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需求、场景等的本地化,是中国智驾公司出海的一道坎。
作者 | 黄华丹
编辑 | 李雨晨
“为什么要出海?因为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知行科技CEO宋阳对于智驾出海热的解读非常直接。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近58%,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汽车出口在快速增长,而国内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国内市场的严重内卷,也在驱使着诸多车企向外寻求更多的可能。海外市场成为汽车行业主要的增量市场。
刚刚复活的爱驰汽车更是被传将放弃国内市场,专攻海外市场。
而国内的生存环境,对智驾公司来说更加恶劣。破产或被兼并,似乎成为大部分公司的命运。追随主机厂出海大潮,成为智驾公司一个新的选择。
国内充分竞争的,正是海外需要的
国内智驾市场已经卷出了新的高度。
从低阶到高阶,从智驾开城到无图方案,从BEV+Transformer到端到端,技术潮流在不断前涌。
资本却在退潮,来自主机厂的诉求则是更高的要求和更低的价格。一大批智驾公司深陷内卷不可自拔。
而海外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业内人士告诉雷峰网《新智驾》,除了特斯拉,海外市场便鲜有智驾做得好的公司。
中国市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在智能化上走得更为激进,入局企业也更多。而海外市场上,以欧洲为例,车企对安全性的要求很高,从企业到政策,整体都偏保守,在智能化上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目前,国内市场的主流已经是做包括城市NOA在内的高阶智驾,端到端成为新的潮流,而欧洲市场还主要停留在基础的ACC和LCC等低阶辅助驾驶阶段。
但欧洲市场对智能驾驶,并非没有需求。
以德国为例,2021年,德国制定了首部自动驾驶法案《自动驾驶法》。2021年底,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KBA)又创先河,批准了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上路,领先全球。
但即便是L3级别的自动驾驶,奔驰的Drive Pilot功能定义同样非常保守。
只能在拥堵的高速路段上使用,且时速需保持在40英里每小时以内(约64.4公里),并且无法实现主动变道。
从产品定义来看,奔驰的L3级别自动驾驶甚至比不上国内大部分L2+级别的辅助驾驶方案。
这是由市场和政策决定的,另一方面,整体的行业发展也导致了欧洲在智驾上相对落后的局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智驾行业是偏互联网的,感知算法很多是从互联网迁移而来。现有的算法人才,尤其在早期,很多也都来自互联网行业。相比欧洲,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行业更加发达。而且,手机行业同样是中美两国的发展更快,欧洲相对较弱。因此,欧洲在智驾方面的发展节奏也相对较慢。
这就为中国智驾公司出海创造了条件。
尤其对于出海的中国车企来说,在欧洲市场要找到既懂知识,又懂当地市场,还有相关人力资源的供应商并不容易。
一位中德跨国公司的高管表示,按照国内车企的要求来看,这种资源非常稀缺。
从法规到需求,海外市场的差异明显
但要服务海外市场,首先需要中国智驾公司对当地市场有足够的了解。
由于不同国家的智能化发展路线不同,因此在政策法规上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要进入海外市场,首先就要遵守目标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标准,满足当地的产品准入要求。
据宋阳介绍,欧盟地区对智能驾驶的准入法规要求最为全面,在全球其他区域也有一定的通用性,基本可以覆盖美、日、俄之外几乎全球其它主要的市场。因此,对出海智驾公司来说,也是最值得参考的法规条款。
欧盟新版GSR法规EU2019/2144从车道保持、盲区监测、前向预警与紧急制动,以及智能车速辅助等方面对智能驾驶的准入做了明确的规定。E-NCAP也同样对这些功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符合这些法规,出海的智驾公司就需要对其智驾系统的多项功能进行参数调整。
据上述跨国公司高管表示,德国在审核的过程中,对规范性的要求非常高,前期流程会比较繁琐,比较长,但后期的麻烦相对少一些。
同时,数据合规也是智能驾驶出海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欧洲对数据安全监管非常严格。除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欧盟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外,欧盟还有数据治理法案、数据市场法案、数据服务法案等,对汽车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例如,相较于国内在数据安全上对国家安全的侧重,欧盟更关注的是保护个人的隐私。GDPR就要求在汽车采集的数据中,对人脸和车牌做模糊处理。
同时,数据法规的严格监管也使得国内智驾公司在海外采集和使用道路数据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国内外道路场景的区别,以及交通标志的不同,也会对智驾公司的感知算法提出新的要求。
此外,海外用户对智能驾驶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也和国内有所不同。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国内用户主要的开车场景是上下班,对大部分城市用户来说,除了部分城市快速路,很少会经过高速。而欧洲正好相反,大部分用户周末都会出门,往返均需经过高速,而平时,很多人生活在郊区,在城中上班,每天高速使用频率也很高。这也对智驾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而且,由于德国高速不限速,不堵车时普遍车速会开到150km/h以上,如何在这样的速度下做到车道保持等功能的稳定,也是智驾公司在配合车企出海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智驾企业出海都做了些什么?
目前,已经有多家智驾相关公司开启出海征程。
在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以及2024年初的CES展上,都出现了多家国内智驾供应商的身影。
但相对于国内智驾市场的拥挤,真正实现出海的企业仍在少数。据公开消息,目前包括知行科技、元戎启行、Momenta、亮道智能和Nullmax等企业,均已开启出海业务。
以知行科技为例,2023年4季度,知行科技在德国成立子公司,旨在为出海的中国车企提供在海外的本地化服务。
据介绍,知行科技德国公司除了为出海车企提供数据,以及法规和文化方面的合规服务,同时也会做本地研发,以及本地的售后服务及部分销售拓展业务。
在法规方面,知行科技已经通过欧洲GSR法规和GDPR法规认证,在数据采集、合规交付、物流清关、上牌、车辆改装、维护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
为满足欧洲数据合规的要求,知行科技成立了德国本土AI团队,通过当地的专业深度学习团队,结合对GDPR体系的研究,打造数据闭环平台,实现完善的数据保护。
AI数据筛选模块可以在欧洲本地完成对智驾开发所需数据的有效筛选,并进行有效隐私保护后传回给国内,即在欧洲本地对数据降维处理,大大减少回传的数据量,在满足数据合规的同时,也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此外,知行科技也能提供GDPR合规性的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数据合规方面的建议。
在交通环境和用户习惯方面,知行科技开发了能适应欧洲交通场景的本土化智驾算法,包括感知和决策控制算法,能够识别欧洲特定的交通场景,并按欧洲的道路和驾驶习惯实现车辆控制,以满足欧洲的道路条件和用户驾驶习惯。
在研发流程方面,知行科技已经通过了功能安全ISO 26262、汽车网络安全ISO 21434、ASPICE等多项认证,满足欧盟对安全性的一般要求。
并且,知行科技不仅实现了算法的本土化开发,通过德国子公司在海外同步开发,还能开发出适应欧洲市场的地图、定位和导航等,以确保车辆的地图、定位与导航系统符合欧洲标准和用户需求。
另外,在研发体系的数据闭环上,知行科技也能够提供与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有关的服务,确保车辆数据的完整闭环。
在产品层面,目前,知行科技的iDC域控产品已搭载奇瑞星途揽月、星途凌云、星途瑶光海外版实现智驾量产出海,其他高端域控产品也已完成海外市场的交付。
除了当地的法规、文化等挑战,进入海外市场,中国智驾公司也需要面对博世等传统跨国Tier 1企业的竞争。
宋阳认为,和这些企业相比,知行科技的优点是本地服务能力更强,可以灵活配合车企技术需求,并在海外同样为企业提供这种本地化的服务体验。同时,在产品方面知行科技也能做到差异化,在某些方案上做到性能、成本优于跨国Tier 1。
对智驾公司来说,出海的挑战并不低。从法规到数据安全,从智驾能力的迁移到本土化定制,对智驾公司的能力和实力都是一种考验。但在国内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压力下,海外市场作为一片蓝海,无疑是更值得尝试的新机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