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影像「蓝图」的未来一定是「化繁为简」。

作者 | Jesse

编辑 | 靖宇
在发布今年第一款超大杯旗舰 X100 Ultra 时,vivo 将它定义为「能打电话的相机」。
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过去几年,vivo 是业务最稳固,活得最滋润的国产厂商之一,一点点突破了国产安卓厂商的天花板,无论是总销量还是高端旗舰的产品口碑,都实现了领先。3 月刚刚发布的 X Fold 3 系列,通过极致的机身维度数据,惊艳市场。
但与此同时,「超大杯旗舰」存在的意义,却在变得尴尬,几乎每一家厂商的 Ultra 旗舰,市场表现都并不突出。原因也很简单,智能手机上下游技术的迭代速度整体放缓,想做出一个在功能上脱颖而出的 Ultra 旗舰越来越难。与此同时,用户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越来越难被打动。
在发布 X100 Ultra 的同时,vivo 也第一次提出了「蓝图影像」的概念。这既是对 vivo 过去在影像领域稳步进取的一个总结,也为 X100 Ultra 这样超大杯旗舰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新的标杆意义。
在影像的发展之路上走过十几年,vivo 做对了什么?能给行业带来什么经验和启发?
01
以长期主义聚焦技术
今天恐怕很少有人记得,2014 年之前,早期的 vivo,是一家主要做 Hi-Fi 手机的厂商。
这和公司早期创业时的技术基因有关,当时 vivo 品牌虽然成立还不久,但公司内部已经积累了深厚的 Hi-Fi 技术经验,所以他们选择通过这个自己最擅长的技术角度,打开市场的破口。
实际上,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Hi-Fi 很快就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产品卖点。所以 vivo 寻求转型的时机也很早,2014 年,他们发布了主打拍照功能旗舰机型 vivo Xshot,首次把技术重心倾斜到了「影像」上。
2016 年,X7 系列发布之后,vivo 正式把影像提升到了最重要的品牌战略层级上,进一步向这一领域加码资源,持续投入。
国内安卓厂商在早期,大多采用项目制的产品开发模式,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个团队负责一个项目,多个项目并行开发。这种模式具有灵活的优势,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抢占热点。
相比之下,vivo 选择的是一个更慢、周期更长,但也更稳的开发理念,选择一条技术赛道,长期投入耕耘,无论是早期的 Hi-Fi 还是后来的影像。
回顾 vivo 的历史,它可能不像其他厂商一样会有少数几款特别成功、格外突出的「明星产品」,但你却能记住 Xshot、Xplay 这些产品的名字,X 之于 vivo 就像是 i 之于苹果一样,做到了深入人心,并成功取得了市场领先,连续三年,一直保持着国内市场市占率第一的成绩。
这种对技术的聚焦和长期投入,给了 vivo 突破更大技术难题的能力。到今天,vivo 已经成了少有的还在做自研影像芯片的厂商。X100 Ultra 上搭载的 6nm 蓝图影像芯片 V3+ 结合超分辨率算法,进一步提升了视频清晰度和影调,并通过大模型技术改善了 CMOS 在成像时的光学串扰,改善了长焦画质。这些硬技术的投入,给产品带来了对手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vivo 在手机影像方面的技术投入还远不止芯片,从光学领域的精度跃迁技术、GLC 纳米涂层、超高透玻璃镜片、定制的高精度马达,到传感器相关的 VCS 仿生光谱技术、deltaE 3.44 级别的色彩还原,基于 14-bit 灰阶的黑白模式……一切都是为了树立起一个真正标杆级的超大杯影像旗舰。
vivo 致力于打造人性化的专业影像体验,在 5 月 21 日召开的「影像新蓝图 ∙ X 系列技术沟通会」上,vivo 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指出,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是 vivo 影像的两大战略支点,其中 vivo 全新推出的蓝图影像,代表了 vivo 影像在关键场景的认知与技术积累,是 vivo 自研传感器技术、自研算法、自研影像芯片等影像技术的集合,也是 vivo 影像对未来的展望。
纵观整个蓝图影像的技术版图,不难发现 vivo 在漫长的技术投入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点。从光学模组、CMOS、图像信号处理引擎,到芯片和计算摄影算法,几乎做到了全链路覆盖。这其中既有 vivo 自主创新投入的成功,比如已经做到 100% 自研的核心算法,VCS 仿生光谱技术和自研蓝图影像芯片,也有和共研伙伴合作的结果,包括蔡司光学镜头、T* 镀膜,与索尼三星合作优化的传感器通用设计方案。
以十年为周期践行长期主义,聚焦技术,为 X100 Ultra 能够堆出这样的「超大杯」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02
技术与体验的共振能力
在 vivo 影像技术的进化史上,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里程碑事件,就是与蔡司的战略合作。
当时行业内流行的大趋势是联名,几乎每一个手机厂商都想找一个传统的相机厂,来为自家手机的相机系统背书。但这种联名更多停留在品牌层面,传统相机厂并不会介入到产品的开发中,更多是一种「贴牌」。
早期很多人都觉得,vivo 和蔡司合作也只会是一次类似的联名。而实际上,双方共同建立联合影像实验室,针对影像系统中最复杂精密的光学系统,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突破。之后这一合作更是从光学镜头、镀膜逐渐拓展到了色彩还原、色差控制等一系列领域。
双方合作的周期,也比想象中要长得多,到今天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且在今年三月又续签了新的联合研发合同。
不难发现,vivo 近几年诸多影像体验的突破,背后都能看到蔡司的影子。比如困扰很多手机用户的,夜间灯光容易出现「鬼影」的问题,就是因为强光在镜片之间多次反射导致的。而 vivo 和蔡司合作开发的镜片和镀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包括随着计算摄影的推进,很多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是变得更清晰了,但曝光亮度、白平衡和色彩却因此看起来「很假」,有「塑料感」,不好看,也是影调和色彩还原过程中的问题,而 vivo 的蔡司自然色彩技术,同样帮助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手机厂商来说,影像是一个很大的复杂系统。它包含的技术点非常细碎,所以很多旗舰机都会拿出一个主要的技术概念作为卖点,比如 CMOS 的尺寸和像素。与此同时,用户体验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构成,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只是拍得清晰,还要拍得好看,成片率高,易用。只有兼顾两端,在开发技术的同时保持敏感的体验感知,使两者共振,才能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
在 X100 Ultra 上,vivo 投入最大的技术升级在于画质。主摄采用了全新的一英寸传感器 LYT-900,长焦则不仅采用了 85mm f2.67 光圈的蔡司 APO 镜头,配备了一英寸大小,2 亿像素的 HP9 传感器,还采用了萤石级的玻璃镜片 FCD100,改善长焦下更容易出现的色散现象。且四个摄像头全局配备了 VCS 仿生光谱技术,从传感器层面就做到了同样地接近人眼感知,提升了感光和色彩还原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软硬一体化创新,vivo X100 Ultra 的长焦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成为「20 倍之王」,长焦微距也可实现 20 倍等效 3.4:1 放大率,从而拥有了灭霸长焦能力。
基于优秀的画质,vivo 还进一步提升了 X100 Ultra 的影调和色彩表现。通过蔡司自然色彩,vivo 着重优化了照片暗区的色彩准确度,将整体的 deltaE 提升到了 3.44,甚至优于很多专业相机。而对用户来说,除了蔡司自然色彩之外,他们依然可以选择更鲜艳饱和的「鲜明」风格,强调光影对比度的「质感」色彩,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与此同时,vivo 还全新推出了黑白色彩风格,捕捉细腻丰富的灰阶变化,搭配人文街拍相机,助力用户享受更纯粹的街头摄影。
X100 Ultra 在细分场景上最大的升级是「人像」。因为这颗全新的 85mm 长焦的信噪比相比上代提升了 350%,解析力提升了 50%,即便是「远拍」也能获得极高的人像解析度,即便是眼神、睫毛、发丝这样的细节,也能呈现得非常锐利。而焦外的颜色则不会发散,依然能够保持画面的纯净。
最后,X100 Ultra 在视频能力上,搭载自研蓝图影像芯片 V3+,配合 LYT-900 主摄和 HP9 大底长焦,把专业视频机的录制规格带到了手机中,实现了多个焦段的 4K 120fps 升格能力,同时加强了防抖,扩展了动态范围,即便是复杂的暗光环境下,也能获得优秀的对比表现和暗部细节。包括针对近几年非常火热的演唱会远距离「拍爱豆」场景,vivo 不仅提升了长焦的拍远能力,还优化了麦克风的降噪收声,利用所有这些技术,帮助用户拍出他们想要的画面。
vivo 近两年提出了「人性化的专业影像」这一口号。这个词几乎就是对「技术与体验共振」的最有力总结。我们很容易看到 vivo 在影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做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最终落到体验上则是简单的「软件易用、成像准确、出片好看」。即便是在扫码这样的功能上,X100 Ultra 都通过长焦的光学变焦和高像素能力,做到了 40 米之外的「超远扫码」。
「人性化 + 专业」,听起来是一个非常虚的概念,但这背后实际上需要极长周期的技术积累和体验转化,最终才能实现大巧不工的效果。通过技术和体验的共振,优化一个个细小的功能点,来打动用户,收获口碑。
03
手机影像的
未来是化繁为简
回顾手机影像技术发展的整个历史脉络,早期用户关注的是参数,看 CMOS 尺寸、像素数量、光圈大小、变焦倍数……之后用户开始关注技术,比如暗光下表现、白平衡、色彩还原的准确度,厂商也开始针对这些问题,一个个地寻找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概念开始变得纷繁复杂。今天的用户,越来越多地开始从体验中寻找自己的答案,说再多技术点,都不如一张好的样片能打动人。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市面上卖得最好的并不是最先进的全画幅相机,很多用户反而开始追捧老的 CCD 数码相机、一次性胶片相机,掀起了怀旧的复古风潮。理光、富士的残画幅相机更是成为了爆款,一货难求。
「像素越高越好、光圈越大越好、曝光越亮越好、暗部细节越清晰越好」这样单纯的技术理念,正在过时。而这样的市场环境,对厂商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vivo 已经是很早就感知到这一水温的手机厂商。前几年当大多数厂商还在以「通过计算摄影把出片亮度无脑拉高」作为相机优化目标的时候,vivo 就已经提出要还原「正确的影调」,强调美感大于参数。
未来,手机影像更是需要化繁为简,将技术的投入「藏」起来,专注于帮用户拍出他们需要的照片。
这一次 X100 Ultra 上推出的黑白色彩风格就是一个很好体现,包括进一步提升了防抖性能,帮助用户拓宽抓拍的场景,找到更极限的拍摄角度,捕捉到转瞬即逝的瞬间。
他们也强调,X100 Ultra 会是一台更利于创作的人文街拍相机。
这一切的努力,被凝聚在「蓝图影像」之下。它既包含了 vivo 长期投入技术的坚定决心,也代表了 vivo 辅助用户轻松创作的自信。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vivo 在影像方面的发展之路,
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更多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