求很高,需要你非常细致、具体地提供数据。但这个过程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在对数据报表的处理也更得心应手了。而且卡地亚这个奖项的全球社群,真的就像一个大家庭,能提供许多具体的帮助。比如我想研发一个新的义乳,社群里的伙伴会给我推荐某位专家,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于晓丹的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和设计师,她始终觉得这是她的责任和使命。
“每年有 42 万人确诊乳腺癌,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 20% 的速度增长。她们需要我,我已经让她们等得太久了。其实最开始为乳腺癌患者设计内衣,大家都是在一起哭;现在我做这件事也有两三年了,发现这个群体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乐观、坚强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起笑,也会继续笑下去。”
“其实在我们国家,需要解决语言障碍问题的家庭有 3000 万;但相对的,能够去帮助语言障碍儿童康复的治疗师太少了,三年前甚至不足 1 万人。”
我们与杜心童的会面以这样的对话开始。一提起语言障碍者面临的困难和忽视,这个 95 后的女孩神情严肃:“供需不平衡,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社会问题,我想要推动解决这个问题。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或者靠儿语工坊,肯定是不够的,最终我们需要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解决方案给到这个行业。”
对杜心童而言,这个念头开始于大学时期的一次公益实践。当时她偶然遇到了一位唇腭裂的小姑娘,因为说话不清楚,几乎不和所有人交流。杜心童尝试在纸上写字的方式和她对话,直到她准备离开,才听到小姑娘开口:“ nienie ,你明天还
 nai 吗?”

“其实她想说的是‘姐姐,你明天还来吗’,那是我第一次听见语言障碍人群发出的声音。我本身是学播音主持的,又喜欢打辩论,语言和声音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工具,当我听到居然有声音发出来是很难被理解的,就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杜心童说。
大学期间,杜心童就开始组建公益志愿者团队,为上千名语言障碍孩子提供干预服务。其中有个故事令她印象尤为深刻:“当时我们为语言障碍者组织了一次夏令营,其中有个 4 岁的小男孩,从来都没有清楚地喊过一句‘爸爸’,也可以说他根本就不会喊爸爸,你可以想象这对他的父母来说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情。到夏令营结束的那天,我们教会了他说‘爸爸’这两个字,当时他的爸爸站在一边,哭得泣不成声。那一瞬间你会发现,我们做这些事,真的是在影响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家庭。
毕业后,为了可持续地帮助语言障碍儿童,而不是单纯依靠公益捐助,杜心童创立了“儿语工坊”。她的愿景说起来很简单,“让中国的语言障碍家庭都能便捷地接受康复服务”,但“便捷”两个字的背后,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我们是不是能花费更短的时间帮助孩子康复?是不是有更专业和精准的在线数字化解决方案?甚至说我们的课程能不能更便宜,降低这些家庭康复的费用和成本?这都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儿语工坊在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系统性地培养语言治疗师。我们相信每多一名,就能给更多的家庭带去爱和希望。”杜心童说。
这个大部分由女孩构成的年轻的创业团队,其中有不少都是和杜心童一起,从志愿者时代走过来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感召了一批有同频的价值观,把这件事当作自己事业的人。当你内心的声音和信念足够坚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人聚拢过来。”杜心童笑着说。
小时候的王春光住在北方矿山附近,她回忆里的童年从没有白裙和白鞋,因为出去一趟就会变脏。空气问题也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鼻炎,一周需要去两次医院,进行鼻内穿刺倒流减压。
与鼻炎的搏斗一直持续到她出国留学,换了个环境,王春光的鼻炎一下子好了。这也让她意识到,一个低碳、清洁的环境有多么重要。
多年后,王春光因为 MIT 的科研项目飞回国,还没出机场,鼻炎那种难受的感觉就回来了。“当时我刚刚成为母亲,心里一下子就有种使命感被唤醒了。我本身就是做能源相关行业的,我学的也是能源系统工程,那么我能不能通过技术的手段去改变环境,让我的下一代不必生活在这样的空气里?”王春光说。
王春光还记得,2019 年她与 70 多名女性科学家,前往南极参加科考。在那里,当企鹅妈妈去海域带回磷虾的时候,一般由企鹅爸爸负责看护小企鹅;但由于气候变暖,企鹅妈妈必须去更远的地方觅食,而此时的企鹅爸爸和小企鹅已经饿得不行,一旦企鹅爸爸想要离开去觅食,小企鹅就会被海鸟叼走。
“这种残忍的场景发生在你眼前的时候,会带给你一种很强烈的冲击。我们人类也只是物种的一环,我们也是会被影响,甚至消失的。所以其实并不是说为了下一代,环境问题已经是我们这代人亟待去解决的。”王春光说。
王春光开始思考,是否能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去优化整个能源架构,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去帮助企业完成碳排放的优化和管理。由此,亿可能源正式创立,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来帮助大型工厂和企业进行运维优化,减少碳排放。
“十年前,我和别人谈起工厂减排这件事,他们会觉得‘又来了一个做梦的科学家’。但现在,从普通的老百姓到专业人士,从政策层面到工厂,大家心里其实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就是要为了一个健康的生态去努力。这是我觉得非常欣慰的,也正是卡地亚所说的‘众行至善’。”王春光说。
2020 年,王春光是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的获奖者,而最近两年,她坐在了评委席上,去了解和帮助新一代女性创业者,这让她很有满足感。
“有一次去了于晓丹老师线下试穿的场地,看到走进来的女性们每个人脸上的那种光彩,还有试穿之后的喜悦,真的很令人动容。于晓丹老师的产品能够帮助乳腺癌患者这样一个很多时候被忽视的群体,带给她们慰藉和自信,我觉得这就是商业向善的力量。”
不只在中国,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创业女性都因为爱心和善意,看到了那些一直被忽略的需求:
2050 年,全球痴呆症患者将达 1.52 亿人,音乐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感知能力,澳大利亚的 Alison Harrington 开发了数据分析公司 Resparke ,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音乐定制。
全球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被浪费,而非洲很多医院甚至连食物都无法保证,卢旺达的 Isabelle Kamariza 创立了 Solid'Africa,通过向医院提供价格实惠的营养餐,来解决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
因缺乏优质公立小学,贫困的家长还要支付课外辅导的费用,尼日利亚的 Titilope Adewusi 开发线上平价学习工具 9ijakids ,2020年以来已帮助15万儿童提升了学习能力。
这些创业项目,因为体量不够大,从来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赋能这些女性创业者,让她们可以坚持做正确的事,让她们感受到,创业不再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而这正是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诞生的原因。从 2006 年至今,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已在全球 66 个国家中,赋能了 330 位女性创业者,她们的涟漪效应正影响着这个碎片化的世界。
今天,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的颁奖礼首次在中国举办,依然延续了“众行向善”的主题,聚焦中国本土女性创业者力量,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如于晓丹、杜心童、王春光这样优秀的中国女性创业者出现。
“当女性蓬勃发展,世界将欣欣向荣”。卡地亚始终相信,当女性充分发挥潜力,她们敏锐的商业嗅觉、优秀的共情、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出色的审美意趣,将在许多维度展现出比男性更出色的商业本能,更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向善发展。
而在当下这个动荡、多元、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前所未有的需要更多的女性创业者聚在一起,在全球商业进程中发挥自我价值,让善意的涟漪掀起巨浪。
广告
点个在看,为女性创业者喝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